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影像学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帮助早期识别和诊治.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住院部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儿童173例,分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大叶性肺炎1 15例和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58例,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影像学、炎症指标等分析比较.结果 MP感染大叶性肺炎男55例,女60例,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男34例,女24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大叶性肺炎中3岁以内婴幼儿15例,3岁以上儿童100例,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中3岁以内婴幼儿22例,3岁以上儿童3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表现如高热、气促、呼吸困难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肺外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心肌损害明显多于MP感染大叶性肺炎.影像学上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中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多于MP感染大叶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在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高于MP感染大叶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常规白细胞(WBC)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系统治疗后,172例患儿(99.4%)预后良好,1例转上级医院.结论 在大叶性肺炎早期,MP-IgM抗体滴度未增高前,可通过发病年龄、肺外表现、影像学差异以及CRP等帮助早期明确MP感染大叶性肺炎和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的诊断,并予合理及时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因AECOPD住院患者298例及同期其他疾病住呼吸科患者120例,分别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 MP抗体检测。在实验组中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四组,同时根据MP检测结果分为MP阳性组和MP阴性组。结果 MP抗体在实验组患者中总的检出率为 22.8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不同肺功能AECOPD患者的MP检出率分别为23.63%、23.52%、19.82%、25.81%,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在MP阳性组和MP阴性组之间比较发现和疾病急性加重相关的临床特点上差别无显著性。并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变化实验组中MP抗体检出率有所不同。MP的检出率和AECOPD的住院率无相关性(r=0.305,P > 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为AECOPD常见原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与发病时间有关。重视MP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婴儿重症肺炎与普通肺炎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儿重症肺炎(A组,115例)及普通肺炎(B组,1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有基础疾病并存的40例和先天性心脏病24例,均高于B组的11例和5例(P<0.05).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长、病情重(P<0.05或P<0.01).A组细菌阳性率、合胞病毒检出率、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均高于B组(66.09% vs.38.66%、37.39% vs.25.21%、31.30% vs.13.45%)(P<0.05).结论 重症肺炎并存基础疾病的患儿大多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治疗,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5年11月~2008年10月苏州地区5834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ELSA法定量检测肺检测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三年总的MP感染阳性率为30.61% (1786/5834).春、复、秋、冬MP阳性率分别为27.16% ,33.56% ,35.19% ,26.67% ;秋季阳性率显著高于冬季.2008年秋季MP阳性率最高为41.42% (222/536);男女阳性检出率之比为1:1.33;大叶性肺炎检出率最高,毛细支气管炎检出率最低;随年龄增加MP检出率明显增加;单、双份血清检出率分别为23.33% ,48.82% ,合计达30.61% .结论 MP感染全年均有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复秋季为MP感染高发季节.2008年秋季可能有小的流行发生.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MP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江苏医药》2012,38(2)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allo-HSCT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其转归.结果 13例(34%)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年龄、供者性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预处理方式与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大剂量激素治疗、出院天数大于90 d为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治愈率46%,2例死于真菌性肺炎.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allo-HSCT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aGVHD、大剂量激素治疗、长时间的住院天数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1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00例(89.29%),好转自动出院4例(3.57%),治疗效果欠佳转上级医院治疗6例(5.36%),合并脓胸转胸外科手术2例(1.79%)。住院时间最短10 d,最长24 d,平均住院时间16 d。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诊断主要靠胸片、胸部CT检查,胸部CT能提高大叶性肺炎的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其病原种类多,以支原体为主,在临床中反复检查MP-Ig M能提高阳性率;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菌不易明确,主要是经验用药,难治性MP感染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要考虑存在混合感染的可能。支原体感染重症者,有肺内、肺外并发症者治疗早期适当的给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53例肺炎支原体(MP)合并嗜肺军团菌(LP)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MP肺炎患儿采用VIRCELL,S.L.公司提供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LP-IgM,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62例)及MP合并LP感染组(53例),对比两组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肺部体征、肺外并发症(肝损害、心肌损害)、住院时间、肺部X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方面差异,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感染组中,发热47例、平均持续时间(4.36±1.31)d,咳嗽43例、平均持续时间(5.39±1.72)d,肺部啰音25例、平均持续时间(4.24±1.23)d,肝损害6.45%,心肌损害14.51%,肺部X线阳性62.9%,平均住院天数(5.72±1.39)d;MP合并LP感染组中,发热49例、平均持续时间(7.45±2.61)d,咳嗽51例、平均持续时间(9.80±3.53)d,肺部啰音42例、平均持续时间(9.48±2.65)d,肝损害20.75%,心肌损害39.62%,肺部X线阳性83.02%,平均住院天数(8.45±3.16)d;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合并LP感染热程、咳嗽、啰音持续时间、肺外并发症、住院时间均高于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P合并LP感染常表现热程、咳嗽、肺部啰音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临床症状体征重,易至多脏器损害的肺外合并症.