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建立其"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针对已报道的四物汤活性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服务器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四物汤活性成分靶标,并通过DrugBank,OMIM,TTD等数据库筛选出FDA批准的治疗原发性痛经靶标。通过对靶标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四物汤"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网络分析表明,20个活性成分共涉及通路114条,预测出16个成分、16个靶标蛋白和24条通路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四物汤可能通过作用于激素调节、中枢镇痛、解痉、炎症及免疫相关的蛋白靶标及通路,起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 SymMap、 CNKI、 PubMed筛选地锦草的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 TCMSP、SymMap、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地锦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标;利用SymMap将地锦草传统功效与现代疾病相关联,并通过GeneCard检索疾病对应靶标;利用STRING对地锦草成分-疾病交集靶标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得到地锦草潜在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关联图;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标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地锦草“功效-疾病-通路-靶标-活性成分”网络关联图。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抗炎、凝血、抗肿瘤实验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三种传统功效分别对应现代医学疾病中的痢疾、出血及黄疸。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地锦草的潜在活性成分20个,治疗痢疾、出血及黄疸的潜在靶标分别有26、69、45个,富集于炎症、凝...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索骨碎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TCMSP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中药靶标及疾病靶标,将中药靶标与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中药-疾病靶标并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靶标调控网络。然后通过构建中药-疾病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和条形图,筛选核心靶标。最后将中药-疾病靶标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中药-疾病靶标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得到骨碎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14个有效成分和51个中药-疾病靶标,中药-疾病靶标涉及的GO功能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结合、参与凋亡过程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结合等。中药-疾病靶标涉及的KEGG通路主要包括前列腺癌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丙肝信号通路、乙肝信号通路等。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骨碎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远志-石菖蒲"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远志、石菖蒲中的活性成分,并获取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靶标蛋白。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阿尔茨海默病靶标网络,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远志-石菖蒲药对中共筛选出有效成分12个,相关靶标40个;筛选得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靶点14个;富集分析结果筛选通路得到KEGG分析5条,GO分析2条。通路分析结果结合参考文献表明,远志-石菖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远志-石菖蒲"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为该药对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乌梅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乌梅的活性成分和靶标蛋白。运用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检索哮喘的靶标蛋白。通过Cytoscape软件对二者的靶标蛋白进行交集,得到交集靶标蛋白并在Unitprot数据库查询交集靶标蛋白的基因名称。将交集靶标蛋白输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交集靶标蛋白基因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乌梅中筛选出8种活性成分,涉及哮喘的靶标有14个。其治疗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cAMP信号通路、利什曼病、胆碱能突触、TNF信号通路、弓形虫病有关。结论乌梅治疗哮喘涉及多种黄酮类、甾醇类化合物,可能与肾上腺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白三烯等有关,并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借助TCMSP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中药靶标、肌少症疾病靶标和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将肌少症疾病靶标和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将中药靶标与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中药-疾病靶标并构建中药-疾病-靶标调控网络。然后通过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标基因。最后将中药-疾病共同靶标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20个活性成分和10个中药-疾病共同靶标,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催乳素信号通路、内分泌失调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乳腺癌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中药单体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半夏-当归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作用机制,构建其"中药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的分子调控网络,探讨化痰通脉饮治疗PCOS"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检索中寻找与化痰通脉饮"半夏-当归"药对中可能的药效成分并进行成分打靶;采用Pubchem数据库确定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并基于结构相似度模型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分析预测潜在作用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富集分析,采用网络可视化工具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通过筛选和文献检索补充,在中药半夏中共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26个,当归活性成分14个,二者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分别为169个和56个。其中作用于PCOS的核心靶点有PTGS2、PGR、ESR1、NOS3等。