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DD)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56例COPD患者和261例对照组进行了血清DD和hs-CRP检测,并与其白细胞(WBC)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COPD患者血浆DD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比WBC更敏感,这有助于了解COPD患者的情况和疗效的监测,而低水平的DD可以排除肺栓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与冠心病(coronaryheandisease,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CHD组56例和CHD组100例.同期测定各组Hs—CRP、D—D和FI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与非CHD组间基线水平比较,除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组血清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非CH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HD各组血清Hs—CRP、FIB、D—D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高均呈递增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支病变组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双支病变组(P均〈0.05)和单支病变组(P均〈0.01),双支病变组Hs—CRP、D—D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Hs—CRP、FIB、D—D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UAER〈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R20~200μg/min);临床蛋白尿组(cP组,UAER〉200μg/min)。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CRP水平在正常蛋白尿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3组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DD、FIB、CRP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发展及糖尿病。肾病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 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UAER<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R 20~200μg/min);临床蛋白尿组(CP组,UAER>200μg/min)。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CRP水平在正常蛋白尿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3组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DD、FIB、CRP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发展及糖尿病肾病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5例,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用免疫浊度法检测CRP,并根据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痰液细菌学培养等实验室结果,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细菌感染组及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及CRP的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1.79±0.33)μg/L]及[CRP(83.51±13.98)mg/L]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0.22±0.19)μg/L,CRP(27.88±4.97)mg/L,P0.01];而疾病稳定期两组患者血清PCT[(0.14±0.11)、(0.11±0.08)μg/L]及CRP[(19.59±6.21)、(18.49±4.30)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及CRP联合检测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状况判断及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7.
8.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探讨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11年8月本院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5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自血浆中D-D、纤维蛋白原和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的hs-CRP、纤维蛋白原和D-D的含量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hs-CRP、纤维蛋白原和D-D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D-D升高阳性率比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高(P〈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D-D升高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这3种指标有助于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78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病情缓解时血清hs-CRP浓度进行检测,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ECOPD 患者血清中 hs-CRP 水平[(51.25±6.5)μ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0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hs-CRP是反映AE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敏感指标,是用来观察治疗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对于评价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关胜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3(1):21-2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AECOPD患者于入院后次日和治疗10d后静脉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本组75例AECOPD患者经院内10d治疗后,临床控制24例,治疗有效36例,治疗无效15例。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无效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28.59±13.80)mg/L明显高于临床控制组(11.44±6.47)mg/L和治疗有效组患者(21.66±8.0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有效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临床控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E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演变具有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8例AECOPD组和7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CT、hs-CRP及IL-6的浓度,并比较以上各指标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ECOPD组治疗前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与AECOPD组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治疗后血清PCT、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及IL-6在AECOPD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均可发生显著变化,检测血清PCT、hs-CRP及IL-6有助于AECOP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7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PCT组和对照治疗组。其中PCT组根据PCT策略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经验性抗生素使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加重例数和死亡例数等。结果:两组数据结果对比显示,在死亡率和病情加重例数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PCT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治疗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PCT指导AECOPD抗感染治疗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抗生素使用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动脉压(PAP)与血清S100B蛋白和细胞因子及血浆降钙素原(PCT)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收治的AECOPD患者80例、COPD稳定期(SCOPD)患者80例,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常规检查血常规、血浆PCT水平;心脏彩色超声检测PAP;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各指标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匹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COPD组与AECOPD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PMN)、PAP、PCT、S100B蛋白、IL-18、IL-1β和TNF-α均明显增加〔WBC(×109/L):0.84±0.22、1.94±0.64比0.73±0.12, PMN:0.70±0.09、0.85±0.08比0.54±0.05,PAP(mmHg,1 mmHg=0.133 kPa):39±5、47±8比24±5,PCT (μg/L):0.41±0.08、6.35±2.14比0.11±0.01,S100B(μg/L):0.081±0.017、0.101±0.028比0.041±0.011,IL-18(ng/L):162±19、181±27比112±19,IL-1β(ng/L):55±12、75±14比34±10,TNF-α(ng/L):67±17、89±18比35±17,均P<0.05〕,且AECOPD组较SCOPD组增加更为显著(均P<0.01)。血清S100B蛋白与PCT、IL-18、PMN及PAP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41、0.39、0.35,均P<0.05);血浆PCT与PMN及PAP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37,均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能与血浆PCT、细胞因子及PAP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3例,按治疗前痰中病原菌浓度分为感染组59例和未感染组4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与未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CT水平增加,感染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越长(P<0.05,P<0.01),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PCT含量可作为辅助诊断、预后评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bg)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确诊的AE-COPD住院患者(AECOP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各43例,检测并比较A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浆Fbg水平,同时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与肺功能相关指标,将AECOPD患者血浆Fbg水平相关的因素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Fbg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且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均P〈0.05);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and the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动脉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Fbg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检测血浆Fbg水平可反映AECOPD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建平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97-98,1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治疗前后血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78例,分别测定入院时及病情缓解后稳定期的血PA和CRP,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PA明显下降,并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A、CRP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病情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1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为AECOPD组(68例)和COPD稳定期组(51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GDF-15、CXCL12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收集3组肺功能结果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结果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GDF-15、CXCL12、PCT水平和CA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血清GDF-15、CXCL12、PCT水平和CAT评分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AECOPD组FEV1%pred和FEV1/FVC水平低于COPD稳定期组(P<0.05)。血清GDF-15、CXCL12、PCT水平与FEV1%pred和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DF-15、CXCL12对AECOPD的诊断价值优于PCT。结论老年AECOPD患者血清GDF-15、CXCL12水平上升,与肺功能和CAT评分密切相关,GDF-15和CXCL12可作为老年AECOPD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比率(N%)及D-二聚体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不小于75岁的住院AECOPD患者共128例,根据PCT水平分为PCT0.05ng/mL组及PCT≥0.05ng/mL组,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检测其血清PCT、N%及D-二聚体,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CT0.05ng/mL组患者N%及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PCT≥0.05ng/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N%(r=0.789,P=0.006)及D-二聚体(r=0.695,P=0.034))均呈正相关。结论高龄AECOPD患者PCT水平越高,其N%、D-二聚体水平也越高,三者之间具有一致性,故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利于高龄AECOPD早期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病情加重时使用激素治疗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治疗患者,按体重指数(BMI)进行分类比较,了解其与低血钾的关系.结果 超重患者低血钾发生率为31%, 不超重患者为6%,经χ2检验P<0.05.结论 超重患者出现低血钾的机会较大,应多监测,及时补充和纠正,避免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