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围术期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8—2022-02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行侧后路PELD术治疗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不同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分为系统康复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各27例。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腰部神经功能;末次随访统计2组患者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VAS、ODI、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的VAS、ODI、JOA评分均较术前逐渐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侧后路PELD术治疗的LDH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孔镜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03—2017-03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住院期间建立微信群,出院后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后的脊柱功能评分、疼痛程度、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出院后3个月、6个月坚持功能锻炼的依从率及术后1a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焦虑量表评分(SAS)、抑郁量表评分(S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预防腰椎间孔镜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运动康复对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后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残留疼痛、步态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影响。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PTED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接受的康复形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和对照组(接受一般康复宣教),每组2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2 d、6个月对患者的VAS、ODI评分及步行支撑相比值进行观察,并对支撑相比值与VAS、ODI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 d,观察组支撑相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两组支撑相比值与ODI、VAS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可以缓解或消除术后残余疼痛问题,改善步行平衡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予以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行PTED治疗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保守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随访1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恢复、生活自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术后1周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行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能够缩短活动恢复时间,减轻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玲  田春燕  邵月琴  刘华 《护理学杂志》2019,34(21):13-14+24
目的探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VAS、JOA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增强腰背部的柔韧性及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1 d,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JOA评分、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值。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治疗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1 d,两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前、术后1 d,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足底红外温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足底红外温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肢体疼痛、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DH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采用PETD治疗。根据住院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ERAS组(n=30),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和ERAS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下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ERAS组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 d VAS评分、ODI均优于传统组(P 0.05),两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及ODI、MacNab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在PETD治疗LDH围手术期间应用ERAS模式,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和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07-2010-07收治随访资料完整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者21例,均行椎间盘切除术。合并腰椎管狭窄或腰椎失稳者,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0~27个月,平均17个月。VAS评分术前为7.23±1.52,术后3个月为3.72±1.13,末次随访时为2.54±0.86;ODI指数术前为69.45±12.53,术后3个月为28.97±8.72,末次随访时为18.64±7.46。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行彻底减压,维护或重建腰椎稳定性的再次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脊柱经皮内镜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对2014年6月起,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使用脊柱PELD技术治疗的连续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组)患者、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通过VAS、ODI评分及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通过分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组内术前与术后VAS、ODI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术后[(2.30±1.12)分和(0.93±1.07)分vs (2.63±1.32)分和(1.43±1.78)分、(16.88±6.40)分和(17.33±6.31)分 vs (18.33±12.24)分和(16.03±12.91)分]VAS、ODI评分较术前[(8.40±1.43)分 vs (7.43±1.76)分、(59.13±11.62)分 vs (51.53±10.81)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腰椎间盘突出组的术后3个月随访时恢复较腰椎管狭窄组更显著[(41.80±14.71)分 vs (33.20±9.48)分,P< 0.05],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者康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76.7%。腰椎管狭窄组有1例转为开放手术。 结论术后3个月随访时,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效果优于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组,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鹿邑县人民医院2015-09—2017-10间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取腰椎后路正中入路,观察组(49例)以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间盘切除术中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ELD手术,观察组采用3D打印导航板辅助穿刺PELD手术.记录术中相关指标,评估术前、术后1d、3个月、6个月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透视次数、穿刺次数、手术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相比于术前,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降低,但术后1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航板辅助穿刺PELD手术治疗LDH,能够为不同患者设计个性化的穿刺路径,减少了穿刺、透视次数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当天疼痛症状更轻,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ELD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Lehmann评分评定并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和Lehmann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自编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编康复操分3个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14 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以及两组治疗有效患者1年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及肌力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5-08行开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肌力更好(P0.05)。结论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可以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腰腿疼痛程度,增大直腿抬高角度,改善肌力和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4例符合标准的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改良TLIF,21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2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ODI、JOA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或激惹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切口和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Wiltse入路改良TLIF治疗伴有钙化或骨化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应用SF-36健康简明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SF-36评分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方法掌握程度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有效应用,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MIS-TLIF(100例)和TLIF(86例)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178例患者获得随访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术后5 d和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MIS-TLIF组明显优于TLIF组(P0.05,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 MIS-TLIF、TLIF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手术方法,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腰痛改善均优于TLIF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两种方法椎间孔镜与传统后路髓核摘除术比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70例)和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7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2例出现复发病例,予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和ODI指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6个月和1年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围术期的护理疗效和体会。方法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实施围术期心理、体位训练、康复指导等精心护理。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VAS疼痛评分(2.43±0.92)分明显低于术前(8.56±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86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以及术后6个月Nakai分级的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卧床时间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各时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症状减轻更明显,功能恢复更好(P0.05)。术后6个月Nakai分级优良率:观察组为81.40%,对照组为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