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作用后小鼠胚胎腭突成纤维生长因子10(Fgf10)及成纤维生长因子2b受体(Fgfr2b)信号的变化。方法将孕鼠分为致畸组、拮抗组和对照组,各组孕鼠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生理盐水,胚胎12.5和13.5 d处死孕鼠并获取胚胎腭突,采用免疫印迹和BrdU染色的方法检测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信号和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作用后,小鼠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表达显著下调,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维生素B12拮抗后,虽然Fgf10和Fgfr2b表达仍然下调,但间充质细胞增殖恢复。结论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影响小鼠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表达和间充质细胞增殖,但二者的变化并不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地塞米松(DEX)诱发 C57BL/6J小鼠的腭裂模型,并在腭发育期间检测E-钙黏素基因的表达,探讨DEX诱发腭裂与E-钙黏素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小鼠E10.0—E12.0,连续3 d按体重分别给予孕鼠注射DEX(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E17.5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测各组腭裂的发生率;分别在E13.5、E14.5、E15.5、E17.5取胎鼠腭部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腭部形态及E-钙黏素的表达情况;在E14.0、E14.5、E15.5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腭突中E-钙黏素以及β-钙黏素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DEX组腭裂发生率为43.59%(17/39),对照组为3.03%(1/33)。DEX作用后,腭突体积明显缩小,上皮不能接触,E-钙黏素阳性表达于腭突间充质中。在E14.0、E14.5及E15.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腭突E-钙黏素及β-钙黏素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DEX处理后,E-钙黏素在腭突间充质中异位表达,其基因表达上调,与其相结合的β-钙黏素表达量也增多,影响了间充质的增殖从而形成短小腭突导致腭裂。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B12阻抑地塞米松诱发小鼠腭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实验拟使用维生素B_(12)阻抑地塞米松诱导A系小鼠腭裂的形成,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了解先天性腭裂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在小鼠妊娠第12天14小时,以地塞米松20mg/kg一次剂量可诱发A系小鼠腭裂,其诱发率为82.2%,维生素B_(12)可有效阻抑地塞米松对A系小鼠腭裂的诱导作用,使其腭裂发生率降低至42.7%,下降率为48%,Vit-B12作用后的小鼠无明显胚胎毒性反应,并可增加胎鼠体重。实验提示Vit-B_(12)可促进胎鼠生长发育,拮抗地塞米松对胎鼠腭胚突细胞的增殖及腭间质分化的抑制,从而预防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立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模型的最佳剂量,为进一步相关实验提供可靠模型.方法 分别将特定孕期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实验Ⅰ~Ⅳ组.E10-E12时,每天早上8时给予对照组每只孕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实验Ⅰ、Ⅱ、Ⅲ、Ⅳ组孕鼠分别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2.0、6.0、32、1.6mg/kg.于E17.5时处死孕鼠,称量并计算孕鼠和胚胎的体重,记录胚胎吸收数及胚胎腭裂数.结果 实验Ⅲ、Ⅳ组孕鼠与对照组孕鼠的体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吸收数和胚胎腭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孕鼠胚胎腭裂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组与对照组孕鼠胚胎吸收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胚胎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mg/kg地寨米松是建立C57BL/6J胎鼠腭裂模型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5.
TCDD和B6 联合作用下小鼠腭板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恶英(TCDD)和维生素B。联合作用下小鼠腭板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孕期10d(GD10)的小鼠,分别胃饲TCDD24μg/kg,5mg、10mg、20mgB6/kg+TCDD24μg/kg,对照组胃饲芝麻油50ml/kg,然后分别在GD12.5、GD13.5、GD14.5、GD15.5和GD17.5处死孕鼠,检查GDl7.5胎鼠有无腭裂的发生,GD12.5、GD13.5、GD14.5、GD15.5胎鼠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TCDD组的腭裂发生率为55.56%,对照组未见腭裂发生,TCDD+B6组浓度梯度下腭裂发生率为31.81%(5mg),44.44%(10mg),40.90%(20mg)。扫描电镜对照组腭中嵴上皮细胞形态规整,有大量微丝,伪足,随着孕期增加,融合的进行,微丝,伪足逐渐消失。TCDD组细胞肿胀变形,表面光滑,未见微丝,和伪足,而且形态并不随孕期的延长而改变,B6组腭中嵴上皮完全消失和TCDD组类似。