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们应用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5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收治的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患儿 15例 ,均符合难治性ITP诊断标准[1] 和脾切除指征。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3~ 6年 ;栓塞治疗前末梢血小板 (10~ 2 0 )× 10 9/L 8例 ,(2 1~ 30 )× 10 9/L 7例。对照组 8例为同期收治的难治性ITP脾切除患儿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5~ 8年 ;术前血小板平均 2 …  相似文献   

2.
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儿常规使用或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其6个月内完全恢复率为90%,仍有7~10%的患儿转变为慢性过程。对这些患有慢性难治性ITP儿童的治疗仍有争议。迄今,所有药物都来能显示出一致性的疗效,某些药物还表现出严重的副作用。本文用秋水仙碱治疗慢性ITP,经验如下。病例和方法14例患儿,年龄2~10岁(男8,女6)均具有典型ITP临床症状及骨髓象,且症状已持续6~36个月。在本疗法治疗前8例、4例、2例分别用强的松、强的松加VCR(长春新碱)、强的松加达那唑治疗,疗效差。本组秋水仙碱用量为0.1~0.3mg/d,分次口服2~6个月,并隔日服用或不用强的松治疗(1mg/kg)。每4~6周进行一次血小  相似文献   

3.
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条件如下:(1)曾经用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2mg/kg·d)治疗无效,(2)血小板计数<30×109/L,(3)ITP病程在6个月以上,(4)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它原因。近年来关于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已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1静脉抗Rh(D)免疫球蛋白Sajid等[1]用静脉抗Rh(D)免疫琢蛋白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ITP并与脾切除治疗进行比较,共23例病人,其中12例用静脉抗Rh(D)免疫球蛋白治疗,平均年龄8.9岁,男女之比为1∶1,11例作了脾切除,平均年龄13岁,男女之比为1∶1.2,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为9×109/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蓉生静丙,剂量每日400 mg/kg,连用5 d,后续用强的松治疗4周;对照组单用强的松4~6周。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为1~2周,峰值约180×109/L,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上述数值分别为4周,116×109/L和40%(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ITP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方法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M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通过A、B两组大剂量MP与C组常规剂量强的松治疗ITP的疗效对照进行研究。其中A组予MP 2 0~ 3 0mg kg·d ,连用三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B组予MP2 0~ 3 0mg kg·d ,连用三天后减半量再用三天 ,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C组予强的松 1~ 2mg kg·d口服。结果 ,有效率比较 ,治疗B组 ( 95 8% )与A组 ( 89 4%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治疗组与对照C组 ( 72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 ,治疗后 7天和 14天 ,B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A、C二组 ,B、A二组及B、C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示 :治疗B组治疗ITP能迅速减轻出血症状 ,升高血小板数 ,有效率高 ,偶见副作用 ,是治疗IT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大多呈良性过程 ,但在急性期 ,由于血小板数低 ,容易出现出血症状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以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采用了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IVIG)等 3种方案治疗急性 ITP患儿 5 8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所制订的 ITP诊断标准〔1〕,均为住院病例 ,男 3 6例 ,女 2 2例 ,年龄 4天~ 1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蓉生静丙,剂量每日400mg/kg,连用5d,后续用强的松治疗4周;对照组单用强的松4~6周。 