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渠、孔最穴防治咳嗽声哑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渠、孔最两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经渠穴位于伸臂仰掌,从腕横纹(太渊穴)上一寸桡动脉外侧处,它是五腧穴中的经穴,主治咳嗽、喉痺;孔最穴位于尺泽与太渊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它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主治咳嗽、音哑、咯血、咽喉肿痛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肺经腧穴、大肠经腧穴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71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肺经穴组18例、大肠经穴组19例、肺大肠经穴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肺经穴组:主穴:尺泽、孔最、列缺、肺俞;配穴:太渊、鱼际、中府。大肠经穴组:主穴:曲池、合谷、天枢、上巨虚;配穴:偏历、温溜、大肠俞。肺大肠经穴组:主穴:尺泽、孔最、列缺、肺俞;配穴:曲池、合谷、天枢、上巨虚。对照组根据哮喘病情加重情况,按需吸入万托林。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各组患者均可根据哮喘病情加重情况,按需吸入万托林,并及时记录吸入的次数。治疗3个月后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FVC、FVE1、MMFF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大肠经穴组、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PEF变异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FVC、FVE1、MMF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经穴组、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FEF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经穴组、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经和大肠经穴位均可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病情,肺经穴与大肠经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表里经上用归于表里经的药物配伍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把70例小儿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汤液本草》记载的归于手太阴肺经的药物敷贴肺经的孔最、云门和中府穴,用归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药物敷贴大肠经的温溜、曲池和扶突穴;对照组则用易泰宁小儿感冒型神阙贴剂敷贴上述穴位,分别于治疗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和第10天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和治愈率达分别达100%和67.74%,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2天开始,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归于肺经和大肠经的药物配伍在肺经和大肠经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是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小儿咳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独取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静铭 《新中医》1999,31(3):22-23
独取手足太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45例,穴位选用天府,尺泽,孔最,列缺,鱼际,箕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公孙,并设独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对照组治疗30列,穴位选用肩,曲池,手三里,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内庭。两组均行提插捻转泻法后加用电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8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独取阴经穴也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针刺肺大肠经穴治疗持续期中度支气管哮喘,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的变化,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从表里脏腑经穴互治作用的角度,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选穴规律。方法本课题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按1∶1∶1∶1的比例分入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按需吸入万托林1喷/次,4次/天,疗程为12周。前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肺经穴组穴取尺泽、孔最、列缺等,大肠经穴组穴取曲池、合谷、天枢等,肺大肠经穴组取尺泽、孔最、列缺、曲池、合谷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共12周。各组患者在接受研究期间,除给予万托林按需吸入外,不给予有关支气管哮喘其他中西医治疗。结果结束治疗后,针刺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AC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疗前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针刺该组经穴可改善哮喘控制情况。结论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脏腑经络表里相结合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哮喘,确有宣肺通肠宽胸、降气止咳平喘之功。  相似文献   

6.
1辨经记忆法 根据腧穴的所属经脉记忆腧穴。人体361个经穴,若能辨“经”记忆,便能提纲挈领,执简御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穴皆属于手太阴肺经腧穴,手太阴肺经属肺,联系咽喉,故上述腧穴均可沿疗咳嗽、哮喘等肺病和咽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 沿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 cm.其中4个为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两个为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6个测试部位分为三组(臂臑-曲池臂臑中点,...  相似文献   

8.
所谓“跳动穴”,是指针刺得气后,在一定手法的配合下,能使肢体跳动或肌肉抽动的穴位。全身究竟有多少“跳动穴”?虽然没有做过系统的观察和统计,但是根据临床总结,发现比较容易获得这种运动反应的是: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尺泽下;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手三里、合符;少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足太阳膀胱经的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秩边;足少阴肾经的复溜、太溪;手厥阴心包经的郄门、内关;手少阳三焦经的懦会、消泺;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阳陵泉、光明、绝骨;足厥阴肝经的蠡沟等。  相似文献   

