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以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为指标,测定评价国内各主产区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的质量.方法 以绿原酸做对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测定了国内主产区四省市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中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咖啡酰奎宁酸含量为10.06%~12.24%,远比正品金银花中的高.结论 为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C18柱(250 mm×4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15 min,28%A;15~25 min,28%~40%A;25~50 min,40%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室温。结果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2~1.32、0.078~0.78、0.034~0.3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3.1%、99.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6个咖啡酰奎宁酸类。方法银黄颗粒50%甲醇提取物分析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4%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3-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5-O-咖啡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4-O-二咖啡酰奎宁酸进样量分别在0.012~0.236μg、0.043~0.866μg、0.013~0.253μg、0.012~0.246μg、0.012~0.248μg和0.020~0.397μ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2%、96.8%、96.2%、104.9%、96.8%和95.9%;RSD分别为0.6%、0.5%、1.3%、0.4%、0.2%和0.3%。结论 26批银黄颗粒样品的绿原酸含有量差别不大,但其他5个咖啡酰奎宁酸含有量差异较大。建议以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代替绿原酸检测银黄颗粒。  相似文献   

4.
茵陈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倪丽丽  戴莹  窦志华  王兆龙  周云中 《中草药》2020,51(11):2954-2966
目的研究茵陈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15批茵陈标准汤剂,HPLC法建立标准汤剂及其原料饮片指纹图谱,建立对照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变化、指标成分转移率、出膏率对标准汤剂进行量值传递规律分析。结果茵陈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分别标定共有峰16个和15个,共有峰个数传递率93.75%,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了共有峰中的1-咖啡酰奎宁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1,3-二咖啡酰奎宁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13个成分,在茵陈中首次检测到了咖啡酰奎宁酸葡萄糖苷和黄酮二糖碳苷芹菜素-6,8-C-二葡萄糖苷,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新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转移率超过100%,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平均转移率分别只有47.59%和22.33%,提示标准汤剂制备过程中有机酸类成分可能发生了相互转化,绿原酸可能部分转化成了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部分转化成了1,3-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芦丁、金丝桃苷平均转移率分别为31.36%、28.36%,其余成分平均转移率在50%~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9.76%。结论研究揭示的茵陈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茵陈配方颗粒及含茵陈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炒金银花和金银花炭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金银花炮制前后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确定提取方法、检测波长、流动相组成等色谱条件,并且考察了所建立分析方法专属性、线性、耐用性、重复性、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 采用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0%甲醇,料液比为1∶200,超声提取30 min。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长为250 mm,内径为4.6 mm,粒径为5 μm)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专属性、线性、耐用性、重复性、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炒金银花、金银花炭中6种酚酸类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6种咖啡酰奎宁酸在金银花炮制前后含量、比例变化显著,为其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和活性研究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野菊花药材中8种黄酮和有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胜  张明  程文明  张勋  张群林  李俊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961-1965
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及木犀草素等8 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HPLC,Shim pack VP-ODS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甲醇(A)-0.3%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5 ℃.8种成分在40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 n=7);平均回收率均在97.03%~102.3% (RSD<2.0%,n=6).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和重现性良好,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有根  王志斌  戴俊东 《中成药》2007,29(3):362-364
目的:比较3种经典工艺生产的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绿原酸的含量差异。方法:用经典的水-醇法、石-硫法和改良石-硫法生产金银花提取物,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测定3种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提取物中总绿原酸含量。结果:3种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5.03、4.01、5.68,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分别为0.41、0.73、1.24,总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3.53、19.85、27.87。结论:改良石-硫法生产的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绿原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秦皮乙素、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20 nm。结果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3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0。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5.16%~104.50%,RSD 1.09%~4.9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消毒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5,(6)
目的:建立HPLC-UV-ELSD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9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方法:采用Shiseid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 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26、350 nm。ELSD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氮气)流速为3 L/min。结果:上述成分在考察范围内,进样量与各自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3),精密度RSD2.5%,重复性RSD3.8%,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3%~100.7%。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灰毡毛忍冬中9种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4)
目的:为金银花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不同商品等级金银花样品39份,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对每0.5 g花蕾数、每0.5 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霉变、花蕾长度、上部直径、中部直径和下部直径等外观性状进行测量;采用HPLC法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0.5 g花蕾数、每0.5 g开花率、杂质含量、褐变为主成分指标。花蕾长度与木犀草苷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褐变、上部直径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以筛选的指标将金银花商品划分为4等。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9,(9)