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为1~2周,峰值约180×10 9/L,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上述数值分别为4周,116×10 9/L和40% (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ITP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切除及保留副脾对治疗儿童戈谢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戈谢病并已经接受脾切除的6例患儿(男4例,女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患儿确诊年龄1岁2个月~4岁9个月,平均为2岁5个月,均为Ⅰ型戈谢病,存在脾大影响生活质量及出血倾向,血小板(62~143×109/L)、血红蛋白(49~110 g/L)低于正常,手术前没有骨痛及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时平均年龄4岁9个月~9岁4个月,平均6岁7个月.2例术前接受酶替代治疗(ERT),仍有明显脾肿大及血小板降低,1例曾接受ERT半年.结果 6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行脾切除,3例患儿存在副脾,其中1例未保留副脾,2例保留副脾.所切除脾脏大小28 cm×21 cm× 15cm~31 cm×18 cm×11 cm,标本重量1.97~3.35 kg,4例脾标本肉眼可见广泛局灶性梗死.术后病理证实戈谢病诊断,5例存在局灶梗死.出院时血小板(330~1 419×109/L)、血红蛋白(87~121 g/L)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45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坚持酶替代治疗,但剂量减半,1例术后即停药,1例术后半年停药.患儿生长发育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血小板(368~969×109/L)及血红蛋白(100~121 g/L)升高,保留副脾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其他患儿.结论 脾切除可以有效缓解戈谢病患儿临床症状,减少酶替代治疗剂量,而保留副脾可能减少部分及全脾切除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大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儿科危重症。我们近9a收治19例,对反复大出血6例(占32.5%),采取脾切除治疗。本组男4例,女2例。其中3岁,4岁,5岁各1例,6岁3例。均经保守治疗半年之久,皮肤淤斑仍逐批出现,反复鼻衄及齿龈大出血,血红蛋白<40g/L,血小板<30×10~9/L,均采用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本科于1993年~1996年,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7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7例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所订ITP的诊断标准,男11例,女6例;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4岁10个月。急性15例,慢性2例(经过强的松及长春新碱治疗,效果不佳)。有皮肤瘀点、瘀斑17例,鼻衄9例,口腔粘膜出血7例,血尿1例。治疗方法:开始时单用丙球治疗,采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0例小儿地贫脾切除后的远期疗效观察。其中18例为重型8地贫,12例为HbH 病。脾切除时年龄3岁以上23例,2岁以下7例,最小1例为9个月。经4~20年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脾切除对地贫改善贫血、减少输血有一定疗效。HbH 病组,术后红细胞平均增加113.3万/mm~3,Hb 平均增加3.2克/dl(P<0.05):重型β地贫组:红细胞平均增加77.4万/mm~3,Hb 平均增加2.4克/dl(P<0.01):贫血改善情况,两组疗效相似(P>0.05)。术前均需经常输血,术后22例(77.3%)均未再输血。术后半数病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部分病例有体液免疫功能异常.HbH 病组术后生长发育多数良好,但重型β地贫多数较差。现年20岁以上7例已能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2.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儿童急性ITP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血小板计数常低于50×109/L,因此易发生出血倾向,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5×109/L时易发生严重的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使用有效药物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是预防内脏严重出血关键.临床观察到,口服强的松的治疗反应一般有四种:(1)原剂量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下降;(2)激素减量过程中血小板下降;(3)激素停药后血小板下降;4)激素减量后或激素停药后血小板正常.第(1)种情况说明患儿对激素强的松耐药,第(2)、(3)种情况说明患儿对强的松依耐.对第(2)、(3)种情况我们可采取延缓激素减量时间和延长疗程的方法可降低复发率,我们对第(1)种情况即对强的松耐药的13例急性ITP患儿先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5天然后改用甲泼尼龙片剂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ITP患儿治疗中血小板下降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部分病毒感染导致ITP患儿在治疗中 ,血小板数量下降的因素。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 6 2例治疗中ITP患儿血清柯萨奇病毒 (CBV)、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EB病毒 (EB)和肺炎支原休 (MP)IgM抗体。结果  显示 6 2例ITP患儿感染阳性率为 75 8% ( 4 7/6 2 )。其中RSV阳性率为 32 3% ( 2 0 /6 2 ) ;CBV阳性率为 1 7 7% ( 1 1 /6 2 ) ;MP阳性率为 1 4 5% ( 9/6 2 ) ;ADV阳性率为 9 7% ( 6 /6 2 )。