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 (MVA)和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及内径的关系。方法 :2 8例手术成功二尖瓣狭窄患者分成中度狭窄组 (15例 ,A)和重度狭窄组 (13例 ,B) ,对其术前术后指标进行检验和直线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1周内A组左心房内径和B组左心室内径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A组的左心房内径缩小值 ,左心房压力下降值 ,MVA扩大值、扩大率均 B组 (P <0 0 1) ,其余指标无差异 (P >0 0 5 ) ;术前MVA与术后MVA扩大率 ,左心房内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影响术后左心房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术前MVA ,术前左心房内径和术后MVA扩大率。据术前MVA的大小可估计术后MVA、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和内径的变化。结论 :PBMV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更明显 ,有适应征者应积极进行此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房成形术对心脏形态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二尖瓣置换加左房成形术的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纯二尖瓣狭窄(MS)26例;B组: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SMI)22例。于手术前和手术后两周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组心脏左心房收缩末期径(LASD)术后均明显下降(P<0.01);A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于手术后明显增加(P<0.01),而B组心肌重量指数(LVMI)轻度下降(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心功能(EF)均有提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加左心房折叠成形术对术前左心功能不全的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患者的心脏缩小和心功能的恢复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宋仁义 《新医学》2011,42(4):248-250
目的:探讨左心房大小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电复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按左心房的直径分为A、B两组,A组(左心房直径小于50 mm)47例,B组(左心房直径大于50 mm)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MAT-I型双腔球囊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术后即刻给予100~300 J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给予胺碘酮口服1~3个月,术后给予华法林1.5~2.5 mg/d,口服3周,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保持在2~3。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电复律成功率、左心房内径及LVEF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PBMV术后三次电复律成功率和3个月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比例(97.9%,85.1%)高于B组(77.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复律前缩小、LVEF增加(P均〈0.05),A组的左心房内径及LVEF变化较B组明显(P〈0.05)。两组均无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栓塞并发症。结论:左心房直径小于50 mm者PBMV术后电复律成功率和心功能改善优于左心房直径小于50mm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手术前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用二尖瓣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在PBMV前后测定32例MS患者的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容量和压力负荷指标,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d),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LAD、LAV、LAT、LAPd、MVPV、MVPG、PHT及PASPd均降低,而瓣膜有效面积MVA增大(P<0.05-0.001)。肺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PV、SVTI及SF增大(P<0.05-0.001)。心功能指标:SV及CO增大(P<0.05-0.001)。超声与心导管测定的LAPd和PASPd与LAPc和PASPc高度相关(r=0.89,P<0.001)。SPV、SVTI及SF与MV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46及0.51,P<0.01),而与LAPc呈显著性负相关(r分别为-0.56、-0.61及-0.73,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全面客观地反映PBMV前后MS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简单、可靠实用,有助于PBMV的术前病人筛选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疗效及左心房自发性超声显影(LASEC)的变化,初步探讨PBMV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PBMV的患者43例[平均年龄(53.3±10.6)岁],且经超声心动图提示有LASEC,纳入病例组,并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BS)对LASEC进行定量测定,将左心房及右心房平均IBS值相比得到左心房标化IBS值(IBS%)。术后2周复查超声心动图,记录术前及术后2周的IBS%,同时记录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压(LAP)、跨瓣压差(△P)。选择同期住院未行PBMV且存在LASEC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平均年龄(52.1±9.7)岁]17例纳入对照组,经十二导联心电图证实所有研究对象基础心律均为房颤心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3之间。结果 (1)病例组PBMV术后,MVA明显增大,LVEDd、LAD明显缩小,LAP、△P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无一例栓塞并发症出现。(2)病例组PBMV术后IBS%值明显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独华法林治疗2周后IBS%值较治疗前有减小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IBS%与MV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5,相关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MV可明显增大二尖瓣口面积,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LASEC并非PBMV的禁忌证,PBMV可降低LASEC的IBS%值,对改善血栓前状态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2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均获成功。左心房压从术前2.87±1.06降至术后1.20±0.49KPa(P<0.001),二尖瓣辩跨瓣压差从2.8±0.71降至0.71±0.11KPa(P<0.001)。二尖瓣瓣口面积自1.08±0.38增至2.11±0.40cm2(P<0.001)。