结论:维生素B6不能恢复小鼠腭中嵴上皮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从而无法逆转TCDD导致腭裂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是否可以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MES)PAR极性复合体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扰乱其细胞极性而影响腭融合。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EX组,DEX组按6 mg·kg-1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0.1 mL。在E13.5、E14.0、E14.5、E15.5、E17.5断颈处死孕鼠获取腭胚突,观察腭裂的发生情况,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腭上皮的形态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AR3、PAR6、aPK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DEX组腭裂发生率为46.15%,对照组腭裂发生率为3.92%,DEX组的腭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24.335,P=0.00)。与对照组相比,DEX组腭胚突发育延迟且短小,腭中嵴上皮为非极性排列,只由单层的上皮细胞组成,腭胚突表面平坦,球状结构减少;PAR3和PAR6蛋白仅在腭上皮中表达,aPKC则表达于腭上皮和腭间充质中;PAR3、PAR6及aPKC基因的表达均减少。DEX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下调PAR3、PAR6、aPKC的表达。结论 DEX可以导致腭胚突的生长发育延迟,并造成PAR极性复合体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下降,从而使MES极性丧失导致腭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细胞水平对维A酸致小鼠腭裂畸形作用和叶酸是否有拮抗维A酸的致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给予孕鼠过量维A酸,诱导胚胎腭裂模型,不完全消化法提取孕期第14天、17天(GD14、17)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EPM cells)进行培养并鉴定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叶酸与未加入叶酸细胞增殖的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GD10、GD12管饲孕鼠50 mg/kg维A酸,可致胎鼠腭裂畸形;②不完全消化法提纯EPM细胞,纯度达到98%;③维A酸导致GD14的EPM细胞增殖受到抑制,20 μg/mL、40 μg/mL浓度叶酸可拮抗这种抑制作用。结论:①过量维A酸可致小鼠腭裂畸形,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受抑制是其致畸机制之一;②叶酸可拮抗维A酸对小鼠GD14 EP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腭胚突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8周龄C57BL/6J近交系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于E13.5、E14.0、E14.5、E15.5及E17.5 d获取胎鼠腭胚突组织,在腭胚突融合的关键阶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方法检测EMT过程中蛋白变化和细胞凋亡率。每个时间点选择3张图片,应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片灰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检测发现在腭融合的关键阶段(E14.5),腭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um, MEE)中出现纤连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前中后腭部MEE细胞也出现细胞凋亡,中后部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前部。结论: 在体内腭胚突融合的关键阶段,EMT过程和细胞凋亡均参与了腭中嵴上皮带的退化消失,且前中后腭部的融合机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膜联蛋白I(AnnexinI)和胞浆磷脂酶A2(cPLA2)在地塞米松致畸敏感性小鼠腭胚中的分布情 况。方法 沿小鼠胚胎头部的冠状平面切取切片,获得10周龄近交系小鼠妊娠的第14~16天的腭胚突。用免疫 组化染色检测AnnexinI和cPLA2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小鼠胚胎腭突融合前后,AnnexinI、cPLA2的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在腭突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中都为阳性,并且染色强弱呈时相性变化。结论 AnnexinI和cPLA2在胚胎腭部发 育进程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地塞米松诱导发生腭裂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腭裂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相关基因在腭裂形成中的变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6只妊娠10d(GD10)的C57BL/6N系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管饲维甲酸80mg/kg,对照组管饲等体积植物油。分别于GD1314(妊娠第13天第14小时,下同),GD1322,GD148,GD1414,GD1422,GD158,GD1522,GD168d处死孕鼠取胚鼠。