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4年8月我科收治肝血管瘤患者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引于5F Yasllirc,或肝右导管于病灶供血动脉内.经造影了解并分析病变供血血管情况后,注入适量利多卡因、平阳霉素 碘油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适量行栓塞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地选择性插管至供血动脉内,病灶血管床栓塞完整.术后分别追踪观察3个月、6个月、1年、3年,病变缩小50%~93%,患者症状缓解,部分患者肝功能好转。结论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患者痛苦轻,创伤小,安全有效,成为治疗肝血管瘤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性 ,5 8岁 ,因肝大血管瘤碘油栓塞术致碘油肺栓塞两个月于2 0 0 2年 11月 18日在我院再次行肝血管瘤栓塞术。腹部CT显示 :肝右叶后段一巨大类圆形高低混发密度影、边界清 ,前方及肝顶分别可见小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常规消毒局麻醉穿刺右股动脉 ,并注入地塞米松 10mg ,造影示原栓塞动脉未再通 ,碘油沉积量无明显减少 ,右膈动脉及右肝动脉均有肿瘤供血 ,分别超选进入右膈动脉及右肝动脉并注入乙碘油 10ml、 6ml,栓塞后再行造影血管瘤血管完全闭塞 ,无对比剂进入瘤区 ,手术进行顺利。于术后第 3天晨起翻身时突然出现胸闷、喘憋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治疗原理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分别于术后1月、2月行CT检查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者术后1月、2月分别缩小30-40%、70-80%,1例因血管瘤较大1月后行第二次栓塞,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和(或)钢圈栓塞,一周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点注入无水酒精。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和无水酒精的注射。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9例,〉30%者2例。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2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在治疗肝海面状血管瘤上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股动脉经路,对32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肝动脉造影;并采取超选择插管对肝血管瘤用平阳霉索和超液化碘油混合栓塞。结果:32例经造影诊断明确,且供血血管显示清楚,超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术后1周,部分病例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反应,转氨酶也一过性升高。术后半年复查CT,瘤体均有明显缩少,1年左右瘤体完全消失者占56%。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血管造影、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对7例肝区巨大血管瘤患者施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结果 7例病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碘化油沉积良好。本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中,高质量技术与良好的机器设备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病变的41.6%。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据文献报道治疗有效率在80%以上。2010年3月,我科收治1例肝血管瘤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后合并血压升高且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进行性减少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4例,分析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肝血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达100%,其中有18例缩小≥50%,其中1例1年后复查CT时,病灶几乎完全消失。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确定,对患者创伤小,易于接受,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相对低廉的特点,可作为肝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手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CHL)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程缓慢,病变较小时,因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多为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肝血管瘤较大时,由于压迫肝组织或邻近脏器产生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食欲下降、恶心、嗳气、触及包块或破裂出血,则需行手术切除或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现将我科自2004—2006年开展的7例肝血管瘤导管动脉栓塞术的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18例经CDFI、MSCT、MRI及DSA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以超液态碘油或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乳剂,或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明胶海绵条栓塞肿瘤血管。术后随访评价栓塞治疗疗效。结果 栓塞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血管瘤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栓塞前血管瘤最大径为(10.20±3.24)cm,栓塞后血管瘤保持稳定时最大径为(4.44±2.16)c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有效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肝血管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病例患者 ,女 ,20岁 ,主因间断右下腹痛间断发作入院。患者于6年中右下腹痛发作五次 ,初诊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抗炎治疗后均于短期好转。患者生于新疆 ,7岁来天津。体检 :除右下腹轻压痛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示右膈下气液平(考虑膈下脓肿)。B超示右膈下少量积液。肝右叶多发占位病变(考虑肝血管瘤)。CT平扫示肝右叶后部多发囊性低密度灶 ,内部有大量斑块状钙化。病变与正常肝组织分界较清楚 ,囊壁呈不完整的钙化环 ,内有子囊 ,子囊壁及囊间分膈亦可见间断的环形钙化(图1)。增强扫描病变无明显…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男,72岁。因右上腹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腹痛,在当地医院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抗感染治疗10天,腹痛稍缓解出院。后又在某院行CT检查提示肝囊肿。既往患胆囊结石20余年。查体:体温38·0℃。慢性病容,消瘦,精神差。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右上腹有压痛,肝右肋下3·0 cm,质中等,活动度差,墨菲征阳性,肝区叩击痛明显,无腹水症,肠鸣音弱。B超检查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囊肿。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右前叶低密度影,周边强化,中心无强化,考虑为肝脓肿。因患者同时有胆囊炎并结石,决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56例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栓塞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术后第1、3、6、12个月复查:肿瘤平均缩小39.7%、52.9%、75.0%、80.9%。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5岁。肝区胀痛半年来诊,超声检查:肝右叶增大,表面光滑,实质内见约12cm×10cm的强弱不均的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后方回声偏强(图1)。B超提示:肝右叶实性不均质占位,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病理诊断:肝右叶囊肿出血。讨论肝囊肿出血较少见,B超声像图表现与海绵状血管瘤相似,应用彩色多普勒及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T:肝囊肿出血形成的肿块图1肝右叶囊肿出血声像图肝囊肿出血超声表现1例@刘霞!134000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市中心医院电诊科 @王婉$吉林省通化市防疫站 @王姣!134000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市中心医院电诊科…  相似文献   

15.
