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测定急进高原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值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探讨血气变化和急性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600m地区145名身体健康的成人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其中48人进行血气检测。结果:急进海拔4600m筑养路工血气分析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之间无明确相关性。而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气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同样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二者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发现SpO2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存在线性关系,并得出相关函数关系:SpO2=89.257-0.606×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结论:急进高原动脉血气分析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未发现有明确相关性;而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初步的线性函数关系,为判定急性高原反应和筛选易感人群提供了一项可能的、客观的评估指标,值得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血氧代谢酶检测并同时给予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环腺苷酸(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氧代谢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我们认为急进同一特高海拔地区时,CAT和c--AMP这两项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急进不同海拔地区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气变化的研究,探讨高原地区血气变化规律及机体调节习服机制。方法:对急进到海拔2260m和4600m地区共计56名身体健康成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分急进后的第1天、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检测血气各项指标,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急进高原后1天、7天、15天各血气指标对比PaO2在第1天和第15天存在差异,其它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性。各时间段均存在着轻度的低氧血症。多数急进者存在着轻度的碱血症;②急进海拔2260m与急进海拔4600m15天后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有差异,PaCO2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无差异;④急进海拔226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无差异、PaO2有差异,而AB、PaCO2、Sa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急进海拔460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PaC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有差异;⑤急进海拔4600m组和当地正常人群组相比,除了SaO2无差异性,其它各血气指标均存在差异和显著性差异。急进组pH、PaCO2、PaO2、AB、BE均略高于当地组。结论:①急进高原后,人体动脉血气在短时间内迅速通过肺功能的应激性调节、血液各缓冲系统的作用等机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血气变化方面有着一定的"高原调节储备";②急进高原健康人和当地久居或移居者之间的血气调节机制和"调节储备"都是不同的;③SaO2在筛选急性高原反应易感人群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高原病( AMS)是急性暴露于高原(海拔>2500 m)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我国有着西藏、青海等大面积高海拔地区,随着高原旅游及务工人员的剧增, AMS严重威胁急进高原人群的健康、降低劳动能力。目前已知AMS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青壮年高于老年和儿童,考虑AMS发生可能受体内性激素水平差异的影响。因此研究性激素与AMS的相关性对阐明AMS病理生理机制、预防和治疗AM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185名从平原急进高原地区人员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约4600 m地区试验性紧急献血人员健康状况,为高原高海拔地区紧急采血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GJB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测定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变化,填写调查表,分析海拔约3600 m和4600 m环境下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4600 m地区献血者紧急献血前后身体健康状况。结果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但高海拔地区中重度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航空机动模式(2~5 h)和铁路机动模式(6~9 d)入藏人员高原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分别为70.00%和74.40%;健康者紧急献血后未发生献血反应和高原反应。结论高原海拔4600 m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展紧急献血,但仍需加大样本量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对筑路工人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进驻海拔4600m施工现场后,分别在第1d、3d、7d、15d进行血红蛋白测试,与进驻前同体比较。结果:进驻海拔4600m地区第1d血红蛋白与其它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急进高海拔(4600m)地区第1d血红蛋白反应性升高,第3d、7d、15d有所降低,趋于稳定,但仍高于较低海拔(2260m)地区。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与常压面罩吸氧治疗急性轻症高原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往在特高海拔地区现场主要靠药物和氧疗就地治疗急性轻症高原病(AMAD)。在4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迄今尚无人尝试应用高压氧(HBO)来救治AMAD。2001年7月,我们首次将HBO应用于4600m特高海拔高原施工工地,现场救治了大量高原病患者,收到极好效果。现将低气压环境下现场HBO与常压面罩吸氧治疗中、重度AMAD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原地区脂肪肝CT表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蒋瑾  李刚  付凯  席增华 《高原医学杂志》2003,13(3):18-21,F00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不同的海拔高度与脂肪肝CT表现分型的关系;方法:64例脂肪肝均经CT扫描证实,其中26例有在高海拔(海拔4600m)地区工作3年以上,其余38例均生活或工作在海拔3500m的高原地区(西藏昌都地区平均海拔高度3500m);结果:高海拔(4600m)工作的26例脂肪肝CT表现分型:弥漫型19例,节段型1例,局灶型6例,其余38例高原地区(3500m)的脂肪肝凹表现分型:弥漫型25例,节段型13例;结论:高原地区海拔高度不同,缺氧的严重程度不同,高原病的发生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别。高海拔(4600m)地区病例中脂肪肝CT表现分型弥漫型(73%)高于稍低海拔(3500m)地区病例(稍低海拔65%),而高海拔地区病例中脂肪肝的例数明显多于稍低海拔地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脂肪肝CT表现分型与程度存在差异,这与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缺氧情况有关。高海拔地区缺氧、饮酒与肥胖除促使形成脂肪肝外,更重要的是加重脂肪肝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0.
