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燕  黄萍  罗丽芝 《当代护士》2007,(10):103-104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1].规范的手术室物资管理是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题.本科自2003年以来,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通过对手术室物资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发挥了各种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效能,提高了医生及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加强了贵重仪器、设备、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器官移植手术管理要点,建立手术室配合的工作流程。通过4000例器官移植手术的配合,建立手术室管理应急流程,包括人员准备、外出物品准备、器械准备及药物使用流程。运用此管理流程后,手术时未发生任何物品缺漏及护理缺陷,手术过程顺利。良好的手术室管理流程,使手术配合工作更科学、规范,提高了手术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3.
达芬奇(Da Vin Si)机器人手术器械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且不同的器械使用寿命均不相同,对手术室在器械的购置、准备、使用、清洗、保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介绍及1 300余台手术的器械管理经验总结,提出建立科学的器械管理制度、按需配置、精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术中使用、规范的术后清洗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查找原因,规范管理制度和加强培训的方法,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建立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了手术室空气消毒与管理,规范了外科手清洗和消毒方法。经过监测,无菌器械和各项消毒指标均达到了规范要求。结论经过强化管理措施,本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无菌物品质量和各项消毒指标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和配合特点。方法:在医院已开展的224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基础上,总结出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与常规手术方式的优势与配合特点。结果:术前的充分准备保障了手术顺利的进行,术中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及时有效的排除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系统故障,大大提高手术的效率。术后建立完整的记录,包括医师操作系统的使用记录,器械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延长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实现了外科医师的梦想——裸眼三维立体视野,机械手臂更加精确和稳定。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为微创手术带来了新一轮的变革,对手术室的配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是机器人手术非常重要的一环,护士团队也要相互学习和总结,最大程度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供应部辅助人员的岗位设置、培训、使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改革手术室器械供应部人员结构,新设器械清洗员、打包员、物品检查供应员等3种辅助人员工作岗位,经系统培训后完成清洗器械、打包和物品供应等工作。设计应用《辅助人员工作质量量化考核表》,客观评价辅助人员工作质量。结果2004年与2002年比较,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增加17.9%,间接护理时间下降38.2%。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78.2分提高到92.3分(t=-7.937,P<0.05)。2005年辅助人员工作量化考核平均成绩为(99.25±1.48)分。结论手术室器械供应部合理使用经过培训的辅助人员,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用人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构建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专科护士培训模式,为高效高质地培养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专科护士提供标准化操作流程及持续性考核反馈体系。[方法]由具有手术室护理专业教材、指南编写的专家担任总指导;有达芬奇培训资质的护士长担任组长;临床机器人专科小组组长担任副组长;达芬奇机器人专科成员中有一定教学科研能力的较高年资护士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根据8个专科共计700余例手术的临床配合,按预培训、再培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英文对照手册、培训评价体系、反馈考核体系等五大模块编写达芬奇机器人专科手册。[结果]将编写完成的手册运用于临床手术配合及挑选出的达芬奇机器人小组预备成员,完成参加达芬奇培训基地前预培训、临床再培训及理论考核。[结论]操作手册的运用为达芬奇机器人的临床培训提供了依据,规范了临床手术配合操作,降低了达芬奇机器人及相关仪器、器械的损耗,有效防范了器械的遗失,降低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总结15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其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术前访视;术前做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肝切除术器械物品的准备,确保机器人系统的正常运行;术中巡回护士实施安全有效体位管理,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做好保暖措施;器械护士集中精力观察手术进展,及时沟通,主动配合医生,做好机器人系统的无菌操作以及机械手臂的更换,精准配合手术;术后做好器械维护和保养,及时登记仪器使用情况,并将物品归位。其中左半肝切除患者1例,因术中肝静脉损伤导致大出血中转开腹,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术中出血量300~500 m L,手术时间4~6 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供应部辅助人员的岗位设置、培训、使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改革手术室器械供应部人员结构,新设器械清洗员、打包员、物品检查供应员等3种辅助人员工作岗位,经系统培训后完成清洗器械、打包和物品供应等工作。设计应用《辅助人员工作质量量化考核表》,客观评价辅助人员工作质量。结呆2004年与2002年比较,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增加17.9%,间接护理时间下降38.2%。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78.2分提高到92.3分(t=-7.937,P〈0.05)。2005年辅助人员工作量化考核平均成绩为(99.25±1.48)分。结论手术室器械供应部合理使用经过培训的辅助人员,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用人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运用质量追溯系统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对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交接不清,器械易丢失;手工记录不准确;器械公司流动性大,人员意识欠缺等问题,从准入、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监测、使用后清洗消毒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人员与器械的管理流程,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的质量。结果:通过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及灭菌均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要求,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据可查,实现了无菌物品的可追溯性,确保了医疗安全。结论:规范了从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以及发放的工作流程,完善了质量监控,达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成本,满足了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加强危重病人规范化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方法健全病房的组织管理;制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和质量标准;完善各种制度与职责;推行访视制度与等级护理公示制度;加强护患沟通,实施护理缺陷补救。结果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2.00%上升到9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危重病人加强规范化管理,护士的行为得到了逐步规范,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晓利 《护理学报》2003,10(5):53-54
