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以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潜能及骨桥蛋白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将分离培养的野生型(WT)和基因敲除型(KO)新生鼠(鼠龄1d)MSCs鉴定纯度后分别设为WT组和KO组,取其第3代分别在表皮转化培养体系中孵育,通过镜下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比较两组表皮细胞标志物(CK14)表达水平的差异.动物实验:实验分4组,WT组小鼠创周注射GFP-MSCs (WT/MSCs)组,WT小鼠创周注射PBS(WT/PBS)组,KO小鼠创周注射GFP-MSCs (KO/MSCs)组,KO小鼠创周注射PBS(KO/PBS)组,每组各8只雄鼠,鼠龄6~8周,体质量20 ~25 g,按分组将分离培养的GFP-MSCs和PBS注射到创周,观察创面愈合及GFP-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MSCs呈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的纯度超过91%;诱导分化第12、17天的两组细胞检测发现,WT组和KO组的细胞均表达CK14;第17天免疫荧光结果示WT组CK14的表达阳性率(0.936 3±0.009 5)明显高于KO组(0.647 5±0.023 1),(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显示KO组的CK14表达量(0.3894±0.016 8)明显低于WT组(0.614 6±0.015 3),(P<0.01).动物实验WT/PBS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KO/PBS组(P<0.05),WT/MSCs组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WT/PBS组(P<0.05),注射的GFP-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的能力WT/MSCs组强于KO/MSCs组(P<0.05).结论 OPN在体内、体外均可诱导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在抗皮肤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生化指标检测的方法比较同窝10周龄25-羟化维生素D1α-羟化酶基因敲除纯合子[1α(OH)ase-/-]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皮肤表型的差异。结果:1α(OH)ase-/-小鼠皮肤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增强,出现皮肤变薄、表真皮交界平坦、皮下脂肪和毛囊数目减少等衰老表型;通过细胞增殖性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检测,发现1α(OH)ase-/-小鼠皮肤中PCNA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而TUNEL阳性细胞则显著增多;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16、p27、p53、NF-κB、活化型Caspase-3在1α(OH)ase-/-小鼠皮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生化检测显示1α(OH)ase-/-小鼠皮肤活性氧(ROS)水平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高。结论:1,25(OH)2D3能够通过促进皮肤细胞增殖、抑制皮肤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发挥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肺动脉压力变化、肺血管重构情况,及慢性低氧环境对其的影响,探讨A2A受体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KO)及野生型小鼠(WT)随机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低氧组置于低氧舱内(O2:9%~10%).2周后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体循环压(SBP)、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质量比(右心肥大指数)、肺组织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肺阻力血管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常氧环境下,与WT相比A2ARKO小鼠呈现:①RVSP升高,右心肥大指数增加;②肺阻力血管壁增厚,管腔减小;③血管壁PCNA阳性细胞增多,α-SMA表达增强;④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活化,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大量沉积.低氧2周后,KO小鼠RVSP升高及肺阻力血管重构程度进一步加重.结论 A2AR在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慢性低氧可诱导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lc4a11缺失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 CHE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信号通路的潜在调控关系。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野生型小鼠(wild type, WT)和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knockout, KO)为实验对象,通过Western印迹法、RT-qPCR、茜素红染色、H-E染色、透射电镜评估KO小鼠角膜表型特征的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p62在角膜内皮的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鼠角膜内皮细胞自噬情况。结果 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与CHED相似的表型特征,包括角膜厚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后弹力层增厚;角膜内皮空泡形成。KO小鼠与WT小鼠相比,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6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小鼠角膜内皮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多于WT小鼠。结论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CHED特征的表型。同时Slc4a11缺失通过增强自噬信号通路参与CHE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WT)和PAI-1基因敲除(PAI-1-/-)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NS/WT组)、基因敲除对照组(NS/PAI-1-/-组)、野生型哮喘组(OVA/WT组)和基因敲除哮喘组(OVA/PAI-1-/-组)。通过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卵白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Luminex?法检测血浆中IL-4、IL-13、IL-10、IL-2、INF-γ的含量。结果:PAI-1基因敲除使哮喘小鼠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对总炎症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的改变不明显;PAI-1基因敲除使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加重、CD68表达量增加、血浆IL-10和INF-γ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4、IL-13、IL-2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PAI-1基因缺失促进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募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及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处白细胞介素10(IL-10)特点及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10的表达对银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银屑病患者病损皮肤,同时通过咪喹莫特(IMQ)分别诱导C57BL/6(WT)小鼠和IL-10敲除(IL-10-/-)小鼠致银屑病模型。