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45岁,于200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脚掌持续的麻木感,冷热觉、痛觉正常,伴有全身皮肤变黑,伴有毳毛增多.6月患者脚掌麻木感加重,伴有双侧小腿肌肉酸胀无力,双脚无法活动,站立行走不能,同时伴有坐位时双侧脚踝处明显水肿,双下肢轻度肌肉萎缩,以及性腺功能减低.肌电图考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度一重度损害肌电图改变(下肢为重),诊断"POEMS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5岁,于200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脚掌持续的麻木感,冷热觉、痛觉正常,伴有全身皮肤变黑,伴有毳毛增多。6月患者脚掌麻木感加重,伴有双侧小腿肌肉酸胀无力,双脚无法活动,站立行走不能,同时伴有坐位时双侧脚踝处明显水肿,双下肢轻度肌肉萎缩,以及性腺功能减低,肌电图考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度一重度损害肌电图改变(下肢为重),诊断“POEMS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6/2007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roke,stemcell”,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2007相关文章,检索词“干细胞,急性心肌梗死,移植”,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0余条,选择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移植细胞来源、移植方法、移植时间和剂量以及临床应用尚存在问题相关的文章,无论观察对象为人或动物、无论是否有对照组均纳入,排除综述和重复文献。资料提炼:经筛选文题后进一步查找全文,纳入33篇进行综述。其中24篇与移植细胞来源来源有关,7篇介绍移植方法,2篇介绍移植时间和剂量选择以及存在的问题。资料综合:①目前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的干细胞分为两类,一是肌肉类细胞,主要指胚胎心肌细胞、胚胎干细胞和骨骼肌干细胞;另一类是非肌肉类细胞,主要指骨髓干细胞和周围血干细胞。②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心外膜、心内膜注射、静脉输注和经冠状动脉导管注射4种形式,其中经冠状动脉注射较为直接,创伤小,可能是最有前途的移植途径。③已有的实验结果显示适宜干细胞移植的时机应是炎症反应过后,瘢痕扩展之前;移植骨髓单核细胞或间充质细胞的剂量为106或108,但确切的时间和剂量还有待探索。结论: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已经表现出传统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在梗死的心肌中分化形成有功能活化的心肌、血管、内皮等组织,改善心脏的功能,但干细胞的移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背景:周围神经断伤后生长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纤维化,导致肢体功能不可逆障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研究,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 方法:新鲜脐带采集于健康足月产妇,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大鼠坐骨神经SunderlandⅣ度损伤模型,去神经束5 mm,神经外膜修复,5 mm小间隙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间隙内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坐骨神经干潜伏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波幅,以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8及12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右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12周肌电图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干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0.001)。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断端,可促进神经生长,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维持失神经肌肉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本院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获取脐血200~300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观察干细胞移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足部皮温、踝臂指数、经皮氧分压较前明显升高,足部溃疡创面愈合6例,缩小1例。7例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均显示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2肢截小趾,1肢因疼痛、湿性坏疽、合并严重感染而行膝下截肢。结论对于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不能行血管搭桥术及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200~300 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 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结果]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相似文献   

7.