PBMV创伤小且安全,厅发局,故用于二尖瓣狭窄非手术治疗,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疗效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初步探讨PBMV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平均年龄(46.3±9.2)岁]及27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2.1±6.7)岁]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病例组术后4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全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的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4周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内径(RAD)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病例组PBMV术后MPV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A在术后明显增大,LVEDd、LAD术后明显回缩,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PV与MVA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相关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MV可明显增大二尖瓣口面积,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指标;PBMV可降低MPV水平,对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BMV的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检测术前、术后20 min及24 h的血浆BNP水平;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20 min、24 h血浆BNP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BN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0 min,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PAP)和左心房压(MLAP)、左心房内径(LAD)较术前降低,二尖瓣口心面积(MVA)较术前增加(P0.01),右心房压(MRAP)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24 h,MVA较术前增加,LAD减少(P0.01),与术后20 min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及术后20 min,观察组血浆BNP浓度与PAP(r=0.473、0.457,P0.05或P0.01)和MLAP(r=0.446、0.457,P0.05)呈正相关。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浓度与PAP和MLAP呈正相关,BNP水平变化对评价PBMV后左心房功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二尖瓣狭窄伴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实施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结果和初步体会。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24~52岁,全部患者心功能均为Ⅳ级(按NYHA分级),术前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极不理想。经施行PBMV后,血流动力学明显得已改善:左房平均压由术前4.34±1.02kPa(1kPa=7.5mmHg)降至术后1.64±0.82kPa,二尖瓣跨瓣压差由术前3.26±0.84kPa降至术后0.72±0.56kPa;瓣口面积由术前0.78±0.30cm~2增至术后2.11±0.24cm~2,左房内径术后较术前缩小了约10mm(P值均<0.001);在短期内心功能迅速恢复至Ⅰ~Ⅱ级,运动耐量明显增加,心衰症状缓解率达100%。作者认为:二尖瓣狭窄伴重度心衰时,只要排除了加重心衰的其他原因,应尽早施行PBMV,PBMV是一种安全、可靠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同时对PBMV时球囊方式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分别应用二维法(2D法)、多普勒压力减半时间法(PHT法)及实时三维容积法(RT3DE)检测18例行PBMV患者手术前后MVA。结果 ①PBMV前后M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3DE法与2D法及PHT法测量的PBMV前后M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术前r分别为0.845、0.596;术后r分别为0.753、0.848);RT3DE法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的变化值(AMVA)与2D法及PHT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3DE法测得的MVA略小于2D法。③RT3DE法测量PBMV前后3个Zoom图像与全容积图像MV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评价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是可行的、准确的,为术后瓣口面积的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法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95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行PBMV。A组27例,房间隔穿刺采用左房影定位法:B组68例,采用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法,其余操作方法两组均相同。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并观察术前、后两组间左房压力(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PG)及二尖瓣口面积(MVA)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术后LAP、MP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MVA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LAP、MPG、MVA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但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且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房间隔定位法对56例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行逐步球囊扩张.结果 PBMV有效扩大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前比较,术后左心房压下降[(2.36±0.41)kPa比(3.92 ±0.75)kPa]、二尖瓣跨瓣压差显著下降[(2.13±0.74)kPa比(3.71±1.54)kPa],左心房内径减小[(43.7±6.1)mm比(50.2±5.6)mm]、二尖辩口面积扩大[(1.65±0.31)cm2比(0.61±0.1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换瓣前后心肌收缩功能进行测量,并评价其判断二尖瓣换瓣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4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按术后恢复情况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恢复良好组,B组12例为恢复较差组;健康对照组26例.术前及术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和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应用SRI技术测量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参数,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的SRs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A、B两组左心室壁各节段SR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B组各节段SRs均小于A组对应节段(P<0.05).术后A组左心室壁各节段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左心室壁各节段SRs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SRI技术可定量评价风湿性MS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对判断手术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病人,再次采用我科小弧度法PBMV治疗,并进行近远期疗效随访。结果 82例病人经再次PBMV治疗后,成功78例,成功率为95.1%。术后病人左心房平均压、二尖瓣口面积、跨瓣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5~4.76,P均〈0.05);而左心房内径无明显改变(t=1.54,P〉0.05)。78例病人术后随访(76±23)个月,结果二尖瓣口面积仍明显大于再次PBMV术前,跨瓣压差明显小于再次PBMV术前(t=2.16-3.68,P〈0.05),且与术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1.24-1.59,P均〉0.05),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PBMV后再狭窄的病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操作正确,再次PBMV后即刻及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90例。依据患者是否伴阵发性房颤分为两组。不伴阵发性房颤 (A组 ) 6 0例 ,伴阵发性房颤 (B组 ) 30例 ,均接受PBMV术 ,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3个月P波最大时限 (Pmax)和P波离散度 (Pd)。结果 术前B组患者Pmax及Pd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术后 3个月B组患者Pmax及Pd较术前显著减低 (P <0 .0 1)。