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延期同时重建膝关节多韧带(ACL+PCL+MCL)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3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膝关节ACL+PCL+MCL复合损伤的记录完整的随访病例13例。均于伤后3周~6个月来本院治疗,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肌腱保残单束解剖重建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重建或紧缩。术后均获得4年以上的随访,在术前、术后半年、1年及以后的每隔1年的随访时间节点上,均拍摄膝关节应力位的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评估及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随访4年以上,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其中8例运动功能在术后1~2年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5例显著改善,无需辅助可独立行走。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74±6.30)分,主动关节活动范围123.06°±8.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同时修复膝关节ACL+PCL+MCL的损伤,能获得较好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除了与移植物及固定材料有关外,韧带固定时的顺序和体位可能与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4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一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固定修复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其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获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8"字悬吊法重建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及腘腓韧带(popliteofibular ligament,PFL)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8"字悬吊法重建LCL及PFL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8~63岁,中位数48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膝12例、右膝9例。单纯膝关节后外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rner,PLC)损伤2例,PLC损伤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3例,PLC损伤伴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9例,PLC损伤伴ACL及PCL损伤4例,PLC损伤伴PCL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2例,PLC损伤伴ACL、PCL及MCL损伤1例。PLC损伤根据Fanelli分型标准,A型1例、B型2例、C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6~41 d,中位数34 d。术后随访观察胫骨外旋程度、膝关节外侧间隙张开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8个月,中位数25个月。胫骨外旋程度,术前15.9°±4.0°、末次随访时-1.8°±3.3°。膝关节外侧间隙张开程度,术前(12.4±2.6)mm、末次随访时(4.2±1.6)mm。术后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屈膝角度为90°,于麻醉状态下行松解手术后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屈膝角度均12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术前(58.1±3.7)分、末次随访时(88.1±1.6)分。1例伴MCL损伤患者出现伸膝受限约5°,2例伴PCL损伤患者出现膝关节后外侧疼痛,1例伴MCL损伤患者出现MCL股骨止点异位骨化,1例伴ACL损伤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伴PCL损伤患者后抽屉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膝关节错动感。结论:"8"字悬吊法重建LCL及PFL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够降低胫骨外旋程度及膝关节外侧间隙张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Ⅲ度急性损伤一期联合修复重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距受伤时间为3~12 d,平均为7.2 d,均采用关节镜下一期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肌腱单骨道解剖重建合并内侧副韧带切开自体半腱肌转移重建术,通过记录术前及术后随访专科查体(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0°和30°外翻应力试验)、Lysholm评分、Tegner关节运动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OM)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为16.8个月,术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同种异体肌腱排异反应、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0°和30°外翻应力试验阳性率分别由术前88.2%,94.1%,85.3%和100%降低至8.8%,5.9%,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解剖重建ACL治疗ACL损伤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7~63岁,中位数36岁。左膝17例,右膝21例。合并轻度半月板损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周,中位数1.5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综合疗效,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4例术后ACL轻度松弛,不影响手术效果。术中未出现骨隧道后壁破裂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增加[(52.71±7.50)分,(90.39±3.26)分,t=-28.401,P=0.000;(48.87±9.05)分,(89.16±4.29)分,t=-24.803,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解剖重建ACL治疗ACL损伤,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对3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结合TightRope钢板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重建后内侧角或后外侧角,同时处理合并伤。随访期间,通过关节稳定性检查、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1个月。术中发生腘动脉外侧壁损伤1例,术中予以修补;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予以半月板成形术或缝合修复术;1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探查其神经连续性完整。术后1例外侧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愈合;其他患者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具有微创便捷、固定牢固、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可较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自体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东莞康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ACL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成异体组(n=35,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接受同种异体肌腱治疗)和自体组(n=35,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自体肌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但自体组患者屈曲ROM大于异体组,伸展ROM小于异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但自体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异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同种异体肌腱,给予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ACL,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施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1例,部分切除及囊肿切除3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4例,全切除5例,半月板破裂缝合35例,包括合并有前十字韧带(ACL)损伤者3例,前十字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同时损伤者1例,后十字韧带(PCL)损伤者1例。结果:术后随访1~2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判定膝关节功能,平均为(90.5±5.8)分,较术前Lysholm评分(48.6±6.2分)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此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并可同时处理其它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24~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个(40%),B级12个(48%),C级3个(12%),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辅助中药熏洗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8年5月,29例ACL断裂患者以自体四股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2月(平均13月)的随访,Lachman试验除1例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1.68±5.92)分提高至术后(90.73±10.26)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的优点,辅助中药熏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韧带先进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10日至2017年5月10日在佛山市科技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PCL重建手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23.56±10.45)分,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的病情随访,得知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45±3.65)分,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CL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的效果显著,便于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 30例,其中单纯ACL损伤17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骨块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对其术前和随访过程中的症状、体征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无细菌或病毒感染、关节粘连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8~38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自诉膝关节不稳及无力症状消失,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2.62±4.35分,术后89.15±3.65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手术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功能恢复满意,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ACL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威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0-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4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其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1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证实均为ACL断裂,采用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生物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固定,术后常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3年随访,3例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13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轴移试验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术前平均45.82±2.06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2.36±3.53分,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具有切口小,对伸膝装置无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鸿雁  高志军  赵金忠 《中医正骨》2014,(4):301-302,6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22-47岁,中位数33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膝15例,右膝12例。