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南和广东的6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女生(t=2.53,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生命意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r=0.60~-0.55,P0.01);大学生感知的主观支持、心理控制源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预测其生命意义的目标维度,主观支持和总体情感指数显著预测生命意义的实现维度。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水平总体情况良好。社会支持、内在控制感及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控制源和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问卷由幸福感指数量表、内外控制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3部分组成,所有问卷采用个人作答的形式进行施测,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生活满意度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712,P0.01),而主观幸福感中总体情感这一维度与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呈显著正相关(r=0.213,P0.01);2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的部分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3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能够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R2=0.266,P0.001)。结论: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内控性能够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部分维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相关显著;②回归分析发现,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交友困扰能够显著预测总体主观幸福感(R2=0.157,P<0.001)。结论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30名大学生进行了幸福感指数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测量.结果:①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心理控制源的机遇成分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②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和机遇以及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与心理控制源可以分别独立预测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是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影响主观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方法对284名大学生施测心理控制源量表(I-E)、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健康问卷(GHQ-20)。结果①大学生不同的控制倾向所得的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明显的差异;②大学生心理控制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是中介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综合起来看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水平。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探究社会性发展、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随机抽取宁波大学在校22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9.98±0.99);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1.06±1.91);在测量中发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大学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724,P0.0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社会性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07,0.352;P0.05);社会性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真正相关(r=0.317,P0.01)。结论: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并和社会支持一起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贫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各指标均显著相关;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和参加活动对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B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和家人支持对正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倾诉方式和参加活动对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指数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②高社会支持组和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在幸福感各指数上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③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则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各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数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4名大学生进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而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贫困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工程大学214名贫困生和163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自责、解决问题、主观支持、人际矛盾和心理支持丧失四因素对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解决问题、其他事件、退避、幻想这四个变量对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贫困生主观幸福感较低,心理压力较大,主观支持、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民办与公立学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0名民办和公立学校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结果:①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公立学校大学生。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③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民办与公立学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协同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城市教师社会支持、幸福行为表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幸福表现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教师社会支持量表对168名城市教师进行测量。结果:①教师幸福行为表现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②教师幸福行为表现是直属领导支持与教师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结论:直属领导支持通过教师幸福行为表现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儿童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武汉4所高校220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239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付方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测试。结果与一般大学生相比,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偏低(P<0.001);家庭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需改善他们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随机调查210名硕士研究生。结果 1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t=-2.889,P0.05)、婚恋状况(t=0.83,P0.05)、年级(F=6.898,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β=1.934,P0.01)和自尊(β=0.895,P0.01)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受个体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影响,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222名研究生进行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心理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1研究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2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间相关显著;3自我和谐总分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相关显著;4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师范类研究生的社会支持、自我和谐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36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①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12至0.28之间,P<0.05);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8,r=-0.47,P<0.001).②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0,t=1.87,P=0.06);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从-0.28降为-0.16(t=-3.21,P=0.001).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和谐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