脐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脐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陈一鸣综述吴祖泽郝玉书审校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ICBTR)已收到200多例接受脐血(CB)移植的报告,初步结果令人鼓舞[1]。许多国家开展了CB库的建立,以期有可能解决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遇到的一些难题[2]。1CB...  相似文献   

8.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又称杜兴肌营养不良(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以进行性四肢近端骨骼肌萎缩无力、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为特征,可同时累及心肌和呼吸肌。DM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贵士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65-166
目的分析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胰腺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及其标记物。方法运用文献调查分析的方法,对胰腺干细胞及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在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供体的缺乏和移植排斥反应制约着胰腺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胰腺干细胞可能来源于神经前体细胞,胰腺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对胰腺前体细胞的提取将有很大的帮助,胰腺干细胞可能由胰腺组织分化而来,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组织干细胞的横向分化,可应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导管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或其他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将这些细胞诱导成胰腺干细胞,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的初级阶段。结论随着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以及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寻找合适的胰腺干细胞移植物,将为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特征是进行性神经元缺失,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对其彻底根治.随着干细胞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方面.为避免免疫反应,最好用自体干细胞进行移植,而获取自体神经干细胞是非常困难的.与神经干细胞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广泛的来源,可以从肝脏、骨髓、脂肪等多种组织中获得,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质,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容易获得、对患者损伤小等特性而备受关注.新近研究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神经分化潜能,预测其很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间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对骨髓中非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是第一个从骨髓中分离的非造血干细胞,除支持造血功能外,间质干细胞能分化成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腱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其具有体外高度扩增、多向分化、可被移植等特性.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织修补、基因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人口大国,其中大多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积极深入探求病因,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干细胞衰老及功能退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干细胞的衰老导致其增殖能力下降,成骨分化能力下降,成脂分化能力增强,骨矿盐沉积减少,进而导致骨细微结构破坏,整体骨质疏松。研究人员尝试将干细胞自体、同种异体或者基因修饰后移植到骨质疏松位点发现能够有效增加移植位点的骨量,提高骨密度,增强骨的机械强度,改善骨质疏松症状。通过干细胞移植增加骨量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及晚期心衰目前并无理想的临床治疗手段 ,晚期患者常需要进行心脏移植。而供体难以获得、免疫排斥反应、费用的昂贵及手术的高风险使心脏移植治疗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及细胞培养水平的提高、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定向分化技术逐步提高 ,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并进行细胞移植有可能为心脏病提供一种新的有希望的细胞治疗方法。1 干细胞概述1.1 干细胞的概念干细胞是机体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 ,它是一种多功能的原始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并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细胞的能…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简单易行,造血重建细胞数量产生的快,逐步取代了骨髓。正常供血或患外周血干细胞的数量通常很低,利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采集末梢血中的造血干细胞。使用方法是化疗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可使更多的干细胞进入外周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属多能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转分化为各种肌肉细胞,在移植后可改善心脏或骨骼肌的整体功能.如何优化诱导分化方法,改善移植途径以及移植后改善组织功能的机制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目的:就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肌细胞,以及其用作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肌肉萎缩等肌细胞坏死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以bone marrow cell, muscle cell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5/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7/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分化、心脏"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7/2010).共收集220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方面的文献,中文61篇,英文159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但其表面特异性标记尚无定论,因此要分离得到完全纯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还有一定的困难,当前只有STRO-1抗原是较为肯定的间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定分离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体外诱导剂或体内移植可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成各种组织细胞,包括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并且在移植后可观察到肌组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其机制目前尚无充分了解.此外,尽管各种诱导方法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结果是肯定的,以及体内移植也表现出改善坏死肌组织功能的潜能,但目前体外诱导程度仍然较低,且体内功能改善也有局限性,因此,如何改善诱导方法,提高移植效率及功能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属多能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转分化为各种肌肉细胞,在移植后可改善心脏或骨骼肌的整体功能。如何优化诱导分化方法,改善移植途径以及移植后改善组织功能的机制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目的:就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肌细胞,以及其用作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肌肉萎缩等肌细胞坏死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以bone marrow cell,muscle cell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5/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7/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分化、心脏"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7/2010)。