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解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股沟管的有关解剖结构,为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33具(6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镰、腹股沟管等结构,并测量了相关数据。结果腹股沟韧带长度,男性约11.9cm,女性约11.4cm;宽度男性约0.7cm,女性约0.6cm;腹股沟管长度,男性约4.9cm,女性约4.5m;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度男性约2.9cm,女性约2.6cm,横径约1.4cm;腹股沟镰长度,男性约2.4cm,女性约2.0cm。腹股沟镰可分为4种类型;腹内斜肌起始有3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3种类型;腹横肌起始有两种类型。结论测量值为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观察30例成人肝圆韧带标本,肝圆韧带呈纤维条索样,内含少许不规则残腔。肝圆韧带的血液供养主要来自肝右动脉的分支及伴行的附脐静脉。由于肝圆韧带近端紧邻胆管,远端易于游离,提出了带血管蒂的肝圆韧带瓣作为自体生物材料来修复肝外胆管的缺损,并讨论了该术式有关的应用解剖要点。  相似文献   

3.
周高尚  孔荣 《解剖与临床》2011,16(3):218-220
目的:评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圆韧带动脉血供情况,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为可以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保留股骨头治疗股骨颈骨折取得理论依据.方法: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A、B、C 3组,A组<60岁(21例),B组为60~70岁(26例),C组>70岁(23例).断头取出后,肉眼直视下观察干净纱布擦拭前后髋臼窝圆韧带动脉的出血情况.术后切除的圆韧带送病理检查,横断圆韧带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圆韧带动脉通畅情况.结果:70例观察对象,干净纱布擦拭前可见圆韧带动脉出血而擦拭后仍有出血共有44例;擦拭前可见圆韧带动脉出血而擦拭后未见出血共有13例;擦拭前后均未见出血13例.术后送检圆韧带行病理切片提示圆韧带动脉通畅38例,不通畅者32例.A组圆韧带动脉通畅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综合评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圆韧带动脉血供情况,60岁以下年龄组股骨颈骨折后患者股骨头圆韧带动脉总体通畅情况良好,Garden III型及以下股骨颈骨折可行保留股骨头治疗;Garden IV型及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建议一期行人工假体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肝圆韧带力学再通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肝圆韧带形态研究基础上,利用探针扩张和流体静压灌注再种方式对21例新鲜成人标本进行离体再通,探讨该两种地肝圆韧带的形态影响及再通过程中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探针扩张可使肝圆韧带及脐-门静脉连接处再通,进入让静脉左干囊部。肝圆韧带量大可护张内径为3.5-5.5mm。扩张再通常致肝圆韧带内膜脱落或穿破内膜层形成人工假道。流体静灌注可避免人工假道产生且使肝圆韧带再通,对脐-静脉连接处常需加用探针辅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腔分流新途径。方法选择成人正常肝 44 例,解剖观测肝圆韧带、静脉韧带等。结果静脉韧带走行于肝下面的静脉韧带裂内,连于门静脉左支和下腔静脉之间,长约 4.09=0.61 cm;肝圆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其肝外段和肝内段分别长约 14.51±3.44 cm,5.75±0.99 cm。静脉韧带和肝圆韧带内均有间断残腔存在,且以近心段最为明显,分别长达 1.99±0.39 cm 和 2.91±0.62 cm。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均可用直径 2 mm 的铁丝使其再通。结论于脐处切口,扩张再通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至下腔静脉,实现门腔分流通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正>腹股沟疝发病人群中女性仅占6%[1],其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与男性有着较大差异。女性腹股沟疝中股疝比例高达26.07%,远高于男性的5.09%[2],因此发生嵌顿的比例也比较大。以往由于对女性腹股沟疝的解剖结构和临床特点认知不足,导致女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策略和技术基本同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量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学距离,为临床置钉提供精准的解剖学数据,降低术中损伤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方法 选取14例防腐成年尸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自理想入针点完成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导针置入,对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男性标本中导针入针点到精索、阴茎背神经、海绵体的最近距离,测量女性标本中导针入针点到子宫圆韧带、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基底部、阴蒂头的最近距离。