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明确APC蛋白在结直肠息肉-腺瘤伴癌前病变-早期癌变进展序列中的表达率变化,探讨APC蛋白表达率与患者的预后、结直肠肿瘤复发的关系,阐明APC蛋白表达率结合临床病理用于指导下一步的诊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结肠镜下行EMR、ESD摘除的息肉患者13例、腺瘤伴癌前病变患者120例、腺癌患者17例,共15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APC蛋白的表达率,同时记录该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对患者进行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和住院门诊资料),统计其5年复发、癌变及后续治疗情况。统计APC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阶段中阳性表达率,分析APC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息肉、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平均表达率分别为100.0%、92.7%、86.4%、58.8%。息肉、腺瘤伴癌前病变、早期腺癌APC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APC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直肠息肉-腺瘤伴癌前病变-早期癌变的进展序列中,APC蛋白的表达率也逐渐降低,并随着APC蛋白表达率的降低,结直肠息肉、腺瘤、早期癌变的复发率表现为跳跃状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分析结直肠息肉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共计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被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实验和对照组各60例。对实验组结直肠息肉进行息肉切除,评价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结果在两年内随访中,实验组发现结直肠癌3例,而对照组60例中,26例发生结直肠癌,阳性率为43.3%。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断中精度较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息肉电切除可预防结直肠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经电子结肠镜诊断的息肉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结肠镜共检查1085例,检出结直肠息肉258例,检出率23.78%,腺瘤性息肉104例(40.31%),增生性息肉50例(19.37%),炎性息肉96例(37.21%),15例伴发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者全部为腺瘤,占腺瘤的14.42%;在切除的544枚息肉中,直接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52枚,活检钳直接钳除239枚,EMR切除3枚,EPMR切除1枚,扁平较小隆起应用氩气电凝或微波灼除或热活检钳除共243枚.手术切除6例.内镜治疗并发出血6例,均为息肉切除后立即出血,采用止血措施后,全部止血成功.无并发穿孔.15例腺瘤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患者切除后,2例复查肠镜,均无复发,其余病人未来复查肠镜.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易发生癌变,内镜下息肉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息肉早诊早治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虽然结直肠息肉检查方法有多种,但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腺瘤的检出率。结肠镜下不但可以评估息肉大小,进行内镜分型诊断,而且更能在内镜下将息肉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成为结直肠息肉早期治疗的首选技术。该文就结直肠息肉结肠镜下分型诊断评估其浸润深度和内镜下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21-24
目的探讨Hp感染和高血糖在结直肠腺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2004年6月~2016年6月在蛇口人民医院及南山人民医院首次结肠镜检查中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患者,然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直至结直肠腺瘤复发或随访的最后期限。结果 Hp阳性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复发率为74/99(74.7%),Hp阴性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的复发率为38/143(24.6%),有明显差异(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OR(95%CI)4.18(2.44~7.15)]、Hb A1c≥6.5%[OR(95%CI)1.92(1.04~3.55)]、BMI≥25 kg/m2[OR(95%CI)7.63(3.14~18.53)]、饮酒[OR(95%CI)3.73(2.17~6.42)]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Hb A1c水平的升高,Hp感染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性进行性增加。结论 Hp感染与高血糖在结直肠腺瘤复发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禹蓉  董卫国  田山  王婷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4):1790-1794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肠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约90%的CRC由息肉演变而来。传统观念认为,CRC的发生、发展大多是通过“腺瘤-癌”序列,但研究发现,锯齿状息肉中也形成了形态和基因不同的亚类,并与微卫星不稳定性CRC有密切联系,15%~30%的CRC是通过“锯齿状息肉-癌”途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结直肠腺瘤、锯齿状息肉以及炎症后息肉的临床特点,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癌变进展中的发生率以及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监测时间表,更好地为结直肠息肉患者随访监测和癌前病变的早筛、早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563例结直肠息肉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术松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2,33(4):441-443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危腺瘤及癌变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为合理的结肠镜检查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10年间肠镜检查并行内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563例,分为腺瘤组359例与非腺瘤组204例,腺瘤组中高危腺瘤162例、低危腺瘤组197例,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腺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出现便血比例高于非腺瘤组,腺瘤组中高危腺瘤患者便血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在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腺瘤表面黏膜粗糙、糜烂和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便血是腺瘤的高危因素;高危腺瘤易发生癌变及癌前期病变,临床应重视其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24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以及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324例结直肠息肉中,338例有临床症状,110例存在癌变或同时伴有肠癌,有症状息肉的癌变或伴有肠癌发生率为25.5%(338/1324)。经电子结肠镜电灼法切除868例(共1674粒息肉),开腹息肉切除术164例(共630粒息肉),行包括息肉的肠段切除8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97例,8例姑息性癌肿切除术。结论年龄≥61岁、直径≥2.0cm、多发息肉、广基分叶状、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的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和伴发结直肠痛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单发的带蒂小息肉、分化良好以及明确良性者,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是安全的,局部多发、直径较大、广基无蒂息肉应开腹手术,伴肠癌息肉、有癌变的较大息肉则应当按结直肠癌行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4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以及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4例结直肠息肉中,338例有临床症状,110例存在癌变或同时伴有肠癌,有症状息肉的癌变或伴有肠癌发生率为25.5%(338/1324)。