胚鼠头部切片做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结果:在腭突垂直生长期及定向移动期,两组腭间质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数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经外源性维甲酸作用后的小鼠腭突间质细胞发生大量程序性死亡,腭突体积发育瘦小,未能在中线相互融合而导致腭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给予妊娠期C57BL/6母鼠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锌,探讨母体锌含量与其子代腭裂畸形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锌对致腭裂环境因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将C57BL/6孕鼠随机分为Ⅰ和Ⅱ两大组,Ⅰ组为单纯锌干预组,即正常对照组、高锌组(a组)、低锌组(b组),Ⅱ组为锌+外界因素干预组,即高温组(A组),高温+高锌组(A’组),内毒素组(B组),内毒素+高锌组(B’组),并给予相应干预,于胚胎18d处死孕鼠,观察胚胎腭裂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a、b、A、A’、B、B’组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3.13%、2.94%、27.27%、21.21%、5.02%、27.59%、6.06%。实验a组和对照组间胚胎腭裂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实验b组间比较(P<0.05);实验A’、B’组胎鼠的腭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A和A’组间以及实验B和B’组间胎鼠腭裂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体血清锌含量与子代腭裂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易致腭裂的发生,在相同的致畸条件下,通过饮食摄入足量的微量元素锌可以对腭裂畸形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BALB/C近交系小鼠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BALB/C系孕鼠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妊娠第12d分别给药,并于妊娠期第138,1320,148,1420,158,1520,168d处死孕鼠,取胎鼠头部做冠状切片,HE染色,进行观察。结果: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可诱导BALB/C系小鼠形成腭裂,其主要原因是腭突上抬延迟。结论: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诱导BALB/C近交系小鼠形成腭裂是一种稳定的腭裂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B6对地塞米松诱导大鼠腭裂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生素B6(VitB6)是否有预防腭裂发生的作用。方法 在妊娠第14、15天给予经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EX)致畸的孕鼠肌肉注射10mg/kg体重VitB6,比较其胎鼠与单纯以DEX致畸胎鼠的腭裂发生率及腭裂类型构成。结果 实验组胎鼠的腭裂发生率及腭裂类型构成。结果 实验组胎鼠腭裂发生率(32.35%)显著低于单纯以DEX致畸的对照组胎鼠(64.52%),畸形的程度亦有所减轻。结论 DEX致畸前及致畸同时补充足够的VitB6能显著减少大鼠胚胎的腭裂发生率,并减轻了畸形的程度。提示VitB6对预防腭裂畸形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四氯二苯对二恶英(TCDD)和地塞米松(DEX)联合诱导C57BL/6J小鼠腭裂模型,并在腭发育关键时期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受体活化样激酶5(Alk5)基因的表达,探讨TCDD和DEX联合诱导胎鼠腭裂与TGF-β3和Alk5的相关性。方法在小鼠GD10 ~GD12,实验组小鼠连续3 d胃饲TCDD和腹腔注射DEX,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于GD17.5体视显微镜下检测各组腭裂发生率,并于GD13.5、GD14.5、GD15.5 分别剪取胎鼠腭突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GF-β3和Alk5基因表达。结果采用TCDD和DEX联合致畸,可诱导C57BL/6J胎鼠形成100%腭裂,建立了一种稳定适合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腭裂动物模型。GD13.5时TGF-β3和Alk5基因表达水平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D14.5、GD15.5实验组TGF-β3表达均降低(P<0.05),而Alk5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TCDD和DEX联合作用可诱导C57BL/6J胎鼠形成稳定腭裂,在腭融合关键时期诱导TGF-β3表达下降,Alk5表达升高,与腭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DEX(10ng/ml)加入培养的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在培养第1、3、5天时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腭突问充质细胞E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X可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 mRNA的表达,并在加入DEX培养第3天时,这种促进EGF mRNA表达的作用最强。结论: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了腭发育。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诱导胚鼠腭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地塞米松(DEX)能否诱导胚鼠腭突细胞调亡,探讨地塞米松致腭裂畸形的机理。方法通过凋亡细胞DNA碎片原位末端标记(ISEL),用光镜、电镜观察10~50mg/kg剂量DEX作用下,15.5孕期日胚鼠腭突变细胞形态变化并作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胚鼠腭突细胞在ISEL法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存在凋亡的特征性变化;凋亡细胞计数与DEX给药剂量呈正相关(r=0.9911)。结论:DEX可升高胚鼠腭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