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3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IA)MP-IgM快速检测卡检查,MP-IgM阳性为MP感染组,MP-IgM阴性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48例(20.9%),年龄<6个月、6个月至3岁分别为13例、35例;对照组182例(79.1%),年龄<6个月、6个月至3岁分别为135例、47例;两组冬春与夏秋发病分别为28例、20例和128例、54例.两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有咳嗽、喘鸣及呼吸困难,MP感染组高热(42例,87.5%)、胸部X线片状阴影(24例,50%)、CRP阳性(22例,45.8%)、WBC升高(21例,43.8%)、肺外并发症(20例,41.6%)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的婴幼儿肺炎以高热(且持续时间较长)、WBC和CRP增高、胸部X线有肺气肿伴单侧片状阴影表现多见,对高度怀疑MP感染,应及时做MP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MP)在儿童大叶性肺炎中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的30例≤3岁以及163例>3岁的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 MP肺炎以冬季发病率最高,>3岁组患儿MP所致大叶性肺炎男性77例(47.2%),≤3岁组男性16例(53.3%),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7,P>0.05)。与>3岁组相比,≤3岁组患儿痰咳、喘息、呼吸困难及肺部喘鸣音发病率高,降钙素升高较多(P<0.05)。>3岁组在发热病例、发热热程、C反应蛋白(CRP)升高、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激素使用率均较≤3岁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显示病变以右下肺叶最多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及皮疹。早期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结论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MP肺炎症状较重,肺内外并发症多见;早期电子支气管镜灌洗可改善预后。≤3岁婴幼儿MP所致的大叶性肺炎更易出现咳痰、喘息、呼吸困难表现,体内炎症反应轻,肺部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合理诊治M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2 40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P-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M,并分析MP检出情况。结果:12 401例住院患儿中,MP检出率30.76%(3 814/12 401),其中女性患儿MP检出率高于男性(χ2=72.585,P<0.01)。<6个月、≥6个月~1岁、>1~3岁、>3~7岁、>7岁患儿MP检出率分别为8.72%、20.89%、34.57%、48.98%、65.21%,MP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χ2=1 883.359,P<0.01)。春夏秋冬MP检出率分别为26.61%、32.85%、35.98%、27.02%,夏秋季MP检出率高于冬春季(χ2=92.064,P<0.01)。2015-2020年,2016年夏季为MP检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原学特点,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合理诊疗提供病原学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及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结核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并进行细菌培养。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结果: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82.83%,其中MP检出率67.59%,病毒检出率15.51%,细菌检出率19.39%,混合感染检出率20.50%,结核杆菌检出率2.22%。病毒检出以hBoV、HRV为主,细菌检出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混合感染以细菌+MP、病毒+MP混合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病毒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P<0.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1~3岁组、>3~6岁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6岁组(P<0.05),1~3岁组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P<0.05)。MP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低(P<0.05),病毒夏季检出率相对较低,而细菌秋冬季节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MP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最重要的病原体,尤其在夏秋季节,其次为SP,随着年龄增大MP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及结核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28例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采用ELISA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MP—IgM阳性为MP感染组,MP—IgM阴性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发病年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儿均有咳嗽、喘鸣及呼吸困难,感染组高热、肺部X线片状阴影、C反应蛋白(CRP)阳性、WBC升高、肺外并发症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MP感染的婴幼儿肺炎以高热为主,且持续时间较长;WBC和CRP增高,肺部X线有肺气肿伴单侧片状阴影;肺外表现多见。对高度怀疑MP感染的患儿,应及时做MP抗体的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近足月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探讨其并发症和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患儿的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组,对所有纳入分析的患儿出生后的疾病构成比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并同时分析纳入患儿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对疾病构成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近足月小于胎龄儿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适于胎龄儿组(P<0.05);低血糖、感染、RDS、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组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 0.05);RDS疾病的转归、住院天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足月儿总住院天数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适于胎龄儿相比,近足月小于胎龄儿的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生后48 h内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00 mg/kg,连用2~3 d.分别观察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抗生素应用天数分别为(3.6±2.04)d、(6.1±5.36)d,住院天数分别为(9.3±4.25)d、(14.1±8.61)d,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陶建华  金素文  江素丽  吴娟 《安徽医药》2011,15(12):1571-1572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与年长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方法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特征及转归等方面分析。