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文献汇集方法,收集明末清初期间关于经络理论的专著及其他医学著作,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经络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这一时期经络研究的主要学术走向.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经络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有:①紧密结合临床阐述经络理论;②体现了"明理致用"学术走向;③研究者包括针灸医生、其他中医学专家、兼通医学知识的儒者等;④研究内容整体上沿着<内经>所定理论体系和框架,部分内容有新的阐述;⑤研究视角从针灸拓展到人体生理和病理及治疗等各方面.说明明末清初经络研究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轨迹和方向,在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多方面有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树剑  荣培晶 《针刺研究》2022,(12):1113-1117
科学家迄今未能找到教科书中描述的独立于已知解剖组织的“经络”,从而遭遇经络实质研究的困境。不过,在长期的相关研究中获得了极有价值的生命科学发现,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赋予了经络理论新的内涵。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经络知识共同构成了现代经络理论。由此,作者提出“脑摄经络”假说,认为经络研究的学术主旨应该由寻找经络结构转向探索经络功能,而经络功能的研究可以借助脑科学/脑功能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注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经络现象、针灸临床、现代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假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从哲学、中西医学和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的假说。经络系统与其它调节系统既是并列关系又有交叉联系。该假说能够对古典经络理论、针灸临床和经络现象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作出科学的解析与阐释,能够兼容其他各种假说。并提出经络实质的研究应采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寻找经络蛋白为主攻方向,同时展开多学科研究的构想,以求早日实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总结近10年红外成像与经络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从红外成像技术在体质、经络腧穴特异性、辅助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概况进行介绍。红外成像技术在研究经络理论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不仅开拓了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领域,而且对于未来经络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络理论是学习针灸的基础,正确理解经络理论对针灸学术发展意义重大。现代经络研究成果仍与传统经络理论存在明显差距,结合《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一书,本文从临床角度阐释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和内涵,论述古代医家基于临床对十二经脉理论的认识和发挥,认为从临床角度解读经络理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Wang JY  Wang LP 《中国针灸》2011,31(4):329-332
从认识经络、调整经络、呵护经络3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治未病的主要内容.从经络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主要功能论述如何认识经络;通过审、切、循、按、扪的经络诊察方法,查找异常经络;采用刮、吸、割、揪、捻等法调整经络;运用通经络、调情志、节饮食、注起居保养呵护经络,以达治未病之目的,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前人的经络概念、经络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01,(4)
为了促进经络研究和临床应用,拟定于2001年8月中旬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大会”。征文内容:1.经络实质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中药归经理论研究;3.经络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经络与针灸临床研究;5.特定穴位与经络、脏腑关系的研究;6.经络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7.经络与养生保健方法研究;8.经络与外治法研究;9.经络对按摩的指导作用和意义;10.经络与脑科学;11.经络与神经、淋巴、内分泌等的关系研究;12.对经络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经络诊断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络诊断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理论渊源、经络与舌诊脉诊、经络诊断的分类等方面对经络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张建斌  夏有兵 《中国针灸》2012,32(2):167-170
收集和整理承淡安先生不同时期对经络理论的阐释,分析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认识的角度、价值和内涵等。受西学影响,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的认识一度从血管、神经等角度阐述,最终回归传统,并认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基础之重点,临床是认识和研究经络理论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经络研究是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的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经络理论的研究 ,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决定于2 0 0 2年 1 1月召开经络学术研讨会。现就会议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对针灸、经络以及相关的临床、基础理论、文献、腧穴、特定穴及体表与内脏、经脉与脏腑等相关经络的研究 ,对经络实质、经络与气血运行、奇经八脉、经络的保健用品、经络与现代仪器等研究的论著、综述、文献、消息报导及新思路、新方法均可投…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经络研究和临床应用,拟定于2001年8月中旬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大会”,征文内容:1.经络实质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中药归经理论研究:3.经络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经络与针灸临床研究;5.特定穴位与经络、脏腑大系的研究;6.经络理沦存中医,针灸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7.经络与养生保健方法研究;8.经络与外治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Wang JY 《中国针灸》2010,30(12):1021-1024
介绍王居易教授经络理论临床辫治要点及临床运用体会.经络气化理论运用于临床,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认识与掌握六经与六气、六脏、六腑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就能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将经络气化理论贯穿始终;在诊疗过程中,坚持察经、辨经、选经、择穴4个步骤.列举了运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方法,对难治性疾病--丘脑病变进行经络诊察辫治的临床实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络理论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上的运用。方法从经络角度阐述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机制,引经据典以解释分析作为理论基础,总结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引经药及其作用。自拟方贝母莪消丸中的药物运用及配伍遵循经络理论,探讨其在治疗瘿瘤的痰气血互结证型上的使用价值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中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上应用经络理论进行病因分析、经络辨证、引经药物选用等可以使疗效增加,疗程缩短。结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的基础,也可应用内科病症中。经络理论可以指导临床的遣方用药,临床中辨证论治与经络的思维同时运用,可以增加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经络学说的起源考证经络之实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瑞  谷世哲 《中国针灸》1998,18(10):619-621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作为中医学术的核心理论,数千年来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然而有关经络实质的讨论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对中医卓越临床疗效的认同,以及西方医学的东方回归,促成了国内及国际上学习中医和针灸的热潮。研究经络的实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进行重点研究。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阐述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目前对经络实质及起源的认识主要有血管论和感…  相似文献   

15.
王居易 《北京中医》2013,(10):723-727
近代中医理论较多偏重脏腑研究,对经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经络经典理论的解读和研究更少,造成了针灸学理论的滞后,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笔者在研究《内经》等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络医学理论”这一全新概念。本文从经络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经络气化功能及特点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认祖寻根”是培育、构建经络医学理论的源泉这一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经络气血盛衰理论。现有解释气血盛衰的理论有阴阳论、脏腑论、按脉搏动论、经脉流注说、五行八卦论等,在现有基础上提出以标本从化论解释经络气血盛衰,以期补充相关理论,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络气血盛衰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经络是人体机能活动联络、调节和反应体系,但它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体表局部经络穴位反应的俞穴过敏压痛、淫痒、酸楚、麻木、隐疹、皮丘、皮下结节等经络变异现象,都与疾病证候有关。作为针灸临床的经络辨证,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具有指导针灸临床诊断、治疗的现实意义。“经络所通,主治所在”。力求针灸刺激量对疾病证候的相适应,得气则补,得气则泻,是针灸临床的诊治规律。在于掌握病机,明确部位,施用手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用医药方式进行临床针灸治疗具有实践意义。但离开了切循经络信息反应变异现象的客观指征,就失去了经络指导针灸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必需象外科手术一样,有手术指征,才能升华为科学理论医学。但愿继往开来,把针灸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为’99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学术活动之一的首届全国经络理论与中医保健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2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在千年、世纪之交的前夕,著名的中医专家和长期从事经络理论和中医保健研究并卓有成就的学者吕炳奎、高德、祝总骧、李志超、刘长林、李致...  相似文献   

20.
经络系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立新 《中国针灸》1998,18(5):309-331
本文从经络古文献出发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以及相关的中西医临床实践中的现象 ,将经络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进行了对比 ,认为经络实质是多层面的 ,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由中枢到周围的平行或伴行的关系 ,它们与免疫系统构成网络巨系统 ,经络与该巨系统相应 ;在微观水平上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是巨系统内部相辅相成的关系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