结论该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预测了化痰通脉饮中半夏-当归药对分别发挥燥湿化痰、养血活血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其协同增效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水蛭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基于文献检索构建水蛭化学成分数据库,采用Pharm Mapper服务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成分可能的作用靶标,并根据Drug Bank数据库中FDA批准的抗血栓和抗凝血靶标,筛选水蛭活血化瘀的作用靶标,通过对靶标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Bio Grid数据库分析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抗凝血、抗血栓相关的水蛭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代谢通路网络图,探讨水蛭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共收集水蛭化学成分49个,包括氨基酸、多肽、脂肪酸酯、生物碱、苷类、甾体等化合物,预测成分作用靶标共376个,筛选与活血化瘀作用相关的关键靶点5个,包括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凝血酶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凝血因子X,其潜在调控通路包括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及灶性黏附等通路,体现了水蛭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为水蛭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中药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对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方法利用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与DrugBank和OMIM数据库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及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阐释痛泻要方治疗UC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共得到72个痛泻要方活性成分,195个成分候选靶标与12条关键生物学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免疫反应、神经调节作用、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其中JAK-STAT通路参与了多个生物学过程。经分析,Thymol、Lauric Acid、N-Methyltyramine等成分可能是作用于UC的关键活性成分。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对痛泻要方治疗UC的生物学过程进行靶标预测和网络构建,阐释了痛泻要方作用于UC的潜在分子机制,为痛泻要方治疗UC的活性成分药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利用TCMSP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Excel找出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基因名。在Gene 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搜集疾病相关靶标,采用Venny软件对中药靶点基因与疾病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Venny交集图。将各个中药靶点基因共同输入Cytoscape软件,得到中药-靶标调控网络。通过String软件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将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做出共同靶点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活性成分17个,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114个,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途径、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并且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板蓝根治疗银屑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板蓝根活性化合物及其靶标基因;运用Dis Ge NET数据库获取银屑病相关靶向基因,将两者去交集后获得疾病-药物蛋白靶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疾病-药物蛋白靶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运用R语言筛选出核心基因;接着,通过Systems Dock网站,将核心基因进行"成分-靶标蛋白"的分子对接验证;最后,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核心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板蓝根26个活性化合物,2381个板蓝根靶标基因,691个银屑病靶标基因及124个药物-疾病交集靶基因;在此基础上挖掘出AKT1等20个核心基因,其富集在HIF-1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15条核心通路上。结论:板蓝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其可能是通过HIF-1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厚朴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Sci Finder,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收集厚朴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药物成分潜在作用靶标;基于HPO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疾病相关靶标;采用String数据库对药物成分潜在靶标与抑郁症靶标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抗抑郁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其结果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基于以上结果,采用Cytoscape v3. 5. 1软件网络化展现厚朴抗抑郁的"药物靶标-疾病靶标""化学成分-靶标-信号通路"的网络关系图,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从中筛选出关键靶标并对其进行"成分-靶标蛋白"的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明确关键抗抑郁成分及其靶点。结果:从厚朴收集得到的138种化学成分中筛选得到16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活性成分,涉及74个关键作用靶标;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成分相比,16种活性成分中的α-衣兰油烯等10种挥发性成分与"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中的5种关键靶标(degree排名前5)胰岛素受体(INS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抑制3(GNAI3),磷脂酰肌醇3-激酶受体1(PIK3R1),选择性受体B1(GNB1)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并且该类成分与目前治疗抑郁症化药的直接靶标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2(CHRM2),5-羟色胺受体(HTR) 2B和HTR2C也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活力;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厚朴抗抑郁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发挥作用。结论:该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厚朴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筛选得到16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活性成分,可为抗抑郁药物的开发以及厚朴抗抑郁质量标志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连汤治疗胃炎的功效物质基础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复方的后续应用与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预测黄连汤治疗胃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黄连汤成分靶标-疾病靶标网络,筛选关键节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黄连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胃炎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黄连汤预测的175个活性成分与胃炎相关的538个关键靶标相互作用,通过趋化因子、雌激素和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参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侵润、胃黏膜损伤、胃黏膜萎缩等胃炎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病理环节的调控。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连汤治疗胃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方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六味调更汤治疗更年期Ⅱ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六味调更汤的活性成分,搜寻潜在靶点,借助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筛选出关键靶点。用DAVID平台对关键靶基因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靶点的KEGG信号通路及相关的疾病富集。利用NCBI平台查找疾病靶标,最后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成分靶标和疾病靶标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研究得到齐敦果酸、beta-谷甾醇、檞皮素等206个主要活性成分,其中活性成分度值较高的为β-谷甾醇、山奈酚及槲皮素等39个关键靶标,其与733个更年期Ⅱ型糖尿病靶标交集后得23个交集靶标。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平台DAVID分析信号通路,得到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关键通路。