结果 男、女性左、右两侧导针入针点与各重要生殖结构距离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标本导针入针点与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49.70±6.04)mm>对侧精索(20.57±9.59)mm>阴茎背神经(19.79±5.36)mm>海绵体(17.56±5.95)mm;女性标本导针入针点与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63.20±9.67)mm>对侧子宫圆韧带(55.25±6.52)mm>阴蒂头(39.82±3.03)mm>阴蒂背神经(23.80±6.04)mm>阴蒂体基底部(17.96±2.93)mm。入针点距对侧精索与对侧子宫圆韧带两者...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圆韧带是由子宫和输卵管相连的部位即子宫角发出的窄而略扁的束状带,它从子宫旁横过阔韧带由内向前外跨过髂外血管,沿盆腔侧壁经内环出腹部,与圆韧带动脉、腹股沟神经伴行穿腹股沟管终止于大阴唇,维持子宫前倾姿势。经典教材对子宫圆韧带的描述和记载并不详尽,国内外学术界对该结构及其应用进行了探索。随着腹腔镜、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子宫圆韧带系统全面的描述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观察并直接测量32例成人附脐静脉。结果表明两条附脐静脉附着肝圆韧带两侧缘左、右对称走行,于肝圆韧带汇入门静脉的基部附近汇入肝门静脉左干囊部。其起点至附于肝圆韧带侧缘处距离40.64±9.27mm。起始端直径0.58±0.15mm。汇入端直径1.23±0.31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后不同子宫载荷(腹压和子宫重量)时子宫阔、圆韧带和阴道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获得子宫韧带和阴道对子宫载荷变化的敏感度。方法 建立后位子宫、韧带和阴道三维几何模型并导入ABAQUS软件,然后设置约束、施加载荷,计算各部位的应力和变形。结果 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后阔、圆韧带的应力和位移均有不同程度增大;阔、圆韧带和阴道的应力和变形均随子宫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阔韧带的变形和应力主要分布于中下部(腹压变化)或中上部(子宫重量变化),圆韧带的应力与变形主要分布于中下部,阴道的应力与变形主要分布于中上部;腹压与子宫重量单独变化或同时变化时,阴道所受应力及对载荷变化的敏感度最大,阔韧带变形及对载荷变化的敏感度最大,总的应力和变形排序因载荷情况不同而略有差异,并且子宫重量比腹压对韧带和阴道的影响程度显著。结论 研究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符,可为临床手术方案优化和发病机制探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左位胆囊1例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胆囊的位置发生变异。随即查阅相关文献,先天性胆囊变异,尤其是胆囊位置变异罕见报道~[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此例标本胆囊大小正常。胆囊的位置出现变异,从肝脏的脏面观可见胆囊跨过肝圆韧带,胆囊底和大部分胆囊体位于肝圆韧带左侧肝左内叶的胆囊窝内(图1)。肝圆韧带位置  相似文献   

12.
1 肝圆韧带概述 1.1 肝圆韧带的形态学 肝圆韧带为藏于镰状韧带游离缘内的脐静脉闭锁而成的条索状韧带,下连脐环。上连脐静脉导管(闭锁后称静脉导管索),连门静脉左支,约有70%左右的人未闭合,可给予再通。临订上常于此作逆行性肝一门静脉造影或经此路插管注药治疗肝肿瘤等或门-体分流手术的途径。 脐旁静脉(paraumbilical veins)起始于脐周围的脉网,向后向上。经肝圆韧带表面或实质,终止于肝门静脉主干(73.80%)或肝门静脉左支(26.20%)是肝门静脉和腹前壁静脉间的重要吻合支 脐周静脉网形成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子宫载荷(腹压和子宫重量)时子宫韧带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获得各韧带对子宫载荷变化的敏感度。方法 建立后位子宫及其附属韧带的三维模型并导入ABAQUS软件,设置载荷和约束,并计算子宫韧带的应力和变形。结果 腹压和子宫重量单独或同时变化会引起子宫韧带的拉伸变形,变形和应力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且主要分布于各韧带中下段或与子宫的连接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集中于各韧带与子宫或盆壁的连接处,并且子宫重量比腹压对各韧带的影响程度大。腹压单独或与子宫重量同时变化时,各韧带所受应力及对载荷变化的敏感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骶、阔、主、圆韧带,子宫重量单独变化时排序从大到小依次是骶、主、圆、阔韧带,而各韧带变形及对载荷变化的敏感度排序保持不变,且从大到小依次是阔、圆、骶、主韧带。结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各子宫韧带对子宫载荷变化的敏感度,研究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符,可为临床手术方案优化和发病机制探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 在50例成人盆腔标本中解剖并观测了耻骨前列腺(女性是耻骨膀胱)韧带,该韧带位于耻骨与前列腺(女性是膀胱)之间,远侧端附着于耻骨内面下部,耻骨联合后面的中线两侧;近侧端韧带的纤维呈扇形张开,附着于膀胱前列腺(女性是膀胱尿道)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关节松弛,很可能与细胞外基质成分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2调控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关键性细胞因子,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分裂,并能分泌胶原蛋白,是骨科学中纤维异常相关研究的方向之一。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和正常儿转化生长因子β2在圆韧带中分布规律与其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探索髋关节松弛的原因。方法:选取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6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与正常儿进行配对比较,采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圆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2及其mRNA的分布规律与表达差异。