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5,(4)
目的:研究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洋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洋蒲桃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醛(1)、白桦脂醇(2)、白桦脂醛(3)、白桦脂酸(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5,7-二羟基-6-甲基二氢黄酮(7)、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二氢査耳酮(8)、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査耳酮(9)、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10)、5,7-二羟基二氢黄酮(1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2)、2'-羟基-4',6'-二甲氧基-3'-甲基査耳酮(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段绪红  张玉卓  何培  马宗敏  裴林 《中草药》2015,46(22):3310-3313
目的对蛇床Cnidium monnieri干燥成熟果实中的色原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活性的测试。结果从蛇床子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色原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nidimoside A(1)、cnidimol B(2)、前胡色原酮(3)、5,7-二羟基色原酮(4)、5-O-甲基维斯阿米醇(5)、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6)、亥茅酚(7)、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8)、升麻素(9)、5-羟基色原酮-7-O-β-葡萄糖苷(10)。在样品溶液浓度为0.10 nmol/L条件下,化合物1、5、9、10对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促进率分别是30.23%、31.56%、35.29%和33.36%。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蛇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9、10能一定程度上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决明属植物光叶决明Cassia floribunda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MCI、RP-18、TLC、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光叶决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决明顺反二聚苯丙素(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2)、shonanin(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5)、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6)、2-(2′-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酮(7)、4′,7-二羟基-5-甲氧基黄酮(8)、柯伊利素(9)、山柰酚(10)、芹菜素(11)、3-甲氧基槲皮素(12)、6-demethoxycapillarisin(13)、7,4′-二羟基黄酮(14)、木犀草素(15)、butin(16)、甘草素(17)和圣草酚(1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8、9、11、13、14、16~18为首次从决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靳三林  王乃利  张雪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09,40(3):341-344
目的 研究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甲基丁-2-烯基)-5"-羟基-6"-甲基-6"-(4-甲基戊-3-烯基)-4",5"-二氢吡喃(2",3":3,4)双苯吡酮(Ⅰ)、5,9-二羟基-8-甲氧基-2,2-二甲基-7-(3-甲基丁-2-烯基)-2H,6H-吡喃一[3,2.b]一双苯吡-6-酮(Ⅱ)、黄牛木(口山)酮A(Ⅲ)、4-(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1,3,5-三羟基-9H-双苯吡-9-酮(Ⅳ)和黄牛木酮A(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越南黄牛木(口山)酮E(cracochinchinone E).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黄牛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蓬子菜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通过溶剂法、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PLC)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10个化合物为:鸢尾苷(1)、saikoisoflavonoside A(2)、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3)、5,7-二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4)、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5)、表儿茶酸(6)、芹菜素(7)、牡荆素鼠李糖苷(8)、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共分离确定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6,8~10首次从拉拉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沉香色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沉香中的色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沉香中分离得到5个色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6-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Ⅰ)、6-羟基-2-(2-苯乙基)色酮(Ⅱ)、6-羟基-7-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Ⅲ)、6-羟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Ⅳ)、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Ⅴ).结论:6-羟基-7-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Ⅲ)和6-羟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Ⅳ)为首次从白木香巾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尼泊尔酸模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尼泊尔酸模Rumex nep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尼泊尔酸模根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1)、7-羟基-5-甲氧基苯酞(2)、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3)、苔色酸甲酯(4)、对羟基肉桂酸甲酯(5)、2-羟基-5-甲基苯乙酮(6)、丁香酸甲酯(7)、2,4-二羟基-6-甲基苯乙酮(8)、对羟基苯乙醇(9)、异香草醛(10)、迷人醇(11)、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12)、3-乙酰基-2-甲基-1,5-二羟基-2,3-环氧基-4-羰基-萘酮(13)、大黄素(14)、大黄酚(15)、大黄素甲醚(16)。结论化合物12和13为首次从尼泊尔酸模中分离得到,1~11均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程子洋  柯仲成  吴永祥 《中草药》2019,50(22):5424-5428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内生真菌Aspergillus ochraceu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中压及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内生真菌Aspergillusochraceus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dihydroindolizin-8(5H)-one(1)、polygonatine A(2)、8-oxo-5,6,7,8-tetrahydro-3-indolizinyl methyl acetate(3)、8-羟基色原酮(4)、环(L-亮-L-异亮)二肽(5)、交链孢酚(6)、seco-patulolide C(7)、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8)、Nb-乙酰色胺(9)、N-反式-桂皮酰酪胺(10)、5-羟甲基-2-呋喃糠醛(11)、5,7-二羟基-6,8-二甲基-3-(4′-羟基苯基)色烷-4-酮(12)、5,7-二羟基-6-甲基-8-甲氧基-3-(4′-羟基苯基)色烷-4-酮(13)、25R-3β-羟基螺甾-5-烯-12-酮(14)、25S-3β-羟基螺甾-5-烯-12-酮(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内生真菌Aspergillus ochraceu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长松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长松萝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赤星衣酸乙酯(1),木栓酮(2),β-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5),坝巴酸(6),泽屋萜(7),苔色酸乙酯(8),3β-羟基-粘霉-5-烯(9),齐墩果酸(10),(+)-松萝酸(11),苔色酸甲酯(12)和4-甲基-2,6-二羟基苯甲醛(13).结论:化合物2,3,5,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3)