结论六味调更汤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CASP8、ESR1、Akt1等靶标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达到对更年期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理念,探讨“黄芪-当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与Pubchem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活性成分及其平面结构图与结构式,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和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该药对治疗CAA的成分-疾病靶标及其Uniprot ID。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与活性成分的作用关系,筛选出有效成分,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5个核心靶标,并利用systemsDock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DAVID6.8在线工具进行成分-疾病靶标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当归活性成分共20个,可作用于144个靶标,主要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结论:“黄芪-当归”可能是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加血管新生等多方面调节造血功能治疗CAA。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桃仁-红花"治疗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检索获取"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利用DRAR-CPI服务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其活性成分影响骨代谢的潜在作用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的Generate style from statistics工具,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Systems Dock Web Site网络服务器与"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其作用靶点进行GO分类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桃仁-红花"中筛选出活性成分45个、作用靶标53个。"桃仁-红花"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涉及PGE_2、Cox-2、EGFR、Wnt、RNKL和LGR4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预测出"桃仁-红花"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作用机制,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脑血疏口服液的活性成分。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脑出血疾病相关的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相同的靶点。将交集基因用David软件进行GO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3.7.1软件,建立单味药-成分-靶点网络模型、交集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利用Ledock分子对接软件,验证预测结果。结果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活性成分共56种,其中黄芪紫檀烷苷、槲皮素、汉黄芩素、川芎嗪、桉脂素等可能是重要物质基础。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涉及靶标40个、相关信号通路20条,可能与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有关,而且ESR1、AKT1、PIK3CA、AKT3、EGFR、PTGS2、MMP2、MMP3等靶点可能在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基于整体观角度,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血出血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相互关联网络,系统揭示了该制剂治疗脑出血的主要药效物质以及作用机制,可为临床科学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靶标并分析其作用特征,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药理模型,揭示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的潜在通路机制。方法: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药物有效成分,Swiss靶标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反向药效团匹配法预测"小陷胸汤-冠心病"靶标;治疗靶标数据库(TTD),Drugbank,疾病-基因网数据库(Dis Ge NET)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冠心病并集靶标。韦恩图获得相关交集,GEO2R在线分析靶标特征,Funrich version 3软件分析生物过程,运用插件Reactome FI对靶标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网络分析表明,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是通过25个治疗成分调控24个靶标,通过GEO2R在线多个基因芯片分析,靶标存在上下调差异,上调靶标11个,下调靶标13个,作用于4大生物过程,21条具体通路。结论: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黄连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半夏的核苷类和有机酸类、瓜蒌的豆甾醇类和黄酮类参与基因表达、新陈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生物过程,调节相关靶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转录通路、生物氧化反应和脂类和脂蛋白代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运和摄取、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桂枝-柴胡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MDD)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检索桂枝-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经BAT-MAN-TCM平台对预测靶点予以补充,构建药物靶点库;通过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分别获取CHF与抑郁相关靶标,二者取交集,建立疾病靶标库;利用R语言将药物靶点库与疾病靶标库取交集,构建Venn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及其内在插件构建化合物-靶标网络及PPI核心网络;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网络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筛选出桂枝-柴胡有27个活性成分,288个靶基因;筛选出CHF伴MDD相关靶基因882个,药物与疾病Venn图提取关键靶点83个,PPI核心网络构建筛选出12个关键基因;GO分析(P<0.05且靶点基因富集度>10%)得到19条生物过程,13条细胞组分表达过程,8个分子功能相关过程;KEGG分析(P<0.05)显示72条信号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结论:桂枝-柴胡活性成分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CHF伴MD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桔梗-苦杏仁药对中的活性成分,预测治疗癌症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构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探究其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文献查阅,检索并收集桔梗-苦杏仁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标。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桔梗-苦杏仁治疗肺癌的潜在靶标基因。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成分-靶标"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中的Generate style from statistics工具,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网络服务器与桔梗-苦杏仁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数据库,对桔梗-苦杏仁的作用靶标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桔梗-苦杏仁的14个活性成分,包括acacetin,cis-dihydroquercetin,spinasterol,licochalcone B,luteolin等,和103个作用靶标,包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NOS2),环加氧酶1蛋白(PTGS1),雄激素受体(AR),环加氧酶2蛋白(PTGS2),二肽基肽酶4(DPP4)等,主要涉及prostate cancer,small cell lung cancer,hepatitis B,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桔梗-苦杏仁治疗肺癌的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