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免疫平衡的影响,拟初步界定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中活性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范围.方法: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加热组、艾叶精油组,分别采用艾烟、滤过艾烟、艾绒加热、艾叶精油方式进行干预,14周后取材检测,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市售的清艾条及赵氏雷火灸药艾条燃烟进行相对烟气含量测定及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种临床常用艾条燃烟化学成分,评估赵氏雷火灸药艾条燃烟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清艾条及赵氏雷火灸药艾条燃烧生成的烟气进行相对烟气含量测定及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果:相同质量的清艾条相对烟气量为94....  相似文献   

3.
传统艾灸存在三个问题:使用时处于燃烧状态导致容易烫伤、烟雾大导致不环保、以及使用不方便,解决以上问题有助于艾灸的传播。受熨法用布包裹加热材料作用于人体的操作方法启示,以艾绒加适量植物油后制作成含油艾条。这种含油艾条使用时可以用布或纸包裹后瞬间灭火,然后以熨法的操作方法作用于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由于使用时处于灭火状态,不再产生烟,而且以熨法操作可以灵活移动,所以相比于传统艾灸,这种含油艾条环保、安全、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醋艾炭炮制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醋艾炭饮片炮制工艺.方法:以小鼠凝血、止血时间,总黄酮下降率及外观性状为指标,选取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喷醋量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醋艾炭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醋艾炭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360℃,炒制16 min,喷醋量15%.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球加热条件下传统银质针在人体内针身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法:将3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单针组和多针组,每组18例.在两组志愿者臀部进针点(左臀部内上方,髂嵴上缘最高点下7 cm,后正中线旁开7 cm)刺入测温银质针(长18 cm、直径1.1 mm),多针组则在测温银质针进针点上下左右4个配针点(距测温银质针进针点2 cm)刺入传统银质针(长18 cm、直径1.1 mm),针尖皆进皮下6 cm,针尾均装有1.3g艾球,点燃艾球后用数字测温仪自动动态记录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处针身的最高温度.结果:单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在41℃左右,多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在43℃左右,多针组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明显高于单针组(均P<0.05),同组银质针上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针组单个艾球燃烧时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11.16±6.91)℃,5个艾球同时燃烧时中央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28.9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质针的导热性良好,温针灸时艾球的热量从针尾传向针尖,银质针多针针刺方式的针尖、针身各点最高温度均高于单针针刺方式,多个艾球同时燃烧时的最高温度高于单个艾球燃烧时的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6.
此项目为实现与热敏灸艾条光谱的拟合,采用加热体激发辐射体的方式,按照所测定的艾条燃烧温度和辐射光谱,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确定辐射体的受激辐射能量以及所需要的激发温度。利用仿艾治疗仪发光发热中心恒定的特点,始终保持腧穴定位和照射距离的准确,将专业医生或技师与患者的“一对一”操作变为“一对多”操作。通过近/远红外综合激发、定向传热、照射中心指示以及多轴调节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和原始创新,高度拟合艾条光谱,实现热敏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沈晓庆  杨彦华  张凡  降雪  曲胜军  贾天柱 《中成药》2012,34(11):2174-2178
目的探究温度对烘黄连、酒黄连和胆黄连中生物碱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不同炮制品在不同炮制温度下生物碱含有量的变化。结果黄连不同炮制品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含有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不同温度下,4种炮制品中巴马汀含有量差别不明显。120℃和140℃时,12.5%酒润烘干品中生物碱总体上最高;160℃和180℃时,60%酒润烘干品中生物碱总体上最高。结论与胆汁相比,黄酒更能促进对黄连中生物碱的溶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蜜升麻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蜜升麻中的异阿魏酸含量,色谱柱为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5∶2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1nm,进样量为10μL;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闷润时间作为考察因素,每一因素设4个水平,以蜜升麻中的异阿魏酸含量、性状外观评分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考察。结果:异阿魏酸的线性范围为0.81~202.40μg/mL(r=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RSD值均小于2%,异阿魏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0%(RSD=1.66%);加热温度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P<0.05),加热时间、闷润时间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P>0.05)。蜜升麻最佳炮制工艺为加热温度100℃、加热时间90 s、闷润时间90 min。结论:该炮制方法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蜜升麻的炮制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L_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阿胶及其它胶类药材的水份快速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试验选择加热时间、温度、取样量3个因素。结果表明,当远红外烘箱温度在140℃,干燥时间14min,取样量在0.6—1g之间为最佳条件。按此条件对黄明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进行验证,本法所得结果与药典法相比,两者差别甚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炒制过程中,加热时间与温度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炒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岛津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0℃。并采用上述方法比较不同炒制温度与时间对4个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黄芩炒制后,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单体加热温度升到120℃时,黄芩苷、汉黄芩苷发生苷键断裂,逐渐转化为相应的黄芩素、汉黄芩素;升到180℃时,出现炭化,黄芩苷、汉黄芩苷未检出,而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也随之下降。结论:在炒黄芩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复杂的,除了苷键裂解外,还有可能存在其他复杂反应,应严格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及自身稳定性等因素影响,以保证炒黄芩药效,为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