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氟伏沙明和舍曲林治疗,疗程10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氟伏沙明组有效率为85.71%,舍曲林组为82.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自第4周末Y-BOCS、HAMD、HAMA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伏沙明与舍曲林对强迫症均有较好的疗效,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对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8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单用组和合用阿立哌唑治疗组,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结论 两药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儿童强迫症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氟伏沙明200~300 mg/d单药治疗;观察组27例,应用氟伏沙明200~300 mg/d联合阿立哌唑10~15 mg/d治疗。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 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Y-BOCS、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Y-BOCS和HA 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433、2.318,P〈0.05)。两组T 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氟伏沙明用于儿童强迫症的治疗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氟伏沙明合并奎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伏沙明合并奎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独用氟伏沙明治疗,并应用汗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疗效,观察12周.结果在治疗后4、8、12周末时,两组Y-BOCS评分均明显降低,尤以治疗组明显,在治疗各个阶段Y-BOCS的减分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氟伏沙明合并奎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用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5.
冯长海  韩惠民  翟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33-733,743
目的:评价氟伏沙明合并奎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伏沙明合并奎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独用氟伏沙明治疗,并应用汗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疗效,观察12周。结果:在治疗后4、8、12周末时,两组Y-BOCS评分均明显降低,尤以治疗组明显,在治疗各个阶段Y-BOCS的减分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氟伏沙明合并奎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用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6.
阿立哌唑合并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例,采用阿立哌唑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氟伏沙明治疗。疗程均为8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前、疗后2、4、6、8周末评价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实验组效优于对照组(χ2=4.1,P〈0.05);两组6、8周末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并氟伏沙明对难治性强迫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强迫症状的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氟伏沙明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PANSS、Y-BOC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伏沙明结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较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提高伴发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合并森田疗法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88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治疗,实验组用氟伏沙明合并森田疗法治疗,治疗12周,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6个月末用耶鲁布朗量表(Y-BOCS)评定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有统计学差异(x2=3.21,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Y-BOCS减分更高,在12周末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并持续至6个月末.结论:氟伏沙明合并森田疗法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辅助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氟伏沙明(250~300 mg/d)治疗,研究组给予氟伏沙明(250~300 mg/d)联合阿立哌唑(2.5~7.5 mg/d)治疗。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两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治疗效果,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在1、2、4、8周末的抑郁症状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末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辅助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持续、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氟伏沙明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强迫症患者,纳入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将其分为2组:氟伏沙明治疗36例作为对照组,氟伏沙明+阿立哌唑治疗36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Y-BOCS评分、HAMA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显著(P0.05)。结论: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疗效确切,能显著缓解强迫和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临床疗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汤旦林(TDL)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和强迫信念问卷(OBQ-44)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Y-BO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BQ-4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TDL评分,降低Y-BOCS、OBQ-44、HAMA和HAMD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波西汀和马普替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9例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瑞波西汀组35例和马普替林组34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及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其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其不良反应。结果瑞波西汀组的显效率为80%,马普替林组的显效率为79%,瑞波西汀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瑞波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何传才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48-1850
目的:研究结构式家庭疗法联用氯米帕明对儿童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服用氯米帕明效果不佳的儿童强迫症患者,采用结构式家庭疗法联用氯米帕明治疗,应用Yole—Brown强迫量表(Y—BOC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进行测评。以Y—BOCS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有效率为80%,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联用氯米帕明对儿童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肖攀攀  童梓顺  梁莉 《当代医学》2014,(10):140-141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强迫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舍曲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合并喹硫平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2.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4,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Y-BOCS和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Y-BOCS和HAMA量表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焦虑、头痛和便秘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困倦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进行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但出现困倦和心动过速的副反应较高,治疗2周左右副反应自行消失,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罗碧丹  张宝燕 《河北医学》2013,19(10):1484-1486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难治性强迫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西酞普兰加阿立哌唑组及Ⅱ组西酞普兰加安慰剂组,治疗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治疗后显著改善强迫症状,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也能显著改善强迫症状,后者改善效果更好;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较单用西酞普兰的抗强迫效果更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西酞普兰适用于难治性强迫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睡眠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跟踪随访的方法,对2012 年3 月-2014 年9 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确诊的321 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 认知分量表(ADAS-cog)测评,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3 组:抑郁组(A 组),焦虑组(B 组)和认知障碍组(C 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分析其与PD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睡眠训练方案,训练3~6 个月后再次测评PSQI、HAMD、HAMA 和ADAS-cog。结果调查的PD患者中255 例有非运动症状,各组睡眠质量与非运动症状均呈正相关(p <0.05)。与睡眠训练前比较,睡眠训练后A和B组患者PSQI总得分降低(p <0.05),且HAMD和HAMA 得分也降低(p <0.05)。结论连续睡眠训练能够有效提高PD 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对认知障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净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5):268-268,27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21例,氯丙咪嗪组20例,共治疗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氯丙咪嗪组治疗前后Y-BOCS与HAMD分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两组减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副作用明显比氯丙咪嗪组小。结论:西酞兰治疗强迫症疗效好,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治疗强迫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特点。 方法 收集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104例,强迫症(OCD)患者114例,社交焦虑症(SAD)患者37例及63名正常对照者,其中GAD、OCD和SAD组内按入组时药物使用情况各分为两个亚组:A组为从未使用过任何精神科药物者或经过药物清洗1周及以上者;B组为入组时正在进行药物治疗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交往焦虑量表(IAS)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DNF的质量浓度;并对其中18例患者于药物治疗10周后复测各量表及血浆BDNF的质量浓度。 结果 ①各病例组血浆BDNF质量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病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病例组内A、B亚组间血浆BDNF质量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性别对各组血浆BDNF质量浓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0.05);各病例组患者血浆BDNF质量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焦虑状态评分、病程的关联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1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10周后,血浆BDNF质量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DNF的水平可能为焦虑障碍疾病状态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伏沙明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门诊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组30例和安慰剂组30例。对照组治疗8周,氟伏沙明剂量50~15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结果:54例完成了8周的临床观察,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下降,氟伏沙明组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评定(2、4、8周)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氟伏沙明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6.7±4.5,11.7±8.3,P〈0.01),氟伏沙明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0.5±6.5,19.8±6.9,P〈0.01)。8周的治疗中氟伏沙明组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氟伏沙明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