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连续病例,共检出肌瘤65枚,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5 d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大小、内部及周边组织回声和血流灌注变化.结果 HIFU治疗前常规超声示肌瘤内部为不均匀性低回声或中等回声,治疗后2~5 d内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占 92.3%,回声无明显变化占 7.7%,治疗前后肌瘤大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肌瘤内部均可见点状、条状或网状血流信号,治疗后肌瘤内部血流信号消失占95.4%,肌瘤周边有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占 3.1%;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肌瘤大小及边界且瘤体内造影剂强度高于子宫肌壁,治疗后肌瘤内无造影剂显示占 92.3%,瘤体边缘有散在造影剂增强占 6.2%;HIFU治疗前肌瘤内时间强度曲线幅度明显高于子宫肌壁;治疗后肌瘤内时间强度曲线幅度为零占 92.3%,瘤体边缘有散在造影剂增强的时间强度曲线幅度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范围及程度,为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的早期疗效判断提供依据,并可在短期内修订HIFU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评价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的疗效判断。方法选择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共检出肌瘤138枚,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大小、内部及周边组织回声和血流灌注对比变化。结果治疗2~5d后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性增强,血流信号减少,肌瘤内无造影剂显示,肌瘤内时间强度曲线幅度减低。治疗3个月后肌瘤缩小,平均有效率52%,肌瘤内部回声均发生变化,血流信号消失,临床症状改善。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有效。超声造影可早期客观评估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状态,有效评价HIFU治疗的效果,作为治疗后判断疗效是一项较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技术评估不同回声水平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FA)前、后消融灶特征及弹性指数变化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患者43例,共55个病灶,均于术后1 h内行超声造影确定无灌注。病灶直径1.0~3.0 cm,平均直径(1.9±1.2)cm。根据回声类型于术前将子宫肌瘤分为低回声组(30个)、高回声组(13个)与混合回声组(12个)。于RFA术前、术后1 h、术后3个月行RTE检查及Q-analysis实时组织弹性定量分析治疗前后病灶的硬度变化(E值)及内部均匀程度(△E值)。低回声组、高回声组及混合回声组E值、△E值等连续型变量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 h及术后3个月的弹性成像图谱特征采用χ~2检验中的Fisher检验比较同一时间点的组间差异。结果 (1)RFA术前,3组RTE图谱中不同回声类型图谱特征不同,低回声组弹性图谱特征中蓝绿相间绿色为主占70%(21/30);高回声组中完全被蓝色覆盖占50%(6/12),混合回声组中蓝绿相间,蓝色为主占53.9%(7/13);同一时间点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h,3组均以完全被蓝色覆盖为主,占74.5%(41/55),3组间弹性图谱特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组以完全被蓝色覆盖为主,占83.6%(46/55)。3组间弹性图谱特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E值比较,RFA术前低回声组最低,高回声组最高,混合回声组介于二者之间,高回声组与低回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5,P0.01)。术后1 h,3组E值均升高,低回声组术后1 h、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5、294.68,P均0.01);高回声组术后1 h、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8、45.88,P均0.01);混合回声组术后1 h、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29、139.64,P均0.01)。术后3个月,3组E值进一步增高,同一时间点不同组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值比较,RFA术前,低回声组与高回声组较低,混合回声组较高,混合回声组与低回声组、高回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68、344.15,P均0.01)。术后1 h,低回声组与混合回声组△E值较高,高回声组相对较低,高回声组与混合回声组、低回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8、94.79,P均0.01)。低回声组术前与术后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35,P0.01)。低回声组术后1 h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85,P0.01)。混合回声组术前、后1 h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24、76.53,P均0.01)。术后3个月,3组△E值均降低,同一时间点不同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回声水平肌瘤RTE特征与弹性指数明显不同。RTE可以判断RFA前后的硬度变化,应用RTE对病灶硬度与均匀程度定量比较可作为评估射频治疗疗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并取栓和(或)支架植入复合术的血运重建再通的成功性。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并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术前1周和术后1周内行CDFI和TCCS检查。分析比较术前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内径、闭塞管腔内病变回声、责任斑块长度、交通支开放(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与否等因素对复合手术血运重建再通成功性的影响。 结果78例患者复合手术再通成功率为78.2%(61/78)。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均是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成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69,95%CI:0.045~0.604,P=0.007;OR=0.164,95%CI:0.009~0.501,P=0.008)。 结论闭塞管腔内的回声性质、眼动脉方向的逆转与颈内动脉闭塞后血运重建的再通率密切相关。CDFI与TCCS联合评估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不同类型子宫肌瘤诊断中的误诊原因。