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 33 9% ( 2 1 /6 2 )。结论  ITP患儿治疗过程中 ,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应重视抗病毒和免疫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年来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选择性脾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986年~2000年新华医院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选择性脾切除术治疗ITP的患儿资料,以术后血小板计数的稳定最低值判断疗效,回顾性研究其相关因素。结果16例慢性ITP患儿行选择性脾切除术,其中9例男孩,7例女孩。治愈7例(43.75%),好转5例(31.25%)。术后随访未有感染并发症发生。治愈患儿的术后血小板峰值均超过400×109/L,而其余患儿中仅2例超过400×109/L,经Fisher精确检验,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择性脾切除术是治疗儿童慢性ITP安全有效的方法。脾切除术后的疗效与术后血小板最高峰值相关,术后高的血小板计数峰值将提示着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 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特点是出血呈紫癜性质、末梢血中血小板减少 ( <1 0 0×1 0 9/L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型 (病程小于 6个月 )与慢性型两种。我们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ITP,效果显著 ,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6例中男 1 6例 ,女 1 0例。<1岁 4例占 1 5 .4% ,~ 3岁 6例占 2 3.1 % ,~ 7岁 1 2例占 46 .1 % ,~ 1 2岁 4例占1 5 .4%。急性型 2 1例 ,慢性型 5例 ,慢性反复发作 3例。2 .发病季节及诱因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节发病多见占 1 6例 ,秋季发病最少占 3…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规律、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1.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2~2003年住院ITP病例。分型并记录性别、年龄、血小板数、出血程度、诊断和治疗结果,比较急性与慢性、难治性ITP病例资料。2.对病程达0.5年以上患儿发信随访。3.总结死亡病例资料。结果ITP患儿262例,其中急性ITP 235例(89.7%),慢性24例(9.2%),难治性3例(1.15%)。1.急性组<6岁高发(81%),常有明显诱因,治疗恢复快。2.慢性、难治性组>6岁较多(33%),无明显诱因,治疗有效率低,恢复时间长。3.发病多为血小板重度、极重度减少(83.5%),临床多为轻度出血(70.2%)。4.随访66例:急性ITP18例6个月后确诊为慢性ITP;2例随访时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10%)慢性/难治性ITP病程6~12个月自行缓解。5.死亡1例,为慢性型,长期服用激素造成肾上腺皮质危象死亡。结论1.儿童ITP以急性为主,恢复快,预后好。2.部分慢性、难治性ITP患儿有自愈可能。3.切忌过度治疗。4.疗效不佳者需再评估。  相似文献   

17.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成人发病屡有报道 ,但有关小儿病例报道较少 ,我院自19 91年~ 1996年收治本病 5例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并符合朱跃军等提出的诊断标准。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7~ 12岁 ;起病至确诊时间1月~ 2年。本文仅有 1例在本院首次确诊 ,余 4例均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并间断地给强的松或强的松及丹那唑治疗 3月~ 2年不等 ,发病前 2例分别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伴发烧曾用过小儿APC、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 ,余 3例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胸腺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经验。方法 对同期确诊ITP患儿 1 0 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胸腺素 4mg/ (kg·d) ,肌肉注射 1次 /d ,疗程 1~ 3个月 ;对照组口服泼尼松 1~ 2mg/ (kg·d) ,3次 /d ,口服。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起效时间 ,T细胞亚群中CD4/CD8变化及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胸腺素治疗ITP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丙种球蛋白(丙球)肌肉注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病例选择:男9例,女6例.年龄:~2岁5例,~4岁3例,~6岁以上7例.15例全部做骨髓穿刺证实诊断,均为急性型,其中轻度1例(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08例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采用地塞米松短程治疗,疗效显著。临床诊断按1986年杭州会议诊断标准。本组男68例,女40例。年龄2月~14岁。入院时起病12h~2个月。全部病例均有皮肤、粘膜淤点淤斑,鼻衄及齿龈出血44例,呕血或便血13例,尿血、肝大各5例,脾大2例,发热8例。曾用强的松治疗无效者18例。血小板(20~90)×10~9/L。Hb≤110g/L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