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均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板固定,严重骨质缺损者予以植骨,术后不予外固定,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5~20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术后内固定特无松动或断裂.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腕关节活动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均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板固定,严重骨质缺损者予以植骨,术后不予外固定,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5~20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术后内固定特元松动或断裂。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腕关节活动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5~67岁,中位数45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骨折AO分型为A2型2例、A3型3例、B2型4例、B3型3例、C1型8例、C2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中位数4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测量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后、旋前度数,并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75 min,中位数56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中位数32 mL。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66.1°±2.7°、掌屈63.8°±5.1°、桡偏22.7°±1.5°、尺偏51.6°±2.7°、旋后81.5°±5.2°、旋前82.3°±5.3°;本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1.80±1.54)分,优23例、良2例。均无切口感染、正中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8~52岁,中位数3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4例,B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3例,B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2型舟骨骨折1例,C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4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5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2型舟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中位数5 d。术中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再根据舟骨骨折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舟骨骨折。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1周),舟骨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中位数4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为120°~180°,中位数138°;Mayo腕关节评分(88.44±7.98)分,优10例、良6例、可2例。均无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损伤及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舟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郑开达  李朋 《新中医》2014,46(6):108-110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LCP钢板配合创伤早期方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内服创伤早期方,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2月,平均11.5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腕关节功能(按Dienst标准评定)优38例,良10例,可2例。结论:桡骨远端LCP钢板配合创伤初期方对于治疗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影响,以探讨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20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接受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再比较2组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资料、腕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Garland和Werley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RWE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改善优于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患者;2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比较无差异。结论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均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板固定,严重骨质缺损者予以植骨,术后不予外固定。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术后内固定特无松动或断裂。参照根据改良MCB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0例,良6例,可1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腕关节活动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行锁定加钢板(LC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C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恢复良好;腕关节功能优17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46%。结论:掌侧入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固定可靠,有利干旱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握力评分、腕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手部外观评分、功能满意度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移位、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加强对骨折的固定,加速骨折愈合,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患者两组手术过程及术后1年腕关节活动情况、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两组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腕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与非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8例分为锁定组21例与非锁定组27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未见术后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锁定组术后影像学愈合需11.0±1.2周,显著少于非锁定组的13.1±1.3周(P<0.05);锁定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2.62±2.02分,较非锁定组的3.11±2.15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非锁定钢板显著,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 ~ 64岁,中位数42.5岁;左侧9例,右侧7例;桡骨远端骨折AO分类均为B3型.均为摔伤所致,接受过非手术治疗.均有腕关节疼痛症状,且腕关节背伸、掌屈受限,前臂处于旋前位.X线检查示桡骨骨折端骨痂形成,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5个月,中位数1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3周,中位数12.5周;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背伸达60°~ 65°,掌屈达60°~ 70°;前臂旋前达80°~ 90°,旋后达70°~ 80°.依据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肢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无切口感染及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出现患肢拇指、食指、中指掌侧及环指桡侧皮肤麻木1例,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复位良好,可恢复桡腕关节的稳定性,缓解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及回顾、分析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对1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必要时植骨.结果 术后2年1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0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良率92.8%.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可靠的一种方法,术后可早期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3例桡骨远端A型骨折中,28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25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抓握力较健侧变化以及腕关节Gartland与Werley 评分标准.结果:术后...  相似文献   

15.
王红旗 《中医正骨》2007,19(4):47-48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因其涉及到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面,较易留下肢体短缩畸形,造成桡腕和桡尺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而留下腕关节的疼痛等功能障碍。因此,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为基础的早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若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2000年6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掌侧入路T型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以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单侧新鲜闭合性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共90例,其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A组)32例,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B组)2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C组)30例。男34例,女5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3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合并伤、受伤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时比较腕关节活动度、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其保守或手术治疗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1年随访时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A组较B组、C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A组较B组差,B组又较C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像学评估方面,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在功能评价方面,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优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及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因此,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能够更好地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查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3例,其中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29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4例,分别比较术后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及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15个月,平均(11.3±3.5)个月。钢板固定组术后影像学愈合时间为(10.7±1.4)m周,较夹板固定组(10.2±1.7)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末次随访时,钢板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为优于夹板固定组,钢板固定组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1.70%,较夹板固定组62.50%明显增高(P=0.017)。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更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解剖结构,进而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2010年6月用掌侧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平均年龄62.7岁;按AO分型:B2型8例,B3型12例,C1型11例,C2型9例,C3型8例;均采取掌侧手术入路,其中6例加背侧小切口以辅助复位及植骨;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的植入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6~2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3个月。按改良Micbrid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应及时手术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重点依然是恢复桡骨的长度、掌倾角及关节面的平整,术后及时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智茹 《河南中医》2009,29(9):890-891
目的:观察2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掌侧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均行臂丛麻醉,上臂以气囊止血带止血,术中C型臂X线机监视复位效果。桡骨远端掌侧入路,经肱桡肌尺侧缘钝性分离,部分切断旋前方肌至骨折后,在助手牵引辅助下,恢复桡骨原有长度,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有明显缺损者,同时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采用“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2~4周拆除外固定石膏托,开始腕关节和前臂主动功能训练。结果: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复位质量按Aro等提出的测量方法评定:优11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掌侧入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应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分水岭线以远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分水岭线以远骨折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2~72岁,中位数56.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侧7例、右侧5例。均有腕关节畸形、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8例合并月骨窝关节面塌陷。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根据骨折AO分型,C1型8例、C3型4例。4例为伤后2周内首次接受手术治疗,8例为手法复位失败2个月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中位数7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均未出现皮肤坏死、肌腱断裂、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治疗前桡骨茎突高度(6±1)mm,桡骨掌倾角20°±3°、尺偏角28°±2°;末次随访时桡骨茎突高度(12±1)mm,桡骨掌倾角10°±3°、尺偏角21°±3°。腕关节活动度,掌屈71°±4°、背伸66°±3°、尺偏22°±3°、桡偏17°±1°。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分水岭线以远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