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采用PVP治疗的2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PV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初次骨折椎体数量、术前椎体骨密度降低值、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和再骨折发生时间。结果:再骨折组31例,未再骨折组194例。再骨折组邻近椎体再骨折时间为PVP术后10 d至4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再骨折组男8例、女23例,未再骨折组男39例、女155例;2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679)。再骨折组初次骨折椎体数量3椎27例、≥3椎4例,未再骨折组初次骨折椎体数量3椎183例、≥3椎11例;2组患者初次骨折椎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5,P=0.266)。2组患者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9±1.45)m L,(4.97±1.06)m L,t=0.624,P=0.542]。再骨折组的患者年龄大于未再骨折组[(75.34±4.79)岁,(72.59±6.67)岁,t=1.216,P=0.000],术前椎体骨密度降低值大于未再骨折组[(2.92±0.25)SD,(2.75±0.38)SD,t=1.127,P=0.031]。再骨折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2例,未再骨折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5例,再骨折组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高于未再骨折组(χ~2=21.444,P=0.000)。结论:高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及椎体骨密度降低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骨折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自拟中药对其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对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余姚市中医医院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单侧PKP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非伤椎再发骨折,分成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密度、身高、体重、骨水泥量、骨水泥渗出、椎体压缩率、术前/术后后凸角、口服自拟中药方等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首次行单侧PKP术患者13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6例,年龄在60~90岁之间。随访期间非伤椎再发骨折27例,未发生骨折组108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以及T检验得出:骨密度、骨水泥渗出、中药治疗后骨折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密度、骨水泥渗出、中药方,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口服中药均是PKP术后非伤椎再发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自拟中药方能有效预防PKP术后非伤椎再发骨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 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行椎体强化术治疗单节段胸 腰段 OVCF 患者共 37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邻近椎体骨折分组,采用 logistic 回归评价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 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70 例患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 44 例,平均骨折发生时间(5.79 ± 1.51)个月。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邻近椎体骨折组与无邻近椎体骨折组患者在年龄、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 泥注入量、伤椎恢复率及术前骨密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80 岁、无法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骨水泥渗漏及术前骨密度数值低均为患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 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段 OVCF 患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与患者 年龄、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前骨密度密切相关。对于年龄较大、骨密度较低、术 后出现骨水泥渗漏及既往未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者,临床应强化干预,以避免邻近椎体骨折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32例(266椎),T6骨折2椎、T7骨折10椎、T8骨折6椎、T9骨折7椎、T10骨折11椎、T11骨折27椎、T12骨折69椎、L1骨折82椎、L2骨折33椎、L3骨折12椎、L4骨折6椎、L5骨折1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和随访时常规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灌注及邻椎骨折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周内进行伤椎CT薄层扫描及二维重建,按照倪文飞等的标准将骨水泥渗漏分为椎体周围渗漏、椎管内渗漏、椎间孔内渗漏、椎间隙渗漏、椎旁软组织内渗漏及混合型渗漏,分析椎间隙渗漏与邻椎骨折的关系.结果:①骨水泥渗漏情况.29椎发生骨水泥渗漏,T7渗漏1椎、T10渗漏1椎、T11渗漏3椎、T12渗漏9椎、L1渗漏11椎、L2渗漏4椎.椎体周围渗漏11椎、椎管内渗漏3椎、椎间孔内渗漏1椎、椎间隙渗漏7椎、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椎、混合型渗漏5椎(椎体周围渗漏合并椎管内渗漏2椎,椎体周围渗漏合并椎间隙渗漏3椎).发生椎管内渗漏的3例患者出现胸背痛伴束带感等临床症状;其中2例症状较重,急诊行椎板减压术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②邻椎骨折情况.术后7椎并发邻椎骨折,其中3椎有椎间隙渗漏;11椎并发非邻椎骨折.并发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的邻椎骨折发生率高于未并发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x2=20.290,P=0.000).③其他并发症.5例后期并发股骨颈骨折;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呼吸费力,肺部CT未见明显骨水泥栓塞;24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发热,体温均低于38.5℃,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需处理.椎管内渗漏和椎间孔渗漏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需急诊行椎板减压术治疗;邻椎继发骨折可能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11月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3例(68个椎体)。对比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手术并发症(骨水泥渗漏、肺栓塞和神经损伤等)、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变化和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术后患者VAS评分和ODI值均明显改善。骨水泥渗漏率为13.24%,未出现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23.93%,1年随访时伤椎恢复高度无明显丢失。随访期间发生1例临近椎体骨折(2%)。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安全、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较好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且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首次行单节段椎体PVP/PKP治疗的患者452例,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为骨折组(64例)和非骨折组(388例)。通过年龄、性别、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局部后凸纠正角度、手术方式、手术椎体节段、有无骨水泥外渗、围手术期有无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的统计,探讨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在骨水泥外渗发生率、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率方面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1),骨折组在术后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角度方面大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骨水泥外渗、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过度、围手术期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明显提高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坏死患者,均实施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45.4±10.0)min,术后,患者疼痛显著好转,7例出现向椎体前方或椎间盘方向的骨水泥渗漏,占38.9%,无肺栓塞、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病例;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伤残指数(OD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伤椎Cobb角显著低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患者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2月,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52例134椎,观察术后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6个月,中位数11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5.9 ~8.5(中位数7.2)分,术后2d降至0.4 ~5(中位数2.8)分;术后1周,患者均可下床行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7椎,渗漏至椎体前方1例2椎,从椎体侧方外溢1例2椎,渗漏至椎间隙1例3椎,但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无椎管内渗漏及肺栓塞发生;术后2个月邻近椎体骨折1例,经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后骨折愈合.结论:影像检查指导下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穿刺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度数及椎体高度压缩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月,术后腰背痛均得到缓解,患者的椎体高度得到了有效恢复,经统计学处理,术后1天、术后3月、术后12月患者VAS评分,Cobb角度数、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压缩率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的病例中有3例骨水泥渗漏,但均无骨水泥压迫脊髓、神经根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无再明显丢失。