术中行肝动脉栓塞术 (HAE)或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 (TAE)发生异位栓塞并发症临床极为罕见。我院 1988年 1月~ 1994年 12月在 196例肝癌和肝血管瘤治疗中出现异位栓塞 3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男 ,4 9岁。于 1994年 4月因原发性肝癌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位于肝 段 ,5 cm× 4 cm大小。先将肝 段切除 ,再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 ,行 HAE。灌注化疗药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阿霉素后 ,注入碘化油7ml。随后发现十二指肠球部、胃窦前壁和胰体呈紫绀色 ,考虑并发动脉栓塞。经利多卡因肠系膜封闭、热敷无好转 ,决定经幽门十…  相似文献   

16.
现将肝硬化性血管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4岁.B超查体发现肝脏病变1个月入院.患者自述无明显不适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肿瘤标志物AFP、CEA)均无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提示肝脏病变,性质待定;上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示肝右叶后段类圆形之不均匀低密度病变,大小约3.5 cm×4.0 cm,病灶周边密度稍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动脉期病变边缘呈不规则环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周边持续强化,中心未强化区域略减少;上腹部MRI T2WI压脂序列显示病灶周边为稍高信号,中心呈明显高信号,MRI动态强化特点基本同上述增强CT所见.综上首先考虑肝脏囊腺癌可能.术后瘤体剖面肉眼观为灰白色实性肿物,质韧,体积约4.0 cm×2.0 cm× 1.5 cm.病理结果为肝血管瘤伴玻璃样变性,符合硬化性肝血管瘤特征.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女性,12岁。1年前在肝包虫病筛查时B超发现肝内异常回声,考虑肝包虫病,当时未予以治疗。1年后在我院医疗队行肝超声复查时发现肿物有所增大,约5.4 cm×3.8 cm。行上腹部CT平扫示肝右叶囊性包虫(图1)。例2:患者女性,46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以右上腹为著。腹部超声示肝包虫,大小7.8 cm×7.6 cm。上腹部CT平扫示肝右叶囊性包虫(图2)。以上2例患者均行肝局部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女,45岁。因胃部不适半年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2/min,血压120/80mmHg。腹平软,肝、脾不大。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示胃窦部狭窄,该部胃壁较僵硬,胃蠕动通过差,胃部未见充盈缺损影及龛影,诊断为胃窦部狭窄(考虑为恶性病变);行胃镜检查活检示胃腺癌;上腹部CT平扫示肝左叶有一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CT值15Hu,诊断为肝囊肿。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腺癌。复查上腹部CT示肝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形,边缘光滑、锐利,CT值16Hu,增强扫描低密度灶均呈环形强化,确诊为肝囊性转移癌。病人术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7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0天于1996年6月20日入院。CT示:肝右叶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块7×5×6cm~3)。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996年6月22日予其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灌注药物为5Fu1.0、mmc12mg、EPi50mg、DDP50mg,栓塞剂为10%碘化油10ml,明胶海绵碎片1mm~3。术中无明显不适,术后予以补液、抗感染等。术后4小时,患者自觉右上腹部胀痛感较前加剧,但无其它不适,术后第2天,出现排尿不畅,初为淋沥样,继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32例肝血管瘤,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获取亚毫米CT数据,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术中在3D模型辅助下,选择最佳肝切除手术方案,保护临近血管瘤的重要血管,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脏组织,实施手术。结果:三维重建真实显示肝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管变异,血管瘤与肝内血管的空间关系。所有病例术前评估均为可切除,术前规划和实际手术符合率100%。术中在3D模型指导下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14例,开腹肝血管瘤切除术18例。第一肝门阻断18例,阻断时间(15.32±7.12)min。术中出血(188.63±66.37)mL。术后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血管瘤个体化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