共收集220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方面的文献,中文61篇,英文159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但其表面特异性标记尚无定论,因此要分离得到完全纯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还有一定的困难,当前只有STRO-1抗原是较为肯定的间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定分离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体外诱导剂或体内移植可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成各种组织细胞,包括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并且在移植后可观察到肌组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其机制目前尚无充分了解。此外,尽管各种诱导方法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结果是肯定的,以及体内移植也表现出改善坏死肌组织功能的潜能,但目前体外诱导程度仍然较低,且体内功能改善也有局限性,因此,如何改善诱导方法,提高移植效率及功能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间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对骨髓中非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是和线个从骨髓中分离的非造血干细胞,除支持造血功能外,间质干细胞能分化成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腱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其具体外高度扩增,多向分化,可被移植等特性,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织修补,基因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为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军  浦权 《新医学》2000,31(3):179-180
1 引 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利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采集末梢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手段。与骨髓移植相比,具有采集简便、安全,移植后重建造血快,住院天数短、住院费用低等优势,大有替代骨髓移植的倾向。在国外已成为血液病及部分实体肿瘤患者大剂量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后重建骨髓造血的常规治疗措施。因自体PBSCT无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一致,也不会发生致命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故以往PBSCT主要指自体PBSCT。但自1994年开始,随着第一例临床异基因PBSCT的成功,PBSCT的概念已拓展至自体…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的肌细胞损伤并非单一细胞受损,而是多因素缺陷导致肌细胞进行性萎缩的严重后果,患儿一经确诊即被告之无法医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把目光转向具有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干细胞,研究发现干细胞技术可以改善肌营养不良的运动功能.目的:首次采用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方法,首次采用静脉注射和局部2种治疗途径,观察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自身前后对照.对象:2007-06/2008-09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应用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方案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者31例,男29例,女2例(双胞胎),平均年龄9.7岁,平均病程5.1年,阳性家族史11例,均经临床症状、酶学、肌电图、基因分析、肌肉活检、肌肉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方法:经双侧髂后上棘抽取患者自体骨髓80~150 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1×1010L-1,采用多点注射法移植于患者四肢肌肉内,移植细胞数为(1.5-6.0)x10.个.选择健康足月产妇脐带血80-145 mL,同法制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植入(1.0~4.8)×107个细胞,1次/周,共3次.主要观察指标: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临床分级评价,以及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结果:31例患者均完成15个月随访,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干细胞移植后3,6,9,12,15个月,26例(84.7%)动作灵活度增强,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升高(P<0.05);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血清肌酸肌酶、乳酸脱氢酶水平降低11例,升高8例;5例复查肌电图,波幅改善2例;5例复查MRI,肌肉轮廓较前清晰2例.临床分级评定显效12例(38.7%),有效14例(45.2%),无效5例(16.1%),总有效率为83.9%,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可使83.9%患者获得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功能及肌力提高,6个月后部分患者血清酶学、肌电图及肌肉MRI轻度改善,安全性好,无排斥反应,是一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3例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神经病变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10/2004—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病例1:因糖尿病10年,左下肢麻木及轻度疼痛入院,诊断为左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左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②病例2:因糖尿病15年伴右下肢感觉消失入院,诊断为右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③病例3:因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10年,突发性右下肢疼痛2d,在当地医院取栓术后再次形成血栓,至本院行尿激酶溶栓后下肢动脉血流恢复,但伴随出现右下肢腓总神经损伤和足下垂,且足趾剧烈疼痛。诊断为右下肢缺血性神经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同时进行肌肉局部移植术和动脉腔内移植术。结果:①病例1: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5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3个月后麻木消失,肌电图显示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但较术前明显增快。随访15个月无复发。②病例2:于2005—01-25肌电图检查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为36m/s。2005-01-2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1个月后下肢麻木消失,足部麻木明显减轻。2005—04—06肌电图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至34m/s,但较术前有所增快。2005—04—19在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先后行经导管右下肢动脉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右下肢缺血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1周足部麻木明显减轻,术后10d足部麻木消失。③病例3:于2004—07—17肌电图检查显示,右胫神经(胭-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为3.6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为5.1mY;右胫神经(胭-拇展肌)、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运动传导电位消失,伴有足趾剧烈疼痛。2004—07—1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当晚足趾疼痛减轻,睡眠好;1周后右足有想活动的感觉;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足趾可轻微活动;术后3个月足趾的活动力量可达3级;术后6个月可下床活动,有跛行,但可行走。2005—03—16肌电图显示:右胫神经(胭-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缩短至2.8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增高至7.4mv;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胫前肌)可见运动传导电位,但波幅显降低为0.13mV;右胫神经(内踝-拇展肌)、右腓总神经(外踝上-伸趾短肌)运动电位消失;右胫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电位仍然消失。患可以自行行走,目前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在目前尚未寻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下肢神经病变的情况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无疑是治疗方法中可行的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