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减小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PVP治疗OVCF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2~83岁,中位数70岁。均为单个椎体骨折,T8骨折2例、T9骨折3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5例、T12骨折7例、L1骨折6例、L2骨折4例。骨密度T值-3.8^-2.6,中位数-3.2。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伤椎塌陷以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7~30 min,中位数23 min。术中出血量5~10 mL,中位数9 mL。骨水泥注入量3.5~6.8 mL,中位数4.6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7.57±1.33)分,术后24 h(2.73±1.01)分,术后3个月(2.60±0.72)分,术后6个月(1.73±0.74)分;ODI,术前(57.93±9.43)%,术后24 h(28.13±6.82)%,术后3个月(20.90±4.13)%,术后6个月(19.97±2.14)%。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位于椎体前方,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故未予处理。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伤椎塌陷及再骨折。结论: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PVP治疗OVCF,疗效确切,骨水泥渗漏、伤椎塌陷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术能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但PKP术后易新发相邻椎体骨折而影响手术的总体疗效。PK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与患者的骨密度、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胸腰段生物力学特点、骨折严重程度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自身因素,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注入量以及术后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的恢复程度等手术因素,以及填充的骨水泥材料有关。本文就PK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联合右归丸和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两组均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组患者使用右归丸,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及骨密度。结果:手术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和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联合右归丸和骨化三醇软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降低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管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采用小管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62~89岁,中位数74岁。胸椎骨折16例,腰椎骨折10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7.81±0.75)分,术后3 d为(2.54±0.9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为(50.69±4.73)分,术后3 d为(25.77±5.72)分。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8.15±0.83)mm,术后3 d为(11.87±1.19)mm;椎体中部高度术前为(7.65±1.04)mm,术后3 d为(12.35±1.18)mm。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及感染。术后3 d进行X线检查,7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3例为"拖尾征"、3例为椎间盘渗漏、1例为椎体前缘渗漏。1例术后下地活动时腰背部疼痛明显,经镇痛及抗骨质疏松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2例术后半个月腰背部疼痛复发,其中1例经镇痛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半个月后症状缓解、1例住院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3例术后6个月出现相邻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2例再次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例采用镇痛及抗骨质疏松等治疗。结论:小管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个体化单侧穿刺PKP治疗26例(34椎)。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有效,均耐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术中出现骨水泥椎静脉渗漏1例,椎旁渗漏1例,无神经或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1~30个月,未见疼痛复发及椎体再次骨折。结论:单侧穿刺PKP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个体化穿刺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实行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治疗。并且采用Cobb角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等指标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我院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经检查发现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有了明显缓解,椎体高度也得到了有效恢复。在Cobb角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等指标上,患者术后1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检查指标都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的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生骨水泥压迫神经根、脊髓等并发症,并且椎体高度没有再次明显丢失。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形术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上,可以达到明显缓解疼痛、减小后凸畸形以及恢复椎体高度的疗效,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结合拔伸牵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PVP、PVP结合拔伸牵引及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以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率、随访过程中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情况及邻椎骨折发生率为评判指标。结果:(1)术后第1天3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VP结合拔伸牵引组和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前提高(11.3±2.5)mm和(10.5±2.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椎体较术前虽有增高(3.9±1.2)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间术后椎体骨水泥渗漏情况及12个月后随访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拔伸牵引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不同方法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2016年12月83例单一节段OVCF患者,均为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PKP术40例(A组,观察组);单纯采用PKP术43例(B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ODI),并通过X线片对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变化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在术前VAS评分和术前骨折压缩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d、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单纯PKP术相比,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PKP术能有效的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降低的骨水泥渗漏率、改善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翔  马勇  吕锦瑜  李志伟  许建安 《中医正骨》2010,22(7):10-11,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45个椎体,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55±1.32)分降至术后(2.15±1.27)分;骨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由术前(17.11±2.07)mm和(14.6±1.32)mm增加至术后(21.34±1.53)mm和(18.7±2.04)mm;Cobb角由术前23.2°±4.6°降至术后14.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骨水泥从椎体上终板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3月,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的形态,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邓秀珍 《中医正骨》2012,24(9):78-7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1-7月,对23例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男5例,女18例;年龄61 ~ 82岁,中位数70岁.病程1 ~90 d,中位数50 d.骨折部位:T8 ~ T1210例,L1~ L513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中位数3个月.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均明显减轻,均无骨水泥渗漏、肺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 术前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6.8±0.6)分,术后2周降至(1.0±0.8)分.术前活动能力评分(2.8±0.6)分,术后2周降至(1.1±0.3)分.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轻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并能促进其胸、腰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组4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拍摄X线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测量Cobb角;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并分析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腰背痛明显好转。随访一年,腰背痛无复发。发生骨水泥漏2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Cobb角无明显改变,椎体高度未见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