结果婴幼儿组与年长儿组在咳嗽、发热表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肺部啰音、哮鸣音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长儿组易发生大叶性肺炎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年长儿易发生肺不张、胸腔积液肺内并发症及过敏性紫癜、心肌损害、中毒性脑炎肺外并发症。结论婴幼儿与年长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不同,据其特点对诊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某院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某院2010-2011年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超过48 h的患者,观察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对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4例ICU治疗患者(住院总天数7 394 d)中,有225例发生感染,其中113例(26.0%)得到确诊.1 000个患者住院日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次数为56.8次,感染率为51.8%.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炎症(40.9%)、血液(30.2%)、泌尿系统(23.6%)和手术部位(5.3%),主要微生物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2.2%)、不动杆菌属(11.9%).医院感染和未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3 d[四分位数间距(IQR),20d]和2 d(IQR,2 d)(P <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比值比(OR):16.35;95%可信区间(CI):8.26 ~ 32.34;P<0.0I]、昏迷(OR:15.04;95% CI:3.41 ~66.33;P<0.01)、创伤(0R:10.27;95% CI:2.34~45.01;P<0.01)、鼻胃管(0R:2.94;95% CI:1.47~5.90;P<0.01)、气管切开术(0R:5.77;95% CI:1.10~ 30.20;P<0.05)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在10~19分(0R:10.80;95% CI:1.10~ 106.01;P<0.05)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随危险因素数量增加而升高(P<0.01).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要高于未感染患者(60.9%比22.1%,P<0.01).结论 损伤性治疗是引起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防治ROP提供参考.方法 将在我院新生儿科治愈出院的胎龄≤34周符合ROP诊断标准的早产儿37例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胎龄≤34周无ROP治愈出院的早产儿37例设为对照组.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住院情况及合并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与ROP相关的因素.结果 两组早产儿入院时胎龄、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产前激素应用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男婴构成比高于对照组(70.2% vs 51.3%,x2=3.980,P=0.041).呼吸机应用天数、CPAP应用天数、肠外营养时间、最低血红蛋白值、最高胆红素值、住院天数、出院体质量及出院时矫正胎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最高血气氧分压、最高CRP值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氧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抗生素使用天数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发生ROP的高危因素为吸氧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抗生素使用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早期体重增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了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间在本院住院的VLBW共136例,将患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包括能耐受患儿肠道内营养),试验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综合营养液(综合营养液包含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根据患儿每日体重及检验报告进行调配)静脉输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体重增长情况、热量摄入情况、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及存活率.结果 试验组患儿存活率为82.61%,而对照组患儿的存活率为70.15%,明显低于试验组(x2=8.374 5,P=0.006 5).试验组患儿第1周的体重每日平均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对照组(t=44.101 4,P<0.01),1月内平均热量摄入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4.473 8,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4 1,P=0.38),但试验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7.401 7,P<0.01).结论 予以VLBW早期静脉营养,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体重增长幅度,增加热量摄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对VLBW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玲飞  王宁玲 《安徽医药》2019,23(5):929-932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166例病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329例病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病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0, P<0.05);(2)369例MP感梁病儿中出现肺外损害166例,阳性率为45.0%(166/369)。其中,年龄<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32/166)、39.2%(65/166)、41.5%(6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21,P<0.05);(3)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系统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23.2%)。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婴幼儿亦不少见。(2)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肺外损害,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4)年龄>3岁儿童更易发生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20.
周莹  王忠  万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79-3280
目的 探讨口腔内幽门螺杆菌(Hp)对儿童龋齿和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对某幼儿园203名儿童龋齿和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1 min尿素酶试剂盒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口腔Hp感染情况.结果 儿童Hp总检出率为60.10%,男性检出率为33.00%,女性检出率为27.09%;各年龄段口腔内Hp阳性和阴性男女构成比以及Hp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总患病率为50.25%;口腔Hp阳性者和阴性者龋齿患病率分别为56.56%和40.74%,两者龋齿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Hp阳性者和阴性者牙菌斑指数的中位数分别为3.84和3.43,两者口腔卫生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腔内Hp与儿童龋齿患病率和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口腔内感染Hp是儿童儿童龋齿患病率升高和口腔卫生状况差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