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后患儿120侧,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前(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流程再造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儿科门诊输液管理。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流程再造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规范儿科门诊输液管理,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运用流程再造管理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对原来的输液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液等待时间由改造前的30~60min缩短至改造后的20~30min。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无线输液管理系统、开展预约输液、配备生物安全柜,优化门诊输液流程.记录优化输液流程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并与2010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优化输液流程前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儿科门诊输液流程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94例,将其随机分为优化流程护理组和对照组各97例,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流程组患者的等待时间、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流程组在技术水平、护理态度和输液室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优化流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差错,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中心流程再造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输液中心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调查实施流程再造后240例患者,并与实施流程再造前2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输液流程再造前日均输液量(323.0±8.0)人,再造后(452.0±7.0)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00,P〈Q01);输液流程再造前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2.08%,再造后为98.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95,P〈0.05)。结论输液中心实施护理流程再造后,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服务的成本降低,护士服务意识,用人意识增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绩效考核模式管理门诊输液室,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6月随机抽取实施绩效考核模式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50份(实施后),同法从2010年同期抽取未实行绩效考核模式时患者满意度表150份(实施前),比较实施护理绩效考核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及输液等待时间。结果实施护理绩效考核模式后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P〈0.01);实施护理绩效考核模式后输液平均等候时问为(27.1±10.5)min,明显低于实施前的(42.4±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6,P=0.000)。结论护理绩效考核激发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输液时间,减少了投诉纠纷,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流程再造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门诊输液管理。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半年内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相应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门诊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差错及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012%、0.002%,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9%、97.9%,流程再造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输液流程再造有利于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护士执业安全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韩静  史德利  王洪侠 《护理研究》2014,(6):2139-2140
[目的]探讨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运用护理安全路径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效模式。[方法]拟定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组织护理安全路径培训;按照路径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价。[结果]护理安全路径实施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综合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比较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的评价、护士认可程度、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和工作满意度、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和护理部每月考核平均分数,观察引入该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8个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830,-6.082,-5.699,-5.798,-6.259,-6.340,-6.173,-6.340;P均〈0.01);护士对使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后在8个方面认可程度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16,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的比较[(28.89±4.30)分比(31.56±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7,P〈0.05);护士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96.42%)高于实施前(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在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患者晨间护理质量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方面,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0.77,8.546;t=-9.029;P均〈0.01)。结论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晨间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临床护理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医院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影响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原因以及改进工作的最佳方法,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方法收集静脉输液的相关因素。结果是否强制固定患儿、患儿血管显现程度、充盈度、家长陪伴人数对穿刺一次成功率有影响(P<0.01或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安抚和诱导,使患儿配合护士操作,对血管显现不清楚及充盈度差的患儿,要从技术角度重视和处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信息化闭环管理在儿科住院患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期间实施常规用药管理的6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期间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的6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两组均配置11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2016年1月8日,该科组织成立品管圈,以"提高儿科输液室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并以活动实施后收治的300例手背静脉、足踩部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品管圈组,对其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并加以组织实施;同时,2015年7月6日~2016年1月5日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3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结果 品管圈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意外拔除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本次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之后各项无形成果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明显高于活动之前(均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则可以全面提升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延长留置时间,该模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36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情况。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问题包括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套管针堵塞、局部药液渗漏等,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结论:针对小儿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可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最大限度避免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原因,通过计算RPN值,找出问题,并按照PDCA循环制订方案,落实改进措施,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FMEA改进措施实施后,静脉输液流程风险顺位前10位的RPN值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87.19~509.81;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3.2%上升至实施后的90.4%(P〈0.05);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9.6%上升至实施后的100%(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能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其进行有效预测、评估,使隐性风险得到量化,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降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旋转手法结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旋转手法结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360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治愈196例,显效146例,有效18例。结论旋转手法结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诊断及适应证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31-1131,1133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经验,分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方法比较儿科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工作的变化情况,对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完善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75.00%提高到9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时护士在儿童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管理和使用。方法通过面试、考核、岗前培训及激励等方式选拔、培养临时护士,并稳定这支队伍。结果在儿童输液室工作量增加的基础上,纠纷、差错的发生明显下降。结论使用临时护士可提高输液室护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缓解儿童输液室护理人员紧张,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PDCA循环在静脉输液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过程的有效管理,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被动服务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156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182例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输液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由30.28%降至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方式,可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呼叫器使用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静脉输液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