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血氧代谢酶检测并同时给予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环腺苷酸(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氧代谢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我们认为急进同一特高海拔地区时,CAT和c--AMP这两项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急进高原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值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探讨血气变化和急性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600m地区145名身体健康的成人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其中48人进行血气检测。结果:急进海拔4600m筑养路工血气分析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之间无明确相关性。而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气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同样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二者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发现SpO2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存在线性关系,并得出相关函数关系:SpO2=89.257-0.606×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结论:急进高原动脉血气分析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未发现有明确相关性;而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初步的线性函数关系,为判定急性高原反应和筛选易感人群提供了一项可能的、客观的评估指标,值得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重症高原病的现场救治进行探讨。方法:对"4.14"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在结古镇救治的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患者的高原现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救治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其中高原肺水肿17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治愈17例,现场治愈率94.44%,好转后送1例,好转率5.56%,无一例死亡。结论: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因高原低压缺氧等引起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在高原现场救治的基础上,并积极地实施综合的救治措施,对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过50余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军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不断完善,大部队急进高原的AMS发病率逐年下降〔1-2〕,可以这样说,在平时情况下,AMS已经不再是急进高原部队的严重威胁。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时间,则AMS的威胁仍然较大。如2009年新  相似文献   

5.
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山高原地域辽阔 ,海拔 30 0 0m以上区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积极作好高原病防治 ,对保持部队战斗力 ,减少非战斗减员 ,保障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 (AMS)的发生作一简要综述。平原人快速进驻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时 ,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我国称急性高原反应 ,即急性高原病或轻型急性高原病 ,国外称良性AMS。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进不同海拔地区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气变化的研究,探讨高原地区血气变化规律及机体调节习服机制。方法:对急进到海拔2260m和4600m地区共计56名身体健康成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分急进后的第1天、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检测血气各项指标,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急进高原后1天、7天、15天各血气指标对比PaO2在第1天和第15天存在差异,其它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性。各时间段均存在着轻度的低氧血症。多数急进者存在着轻度的碱血症;②急进海拔2260m与急进海拔4600m15天后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有差异,PaCO2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无差异;④急进海拔226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无差异、PaO2有差异,而AB、PaCO2、Sa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急进海拔460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PaC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有差异;⑤急进海拔4600m组和当地正常人群组相比,除了SaO2无差异性,其它各血气指标均存在差异和显著性差异。急进组pH、PaCO2、PaO2、AB、BE均略高于当地组。结论:①急进高原后,人体动脉血气在短时间内迅速通过肺功能的应激性调节、血液各缓冲系统的作用等机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血气变化方面有着一定的"高原调节储备";②急进高原健康人和当地久居或移居者之间的血气调节机制和"调节储备"都是不同的;③SaO2在筛选急性高原反应易感人群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有关急进高原突发急性牙髓痛的诊治报道较少 ,我科1995年— 2 0 0 1年以来共诊治此类病人 85例 ,16 3牙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5 2例 ,女 33例 ,年龄 16~ 6 3岁 ;患牙 16 3颗 ,上颌前牙 16颗 ,上颌后牙 5 8颗 ,下颌前牙 5颗 ,下颌后牙 84颗 ,其中龋牙 38颗 ,深龋牙 10 7颗 ,龋坏已作充填的牙 18颗。1 2 诊断要点 乘机急进高原 4 8h内突发牙髓痛 ,冷、热刺激痛 ,夜间加重 ,或伴有轻度叩痛及同侧三叉神经放射痛 ,否认既往有牙痛史。1 3 治疗方法 未穿髓的患牙常规去龋、备洞、隔湿、消毒 ,近髓侧先垫一层由…  相似文献   