经电子结肠镜电灼法切除868例(共1674粒息肉),开腹息肉切除术164例(共630粒息肉),行包括息肉的肠段切除8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97例,8例姑息性癌肿切除术。结论 年龄≥61岁、直径≥2.0cm、多发息肉、广基分叶状、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的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和伴发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单发的带蒂小息肉、分化良好以及明确良性者,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是安全的,局部多发、直径较大、广基无蒂息肉应开腹手术,伴肠癌息肉、有癌变的较大息肉则应当按结直肠癌行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2017 年3月至2019 年3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消化内科共168 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行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将患者分为青年组(≤34岁)、中年组(35~59岁)和老年组(≥60岁),对腺瘤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SF-36 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腺瘤性息肉发生部位左半结肠明显多于右半结肠,以直肠(61例,占36.3%)最常见。青年组病理分型均为管状腺瘤,中年组以管状腺瘤为主(84 例,占83.2%),老年组绒毛状腺瘤比例大幅上升(11例,占26.8%),部分腺瘤出现局部癌变(2例,占4.9%),随着年龄的增大,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的百分比逐渐增大,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出血(17例,占10.1%)、穿孔(2例,占1.2%),均来自老年组,主要原因是息肉过大及切除过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随访12个月复发8例(老年组6例,中年组2例),复发率为4.8%。患者术后总体生活质量得分高于术前,各维度得分(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及躯体疼痛)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放大窄带成像内镜(NM-NBI)对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病理组织学类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293枚息肉,应用NICE分型对病理性质作出预测,然后结合活检或息肉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放大NBI对结直肠微小息肉病理性质预测的敏感性为92.14%、特异性为81.05%、阳性预测值为81.64%、阴性预测值为91.85%及准确率为86.35%.结论 对于大多数结直肠微小息肉而言,非放大NBI结肠镜或许可代替传统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而避免不必要的息肉切除及降低病理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he predictors of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ma have not been fully examined.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ors of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ma after initial screening colonoscopy with adenoma polypectomy.Method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from 2003 to 2011. After screening, 356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two consecutive colonoscopies with colorectal adenoma polypectomy at the initial colonoscopy were enrolled. The recurrence group was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ma at the second colonoscopy, whereas the nonrecurrence group was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ce. Anthropometric data, biochemical tests, metabolic comorbidities, and adenoma characteristics at initial colonoscop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redictors of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ma.ResultsDuring a mean follow-up interval of 3.07 ± 1.42 years, 94 patients (26.4%) were in the recurrence group, 262 patients (73.6%) were in the nonrecurrence group. The recurrence group was older, had a wider waist circumference, higher levels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triglyceride, a higher prevalence of smok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hypertension, and a higher occurrence of initial multiply-located adenoma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nonrecurrence group (p < 0.05).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ypertension, smoking, higher ALT level (>40 IU/mL), and multiply-located adenomas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ma. The risk of recurrent adenoma increased when hypertension was combined with smoking, high ALT level, or multiply-located adenomas.ConclusionHypertension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for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ma after screening colonoscopy with polypectom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无症状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3-2016年接受结直肠镜检查但无临床症状的体检者70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2型糖尿病及胆囊结石病史]和肠镜结果.根据肠镜结果和息肉病理类型分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腺瘤、增生性息肉(hyperplasic polyp,HP)、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炎性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4.0% (98/702)、8.8% (62/702)、0.6% (4/702)、0.1% (1/702)、0.9% (6/702),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为2.7%(19/702).年龄≥50岁(50~ <60岁:OR=1.712,95%CI=1.048 ~ 2.798,P=0.032;≥60岁:OR =2.151,95%CI=1.146 ~4.036,P=0.017)、吸烟≥400支/年(OR=1.866,95% CI=1.120 ~3.109,P=0.017)、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OR=1.853,95%CI=1.038 ~3.310,P=0.037)是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0 kg/m2(OR=3.150,95%CI=1.069 ~9.280,P=0.037)、2型糖尿病(0R=4.430,95%CI=1.248 ~ 15.721,P=0.021)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400支/年(OR=2.200,95%CI=1.203 ~4.024,P=0.010)是HP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腺瘤及HP是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吸烟、50岁以上、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是腺瘤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或体质量超重则增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吸烟也是HP的危险因素,且对HP的促进作用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行结肠镜检查的结果,分析结肠镜检出各种病变所占的比例及结肠镜对其诊断、治疗作用。