文莉 《西南军医》2008,10(6):169-169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自平原地区进人高原或自高原地区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死亡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10年来我科救治的12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是否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方法对我院1971年—1997年收治的1200例高原肺水肿(HAPE)中检出的65例合并脑水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本组65例患者从病例资料反映少则出现3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多则达6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其中3例死亡病例均存在6个器官功能障碍,并以肺、脑、心、肾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脑、肾功能衰竭尤为突出。65例病例中器官功能障碍出现及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脑、心脏、肾脏、眼、胃肠等。结论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急进高原健康人不同海拔高度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急进高原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集团公司生产的LBY -N6型旋转式血液流变自动分析仪。测定急进格尔木组 (海拔 2 80 0m ,n =2 8) ,沱沱河组 (海拔 4 70 0m ,n =2 8) ,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项目。结果 :格尔木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分别为 (13.6 6± 3.6 1)mPa s、(1.81± 0 .2 2 )mPa s、(2 4 .86± 4 .6 7)mPa s、(5 0 .31±5 .4 9) % ;沱沱河组分别为 (2 0 .5 6± 4 .10 )mPa s、(2 .0 4± 0 .2 9)mPa s、(2 9.5 6± 3.91)mPa s、(6 4.79± 5 .32 ) %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0 1)。在低切变率及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均升高明显 ,间接提示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 ,变形性减弱。结论 :随着海拔的升高 ,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有明显的变化 ,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重症高原病的现场救治进行探讨。方法:对"4.14"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在结古镇救治的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患者的高原现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救治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其中高原肺水肿17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治愈17例,现场治愈率94.44%,好转后送1例,好转率5.56%,无一例死亡。结论: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因高原低压缺氧等引起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在高原现场救治的基础上,并积极地实施综合的救治措施,对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及群体影响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对3年期间8个施工单位27606人次,累积229例发病者进行统计,并将群体基础预防优良者8176人(A组)和预防不良者19430人(B组),海拔~3600m、~4600m、~5072m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率(%):总人群0.83,其中高原肺水肿0.50,高原脑水肿0.28,两者并存者0.05,且在B组高于A组和随海拔梯度上升总患病率上升。A组0.32,B组1.04(χ^2=36.95.P〈0.001);三个海拔人群依次为0.00,0.68及1.34(χ^2=21.90,P〈0.001);个群最高4.82(首年)和2.26(次年),且均发生在最高海拔区。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仍不容乐观,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和群体基础预防水平;加强劳动保护、卫勤保障、习服性登高及社会-心理适应促进可大幅度降低群体患病率.且是当前高原医学和社会支持需要解决的首要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的早期干预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进高原地区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入院行胸片、动脉氧分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心脏彩超(据三尖瓣返流测肺动脉收缩压)检查。根据胸片渗出程度比较动脉氧分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并进行动脉氧分压、BNP及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急进高原肺水肿患者氧分压的高低与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轻度、中度、重度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片提示渗出越严重,氧分压越低;②对照组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提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急进高原肺水肿患者入院氧分压和BNP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呈负相关。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胸片渗出越重,动脉氧分压越低,尽快行高压氧治疗改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入院动脉氧分压和BNP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快速进入高原者肺功能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肺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在 15 0名快速进入高原者中随机抽取 4 0人 ,于进藏前 1d及进藏的第 3d和第 7d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一秒通气量 (FEV1.0 )、用力肺活量 /肺活量预测值 (%FVC)、一秒率(FEV1.0 % )、最大峰流速 (PF)及中期流速 (V75~V2 5 ) ,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后肺功能各指标检测均较平原值升高 ,其中进入高原第 3d各指标变化尤为显著 ,第7d次之 (P <0 .0 5~ 0 .0 1)。结论 :快速进入高原者为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肺功能会发生由代偿到逐步习服的生理性改变 ,了解此过程 ,对于快速进入高原者AHAD的预防 ,尤其是对快速进驻高原部队合理科学的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舒理康胶囊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现场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现场验证舒理康胶囊的抗缺氧功效,探寻新的预防急性高原反应药物。方法:随机选择150名空运进驻日喀则(海拔3900m)的新兵,将他们分为3组,分别服用空白胶囊(对照组)、舒理康胶囊(舒理康组)和红景天胶囊(红景天组)。在进入高原前2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止。在受试者进入高原后,每日傍晚由专人对受试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结果:在前3天的评分中,舒理康组的评分都是最低,且评分为0分(无高原反应)的百分比分别是34%、60%和76%;对照组分别是28%、48%和76%;红景天组分别是24%、40%和66%。评分(1~4)分(基本无高原反应)的情况与0分基本相同。在>10分(中度以上急性高原反应)的项目中,舒理康组未发生1例,而其它两组分别有2例、1例。结论:舒理康胶囊可以减轻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具有预防高原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群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北京组(海拔50m,n=34)、沱沱河组(海拔4700m,n=34)志愿者,应用美国Courter公司生产的ACL9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PL—IN)、D-二聚体(DD)七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沱沱河组PT、TT、APTT、DD均高于平原组,FBG、PLG、PL—IN均低于平原组,(P〈0.05)。提示高原缺氧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结论:健康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较明显的变化,高原地区缺氧,机体血管内皮损伤、红细胞增生等可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在高原地区疾病诊治,尤其是重危病人的抢救中应高度重视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T)水平的变化.方法:我们利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Array360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散射比浊法),对移居雁石坪地区(海拔4 750m)的42例HAPC患者、同海拔50例健康人以及50例北京地区(海拔50m)健康人,进行血清触珠蛋白检测.结果:血清触珠蛋白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触珠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同海拔健康人群(P<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触珠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清触珠蛋白降低是否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随机选择来自西宁周边地区(低于海拔2 260m)青壮年男性筑养路工人94名,分为服药组(A组、B组和C组)和安慰剂对照组(D组)。服药组分别服用复方1号、复方2号及复方3号中药复方制剂。受试者乘车于(2~3)天急进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各组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3片(粒),连续服药3周。在到达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后,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进行急性高原反应评分调查。结果:组间比较后发现:急进后第1天和第15天,D组分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无统计学差别;第3天时,仅有A组分值高于D组,差别无显著性;第7天仍是D组高于其他3组,其中A、B两组与D组差别存在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后发现:A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第3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P<0.05);B组第1天和第15天、第3天和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D组仅第1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组不同时间的急性高原反应分度中,无重度反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仅有少数人出现轻度腹泻症状。结论:3种抗缺氧复方药物对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均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复方2号优于复方1号和复方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