9.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0.
高原由于其低氧、低压的特殊环境,平原人快速进驻高原地区时,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在早期研究中已发现人处于低氧环境时,体液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被称之为应激肽,它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物质基础,该物质与高原病有着极密切相关关系。阐明其质、量在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为易感人群的筛选提供全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的变化水平,探讨分析血氧代谢酶在急进高原时的应激性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急进海拔2 260m和4 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分急进后的3天以内、(4~14)天和15天以上三个时间段检测血氧代谢物质及酶.结果:①急进高原后,同一海拔水平不同时间段各血氧代谢酶变化规律如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配醛(MDA)的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有着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歧酶(SOD)有一定的变化,但相对稳定;腺苷酸(AMP)有着先降后升的特殊变化;②急进不同海拔高度的血氧代谢酶之间的变化:GSH差别非常有显著性,AMP差别有显著性,而GSH-PX、CAT、MDA、SOD差别均无显著性;③急进海拔4 600m组和平原地区对比: GSH和GSH-PX差别有显著性,SOD差别有非常显著性,MDA无差别.海拔4 600mGSH和GSH-PX高于平原地区,而SOD则低于平原.结论:GSH、GSH-PX、CAT和c-AMP这四项血氧代谢酶在急进高原时,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变,可反应急性缺氧状态.SOD和MDA可能做为慢性长期高原低氧环境暴露下氧代谢失衡的指标可能较为合适,在评估急性缺氧时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2.
急进高原健康人不同海拔高度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急进高原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集团公司生产的LBY -N6型旋转式血液流变自动分析仪。测定急进格尔木组 (海拔 2 80 0m ,n =2 8) ,沱沱河组 (海拔 4 70 0m ,n =2 8) ,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项目。结果 :格尔木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分别为 (13.6 6± 3.6 1)mPa s、(1.81± 0 .2 2 )mPa s、(2 4 .86± 4 .6 7)mPa s、(5 0 .31±5 .4 9) % ;沱沱河组分别为 (2 0 .5 6± 4 .10 )mPa s、(2 .0 4± 0 .2 9)mPa s、(2 9.5 6± 3.91)mPa s、(6 4.79± 5 .32 ) %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0 1)。在低切变率及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均升高明显 ,间接提示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 ,变形性减弱。结论 :随着海拔的升高 ,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有明显的变化 ,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群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北京组(海拔50m,n=34)、沱沱河组(海拔4700m,n=34)志愿者,应用美国Courter公司生产的ACL9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PL—IN)、D-二聚体(DD)七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沱沱河组PT、TT、APTT、DD均高于平原组,FBG、PLG、PL—IN均低于平原组,(P〈0.05)。提示高原缺氧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结论:健康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较明显的变化,高原地区缺氧,机体血管内皮损伤、红细胞增生等可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在高原地区疾病诊治,尤其是重危病人的抢救中应高度重视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海拔地区及中度海拔地区正常人和急进高海拔地区后正常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各组间的比较.方法:选择急进高海拔地区30例正常人和低海拔及中度海拔各30人进行五项细胞因子含量的测定,五项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中度海拔组与低海拔组五项细胞因子含量除IL-6无显著差别外,其他均有显著差别.急进高海拔组与低海拔组比较IL-8有显著差别;与中度海拔组比较IL-1、IL-2、IL-8、TNF有显著差别,其他均无差别.结论:中度海拔组部分细胞因子含量的增高是免疫系统通过释放可溶性的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使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形成双向的相互关系达到内环境新的平衡.而急进高海拔组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增高可通过抑制化学介质使炎性细胞因子等合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或减少组织损伤,但急进高海拔后机体产生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又可以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随机选择来自西宁周边地区(低于海拔2 260m)青壮年男性筑养路工人94名,分为服药组(A组、B组和C组)和安慰剂对照组(D组)。服药组分别服用复方1号、复方2号及复方3号中药复方制剂。受试者乘车于(2~3)天急进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各组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3片(粒),连续服药3周。在到达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后,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进行急性高原反应评分调查。结果:组间比较后发现:急进后第1天和第15天,D组分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无统计学差别;第3天时,仅有A组分值高于D组,差别无显著性;第7天仍是D组高于其他3组,其中A、B两组与D组差别存在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后发现:A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第3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P<0.05);B组第1天和第15天、第3天和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D组仅第1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组不同时间的急性高原反应分度中,无重度反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仅有少数人出现轻度腹泻症状。结论:3种抗缺氧复方药物对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均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复方2号优于复方1号和复方3号。  相似文献   

16.
快速进入高原者肺功能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肺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在 15 0名快速进入高原者中随机抽取 4 0人 ,于进藏前 1d及进藏的第 3d和第 7d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一秒通气量 (FEV1.0 )、用力肺活量 /肺活量预测值 (%FVC)、一秒率(FEV1.0 % )、最大峰流速 (PF)及中期流速 (V75~V2 5 ) ,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后肺功能各指标检测均较平原值升高 ,其中进入高原第 3d各指标变化尤为显著 ,第7d次之 (P <0 .0 5~ 0 .0 1)。结论 :快速进入高原者为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肺功能会发生由代偿到逐步习服的生理性改变 ,了解此过程 ,对于快速进入高原者AHAD的预防 ,尤其是对快速进驻高原部队合理科学的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地区成年人脾脏正常大小CT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量了115例高海拔地区(2260—3000m)正常成人脾脏大小,提出其b值上限不超过12.6cm,t值上限不超过6.2cm,I值上限不超过12.1cm的标准。用肋单元计数以不超过7个为妥,高原居民脾脏增大为机体对缺氧所致的一种代偿性改变,并随海拔递增,脾有渐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肺功能变化的比较,探讨高红症肺功能受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测定30例高红症患者的肺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从年龄,性别,居住海拔高度,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红组患者肺功能各项通气指标(VC MAX、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75/25)及弥散指标(TLCO/VA)均降低;而残气量及残总比指标(RV-He、RV%TLC-He)增加。高红组吸烟者与对照组吸烟者比较MV指标显著降低。结论:高红症患者有明显的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通气量明显降低和(或)弥散功能降低,而残气量有所增加。吸烟、体力劳动、长期生活的海拔高度有可能是HAP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