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64例,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背俞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背俞穴组予以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膈俞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前俞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睡眠效率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在难以入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背俞穴在改善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中医症状中难以入睡方面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40min透灸与60min透灸背俞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40 min透灸组(A组)和60 min透灸组(B组)。两组均予针刺治疗,穴取厥阴俞、心俞、膈俞、脾俞、神道、至阳穴,然后选用艾灸箱,于患者背部透灸法施灸,灸至局部皮肤均匀汗出、潮红为度,A组透灸40min,B组透灸60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每周治疗5次,休息2d,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及升温期、有效期、降温期的平均温度,知热温度、舒适温度、知降温度、用药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6.6%(28/29),高于A组的89.3%(25/28,P0.05)。A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其中的晨起困倦、心悸、健忘、食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B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透灸法治疗可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症状,且60min透灸组效果更优,延长透灸时间可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印堂、安眠、中脉、照海、内关、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主穴用艾条悬灸,配穴常规针刺;对照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安眠、申脉、照海.配穴取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从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失眠症患者,给予针刺(百会、太阳、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留针30 min,1 d 1次;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2 d 1次,1周3次。以1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治疗4~6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5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2%。结论:针刺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失眠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主穴选取五脏俞加膈俞予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双侧神门、内关、安眠,百会。同时两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配穴,两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相关因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睡眠障碍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除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目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疗效确切,并优于常规穴位,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飞针针刺为主治疗睡眠障碍: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飞针干预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飞针针刺与舒乐安定药物治疗及非穴位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15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飞针针刺组(110例)、舒乐安定组(107例)和非穴位针刺组(98例),飞针针刺组采用飞针针刺三阴交、安眠、神门等穴,口服维生素B1和背俞穴埋皮内针治疗;舒乐安定组予口服舒乐安定,非穴位针刺和背俞穴穴位贴压治疗;非穴位针刺组给予非穴位针刺、口服维生素B1和背俞穴穴位贴压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后2周随访,观察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飞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4.1%(90/107),优于舒乐安定组的59.7%(62/104)和非穴位针刺组的25.0%(24/96)(均P<0.05).各组随访时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飞针针刺组随访时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较其他两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飞针针刺为主治疗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舒乐安定和非穴位针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点穴、药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3.3%,对照组分别为43.3%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剌背俞穴为主是一种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调郁解虑治则针刺和传统针刺对失眠及伴焦虑抑郁倾向患者治疗前后失眠状态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该病证提供新方法。方法:治疗组取穴头穴情感区、背俞穴、神门、宁神、劳宫、风池、肺俞、厥阴俞、心俞、三阴交,捻转补泻手法。对照组取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太冲、行间、太溪,针刺操作方法同治疗组。结果:1个疗程后与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1个疗程及两个疗程后PSQI、HAMA、SDS量表分数比较,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郁解虑治则针刺与传统针刺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倾向患者均取得明显疗效,且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失眠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应用针刺治疗失眠的同时,对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治疗,可使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颈源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选取百会及双侧颈夹脊、风池、神门、列缺、照海作为针刺穴位,出针后在大椎,双侧颈百劳、心俞、胆俞刺血拔罐;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主穴取神门(双)、内关(双)、百会、安眠(双),配合辨证取穴。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恢复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对照组针刺失眠组穴位(神门、内关、安眠、百会)结合病人情况辨证补泻,在治疗前、治疗4星期及完成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SPIEGEL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4星期结束时及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对中风恢复期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背俞穴组、背俞穴加艾灸组、常规针刺对照组,三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背俞穴组和背俞穴加艾灸组控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背俞穴加艾灸组控显率略高于背俞穴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背俞穴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产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产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1次/周;对照组36例,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1次/日,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SQI减分率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分值均有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在改善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心中烦躁、白昼疲劳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产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治疗产后失眠另辟一条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74例,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1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56例。针刺组以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药物组以口服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评分以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92.9%,高于药物组的67.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佐匹克隆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法针刺组(温阳灸法结合针刺)和针刺组,每组30例。灸法针刺组采用温和灸关元、大椎、命门、肾俞,针刺大椎、膈俞、夹脊穴、阿是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疗程同灸法针刺组中的针刺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及体征评分。结果:灸法针刺组显愈率为83.3%(25/30),明显优于针刺组的53.3%(16/30)(P<0.01)。灸法针刺组和针刺组疼痛及体征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灸法针刺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结合火针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针刺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共剔除3例,最后针刺组44例、药物组43例。针刺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火针背俞穴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Epworth思睡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药物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中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头晕、心悸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Epworth评分、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药物组的83.7%(P0.05)。结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较艾司唑仑能更有效的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提高日间的觉醒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加透灸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透灸背俞穴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的各项及总体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及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透灸背俞穴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治疗组予以针刺背俞穴(神道、心俞、肝俞、脾俞、膈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治疗。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结果比较,在睡眠障碍的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2.29,P=0.00(P〈0.01,FAS),t=2.18,P=0.00(P〈0.01,PPS);在睡眠效率的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0.38,P=0.00(P〈0.05,FAS),t=0.38,P=0.00(P〈0.05,PPS);中医症状积分在难以入睡方面有显著差异,Z=-2.33,P=0.02(P〈0.05,FAS);Z=-2.19,P=0.02(P〈0.05,PPS)。结论:针刺背俞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背俞穴组在改善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中医症状中难以入睡方面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60例,随机均衡分成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埋线组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进行埋线治疗,每星期1次,连续埋3次为1个疗程;针刺组选取与埋线组相同的穴位,常规刺法,每星期3次,疗程同埋线组。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于疗程结束后30 d随访观察持续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SQ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后埋线组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评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相比,埋线治疗持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背俞穴组、针灸组、针刺组,三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背俞穴组和针灸组控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P〈0.05),针灸组控显率略高于背俞穴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背俞穴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