9.
肺经十一中府云,天府侠白尺泽深,孔最列缺经渠涉,太渊鱼际少商寻。大肠二十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旁,阳溪偏历温溜过,下廉上廉三里上,曲池肘臀手五里,臂濡肩骸巨骨当,天鼎扶突禾谬香。胃经穴位四五整,承泣四白巨臀经,地仓大迎上烦车,下关头维过人迎,水突气舍下缺盆,气户库房屋黯深,膺窗乳中连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轮,水道归来连气冲,脾关伏兔阴市中,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条口下巨丰,解溪冲阳陷谷旁,内庭历兑经穴终.脾经穴位二十一,隐白大都太白抵,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系,血海箕门冲门升,府舍腹结大横排,腹…  相似文献   

10.
马惠敏  张栋  宋晓晶  李顺月 《陕西中医》2010,31(10):1426-1428
目的:了解不同刺激方法作用于穴位后产生温度效应的差异,为经穴的基础研究和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红外热像方法观察针刺、电热针、激光照射刺激曲池穴后,分析比较曲池及大肠经上相邻的三个穴位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①不同方法刺激曲池穴,引起曲池穴升温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电热针>激光照射>针刺。②电热针、激光照射曲池穴均能使温溜、手三里、肘穴区温度升高;而针刺对曲池、温溜、手三里穴均为降温效应,对肘穴为升温效应。结论:大肠经上的不同穴位接受不同刺激后出现的反应有所差异,其中电热针的升温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刺激法。  相似文献   

11.
谭程  张昶  高丹  白鹏  王军  王朋  赵吉平  王燕平 《中国针灸》2012,32(8):673-677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从经络学角度,通过针刺肺经和大肠经经穴,观察针刺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按1∶1∶1∶1的比例分入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按需吸入万托林,1喷/次,≤4次/天,疗程为12周。前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肺经穴组穴取尺泽、孔最、列缺等,大肠经穴组穴取曲池、合谷、天枢等,肺大肠经穴组穴取尺泽、孔最、列缺、曲池、合谷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12周)。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QLQ)于治疗前后评定总分及活动受限、环境刺激、情感、症状4能区,并判定疗效。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肺经穴组及肺大肠经穴组的AQLQ总分、情感能区、症状能区分值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大肠经穴组提高了环境刺激能区积分(P<0.05);大肠经穴组AQLQ总分及活动受限能区分值升高明显(均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肺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AQLQ总分及症状能区有明显改善(P<0.05,P<0.01);肺大肠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情感能区明显升高(均P<0.01);肺大肠经穴组的环境能区明显升高(P<0.05)。与大肠经穴组相比,肺大肠经穴组对症状能区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从肺肠论治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列缺穴又名童玄、腕劳,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具有宣肺理气、通经活络之功[1]。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古代称闪电为列缺。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而上达头面。1关于"头项寻列缺"的探讨《四总穴歌》中有"头项寻列缺"的记载。然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任脉循行皆不上行头项部,故从经络角度,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无法解释"头项寻列缺"之说。若以八脉交会穴为切入  相似文献   

13.
《四总穴歌》记载:"头项寻列缺",言其该句的要旨主要说明位于头项部的病症当取列缺穴治疗。然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任脉循行皆不上行头项部,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无法圆满地解释该句蕴含的深刻理论。临床上,很多医家在治疗头项部病症时也不会首先取列缺穴,而是腕骨穴、后溪穴等,笔者认为应当从列缺穴蕴义、肺主治节、肺经与膀胱经别通以及与小肠经互合等角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机制,从而拓展该穴在治疗头项部病症的临床运用。为进一步在临床验证该理论的作用疗效,笔者略举1例以彰显该穴作用的效显。  相似文献   

