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关节置换组36例和PFNA组36例,关节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67%,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2.22%,关节置换组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PFNA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关节置换组评分变化较PFNA组更显著(P均0.05),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长于PFNA组(P均0.05),患肢负重时间显著短于PFNA组(P0.05);关节置换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PFNA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疼痛缓解和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然而手术损伤大,早期并发症较多,治疗时需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以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完整患者126例,其中DHS 46例、PFNA 38例及人工关节置42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126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组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时间PFNA组较其他2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PFNA组较其他2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上,PFNA及人工关节组较DHS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及PFNA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DHS和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HA)与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HA组32例、DHS组38例及PFNA组26例,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站立及行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比较。结果:H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站立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DHS组及PFNA组(P0.05),DHS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HA组及PFNA组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H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患者离床及患肢负重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该治疗方法能尽快使患者恢复站立及行走,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合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首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失败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病例5例,其中PFNA螺旋刀片断裂1例,螺旋刀片退出2例,螺旋刀片切割出2例,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行全髋置换,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进行随访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例平均随访13.5个月,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临床疗效优1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尚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其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0例,对其进PFNA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但是在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多,但是术后的卧床时间比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比较低,使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短,术中出血量比较少,但是术后卧床时间比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比较高,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并不大,这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各具优劣,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PFNA以及锁定钢板在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PFNA治疗,对照组进行锁定钢板治疗。并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输血量、骨折的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治疗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输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骨折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能够显著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同时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LCP组及PFNA组,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LCP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CP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同样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切、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在PFNA受限的特殊病例中LC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44例符合该研究条件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组,即观察组(PFNA,n=22)和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n=22),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符合老年患者实际需要,不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可控,同时可改善术后恢复效果,临床运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30例。PFNA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接受DHS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PFNA疗效优于DHS,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明显少于DHS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近期Harris评分,PFNA组优于DHS组(P0.05);远期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DHS,建议手术首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2014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常规治疗组(A组28例)和早期康复训练组(B组30例),A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B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分别观察评价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主能力的评定上,B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评定上,B组与A组比较,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的质量,加快康复与出院的时间,在病理生理上和经济上方便了患者及家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生接骨颗粒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术后给予益生接骨颗粒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接骨颗粒联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A 组)24例,股骨头置换(B 组)19例.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12~35个月).对比分析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活动时间、Harris 评分的差异.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低于 B 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 A 组大于 B 组, Harris 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术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措施,临床上应该严格掌握各自手术适应症,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中远期疗效肯定,是较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固本健骨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FNA疗法,治疗组采用固本健骨汤联合PFNA疗法;治疗前后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血清成骨代谢相关指标(OC、t PINP、ALP、BALP、TGF-β)和血清破骨代谢相关指标(i PTH、TRACP5b、s CTx)水平,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血清成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破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健骨汤能够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PFNA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于术后加用补肾壮骨汤治疗,连续用药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4 (P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PINP水平均显著升高,CTX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并给予相应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DHS组(P均<0. 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 <0. 05),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DHS组(P均<0. 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离床活动及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骨折及反粗隆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用PFNA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分析所获相关数据后作对比,总结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不同效果。结果两种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后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短,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芪脂补肾壮骨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脂补肾壮骨方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双侧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值;运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8.38%(29/37),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的双侧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的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双侧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肢体畸形、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肢体畸形、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肢体畸形、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的PINP、β-CTX、BALP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的PINP、BALP明显升高,β-CTX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INP、BALP高于对照组,β-CT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脂补肾壮骨方可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术后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河源市中医院300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行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平均耗时、手术过程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过程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固定疗效肯定,可达到改善髋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的目的,且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其范围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能提供稳定的髋关节,可尽早恢复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其疗效在临床中已被认可。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成熟,随着生物力学以及医疗器械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假体以及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势,国内外学者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的选择仍存在较多争议。文章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假体的选择、骨水泥与非骨水泥的运用及临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平塘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7%,而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