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肉苁蓉属药材中松果菊苷、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金石蚕苷和2′-乙酰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岛津Inert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松果菊苷、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金石蚕苷和2′-乙酰毛蕊花糖苷6个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0.240~2.400μg (r=0.9993),0.300~3.000μg (r=0.9998),0.072~0.720μg (r=0.9994),0.006~0.060μg(r=0.9991),0.150~1.500μg (r=0.9999),0.030~0.300μg (r=0.999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3)在98.81%~101.52%之间,RSD的范围为0.3%~2.8%。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依次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肉苁蓉中均含有量较大的2′-乙酰毛蕊花糖苷;而管花肉苁蓉中检测不到;二者均不含金石蚕苷和2′-乙酰金石蚕苷。盐生肉苁蓉主要的成分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还有一定量的金石蚕苷。沙苁蓉的特征性成分为金石蚕苷和2′-乙酰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毛蕊花糖苷含量极低,松果菊苷检测不到。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把肉苁蓉属4种药材明确区分开来,方法简便、准确且重复性好,可望为肉苁蓉药材和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肉苁蓉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5℃,进样量1μL。结果建立了2种基源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肉苁蓉确定了11个共有峰,管花肉苁蓉确定了9个共有峰,指认京尼平苷酸、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7种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各成分色谱峰分离良好,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对2种基源的肉苁蓉药材进行区分和鉴别。结论 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快速鉴别不同基源肉苁蓉药材并评价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3.
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分析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及半乳糖醇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以11月最高,分别为295.25 mg·g-1和48.25mg·g-1,两者均表现为11月10月12月;半乳糖醇含量12月最高为36.71 mg·g-1,12月11月10月。管花肉苁蓉不同部位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基部中部顶部,半乳糖醇含量顶部中部基部。结论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半乳糖醇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肉苁蓉炮制过程中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及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热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测定不同酒蒸条件下肉苁蓉中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对单体成分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溶液(水溶液、甲醇溶液、黄酒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随酒蒸时间延长,肉苁蓉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A、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逐渐降低,以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上升。异毛蕊花糖苷单体粉末的热稳定性较差,于100℃开始转化生成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在水溶液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相互转化;异毛蕊花糖苷在甲醇和黄酒溶液中比较稳定,在黄酒溶液中最稳定。结论 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在酒蒸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以毛蕊花糖苷转化为异毛蕊花糖苷最显著;单体成分热稳定性考察结果与酒蒸过程中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上升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收季节对内苁蓉主要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影响.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肉苁蓉主要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以3年生及3年生以上、秋季采收为最佳采收期.结论: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季节均可影响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本研究结果为肉苁蓉最佳采收年限及采收季节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肉苁蓉配方颗粒中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4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 6×250 mm,5μm),以乙腈-0.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5℃。结果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5150~2. 5750μg(r=0. 9999),0. 0242~0. 1210μg(r=0. 9998),0. 0104~0. 0520μg (r=0. 9998),0. 0734~0. 3670μg (r=0. 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 84%,100%,97. 96%,101. 83%,RSD分别为1. 63%,1. 47%,1. 72%,1. 8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为肉苁蓉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肉苁蓉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测定管花肉苁蓉和荒漠肉苁蓉药材中6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方法采用HPLC-DAD,以松果菊苷为参照物峰,建立其与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C、肉苁蓉苷A、2-乙酰毛蕊花糖苷、6-乙酰毛蕊花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以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计算6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和外标法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方法学考察和样品测定,肉苁蓉中各成分相对松果菊苷的校正因子分别为f毛蕊花糖苷/f松果菊苷=1.008,f肉苁蓉苷C/f松果菊苷=1.871,f肉苁蓉苷A/f松果菊苷=0·809,f2-乙酰毛蕊花糖苷/f松果菊苷=0.611,f6-乙酰毛蕊花糖苷/f松果菊苷=0.603。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好,与外标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能同时对肉苁蓉药材中多种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肉苁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组织培养体系,并考察干旱胁迫对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与悬浮培养体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绘制其生长曲线,并通过渗透压调节剂(NaCl、甘露醇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考察组织培养体系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变化。结果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与悬浮培养细胞均能生成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绘制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确定30d为最佳继代时间;NaCl和甘露醇所诱导的干旱胁迫不利于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及其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积累,而6%PEG6000能显著促进悬浮细胞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生成,诱导15d后,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生物量分别为(1.07±0.10)g/L和(0.12±0.01)g/L,分别可达细胞干质量的20.94%和2.27%,为对照组的1.29倍和1.19倍。结论 PEG6000介导的干旱胁迫对管花肉苁蓉悬浮细胞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管花肉苁蓉的可行性。方法:用挖沟接种方法,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引种管花肉苁蓉,调查管花肉苁蓉接种率和生长状况;收获种子,用氟啶酮预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利用色谱法分析黄河三角洲所产的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管花肉苁蓉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完成生活史。