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56例不同类型子宫肌瘤患者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子宫肌瘤常规超声诊断41例(73.21%),误诊15例(26.79%);常规超声误诊的主要为原因主要为肌瘤表现不典型,未见明显肌瘤边界,CDFI未探及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或未探及蒂部血流及同侧卵巢。超声造影诊断53例(94.64%),误诊3例(5.36%)。56例中常规超声误诊率明显高于超声造影(P〈0.05)。结论分析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误诊原因,有利于提高超声对不典型子宫肌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7例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进行肌瘤检测,重点观察肌瘤位置、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及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1)术后肌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2)术前应用三维血管透明成像重建子宫肌瘤供血血管对子宫动脉栓塞术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3)子宫动脉栓塞术近期效果明显,术后1至6个月肌瘤体积逐渐缩小;(4)术后肌瘤体积的缩小程度与肌瘤位置、肌瘤内部回声、肌瘤内血供情况有关。结论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获图像清晰,立体感强,测量瘤体体积准确,并可以显示肌瘤内外的立体血流分布情况,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能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前后彩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UAE)后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栓塞效果。 方法 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59例。观察UAE前和UAE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对比不同部位、不同回声、不同血供肌瘤的栓塞效果。 结果 (1)不同部位的子宫肌瘤栓塞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2)不同回声的子宫肌瘤栓塞效果比较,低回声组与高回声组、等回声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3)不同血供的子宫肌瘤UAE效果比较,血流丰富组、较丰富组与血流稀疏或无血流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UAE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但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栓塞效果有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肌瘤的部位、大小、回声及血供,为临床选择合适的UAE病例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射频消融 (RFA)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子宫肌瘤患者 32个肌瘤结节在术前术后 3个月内定期进行彩超检查 ,观察子宫及肌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血流状况 ,测量子宫动脉、肌瘤周边与内部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Vs) ,舒张期峰值流速 (Vd) ,阻力指数 (RI)。结果  RFA术前子宫平均体积 2 2 0 .5 5 cm3,肌瘤平均体积 2 6 .2 1cm3,32个肌瘤结节中 2 4个为低回声 ,7个为等回声 ,1个为高回声 ,肌瘤周边回声有晕环 ,周边血流较丰富 ,呈环状、半环状或弓状。内部血流稀疏 ,呈点状、棒状或无血流。肌瘤周边RI值高于内部。子宫动脉 RI低于正常。RFA术后 ,子宫平均体积 135 .90 cm3,缩小 38.38% (P<0 .0 1) ,肌瘤平均体积 11.19cm3,缩小 5 7.31% (P<0 .0 1) ,术后 3个月肌瘤自行缩小或脱落。肌瘤内部从术中即刻弥漫性高回声到术后最初几天减低 ,然后逐渐增高 ,随后演变形成不均质等回声或高回声 ,有的局部有钙化伴声影 ,未见液化的囊腔。肌瘤周边术中可见闪烁流动的光点 ,术后晕环消失。子宫动脉术后即刻和最初 7d阻力比术前明显增高 ,RI:0 .87± 0 .0 9(P<0 .0 1) ,有的 RFA术后即刻甚至出现舒张期无血流或反向血流 ,随后阻力逐渐降低。肌瘤周边和内部 2 0例术后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18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行子宫双侧动脉栓塞术10例,左侧7例,右侧1例,术后1—3个月复查。结果 ①术后肌瘤回声明显改变,瘤体内无血流或减少;②术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逐渐缩小,3个月时分别较术前缩小75.68%(P<0.01)、76.87%(P<0.01);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CDFI是无创观察栓塞术前后子宫肌瘤变化的有效手段,对术前诊断、术后疗效观察以及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子宫平滑肌瘤微血管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治疗子宫平滑肌瘤中对微血管的破坏作用。方法114例患者共175个子宫肌瘤行HIFU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1周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实时超声造影(CEUS)检查,分析HIFU治疗后瘤体血流灌注情况。其中64个肌瘤术前、术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用CD31单克隆抗体进行肿瘤血管内皮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比较HIFU治疗前后MVD变化情况。结果175个子宫肌瘤行HIFU治疗后,CDFI在143个肌瘤内未测及任何血流信号,24个肌瘤血流信号明显减少,8个肌瘤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CEUS在141个肌瘤内显示造影剂完全充盈缺损,13个肌瘤瘤体内大部分组织充盈缺损,周边有局灶性增强,21个肌瘤显示为造影剂弥漫增强。术前64例活检组织免疫组化染色MVD计数平均为60.3±17.0;术后显示微血管大量破坏,64例组织MVD计数平均12.1±16.3,术前、术后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IFU能从体外破坏肿瘤血管,加强了HIFU杀死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 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中子宫肌瘤的三维彩色血流分组及回声水平对消融时间、消融针数的影响。 方 法 对48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根据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将其分为乏血供组、富血供两组,再根据回声水平的不同,分为高回声组、低回声组及混合回声组,分别记录每组消融时间、消融针数并比较整个治疗过程的消融时间、消融针数是否存在差异。 结 果 两组中高回声组平均消融时间及平均消融针数均明显低于低回声组,混合回声组处于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回声水平组比较,乏血供组的平均消融时间明显低富血供组;乏血供组的平均消融针数明显少于富血供组,两组比较平均消融时间及平均消融针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 论 RFA治疗中与乏血供高回声的子宫肌瘤相比较,富血供低回声组子宫肌瘤消融时间相对长、消融针数相对多。