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它主要是因软脑膜血管破裂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原发性SAH。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另外还包括脑实质出血穿破软脑膜流入SA的继发性SAH及外伤性SAH, 为了提高本病的护理水平,我们收集了1998年7月-2002年 7月28例SAH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另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也有外伤性SAH[1].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992~2002年我院收治原发性SAH 98例,现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各种原因颅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096左右。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200例SAH患者。现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潘秀珍 《黑龙江医学》2004,28(6):446-44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以突发性颅内压增高,持续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原发性SAH和继发性SAH。凡脑底部或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SAH ;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5.
杨绍容  张永 《西部医学》2006,18(3):299-30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梗塞的临床、CT表现。方法分析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5~13天(平均9.5天),其梗塞范围大,部位多,CT以双侧对称性分布的多发病灶为特点。临床常见于Hun t-H essⅣ、Ⅴ级的患者,多有SAH再发出血、去脑强直或抽搐发作,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及迟发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结论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因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病死率高,及时地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的脑血管痉挛成为抢救SAH成功的关键。1997年5月-1999年3月,我们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指颅内脑外非外伤性动脉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病理状态。它与脑实质内出血,而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者不同。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原发性SAH。如脑实质内出血后,血液破入脑组织而进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者为继发性SAH。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继发于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引起脑血管痉挛与脑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脑梗塞。近年颅脑损伤研究表明,积极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防止和减轻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措施。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1]。SAH为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又被称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引发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本文重点介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占脑卒中的6%~10%。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颅内出血可进入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在脑实质内(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进入脑室(脑室出血)或进入硬膜下腔(硬膜下血肿).临床上、CT上甚至病理上区别较困难,因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可以破裂分布到脑表面或进入脑室,囊状动脉瘤也可以破裂引起出血进入脑内及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HA)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软脑膜非外伤性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实质出血后,血液穿破脑组织,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继发SAH有所区别,本病也称原发性SAH。本病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死亡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自2002年至2005年,本人共收集35例SAH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多种原因致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在临床上常见,  相似文献   

14.
蔡国成 《中原医刊》2006,33(5):66-6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或脊髓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较脑实质出血和脑血栓出现年龄早,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0%左右。动静脉畸形(AVM)、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是青少年发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瘤破裂、脑实质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是老年人发病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是SAH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文章总结了SAH诱发CVS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通常为脑底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又称原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一般所谓的SAH仅指原发性SA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种临床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关系.方法 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临床危险因素在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中的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Hunt-Hess临床分级、Fisher‘s CT分级、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积极预防SAH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对临床分级及Fisher‘s CT分级较高者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SAH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发病率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了32例(SA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锐  罗林 《九江医学》2010,(1):87-87,9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SAH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而且绝大多数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因此,在临床中积极有效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预防此类患者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现将我科自200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