结果与结论: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的成纤维细胞贴近圆韧带关节侧的滑膜层,内部纤维层转化生长因子β2阳性表达细胞稀疏。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纤维层中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成纤维细胞数数量明显减少(P0.01),圆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2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由此推测,圆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2的分布减少和表达异常很可能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髋关节松弛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圆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1例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结果:女性22岁,发生于肝圆韧带,肿瘤由中等长梭形及上皮样梭形细胞组成,胞质透明或淡染伊红、胞核圆或卵圆形居中或偏好,明显小红核仁,核分裂象罕见,肿瘤内富有明显玻璃样变厚壁血管,呈分支状、条索状或团块状广泛分布,将瘤细胞分隔成束状或巢状结构,组化染色显示胞质富含糖原颗粒,黑色素染色阴性。免疫表型:HMB45强阳性,SMA及actin阳性,S-100蛋白部分阳性。超微结构:瘤细胞质内可见Ⅱ-Ⅲ期黑色素小体。结论:该例为具有独特的、以梭形透明细胞为主的肌样黑色素细胞肿瘤,属于血管周细胞肿瘤家族中的一新成员。  相似文献   

17.
子宫是孕育胎儿和产生月经的中空性肌性器官,呈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子宫一般位于小骨盆中央,前面紧邻膀胱,后面紧贴直肠,呈前倾前屈位.子宫有四类韧带,分别是起于子宫两侧的子宫阔韧带,连于子宫角下部的子宫圆韧带,连于子宫颈的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以上韧带均对子宫的位置具有固定作用.先天性子宫畸形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成人30具尸体的肝圆韧带的体表投影(男26具,女4具)。其体表投影大致位于:以腹白线与脐之交点为顶点,过顶点在腹白线的右侧,作与腹白线成30.9°夹角的边线上。亦可在距腹白线3.4cm距右肋弓下缘3.2cm之二线相交的肝圆韧带切迹的体表投影点与脐的连线上。若行腹壁切开,寻找肝圆韧带腹膜内位段的游离缘,应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的右侧2.7cm处附近做切口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量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20例(男、女性各10例20侧)正常成人防腐骨盆标本,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测量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起点宽度、附着点宽度、韧带上缘、中部和下缘长度、韧带中点宽度和厚度。 结果 男、女性骶结节韧带上缘、中部和下缘长度分别为(12.19±0.49)cm和(11.20±0.39)cm 、(8.02±0.80)cm和(7.22±0.90)cm、(6.67±0.24)cm和(6.76±0.15)cm,两者比较除韧带起始部宽度和上缘长度存在差异(P<0.05)外,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男、女性骶棘韧带上、中、下平均长度分别为(4.45±0.14)cm和(4.56±0.32)cm、(4.27±0.17)cm和(4.54±0.67)cm、(4.44±0.33)cm和(4.67±0.42)cm,韧带起始部宽度、韧带中点宽度和厚度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与临床骨盆骨折和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联系紧密,本研究为临床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RI不同序列对健康女性盆底扫描,比较两种扫描序列对子宫骶主韧带的显示图像特点和清晰度,选择优化MRI扫描序列进一步三维建模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方法选择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健康女性10例,分别采用质子密度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和TSE T2WI序列行盆底薄层MR成像,获得连续薄层断面的图像集,在横断面分别观察骶主韧带起源及终止点,观察每层的显示情况,辨认盆底器官与子宫骶主韧带解剖位置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通过同一检查者相同的每一层辨认评分,比较两种扫描序列对子宫骶主韧带的显示图像辨认率和清晰度。结果质子密度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对子宫骶主韧带的显示优于TSE T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更清楚地显示骶主韧带边界。10例检查者中骶韧带起自骶骨2例(20%)、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6例(60%)、坐骨棘2例(20%);插入宫颈3例(30%)、阴道1例(10%)、宫颈和阴道6例(60%);主韧带起自同侧骨盆侧壁坐骨大孔,解剖末端7例(70%)至宫颈,1例(10%)至阴道,2例(20%)至宫颈和阴道。结论采用MRI质子密度加权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对女性盆底成像,可清楚显示盆底器官与子宫骶主韧带解剖位置及与周围器官关系,活体骶主韧带解剖起止点、走行方向,与临床解剖对子宫骶主韧带观察一致,为探讨子宫脱垂患者的骶主韧带解剖改变与功能障碍关系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