笔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1)制定社区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2)加强札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3)加强社区信息系统管理。(4)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善服务态度。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有利于居民的病案管理,提高了社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现综合医院医疗废物的全程化、规范化管理。方法: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能处室—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三级全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院内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各层次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应急机制,注重应急演练;明确了各管理部门职责,加强协调与合作,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医院将医疗废物的环节管理与责任管理具体落实到科、到人,并计入各科室年终考核,与奖惩挂钩。结果:医院医疗废物设施、设备完善;各医疗废物产生科室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有效密封包装和记录,保洁公司能及时进行院内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及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交接工作;全院相关科室能及时响应、积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遗撒等应急事件。结论:综合医院建立三级全程综合管理体系,明确各管理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医疗废物的规范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汶川、玉树、芦山、尼泊尔地震的手术室救援经验,加强地震救援中手术室护理工作环节配合。方法在多次地震救援的实践基础上,规范救援现场临时手术室人员配备、物资管理、手术流程、感染控制,形成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尼泊尔地震救援中。结果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运用良好,无一台手术发生意外和死亡。结论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应对的人才储备及管理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规范化教学及管理在省级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实践效果,建立并完善省级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新模式。方法根据手术室的专科特点,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德尔菲法设计与实施专科教学及管理方案,对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结果规范化培训模式实施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和职业认可度显著提升,对培训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及应用对保证省级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导检工作的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重新学习,获得职业认同;树立“以人为本,以受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结果体检中心的导检管理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体检中心导检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提高了体检者的满意率。结论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导检工作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腔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成立腔镜专科小组,培养专科护士;制定腔镜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程序。结果主刀医师对腔镜专科护士术中配合的满意度较非腔镜专科护士显著提高(P<0.01),手术切口愈合率明显提高(P<0.01),实现了有效而彻底的消毒灭菌目标,缩短了腔镜手术接台间隔时间。结论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腔镜管理模式,严格实行感染控制监测,拓展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范围,提高了腔镜手术的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余如平 《护理学报》2010,17(4):23-24
目的对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实施规范化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保证手术安全。方法实行器械准入制;器械实行预约、接收、核对、清洗、检查、包装、灭菌、登记等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协助手术的公司业务员进行上岗培训。结果2008年1月—2009年8月共使用了1 540例次骨科外来器械,除器械供应商不能及时送来器械2次,造成手术推迟外,其余的手术完成顺利,未出现因器械使用不当造成手术失败,未出现因器械原因导致手术感染。结论手术室对外来器械实施流程管理,重视器械在洗涤灭菌质量方面的有效控制,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保障了手术的安全和及时进行。使用外来器械有待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市场,明确术后器械处理的归属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理管理新举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贾丽英  蒙萍 《护理学报》2004,11(12):55-56
为适应新世纪护理管理体制的发展需求及手术室管理工作发展趋向,提出手术室管理从传统的人、财、物的片面管理体制扩展到对时间、信息及科研技术的全方位管理,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逐步从“人治”过渡到“法制”管理。在激发科室人员工作热情的同时,注重管理工作的内涵建设及评价,牢固树立以观念、技术、服务及管理的创新为主体的创新意识,以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使单一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肺癌规范性手术及术中组织间放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肺癌规范性手术中,有三点关键应予考虑:(1)肺的切除范围有多大?(2)如何处理文气管残端?(3)如何清除纵隔淋巴结?在左肺上叶癌中,应清除第11、10、7、6、5和2组的纵隔淋巴结,在右肺上叶癌中,应清除第11、10、7、4和3组的纵隔淋巴结,下叶和中叶中应清除第11、10、9、8和7组淋巴结。根据上述规则,我们设计了“肺癌规范性手术”原则,并按此原则对154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此项手术,在1期患者与传统手术对比,规范性手术显著地改善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