可指导操作者在RFA治疗时,对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进行有针对性的布针消融,预计消融时间及消融针数,避免消融不彻底或消融过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增强MRI与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102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治疗前后肌瘤均径、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增强MRI可明显显示肌瘤的大小和边界,而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的边界图像显示相对不足,且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消融率高于超声造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和超声造影对消融区、残余灶均能有效显示,两者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MRI在子宫肌瘤定性诊断方面优于超声造影,而超声造影检查更具有可重复性、灵活性,两者均为HIFU治疗前后的必要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比较两者对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疗效的差异。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38个肌瘤,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HIFU及射频消融治疗。HIFU组16例患者24个肌瘤直径2.0~4.0cm,26例患者32个肌瘤直径4.0~6.0cm,8例患者12个肌瘤直径6.0~8.0cm;射频消融组14例患者22个肌瘤直径2.0~4.0cm,27例患者35个肌瘤直径4.0~6.0cm,9例患者13个肌瘤直径6.0~8.0cm。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采用Chi-squareχ2检验比较HIFU、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2.0~4.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7%(2/24)和95.5%(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4.0~6.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56.3%(18/32)和94.3%(33/35),HIFU组完全消融率低于射频消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4,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6.0~8.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6.7%(2/12)和76.9%(10/13),HIFU组与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均降低,但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仍高于HIF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1,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阴道排液及单侧下肢麻木。HIFU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低于射频消融组的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5)。结论 HIFU和射频消融对于直径4.0cm以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对于直径6.0cm以上的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可取得较好疗效。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可作为小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强化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进行超声造影强化,观察子宫局部病灶患者105例的血流灌注特点,对单发子宫肌瘤、多发子宫肌瘤、单发子宫腺肌症、多发子宫腺肌症及肌瘤合并腺肌症进行鉴别诊断,并与常规超声诊断及穿刺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验证,比较超声造影强化和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造影强化组在单发肌瘤、多发肌瘤、单发腺肌症、多发腺肌症、肌瘤合并腺肌症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超声造影组的确诊率为93.3%(98/105),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59.0%(62/1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1,P=0.022).超声造影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97.1%、98.7%、94.4%,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65%、60%、78.8%、42.9%.在超声造影强化中,子宫肌瘤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强度均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症(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强化有较高的确诊率,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评价犬前列腺射频消融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实验犬前列腺射频消融灶,并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评价前列腺射频消融灶的有效性。方法对5条犬前列腺两侧叶行射频消融,术后即刻行经直肠二维超声检查、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超声造影下测量消融灶体积,并与病理学标本大体测量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常规二维超声在射频消融后即刻无法准确地观测消融灶的范围。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虽然不能准确评价消融灶的体积,但对消融灶的血流变化比较敏感,能及时反映消融灶血流状态的改变。超声造影则能准确评价消融灶的范围,其测量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且超声造影能够实时观察消融灶内部及周边血流灌注的情况。结论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反映消融灶回声的变化和血流情况的改变。