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偏头痛急性期针刺治疗的穴位研究进展,从传统取穴、现代取穴、综合取穴等角度作述评;对影响穴位选择的穴位归经、穴性、病症等7个因素进行分析;对穴位优选方案的要点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偏头痛急性期针刺选穴存在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不仅体现在传统中医的经络特异性、穴位特异性,也可能存在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穴位相对特异性。分析了目前穴位选择研究的薄弱点、空白点,并从中医传统取穴、现代医学取穴及两者联合取穴方案3个方面提出针刺治疗急性期偏头痛优化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穴位优化研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选穴机理.方法:以现代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穴位的效应机制,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常用穴位,并对其选穴机理进行探析.结果:临床常选取百合、四神聪、太冲、内关作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基础穴;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可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以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结论:治疗中风后抑郁,从中医辨证理论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作用的穴位;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作用的穴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的证据级别,优化针刺治疗方案,建议:①采用2004年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偏头痛亚型、衍生型分类标准,并分析亚型、衍生型及病情、病程、伴随病症、辨证分型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明确针灸适应病症;②选穴配伍应重点解决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头部穴位点取穴和非穴位点取穴的疗效对比问题;③针刺手法研究应注重重要穴位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针刺刺激量、针刺时间与疗效的关系;④明确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电针、针刀、三棱针适应症及操作规范;⑤设立阳性及阴性治疗方法对照,优先选择多因素设计;⑥注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研究;⑦开展针药结合优选方案研究;⑧疗效评定应对控制头痛发作、减少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面积及头痛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的证据级别,优化针刺治疗方案,建议:①采用2004年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偏头痛亚型、衍生型分类标准,并分析亚型、衍生型及病情、病程、伴随病症、辨证分型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明确针灸适应病症;②选穴配伍应重点解决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头部穴位点取穴和非穴位点取穴的疗效对比问题;③针刺手法研究应注重重要穴位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针刺刺激量、针刺时间与疗效的关系;④明确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电针、针刀、三棱针适应症及操作规范;⑤设立阳性及阴性治疗方法对照,优先选择多因素设计;⑥注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研究;⑦开展针药结合优选方案研究;⑧疗效评定应对控制头痛发作、减少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面积及头痛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西方医学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穴位注射是将中西药注入有关的穴位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的疗法之一,本文就穴位注射在选穴规律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概述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疾病因素、针刺因素的优选现状,其中疾病因素包括疾病亚型、病情程度、患者人口学特点、中医证型及体质类型,针刺因素包括穴位、刺激参数、针刺工具。认为目前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相关研究虽已优选了一部分影响指标,但总体仍需进一步系统和深入挖掘。提出应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多因素分析方法以指导优选研究,合理选择针刺治疗效应评价指标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同时重视针刺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方案的优化研究,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偏头痛""针刺""选穴""疗效分析"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偏头痛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针刺处方72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和部位分别为风池、足少阳胆经和头面部及颈项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百会、风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治疗偏头痛可以使用百会、太阳、风池组合,并结合具体情况搭配太冲、阳陵泉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坐骨神经痛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刺可明显缓解患者坐骨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阐述了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医传统理论选穴原则及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原则;从动物实验角度总结了坐骨神经痛产生的原因及针刺镇痛的机制。同时,探讨了目前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创新性思维,并对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基础研究到临床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吞咽障碍为中风常见合并症,针刺为该病治疗的有效治疗方式。临床针刺选穴方案重复性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针刺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推广。本文基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穴位应用现状,从部位、经脉循行、临床症候、穴性等多方面对当前针刺治疗卒中后的选穴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其聚焦点及薄弱点。并从临床及科研多方面对针刺治疗该病的选穴优选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针刺选穴的规范化、可推广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验总结及病例介绍的方式,整理王麟鹏教授多年来针对偏头痛的针刺治疗临床经验。王麟鹏教授认为要根据偏头痛发作期、缓解期确定不同针刺方案,在发作期,针刺治疗以胆经穴位为主,采用透刺加重刺激强度,缓解期以调理脏腑为主,重用背俞穴;重视针刺手法与预防性治疗;对于临床常见月经相关性、心理障碍相关性偏头痛采用不同针刺治疗方案,强调调经、调神在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综述近5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从毫针治疗、头针治疗、电针治疗、针药结合治疗、针推治疗、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耳穴贴压、埋线治疗及小针刀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简便易行、疗效确切,但应着重于针刺辨证选穴、针刺手法、疗程、远期疗效等。  相似文献   

12.
穴位选取是中医临证进行针灸推拿治疗的前提,选穴方法是中医临证穴位选取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此文通过收集国内临床选穴方法文献,对循经选穴、近部与远部取穴、随证取穴、对症取穴、择时取穴等选穴方法的特征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对中医选穴方法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针灸推拿疗法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在镇痛效果上的不同,探讨对偏头痛针刺镇痛治疗时循经取穴的必要性,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偏头痛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少阳经组、阳明经组、非穴位组3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针刺足少阳经原穴丘墟穴、足阳明经原穴冲阳穴、丘墟穴与冲阳穴连线中点非穴位处,其中少阳经组为循经取穴,其余两组为非循经取穴。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来量化。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统计分析3组疼痛程度改善是否有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疼痛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包括非穴位)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唐徐韵  陈盼碧 《新中医》2021,53(21):198-202
目的:探讨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 4 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 年9 月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同时建立选穴数据库,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特点和规律。结果:纳入文献共139 篇,出现腧穴53 个,对出现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可以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大方面去选穴,传统医学多从辨证、辨经、疾病的分期进行选择,而现代医学主要从腧穴所在的位置及作用机制进行考虑。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哮喘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交互作用的结果,选穴应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以优化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目前多应用传统针刺、电针、头针、耳针等方法。对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递质、信号通路及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可从治疗选取经络及穴位探讨其机理。总结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所选的经络及穴位可发现,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归纳其辨证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方案,查阅近20余年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针刺时机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发现选穴上应注意穴位与解剖的关系;依据中风后足内翻发生时机等特点,不同时期可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案;针灸与康复的联用可提高疗效;患者机能状态、选穴配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角度深度、补泻手法、刺激量等)与疗效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需进一步提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效应,与患者机能状态、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等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重点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穴位及针刺手法进行优化,注重联合康复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穴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繁荣  赵凌 《天津中医药》2014,31(10):577-582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针刺可有效而简便地缓解颞下颌关节疾病所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综合征。针刺治疗强调穴位的特异性,因此,选穴十分重要。根据传统经络理论选择如下穴位:①颞下颌关节局部穴位,颊车、下关、风池、肩井,②远端穴位合谷。若伴其它疼痛症状,可加一二个其它穴位。针剌镇痛中神经和体液两种机制都  相似文献   

19.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否是目前国内外针刺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肚腹三里留"的中医历代古籍记载、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论述了足三里穴与胃肠功能之间存在的特异性联系,并从足三里穴和胃肠器官的脊髓节段水平及针刺足三里穴的脑中枢效应方面阐释了此种特异性的生理学机制,以期为"肚腹三里留"体现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面瘫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面瘫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63例面瘫患者按正交设计L9(3)4表随机分组、安排试验,采用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不同组合方案治疗,观察面神经功能积分的变化,对影响面瘫针刺疗效的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为显著因素(P0.05),其中B(选穴配方)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各自3水平中,B3(交替针刺两组穴位)、D3(电针疏密波治疗30min)为最佳。结论:交替针刺两组穴位,电针疏密波治疗30min为本试验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