运动伤17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13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合并腘动脉损伤7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9例,颅脑外伤3例,腰椎、跟骨骨折各2例。受伤至韧带重建手术时间28-43 d。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损伤的韧带均一期修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7个月,中位数22个月。合并的腘动脉和腓总神经损伤均恢复良好,损伤的半月板均在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5例,内、外侧应力试验均为阴性;KT 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结果示关节前、后向松弛度〉5 mm者8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31.2±3.5)分提高至(91.0±5.0)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带骨块双束股四头肌腱移植重建PCL(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PCL损伤患者在伤后2周~1.9年使用自体带骨块双束股四头肌腱移植重建PCL,Inlay技术固定胫骨移植骨块。[结果]随访时间7~16个月,平均9个月。Lysholm评分,12例膝关节术前59.4±15.9分,术后93.6±4.2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较好。IKDC评分采用4级评分法,术前异常8例,严重异常4例;术后正常10例,接近正常2例。后抽屉试验术前12例阳性,术后均为阴性。关节活动度:无伸膝受限病例,7例屈膝活动完全正常,5例屈膝活动受限8°,患者认为接近或完全正常。[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带骨块双束股四头肌腱移植重建PCL在各屈膝角度均能有效防止胫骨后移,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更接近于正常PCL。Inlay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与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31例,单束重建42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29岁。左膝39例,右膝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d至17个月,中位数1个月。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12个月2组患者于屈膝30°和屈膝90°时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结果:1IKDC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单束重建组和保留残束重建组患者IKD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23±24.21)分,(38.26±18.35)分,t=0.752,P=0.426;(91.12±8.75)分,(94.12±7.23)分,t=0.845,P=0.513];术后12个月2组患者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t=0.423,P=0.001;t=0.579,P=0.004)。2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2.45±28.97)分,(47.24±27.89)分,t=0.491,P=0.501;(94.21±5.51)分,(95.61±2.98)分,t=0.780,P=0.146];术后12个月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t=0.213,P=0.000;t=0.458,P=0.007)。3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6±2.31)分,(2.76±2.68)分,t=0.813,P=0.079;(7.15±1.70)分,(7.45±1.72)分,t=0.851,P=0.124];术后12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t=0.741,P=0.006;t=0.193,P=0.000)。4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术后12个月屈膝30°(15磅、20磅、30磅)和屈膝90°(15磅、20磅、30磅)时单束重建组患者的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均大于保留残束重建组[(1.51±1.52)mm,(0.54±1.01)mm,t=0.127,P=0.013;(1.92±1.57)mm,(0.74±1.04)mm,t=0.226,P=0.001;(2.23±1.32)mm,(1.35±1.26)mm,t=0.121,P=0.012;(0.97±1.24)mm,(0.42±0.76)mm,t=0.452,P=0.021;(0.97±1.68)mm,(0.34±1.02)mm,t=0.521,P=0.016;(1.25±1.49)mm,(0.53±1.26)mm,t=0.530,P=0.012]。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修复ACL部分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膝关节功能,但是保留残束重建较单束重建能够提供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运用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义煤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而观察组则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胫骨前移、后移距离、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Tegner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间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的Lysholm等级、IKDC等级以及中立位前或后屉试验(ADT)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与自体腓骨长肌腱的临床效果相近,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与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缝线固定15例,采用关节镜下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12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14岁,中位数10岁;按Meyers-Mckeever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34 d,中位数14 d。分别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胫骨骺板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8.67°±6.20°,39.92°±7.42°,t=0.480,P=0.640;(40.87±6.32)分,(41.75±6.25)分,t=0.360,P=0.720;(50.01±5.71)分,(47.42±4.91)分,t=1.240,P=0.230]。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1.07°±8.60°,131.33°±9.21°,t=0.080,P=0.940;(92.73±4.43)分,(92.81±4.01)分,t=0.110,P=0.910;(93.27±3.92)分,(93.92±3.18)分,t=0.470,P=0.650];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t=31.250,P=0.000,t=31.070,P=0.000;t=25.720,P=0.000,t=25.740,P=0.000;t=22.940,P=0.000,t=22.890,P=0.000)。胫骨隧道法固定组4例术后出现胫骨近端持续轻度疼痛,1例术后13个月在骺板内有骨桥形成;骺板规避法固定组无胫骨骺板损伤表现;骺板规避法固定组胫骨骺板损伤发生率低于胫骨隧道法固定组(P=0.047)。结论:对于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而言,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与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骺板规避法固定较胫骨隧道法固定能更好地降低胫骨骺板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为22个月,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32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5.68±7.60)分提高到重建后随访时的((94.7±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异常(C级)18例、显著异常(D级)14例,改善为正常((A级)24例,接近正常(B级)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生物力学性能好,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关节镜下重建ACL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2例采用自体肌腱(自体肌腱组),其余32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异体肌腱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稳定性、患膝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achman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评定。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自体肌腱组术后发热时间比异体肌腱组短[(2.0±1.5)d,(4.0±1.7)d,t=5.043,P=0.000],手术时间比异体肌腱组长[(79±15)min,(60±13)min,t=5.405,P=0.000];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d,(14±4)d,t=0.000,P=1.000]。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Lachman试验和中立位ADT试验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χ2=0.087,P=0.768;χ2=0.000,P=1.000);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Lachman试验和中立位ADT试验阳性率均降低(χ2=42.416,P=0.000;χ2=42.250,P=0.000;χ2=34.724,P=0.000;χ2=37.312,P=0.000)。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52±3.47)分,(40.33±3.41)分,t=1.381,P=0.172;(82.01±1.50)分,(81.92±1.30)分,t=0.305,P=0.762;(39.82±3.23)分,(40.03±2.69)分,t=0.302,P=0.764;(89.56±1.86)分,(89.50±1.72)分,t=0.140,P=0.889];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增加(t=61.218,P=0.000;t=70.920,P=0.000;t=63.114,P=0.000;t=94.223,P=0.000)。结论:与采用自体肌腱相比,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手术时间短,但存在免疫排斥反应,而二者的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