采用PASI评分观察皮损动态变化;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表皮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检测皮损组织中IL-10和CD19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皮损组织中CD4定位改变情况。结果:IMQ造模可以取得与临床银屑病患者相类似的皮肤表现。IL-10-/-造模组小鼠背部皮损处红斑评分、鳞屑评分、皮肤浸润厚度评分及PASI总评分和耳朵厚度较WT造模组和IL-10-/-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T造模组小鼠皮损组织中IL-10的表达阳性率低于WT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方法10%甲醛固定,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新生大鼠皮肤较薄,透明层缺乏,皮脂腺发育良好。6月龄时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明显增厚,毛囊增粗,生长旺盛,毛囊深入皮下脂肪层。24月龄时,大鼠皮脂腺及汗腺萎缩,表皮变薄,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数量减少,弹力纤维变细。结论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0(GPR50)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PR50基因敲除小鼠和其同窝野生型小鼠(WT),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GPR50在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分析了P1时期GPR50敲除对皮层深层和浅层神经元数目的影响以及对海马区中间神经元的影响。结果:GPR50在发育阶段有较高的表达,与WT组小鼠相比,GPR50敲除不影响皮层深层和浅层的神经元的数目,却导致海马区钙网膜蛋白(Calretintin,CR)阳性中间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最后,成年小鼠脑的高尔基染色实验结果表明:GPR50敲除小鼠皮层锥体神经元的顶树突方向紊乱。结论:GPR50在神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蛋白磷酸酶5(PP5)基因敲除小鼠,探究PP5在小鼠脂肪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周龄雄性PP5基因敲除(PP5 KO)和野生型(WT)小鼠,高脂饲养6周后,应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技术对小鼠肝脏结构和脂滴积累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PP5 KO和WT小鼠成纤维细胞,在体外观察PP5对脂肪分化的影响。结果与WT小鼠相比,高脂饲养后PP5 KO小鼠体重与WT小鼠相比显著减轻,肝脏中脂滴数量显著较少且脂滴较小。体外实验发现与WT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相比PP5 KO MEF细胞脂肪分化显著较弱,脂滴较小。此外,在PP5 KO肝脏组织中脂肪分化标记基因CD36、AP2、PPARγ2和Glut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量也显著升高。结论 PP5通过调节GR的去磷酸化影响机体脂肪分化和能量代谢调控小鼠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浓度果酸和低浓度维A酸长期作用于皮肤后,皮肤的表皮及真皮的改变,比较二者作用的相同与不同点,观察二者的优点与副作用,为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豚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设定空白对照组及外用低浓度果酸实验组、低浓度维A酸实验组,每日进行外用药物涂抹,每个月进行一次皮肤病理取材,分别进行皮肤病理HE染色,并观察皮肤表皮、真皮的胶原蛋白、弹力纤维以及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变化,总计时间为期6个月,最后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结论。结果20%果酸与0.025%维A酸长期外用后皮肤表皮细致,但敏感,真皮弹力纤维增多、排列有序;胶原纤维致密、增厚;皮肤黑素细胞代谢加快,黑素减少。结论外用20%果酸与0.025%维A酸乳膏治疗痤疮、角化增生性疾病、光老化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应合理、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可在血液系统中条件性敲除DNMT 3B 基因小鼠并进行鉴定,为研究DNMT 3B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将引进的DNMT3Bflox/flox 小鼠与Mx1-Cre+ 小鼠进行杂交繁殖,得到基因型DNMT3Bflox/+Mx1-Cre+ 及DNMT3Bflox/+Mx1-Cre- 两种子代,再用这两种子代杂交产生子代小鼠,通过PCR 法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获得基因型为DNMT3Bflox/flox Mx1-Cre+ 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pI-pC 共5 次诱导DNMT3B 敲除,然后用半定量PCR 方法鉴定DNMT 3B 基因敲除情况。结果 基因型鉴定确认在13 只子鼠中有2 只为DNMT3Bflox/flox Mx1-Cre+,经pI-pC 腹腔注射后,DNMT 3B 基因通过Cre/loxP 系统被成功敲除。结论 该方法成功构建可以在血液系统条件性敲除DNMT 3B 基因的小鼠,并进行敲除后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Runx2条件性敲除小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初步研究Odaph对牙釉质发育的影响。方法 PCR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实时定量PCR实验方法检测Runx2loxp/loxp鼠和K14-cre-Runx2loxp/loxp基因敲除小鼠下颌磨牙区中Amelx,Ambn,Enam,Amtn,Odam,Scpppq1及Odaph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的改变,最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unx2及Odaph在基因敲除小鼠下颌磨牙区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在出生后10 d基因敲除小鼠中Amelx,Ambn,Enam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上调,Amtn,Odam,Scpppq1及Odaph的表达显著下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nti-Runx2在出生后10 d敲除型小鼠成釉细胞胞核中呈阴性表达,Anti-Odaph在出生后10 d野生型小鼠成釉细胞远端呈强阳性表达,然而在敲除型小鼠中表达不明显。结论 Odaph在牙釉质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枸杞对皮肤及表皮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LC)的影响。方法:将单味中药枸杞溶于硅霜中,外涂小鼠皮肤。结果:枸杞可促进小鼠表皮LC数量增多、表达la抗原功能增强;图像分析表明枸杞对真皮组织内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DNA含量均有促进作用。结论:枸杞促进小鼠表皮LC数量增多,对皮肤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Bmi-1基因敲除导致小鼠皮肤老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Bmi-1在抗皮肤衰老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的实验方法比较分析了同窝2周和4周龄Bmi-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皮肤表型的差异.结果:Bmi-1纯合子小鼠出现皮肤变薄、角质层增厚、皮下脂肪和胶原减少等衰老表型.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Bmi-1纯合子小鼠中PCNA阳性细胞较同窝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6、p19和p27在Bmi-1纯合子小鼠皮肤组织国都明显升高.结论:Bmi-1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的表达.刺激皮肤细胞增殖而发挥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玄解毒方对于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症状、体征改善及其对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BALB/c小鼠2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开玄解毒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采用外涂咪喹莫特法建立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连续干预7 d后取材。