目的研究车前子Plantaginis Semen中的酚类成分。方法车前子65%、9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7'R,8S,8'S)-新橄榄树脂素(1)、(+)-古柯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乙酯(2)、圣草酚(3)、木犀草素(4)、金圣草素(5)、羟基酪醇(6)、(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7)、阿魏酸(8)、5,7-二羟基色原酮(9)。结论化合物2~3、6~7、9为首次从车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烈香杜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民霞  赵建强  苑祥  陶燕铎  邵赟  梅丽娟 《中草药》2016,47(21):3769-3772
目的对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烈香杜鹃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反式阿魏酸(2)、山柰酚(3)、二氢槲皮素(4)、去甲丁香色原酮(5)、4-(3,4-二羟基苯基)-2-丁酮(6)、3,5-二羟基甲苯(7)、熊果酸(8)、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9)、procurcumenol(10)。结论化合物1~3、5~7、9、10均为首次从烈香杜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9、10为首次从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翠绿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viridifyons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MOLT-4,Hep G2,A-549,MCF-7,HT-29,PC-3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得到5个具有特殊B环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芹菜素(1),4-羟基-原芹菜素(2),4'-羟基-原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3),5,7-二羟基-2-(1,2-异丙二氧基-4-酮-环己-5-烯)-色原酮(4),5,7-二羟基-2-(1-羟基-2,6-二甲氧基-环己-4-酮)-色原酮(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翠绿针毛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5对6种人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大孔树脂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1),5,7-二羟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2),5-羟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3),1-(2,6-二羟基苯)-3-羟基-丁酮(4),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大戟醇(7),β-谷甾醇(8),2-(4-羟基苯)-乙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7,(7)
目的:研究缬草的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7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1)、3'-去甲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2)、(+)-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5'-甲氧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4)、8,8'-二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8,8'-二羟基-松脂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8,8'-二羟基-松脂素(9)、4,4'-二去甲基松伯醇-3'-去甲基-8,8'-二羟基-松脂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阔叶黄檀干燥心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阔叶黄檀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5,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7-羟基-6-甲氧基黄酮(3)、pterosonin E(4)、3,4,4',7-四羟基黄烷(5)、异甘草素(6)、2',4'-二羟基查尔酮(7)。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阔叶黄檀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弱于阳性药物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5,(9)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心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交趾黄檀心材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美迪紫檀素(2)、紫檀茋(3)、6-羟基-2-(2-羟基-4-甲氧基苯基)苯并呋喃(4)、紫檀醇(5)、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二酯(6)、pterolinus B(7)、对羟基苯甲酸甲酯(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2-(2'-甲氧基-4'-羟基)-苯基-3-甲基-6-羟基-苯并呋喃(10)、6α-hydroxycyclonerolidol(11)。结论:其中,化合物1、6~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沙煲暗罗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沙煲暗罗根中得到10个化合物:5,7-二羟基-8-甲酰基-6-甲基黄烷酮(1),demethoxymatteucinol(2),5,7-二羟基-6-甲基-8-甲酰基黄酮(3),5,7-二羟基-6-甲酰基-8-甲基黄酮(4),MarcanineA(5),suberosol(6),β-谷甾醇(7),香草醛(8),肉桂酸(9),烟酸(10)。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人肿瘤细胞SPC-A-1和SGC-7901显示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茎枝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运用NMR,MS,UV,I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构树素A(1),5,7,3',4'-四羟基-3-甲氧基-8-香叶基黄酮(2),8-异戊烯基槲皮素-3-甲醚(3),构树醇D(4),构树黄酮醇B(5),新乌尔醇(6),构树醇E(7),8-(1,1-二甲基丙烯基)-5'-(3-甲基-2-丁烯基)-3',4',5,7-四羟基黄酮醇(8),构树黄酮醇E(9),4,2',4'-三羟基查尔酮(10),紫铆花素(11)。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醇,化合物3,6,10,11为首次从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7为首次从构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和7~9具有显著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IC50为(0.83±0.30)~(4.66±0.83)μmol·L-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RP-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白及的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2-(对羟基苄基)-3-甲氧基联苄(1)、shancigusin B(2)、shanciguol(3)、arundinan(4)、3',5-二羟基-2,4-二(对-羟基苄基)-3-甲氧基联苄(5)、arundin(6)、3,3'-二羟基-2-(4-羟基苄基)-5-甲氧基联苄(7)、3,3'-二羟基-2',6'-二(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8)、7-羟基-2,4-二甲氧基菲(9)、bleformin B(10)、nudol(11)、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12)、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3)、bleformin D(14)、4,4'-二甲氧基-9,10-二氢-[6,1'-联菲]-2,2',7,7'-四醇(15)、gymconopin C(16)、(2,3-反式)-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10-甲氧基-2,3,4,5-四氢菲[2,1-b]呋喃-7-醇(17)、shanciol(18)。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联苄类化合物,化合物2~6,9,15~18为首次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刺异叶花椒根中香豆素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um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7-羟基-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香豆素(Ⅰ),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Ⅱ),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羟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Ⅲ),6-(3'-甲基-2',3'-环氧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Ⅳ),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