14.
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痛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针刺此穴可治头项强痛.笔者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疼痛52例,每收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云 :“肺主皮毛” ,风寒之邪自皮毛入犯 ,致肺失宣发而为风寒感冒。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循行之首 ,起于中焦 ,内属于肺。在前臂行于“臂内上骨下廉”。其病候为“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 ,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在前臂部 ,自肘至腕 ,手太阴肺经穴依次为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 ,分别为本经的合穴、郄穴、络穴、经穴、原 (输 )穴 ,均为经气比较充盛的穴位 ,对本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以上五穴均可以治疗感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剽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明确指…  相似文献   

16.
检索2010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取国内关于针灸为主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取穴规律的总结和分析。共纳入116篇,用穴44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阿是穴(108),其次是手三里(50)、曲池(45)、合谷(30)、外关(24)、肘(17)、尺泽(10);使用穴位数最多的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其次是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特定穴使用最多的是五输穴中的合穴,其次是原穴、络穴和八脉交会穴。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穴符合局部取穴、邻近取穴及循经取穴,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前臂和肘部。  相似文献   

17.
感冒,俗谓"伤风",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为外感风邪、时行流毒所致.我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敷贴穴位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风寒感冒:主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喷嚏鼻塞,流涕咳嗽,胸闷不渴,舌苔薄白,脉来浮紧.此系风寒外束,肌腠不固,肺卫受邪所致,俗称"重伤风".治则:辛温解表.方药用葱豉汤(以下为1日量):葱白连须3~6个(9~12克)、豆豉9~15克.取穴:①太渊、经渠、列缺.太渊乃手太阴肺经"脉之所注"的"俞"穴,它的作用是"俞主体重节痛",乃人体经脉"八大会穴"之一;经渠穴是治疗外感疾病的要穴;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之间互相通连的"联络"之穴,且为人身"五总要穴"之一.②亦可取劳宫穴.它为"手心主脉  相似文献   

18.
表里同名经配穴针灸法,是根据表里经经气相通,同名经同气相求的原理,把十二经脉分别归纳为三组表里同名经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归经,表里同名经相配的循经取穴法。三组表里同名经归纳法如下: 表里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 1.阳明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太阴表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痛敏穴、热敏穴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分析二者在肘膝关节以下手足阳明经、手太阴经上的分布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的关联。方法:征集在校大学生变应性鼻炎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例)。参照反应点诊察方法探查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反应点,并按骨度分寸折算记录反应点;按照热敏灸操作方法探查反应点的热敏反应;利用手持式疼痛阈值测试仪器探查反应点的痛敏反应并测量机械痛阈值;比对痛敏穴与热敏穴出现频次及重合率。结果: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发现热敏穴10处,分别为孔最、尺泽、合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上巨虚、丰隆、下巨虚及肺经非穴反应点,其中孔最、手三里、上巨虚、丰隆及下巨虚出现热敏现象时间比健康人显著缩短(P<0. 01,P<0. 05)。出现的热敏化形式以传热、透热及局部感觉为主。与健康人比较,除下巨虚、尺泽外,变应性鼻炎患者上、下肢痛敏穴痛阈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 05)。变应性鼻炎患者痛敏穴与热敏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痛敏穴痛阈值总体上存在左侧上肢低、右侧下肢低的状态。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手足阳明经、手太阴经上的热敏穴与痛敏穴区重叠率高,且有一定规律可循;患者阳明经、手太阴经上下肢末端存在左右失衡现象,但尚需进一步验证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多种刺激方法在不同穴位上引起的温度变化的差异,显示经穴的温度特异性现象,为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志愿受试者被分为针刺、电热针、激光照射和对照四个观察组,采用红外热像观察方法对曲池穴刺激后大肠经上曲池、肘髎、手三里和温溜穴上的温度变化予以图像显示和分析。结果:三种刺激方式中,激光照射和电热针组的升温较高。按穴位分析,刺激后曲池穴和肘髎穴温度上升最多,其中激光照射后10min,肘髎穴升温达到1.1℃(P<0.05);电热针刺激后10min,曲池穴升温最高达到0.7℃(P<0.05)。结论:经脉上不同穴位对刺激产生不完全相同的皮肤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