目的建立抗病毒颗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水提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 12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0个,相似度大于0.97,无明显分类。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7.34%~102.69%,RSD 0.79%~2.20%。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多成分同时定量的质量评价模式及其在野菊花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建立21批次野菊花HPLC指纹图谱,通过TCMYS指纹图谱软件对不同产地野菊花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中12个共有色谱峰进行指认,采用外标法对12种成分进行定量。结果 21批次野菊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有分类趋势,标定了17个共有峰,其中12个共有峰被指认为5-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和金合欢素,外标法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6),加样回收率均在95. 84%~102. 46%之间,RSD <2. 72%。结论 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多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准确、可靠,为野菊花全面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忍冬叶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永欣  张启伟  李春  刘肃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372-2377
在抗氧化活性追踪下,采用多种柱色谱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忍冬叶50%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5-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木犀草素-7-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苷(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8)和木犀草素(9).通过清除DPPH能力考察了这9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5>化合物9>抗坏血酸(对照)>化合物2>化合物8>化合物7>化合物6>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4;其中木犀草苷(IC50 0.018 18 g·L-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木犀草素(IC500.023 6 g·L-1)与绿原酸(IC50 0.035 17g·L-1),且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均优于抗坏血酸(对照)(IC50 0.027 54 g·L-1).试验结果为忍冬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炮制时间和温度对苍耳子中2种酚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炮制时间和温度下苍耳子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变化,确定苍耳子炒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砂炒法,温度150~220℃,时间0.5~7 min,每一温度分别炒制浅黄、黄褐色2份炮制品,共得到16份炮制样品。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色谱柱: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炮制品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以160℃、7 min最高,分别为2.498、2.004 mg/g。结论综合炮制品的外观和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测定结果,确定砂炒苍耳子以160℃、7 min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同时测定杏香兔耳风药材中13种成分含量的UH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检测,色谱柱为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柱温为40℃,流动相为5 mmol甲酸铵和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ESI负离子采集,雾化器和辅助气均为344.5 kPa,气帘气为206.7 kPa,喷雾电压为-4 500 V,离子化温度为500℃,13种成分均采用多级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在优化的液相-质谱条件下,原儿茶酸、咖啡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芹菜素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99~274.800、1.006~100.600、1.080~1 080.000、83.12~8 312.00、19.92~996.00、1.076~269.000、5.555~555.500、4.420~4 420.000、44.76~17 904.00、48.00~9 600.00、2.108~210.800、4.136~413.600、1.070~107.000 ng/mL,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5 8),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6.54%~99.75%,RSD为0.48%~0.9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90%。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和专属性好,稳定可控,可用于杏香兔耳风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脑中动脉( 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模型大鼠状态、神经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比率及血清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 3,5-二咖啡酰奎宁酸剂9.13、18.25 mg/kg时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脑梗死的比率(P<0.05),降低血清中MDA水平(P<0.01),增强T-SOD、CAT、GSH-Px的活性(P<0.05).结论 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纯化方法对金银花提取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应用醇沉法、石硫法、石硫醇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及萃取法等对金银花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萃取法所得金银花提取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最高,总咖啡酰奎宁酸含量达83.91%.结论:萃取法是制备金银花提取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同时测定蓍草中6种主要成分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墙草碱和新墙草碱B含量的色谱方法,用于指导蓍草的质量控制。以6种成分为对照品,采用Merck Purospher STAR RP-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0.05%磷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7 min,12%~14%B;7~10 min,14%~17%B;10~25 min,17%~22%B;25~35 min,22%~35%B;35~51 min,35%~80%B;51~60 min,80%~90%B),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5μL。12批蓍草中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墙草碱和新墙草碱B质量分数分别为0.404%~2.116%,0.160%~0.892%,0.608%~1.464%,0.168%~0.868%,0.122%~1.234%,0.065%~0.312%。同时采用Chempattern软件对花期前和花期采收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不同采收期样品中主要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区别,采收时应注意采收期。该法可用于蓍草中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花期金银花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关次生代谢过程中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金银花最佳采收期,调控金银花质量和相关管理规范提供指导. 方法: 测定金银花不同花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花色苷等活性成分的含量. 结果: 从三青期到金花期,金银花中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三青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04,6.71,0.26 mg·g-1,绿原酸在三青期达到最高值,为0.968 mg·g-1,大白期达到最低值,后又小幅升高.PAL,PPO,POD的活性从三青期逐渐下降,到银花期达到最低值,同三青期相比,三者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3%,62%,56%,后到金花期略有上升. 结论: 在金花期之前,金银花中的PPO,POD活性与酚类物质程正相关.在金银花成熟期,由于呼吸作用的加强,诱导POD活性上升,使POD成为金银花成熟阶段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的关键酶,即POD是控制金银花成熟阶段活性成分含量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20.
熊琳  郑芳  朱雪松  李聪  黄麟杰 《中医药导报》2019,25(8):60-63,73
目的:建立测定"武当一号山银花"中5种有机酸(绿原酸、咖啡酸、3,4-二-O-咖啡酰奎宁酸、3,5-二-O-咖啡酰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Fortis-C18(25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5℃。结果:5种有机酸在各自测定的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27%~99.72%。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武当一号山银花"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