黄河三角洲野生柽柳接种管花肉苁蓉的接种率为81.9%,管花肉苁蓉生长状况良好,能正常开花结果;收获种子的萌发率在46~63%之间;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之和为22.1%,符合药典规定。结论: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引种管花肉苁蓉获得成功,生产的管花肉苁蓉指标成分符合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 ℃。结果: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分别在27.792-277.92 μg·mL-1 (r=0.999 6,n=6),2.418 4-24.184 μg·mL-1 (r=0.999 6,n=6),5.106-51.06 μg·mL-1 (r=0.999 8,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寄主植物肉苁蓉中4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松果菊苷为内标,计算肉苁蓉苷A、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一测多评法计算肉苁蓉中3种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6批不同寄主植物肉苁蓉中4种苯乙醇苷含量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肉苁蓉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寄生肉苁蓉比梭梭寄生肉苁蓉各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技术建立超高效液相法(UPLC)同时测定苁蓉总苷胶囊中6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与标准曲线法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用于苁蓉总苷胶囊质量控制的技术适应性和应用可行性。方法:以苁蓉总苷胶囊为研究对象,有机酸类成分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咖啡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苯乙醇苷类成分以毛蕊花糖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考察了各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并比较该方法与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有机酚酸类成分绿原酸与咖啡酸的相对校正因子为0.538,苯乙醇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与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46,1.266和1.135,各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较好,10批样品QAMS法的计算结果与标准曲线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QAMS法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苁蓉总苷胶囊多种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南疆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南疆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内苁蓉松果菊苷的含量在0.35%~11.93%之间,其中吉木萨尔盐生内苁蓉含量最低,和田管花肉苁蓉含量最高。结论:南疆不同产地内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差异很大,同一产地栽培和野生管花肉苁蓉的松果菊苷含量也有差异,为评价肉苁蓉的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适宜的肉苁蓉产地加工方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5种苯乙醇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A、异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多糖、可溶性糖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考察蒸制和切片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蒸制处理对肉苁蓉苯乙醇苷类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影响程度较大,其中对松果菊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切片处理对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程度较大。结论在产地采取直接蒸制处理的加工方式可有效保证肉苁蓉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管花肉苁蓉药材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半乳糖醇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在检测波长330nm、柱温为35℃的条件下对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量进行测定;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聚合凝胶柱色谱柱,以乙腈-水(77∶23)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7mL/min,以ELSD为检测器,在柱温为25℃的条件下对半乳糖醇进行测定。结果松果菊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9%,RSD为1.32%;毛蕊花糖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2.10%,RSD为1.14%;半乳糖醇的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2.83%。结论本方法对管花肉苁蓉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栽培基地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管花肉苁蓉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法:以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对照,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色谱条件如T:GeminiC18柱(250×5mm,5.0um);流动相:甲醇:乙腈: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4nm。结果:10个不同产地的管花肉苁蓉指纹图谱共标示出21个共有峰。结论:本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可作为管花肉苁蓉鉴别、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6,(1)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复方苁蓉散(肉苁蓉、淫羊藿、黄精)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含有量。方法复方苁蓉散50%甲醇提取液分析采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0~20 mim,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和270 nm(20~30 mim,淫羊藿苷),柱温30℃。结果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分别在142.4~2 848 ng(r=0.999 5)、19.92~398.4 ng(r=0.999 8)和19.60~392.0 n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03%、99.97%、99.5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苁蓉散中上述3种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10批肉苁蓉指纹图谱。利用H2O2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活性氧自由基半数抑制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为药效指标测定肉苁蓉抗氧化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共同构建谱效关系,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 建立了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筛选出9个成分,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酸、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基于谱效关系探讨了肉苁蓉的Q-marker,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不同柽柳种适应性、管花肉苁蓉接种率和松果菊苷含量的分析,为柽柳引种和管花肉苁蓉种质资源保护及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引种8种柽柳并接种管花肉苁蓉,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了苯乙醇总苷指纹图谱和松果菊苷含量。结果:不同柽柳种的适应性差异显著,甘肃柽柳、甘蒙柽柳与对照中国柽柳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总苷组成成分基本相同,生长4个月时的松果菊苷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肃柽柳和甘蒙柽柳适宜作为管花肉苁蓉种质资源保护和筛选的寄主在华北平原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和松果菊苷含量的研究,为华北平原人工栽培管花肉苁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高效液相系统分析了指标性成分松果菊苷含量。结果: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呈“S”型动态变化,9月份干物质积累增加最多,生长12个月单株干物质量可达138.58 g;不同接种时间的管花肉苁蓉,随着接种时间的推迟,年内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含量以生长5个月时最高,达到30.59%,之后逐渐降低,生长12个月时松果菊苷含量为9.76%。结论:明确了华北平原一年生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和松果菊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