结论 Pmax及Pd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伴阵发性房颤的发生 ;PBMV术可改善心房电传导。降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及P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伴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效果。方法:将33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A组)和30例二尖瓣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B组)及36例单纯二尖瓣狭窄(C组)的PBMV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A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5.2±5.6)mmHg降至术后(10.2±3.2)mm-Hg,B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6.3±5.2)mmHg降至术后(10.9±4.2)mmHg,C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3.8±7.1)mmHg降至术后(9.5±4.2)mmHg,三组间比较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二尖瓣返流术前(14±3.5)%,术后(15±2.6)%,P>0.01,差别无显著性;B组二尖瓣返流术前(30±6.8)%,术后(35±4.5)%,P>0.01,差别无显著性;C组术前0%,术后(2±0.2)%,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B组、C组随访左房内径逐渐缩小。结论: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PBMV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可列入PBMV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RT-3DE对30名正常志愿者和30例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前、术后)测量并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分析它们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平均跨瓣压差(MMG)的相关性。结果:①MS患者LAVmaxI、LAVminI、LAVpre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BMV术后下降(P<0.05);MS患者PASVI、TASVI明显低于正常组,而AASV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BMV术后PASVI增加、AASVI降低(P<0.05),TASVI接近于正常组(P>0.05)。MS患者术前LAEFpassive、LAEFactive、LAEF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明显增加(P<0.05)。②PBMV术前后左房容积及功能参数改变量与MVA、MMG改变量呈一定相关关系(P>0.05)。结论:RT-3DE可准确定量评价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前、术后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成像(QTVI)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RMI)患者左心室心肌纵轴运动特征,分析心肌病理变化与心肌运动指标及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19例重度RMI患者在术前1d、术后3个月采用QTVI测量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室间隔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及收缩期向心尖方向位移(Ds),并根据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35%和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35%把患者分为A、B两组。结果术前RMI组左心室二尖瓣环Vs、Ve、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根据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把RMI患者分为A组9例和B组11例,术前A组二尖瓣环Vs、Ve、Ds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二尖瓣环Vs、Ve、Ds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与术前相比二尖瓣环Vs、Ve、Ds升高(P〈0.05)。A组间质纤维化面积(48.78±10.59)%,B组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27.21±4.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I患者心肌功能状态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相关,QTVI能早期评价R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并可评价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左心房折叠(LAP)与射频消融(RFA)对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38例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左心房内径>100 mm,心胸比(C/T)>0.8]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AP组16例(二尖瓣置换+LAP)、RFA组10例(二尖瓣置换+RFA)和对照组12例(二尖瓣置换)。观察术中、后临床指标,并随访3~40个月,比较三组术后左心房大小、心功能改善及窦性心律恢复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对照组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肺部感染,RFA组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LAP组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低心排综合征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RF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 ICU 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资料相比较,三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三组患者C/T均明显缩小(P<0.01);NYHA 心功能分级示术后三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三组 LVEF 均明显升高[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LAP组在左心房内径(P<0.01)、C/T(P<0.05)、NYHA分级(P<0.05)以及LVEF(P<0.05)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而 RFA 组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的3~40个月中,1例失访,1例于2年后死于脑卒中,其余患者心脏大小、C/T以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患者,LAP术可以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安全、高效,优于RFA术,而RFA术并没有明显提高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率,需慎重选择。LAP联合RFA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0岁以上二尖瓣狭窄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balloonmitralvalvuloplasty,PBMV)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9例60岁以上二尖瓣狭窄的患者,食道超声示未见左房血栓后,采用Ross法穿刺房间隔,用Inoue球囊进行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应用体表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二尖瓣瓣口面积、跨瓣压差、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压力以及二尖瓣反流与否。手术后24h、1个月、6个月应用体表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2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球囊扩张术,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左心房平均压、左心房直径、肺动脉压力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前二尖瓣轻微反流,术后为轻度到中度反流。29例患者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舒张期杂音完全消失或减弱。结论:对于瓣膜无明显钙化、瓣下结构超声心动评分≤6分、心功能Ⅲ级以上、合并其他瓣膜病变较轻的老年患者,PBMV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