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以及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并通过对239例完整的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是69.46%(95%CI:60.25%~79.2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为近1周有绝望感(OR=2.88)、有现患精神障碍(OR=2.78)、为解脱痛苦(OR=2.29)。结论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应及时对其识别并评估他们仍存在的自杀意念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他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双相抑郁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风险因素.方法 623例双相障碍患者中筛选出68例初诊为"单相抑郁"而单用抗抑郁剂治疗的双相抑郁患者,根据半结构式访谈以及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服药前后的自杀风险以及服药过程中出现的激活症状等进行评估,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对患者的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的自杀风险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7例(10.3%)在抗抑郁剂治疗过程出现自杀意念,4例(5.9%)出现自杀未遂,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出现时间在抗抑郁剂治疗后2~63d,平均(17.45±5.90)d.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双相抑郁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与服药前的自杀风险(P=0.012,OR=2.073)、是否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P=0.043,OR=0.236)有关,而与临床亚型、性别、年龄、症状特点、抗抑郁剂的种类以及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激活症状无关(P>0.05).结论 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双相抑郁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未遂与服药前的自杀风险呈正相关,而与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使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城镇居民自杀意念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PHQ-9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O-7)、自编自杀意念等,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516名山东新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城镇居民过去一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7.33%,焦虑(OR=11.781,95%CI:4.531~30.633)是过去一年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与父母关系一般(OR=0.179,95%CI:0.036~0.900)、与父母关系融洽(OR=0.084,95%CI:0.019~0.368)为保护因素.新城镇居民终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3.88%,亲人有自杀意念(OR=8.653,95%CI:3.323~22.533)、偶尔饮酒(OR=2.579,95%CI:1,180~5.637)、睡眠异常(OR=2.602,95%CI:1.333~5.078)、焦虑(OR=3.680,95%CI:1.412~9.590)是终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60岁及以上(OR=0.232,95%CI:0.100~0.537)、偶尔吸烟(OR=0.099,95%CI:0.014~0.687)为保护因素.结论 亲人有自杀意念、偶尔饮酒、睡眠异常、焦虑的新城镇居民易产生自杀意念,与父母关系融洽或一般、60岁及以上、偶尔吸烟的新城镇居民不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8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第4条(您主动尝试自杀的愿望程度如何)和第5条(您希望外力结束自己生命的程度如何)来判断有无自杀意念,任何一个条目回答"弱"或"中等强度"则认为有自杀意念,如果上述2个条目均回答"没有"则认为无自杀意念。将患者划分为自杀意念组188例和非自杀意念组707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意念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188例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1.01%。男性、经常吸烟、大量饮酒、自知力存在、有自杀意念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高,坚持服药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低(均P<0.05)。自杀意念组SAS、SDS总分显著高于非自杀意念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APS、SANS、一般精神病理总分均显著低于非自杀意念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意念史(OR=1.966)、经常吸烟(OR=2.317)、大量饮酒(OR=2.680)、自知力存在(OR=1.990)、自知力缺乏(OR=5.505)、SDS得分高(OR=1.047)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均P<0.05),女性(OR=0.578)、坚持服药(OR=0.189)、主观支持分高(OR=0.862)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者自杀意念较为常见,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抗抑郁剂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疗效和调查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意念,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1)治疗第3月末HAMD[(9.66±6.95)分]、HAMA[(9.52±7.66)分]、PSQI[(9.52±4.67)分]、SIOSS[(7.31±6.22)分]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改善;(2)离婚或丧偶(t =2.016,P=0.049)、受教育年限越长(t =3.272,P=0.002)、伴有慢性躯体疾病(t =3.601, P=0.001)、消极应对因子分较高(t =5.151, P=0.000)和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 =2.444, P=0.018)、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 =3.861,P=0.000),自杀意念程度明显较严重;(3)女性(t =2.082,P=0.043)、已婚(t =5.486,P=0.000)、无慢性躯体疾病(t =2.067,P=0.044)、首发(t =5.773,P=0.000)、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 =4.533,P=0.000)、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 =4.385,P=0.000),以及治疗后抑郁(t =6.650,P=0.000)、焦虑(t =4.506,P=0.000)和睡眠障碍(t =2.798,P=0.007)改善较明显者,治疗后患者的自杀意念改善程度较显著.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积极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抗抑郁剂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疗效和调查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意念,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第3月末HAMD[(9.66±6.95)分]、HAMA[(9.52±7.66)分]、PSQI[(9.52±4.67)分]、SIOSS[(7.31±6.22)分]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改善;(2)离婚或丧偶(t=2.016,P=0.049)、受教育年限越长(t=3.272,P=0.002)、伴有慢性躯体疾病(t=3.601,P=0.001)、消极应对因子分较高(t=5.151,P=0.000)和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2.444,P=0.018)、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3.861,P=0.000),自杀意念程度明显较严重;(3)女性(t=2.082,P=0.043)、已婚(t=5.486,P=0.000)、无慢性躯体疾病(t=2.067,P=0.044)、首发(t=5.773,P=0.000)、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4.533,P=0.000)、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4.385,P=0.000),以及治疗后抑郁(t=6.650,P=0.000)、焦虑(t=4.506,P=0.000)和睡眠障碍(t=2.798,P=0.007)改善较明显者,治疗后患者的自杀意念改善程度较显著。