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地评价前列腺射频消融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work indicated that ultrasound echo decorrelation imaging can track and quantify changes in echo signals to predict thermal damage during in vitro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n the in vivo studies reported her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echo decorrelation imaging as a treatment monitoring tool was assessed. RFA was performed on normal swine liver (N = 5), and ultrasound ablation using image-ablate arrays was performed on rabbit liver implanted with VX2 tumors (N = 2). Echo decorrelation and integrated backscatter were computed from Hilbert transformed pulse-echo data acquired during RFA and ultrasound ablation treatment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echo decorrelation imaging and integrated backscatter to predict ablation.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 (AUROC) was determined for RFA and ultrasound ablation using echo decorrelation imaging. Ablation was predicted more accurately using echo decorrelation imaging (AUROC = 0.832 and 0.776 for RFA and ultrasound ablation, respectively) than using integrated backscatter (AUROC = 0.734 and 0.494).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所有关于对比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的相关研究。对于纳入文献依据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版软件进行数据合并。结果共纳入13篇符合该研究的文献,共859例直肠癌患者。在疗效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TME相比,TaTME提高了肿瘤完全切除的概率,减少了环周切缘阳性(CRM)的发生风险(OR^=1.75,95%CI=1.02~3.01,P=0.040;O^R=0.43,95%CI=0.22~0.82,P=0.010)。在安全性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术后并发症相似,发生肠梗阻和吻合口漏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46~1.78,P=0.780;O^R=0.79,95%CI=0.45~1.38,P=0.400)。结论 TaTME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面比LaTME好,有效降低了肿瘤的CRM的发生率。但在安全性方面,两者没有较大的差异,其真实性还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早期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治疗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接受MR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MRI信号改变情况,根据MRI图像特征确定术后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损伤组(n=43)和无损伤组(n=107),观察损伤组患者的MRI形态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消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子宫肌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等或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高低混杂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术后肌瘤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变化无明显规律,增强扫描均显示无强化。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率为28.67%(43/150),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表现为:T2WI序列显示肌瘤周边肌层信号连续,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子宫浆肌层呈环状强化,局部灌注缺损,前壁肌瘤的宫浆肌层损伤率最高为31.40%。损伤组的辐照时间、消融总剂量和肌瘤体积消融率均高于无损伤组(P < 0.05),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且损伤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高于无损伤组(P <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后,早期会出现子宫浆肌层损伤,治疗期间的辐照时间长、消融总剂量及肌瘤体积消融率高会增加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的风险,使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通过MRI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33例肝癌患者的40个肿块接受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RFA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95%,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7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6%,多发病灶者完全消融率7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16日。同时手动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个RCT,共1 7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方面:ESD整块切除率高(OR=0.16,95%CI:0.09~0.27,P =0.000),组织治愈性切除率高(OR=0.32,95%CI:0.11~0.90,P =0.030),复发率低(OR=6.15,95%CI:3.42~11.06,P =0.000);②安全性方面:ESD手术时间长(MD =-25.53,95%CI:-33.37~-17.69,P =0.000),术中穿孔率较高(OR=0.22,95%CI:0.10~0.47,P =0.000),术中出血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43~1.05,P =0.080;OR=0.57,95%CI:0.22~1.49,P =0.250)。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ESD较EMR对结直肠癌病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高且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穿孔率高。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目所限,以上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及多中心的RCT加以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