期间对皮损拍照并计算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改变及测量表皮厚度;对脾脏及胸腺拍照并称重;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Ki67、S1P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皮损KRT17、Claudin、Occludin表达;qRT-PCR检测IL-17、IL-23、S1PR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玄解毒方可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PASI评分,减轻表皮增生程度(P均<0.01),改善胸腺、脾脏指数及血管增生情况(P<0.01或P<0.05),降低炎症因子IL-17、IL-23 mRNA表达(P<0.01),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PDCD5)及P53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4例MF病变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蜡块,分为三组:红斑期MF组(n=19)、斑块/肿瘤期MF组(n=5)和正常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三组标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浸润淋巴细胞中PDCD5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红斑期MF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均呈阳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红斑期MF组均降低(P均<0.05);②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红斑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36.84%(7/19),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00%(5/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红斑期MF组皮肤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1/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各期MF的表皮及真皮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MF病期的进展,PDCD5蛋白在MF患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在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高。提示PDCD5及P53蛋白在M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海马CA1区条件性敲除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海马CA1区的WDR1条件性敲除小鼠[CA1-Cre; WDR1flox/flox(CKO)],结合做窝行为学手段、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观察分析CA1区WDR1在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中的作用.结果 ①脑片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WDR1在CKO小鼠中敲除成功;②做窝实验结果显示:WDR1 CKO小鼠做窝质量明显高于WDR1flox/flox小鼠(WT组);③培养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KO小鼠的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敲除 WDR1能够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树突棘,并提高小鼠做窝能力,提示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C-Mpl对骨骼代谢平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6月龄野生型(WT)小鼠和C-Mpl敲除小鼠(C-Mpl-/-)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CT扫描,进行股骨远端骨小梁参数分析,包括骨密度(BMD)、骨体积与组织体积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记录股骨生物力学强度,Von Kossa及茜素红矿化染色观察骨矿化水平,微板法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变化.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体外流式细胞仪检测破骨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破骨细胞的ROS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p38、p-p38、FoxO1和Nrf2表达变化.结果 Micro-CT扫描结果提示,与WT小鼠比较,C-Mpl-/-小鼠股骨干骺端松质骨明显增多,BMD、BV/TV、Tb.N显著升高,而Tb.Sp和SM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T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C-Mpl-/-小鼠断裂负荷和刚度明显低于WT小鼠(P<0.05).C-Mpl-/-小鼠股骨Von Kossa染色和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均弱于WT小鼠,且血清中钙、磷含量亦明显低于WT小鼠(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较,C-Mpl-/-小鼠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8.667±1.202 vs 18.000±1.732,P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Mpl-/-小鼠破骨细胞凋亡率较WT小鼠明显增加[(14.54±1.17)% vs (5.38 ±0.56)%,P<0.05],且C-Mpl-/-小鼠破骨细胞的ROS水平明显低于WT小鼠破骨细胞(6 833.0±176.4 vs 12 933.0±202.8,P<0.05).qPCR结果显示C-Mpl-/-小鼠破骨细胞中FoxO1和Nrf2表达水平较WT小鼠破骨细胞明显降低(P<0.05),Westem blot结果也证实C-Mpl-/-小鼠破骨细胞中p-p38、FoxO1和Nrf2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C-Mpl基因对骨骼代谢存在一定影响,C-Mpl敲除显著加速小鼠体内破骨细胞的凋亡,抑制破骨细胞生成,最终可能导致C-Mpl-/-小鼠的骨骼衰老速度和骨质疏松程度均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9.
红鹿制剂延缓皮肤老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红鹿制剂对老化皮肤的影响。方法:背部被剪去3 cm×3 cm毛的12只20月龄豚鼠被随机均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涂抹红鹿制剂,对照组涂抹化妆品基质,连续涂抹60 d;应用天狼猩红、HE染色和体视学技术分别观察和测定老化皮肤中Ⅲ型胶原的分布、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分裂指数、角质层同表皮厚度的比例、真皮胶原纤维和微血管的体密度和成纤维细胞的数目。结果:乳头层的Ⅲ型胶原给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基底细胞分裂指数给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乳头层处微血管的体密度给药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乳头层处成纤维细胞数给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网状层处给药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角质层同表皮厚度的比例给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胶原纤维的体密度给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鹿制剂能延缓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