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积极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收治的308例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自杀未遂将其分为自杀未遂组113例和非自杀未遂组19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民族、家族史及自伤行为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未遂组吸烟史、童年创伤史、自杀意念、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与非自杀未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创伤史、自杀意念、焦虑程度均为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童年创伤史、自杀意念、焦虑程度均为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被动自杀意念对后续的自杀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但有关该人群被动自杀意念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尚缺乏。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动自杀意念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0月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8例,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自杀分量表的第一个条目,将患者分为有被动自杀意念组(n=37)和无被动自杀意念组(n=211)。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总甲状腺素(FT4)和PRL水平。结果 有被动自杀意念组患者的女性、有自杀未遂史比例及PRL水平高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而TSH水平低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水平(OR=0.654)、女性(OR=10.950)、有自杀未遂史(OR=15.917)、PRL水平(OR=1.018)是老年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9.
鼓室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良 《医学综述》2014,(4):733-735
目的对鼓室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进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患者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 d、术后出院前1 d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37.9±3.5)分vs(35.7±3.7)分、(40.8±4.3)分vs(36.9±3.7)分,P<0.05]。年龄≥50岁(OR=0.526,95%CI 0.3190.867)是患者术前发生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合并慢性疾病(OR=2.236,95%CI 1.0180.867)是患者术前发生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合并慢性疾病(OR=2.236,95%CI 1.0184.911)、气导平均听阈≥50 dB(OR=2.829,95%CI 1.4194.911)、气导平均听阈≥50 dB(OR=2.829,95%CI 1.4195.640)、平均气骨导差≥30 dB(OR=2.839,95%CI 1.1295.640)、平均气骨导差≥30 dB(OR=2.839,95%CI 1.1297.138)是患者术前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OR=0.412,95%CI 0.2197.138)是患者术前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OR=0.412,95%CI 0.2190.775)是患者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892,95%CI 1.2140.775)是患者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892,95%CI 1.2142.948)、总住院时间≥10 d(OR=2.017,95%CI 1.3052.948)、总住院时间≥10 d(OR=2.017,95%CI 1.3053.117)、气导平均听阈≥12 dB(OR=2.516,95%CI 1.2793.117)、气导平均听阈≥12 dB(OR=2.516,95%CI 1.2794.949)、平均气骨导差≥8 dB(OR=2.996,95%CI 1.4274.949)、平均气骨导差≥8 dB(OR=2.996,95%CI 1.4276.290)是患者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医师应高度重视该类年轻、女性、听力损伤严重的患者,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或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 372人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分别为38.99%、50.07%、8.02%。焦虑与抑郁、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46~0.517,P<0.01);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46~0.517,P<0.01)。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焦虑、抑郁均与自杀意念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编的自杀意念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广东省某医药院校2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298名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0.8%,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9.2%;有124位学生表现为抑郁状态,占总人数的41.6%;网络成瘾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x2=9.655,P=0.002),网络成瘾组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是非成瘾组的2.237倍(OR=2.237,95% CI=1.205-4.155).结论: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且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急性期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疗效及负性自动思维和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诊治急性期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12周,观察组采用氟西汀联合CBT治疗12周.比较2组抗抑...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妊娠期抑郁是常见的妊娠应激性反应之一,发生率较高,影响本人和新生儿健康以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出现自伤、自杀意念和行为。开展妊娠期女性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对于预防围生期不良事件、促进围生期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 了解妊娠期女性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基本资料调查表对广东省两家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共448例妊娠期女性进行调查,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期抑郁、自杀意念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女性抑郁率、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47.8%和6.9%,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s=0.250,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业或家庭主妇、家庭月收入3 000元以下、精神质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OR=1.568、1.860、1.539,P<0.05),居住地为农村、社会支持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2.703、12.148、5.374、15.550,P<0.05)。