结果 961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231例行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119例(检出率为51.52%),106例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89.08%)。大肠息肉最多的是乙状结肠息肉82枚(32.54%),其次是横结肠息肉65枚(25.79%)和直肠息肉47枚(18.65%)。112例非肠道息肉患者中结肠镜总确诊率为38.39%。分别以便血26例(53.85%)、腹泻20例(50.00%)、腹痛50例(34.00%)确诊率较高。内镜下治疗主要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9.08%。结论消化系统疾病中有约1/3的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其中约50%是肠息肉。结肠镜检查和治疗是诊断大肠息肉最主要的诊疗手段。在所有消化道症状中,腹痛、腹泻、便血对结肠镜检查的指导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腺瘤患者在内镜下切除腺瘤后结肠镜随访间隔时间。方法对1976年至2007年在广州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经结肠镜下诊断并切除腺瘤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初次结肠镜检查腺瘤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和组织病理结果,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随访结肠镜检查结果。根据进展期腺瘤的复发风险,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随访终点有5%(t0.05),10%(t0.10),20%(t0.20)患者发生进展期腺瘤时所对应的时间段进行估算。用Bootstrap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并分别计算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与t0.05、t0.10、t0.20各分位数所对应的时间。结果当在5%的随访患者中出现进展期腺瘤时,低风险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大概是6.9年(95%CI:6.3~12.2),而高风险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大概是3.0年(95%CI:2.7~3.2)。若10%的随访患者最终发展为进展期腺瘤,低风险组患者随访时间约为12.6年(95%CI:8.5~14.5),高风险组的随访时间约为4.2年(95%CI:3.5~5.0)。而当随访患者中进展期腺瘤复发患者达到20%时,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随访时间分别约为15.0年(95%CI:14.2~17.1)和5.6年(95%CI:5.0~6.3)。结论对于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在腺瘤切除后3年和6.9年随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的内镜特征及电切后复发、癌变情况,比较息肉电切前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了解息肉电切后复发及癌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院接受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的内镜特征,分析影响息肉恶变的因素;对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电切前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统计电切后息肉再发率,分析再发及癌变的相关因素。结果息肉患者共412例,检出息肉646枚,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不符合的概率为35.2%;电切后息肉再发率为51.8%;多发性息肉、年龄>50岁、息肉直径>1.0 cm及腺瘤性息肉更容易再发;年龄>50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1.0 cm、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容易癌变。结论结肠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活检可能漏诊癌变息肉;息肉电切后再发率高,应定期进行复查;结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位于左半结肠、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其癌变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手术完全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根据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类型不同,决定术后是否配合孕激素治疗。结果:16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95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8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术后给予配合孕激素类药物周期性治疗3个月~6个月(安宫黄体酮片6mg1次/d口服),经随访观察(12例失访),84例无复发;有5例因未按正规方案口服孕激素治疗,术后6个月~14个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予宫腔镜复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患者,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36例随访观察(6例失访),无复发病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的29例患者中,输卵管开口附近息肉者21例,术后成功妊娠23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盲目辅助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没有必要;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病理类型及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结果在4 630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824例,检出率为18%,其中,腺瘤性息肉495例,占60.1%;炎症性息肉193例,占23.4%;增生性息肉125例,占15.2%;幼年性息肉11例,占1.3%。不同病理分型的息肉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腺瘤平均直径明显大于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本组共有25例息肉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03%。癌变患者息肉病理组织学均为腺瘤型,直径≥1.1 cm者21例,占84%。结论中老年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较常见;息肉直径≥1.1 cm或混合性腺瘤容易癌变;建议要重视36岁以后人群的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结直肠锯齿状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表现,并比较中西方报道的差异,旨在为结直肠锯齿状息肉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总结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近年来检出的结直肠锯齿状息肉患者的内镜、病理及临床特点,并与文献报道的西方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共28 981例患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9 191例患者至少1枚结直肠息肉。其中锯齿状息肉检出率为0.53%(153/28 981),低于西方报道(1%~18%)。153例锯齿状病变中,增生性息肉(HP)、广基锯齿状腺瘤(SSA/P)、传统锯齿状腺瘤(TSA)所占比例分别为41.2%、7.2%和51.6%;而西方国家的研究显示,HP所占比例为70%~90%,SSA/P占10%~20%,TSA约占1%。锯齿状息肉在男性和年龄≥50岁的患者中检出率更高。153例锯齿状息肉中,大的锯齿状息肉(直径≥10 mm)和近端锯齿状息肉所占比例分别是13.7%(21/153)和46.4%(71/153)。此外,58.2%(89/153)的锯齿状腺瘤伴有异型增生。14例锯齿状息肉伴有同时性进展性结直肠肿瘤(sAN),其中大锯齿状息肉(LSPs)(OR值3.446,95%置信区间1.010-11.750,P<0.05)可能与伴发同时性进展性肿瘤有关。结论:结直肠锯齿状息肉检出率较低,3种亚型的比例与分布位置与西方的报道显著不同。大锯齿状息肉可能与伴发同时性进展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钳夹摘除和电切除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率。方法 将 1 2 0例宫内膜息肉患者分 2组 (研究组和对照组 ) ,研究组 90例接受宫腔镜下钳夹摘除宫内膜息肉术 ,对照组 3 0例接受宫腔镜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术后随访 1年 ,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或宫腔镜检了解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随访 90例 ,4例复发 ,对照组 3 0例 ,1例复发。复发者再次接受宫腔镜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 2组术后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宫腔镜下钳夹摘除宫内膜息肉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