结论 妊娠期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应该重视妊娠期严重心理问题的筛查,要重点关注失业或家庭主妇(无稳定职业者)、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低、社会支持水平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及精神质维度得分高的孕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疗效。方法将178例老年抑郁症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治疗2周后减分率≥20%为显效,治疗4周后减分率≥25%为有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及SIO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研究组更显著(P<0.05);(3)研究组在治疗2周后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52.5%vs 28.6%;χ2=10.569,P<0.01);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77.5%vs 53.1%;χ2=15.47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缩短起效时间,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首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认识障碍、躯体化症状、迟缓等状况也明显改善,并且能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降低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6.
酒精依赖伴有自杀意念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侨  柴萌  王爱伟  孔永彪  张津津 《医学综述》2013,19(18):3447-3449
目的 探讨伴有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安宁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5例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同期68例不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伴或不伴有杀意念酒精的依赖患者间年龄、教育程度、HAMD-17评分及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自杀意念者与不伴有自杀意念者的婚姻状况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②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患者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延时记忆因子分值及RBANS总分均显著低于不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组(t=3.567、4.903、6.007、3.103,P<0.05);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广度、注意因子是酒精依赖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注意等认知功能损害,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分值低的酒精依赖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可能更高,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的关系,为预防心理危机发生,降低自杀危险性提供有效对策。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自编自杀意念调查表对71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自杀意念倾向检出率分别为23.7%和36.7%。应激水平高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低者的2.40倍;重度抑郁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无者的1.88倍。多因素分析:应激水平高、抑郁程度重的女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倾向。结论对应激能力差、抑郁明显的自杀意念学生实施早期有效的学校干预,有利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自杀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高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该类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方法 采用横截面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2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分为伴自杀行为组(80例)和不伴自杀行为组(102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不伴自杀行为组比较,伴自杀行为组年龄、首次发病年龄更低,既往自杀未遂次数、既往非自杀性自伤次数更高,既往有自杀未遂行为、既往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比例更高,外周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更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存在自杀未遂行为(OR=3.399)、既往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OR=4.190)是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较大的首发年龄(OR=0.874)、较高的FT3(OR=0.15...  相似文献   

19.
Substance abuse and adolescent suicidal behavio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 E Crumley 《JAMA》1990,263(22):3051-3056
Evidence suggest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among adolescents and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Accumulating evidence, although not unanimou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of psychoactive substance abuse among adolescents as a risk factor for a range of suicidal behavior--ideation, attempted suicide, and completed suicide. With increasing rates of psychoactive substance abuse for the adolescent popula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his appears to b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It is not known if the association is causal. Psychoactive substance abuse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frequency and repetitiveness of suicide attempts, more medically lethal attempts, a measured seriousness of intention, and greater suicidal ideation. Additional data support a specific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intoxication and suicide by firearms among adolescents. Adolescents who abus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any type of depressive disorder, appear to be at higher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 and may need appropriate psychiatri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