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在胃肠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科2005年至2010年收治胃肠道术后发生早期肠梗阻的23例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禁食,胃肠减压,维持体液平衡,抗感染,生长抑素,肠外营养支持,中药灌肠、灌胃、敷腹等非手术治疗及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疗效.结论 术后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非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现结合本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自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特殊性,处理不当易发生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肠癌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0例,现将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4月~2002年4月,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简称炎性肠梗阻)共31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1例术后旱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均行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理疗、结合中药治疗治愈,严重病例应用生长抑素。平均治愈时间为14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只要无肠绞窄、腹膜炎出现,应避免早期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至少应2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资料。结果15例腹部手术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经胃肠减压等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张德重 《中外医疗》2011,30(3):78-78
目的 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特征,总结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治愈,而不应急于手术,严格把握再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8.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tion,EPISBO)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变化与一般的肠梗阻相比有其特殊性,诊断和治疗原则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对其认识不足,常因处理不当而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在2004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36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更快、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31例EPISBO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静滴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甘露醇灌肠、腹部外敷芒硝.结果 3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1 d.结论 采用保守治疗法治疗EPISBO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宗洪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08-1809
<正>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一种复杂肠梗阻,是术后一种并不少见的并发症。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对其病因及治疗有一定的认识,笔者通过对16例患者病因的分析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保守治疗47例,梗阻缓解时间3d一42d,平均12.7d;手术治疗6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d一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52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患者5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腹痛腹胀的观察、胃肠减压护理、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护理、中药大承气汤经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应用生长抑制素、口腔护理等护理措施,全组病例于7~23d(平均18d)治愈出院;其中1例及时转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综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经验,探讨诊断、治疗、预防原则。方法回顾分析3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治疗方法。结果36例病例中,3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4例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手术治愈,1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并再次出现炎性肠梗阻。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约90%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应行保守治疗,避免手术,10%为肠扭转、内疝机械性因素所致需急诊手术,防止肠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吴陈滘 《河北医学》2008,14(6):684-68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9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痊愈,治愈率90.5%。2例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结论:保守治疗是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余强  周明银  张颖 《中外医疗》2016,(15):93-9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方法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6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因病情恶化改行手术治疗,该组10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典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保守治疗为其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新加黄龙汤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炎性肠梗阻的防治效果及对患者高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4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R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术后治疗组(对照组)及新加黄龙汤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每组102例。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普食时间)、术后4周内炎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差异,术前和术后1周分别观察两组炎症反应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 CRP)]、免疫功能(CD4+、CD8+ T细胞水平、CD4+/CD8+ T细胞比值)、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D- 二聚体(D- dimer,D- D)]。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普食时间及术后4周内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PCT、hs- CRP及D- 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PCT、hs- CRP、D- D差值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亦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手术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加黄龙汤能促进CR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避免发生炎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批号:H209391113)中药汤治疗,均治疗7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经χ2检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气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从而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起始时间.方法: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4组肠内营养支持阶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均无大幅度波动.4组组间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腹部不适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t=18.347, P<0.01;t=21.586,P<0.01;χ2=7.864,P<0.05).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间越早,肠内功能恢复时间越短,但腹部不适发生率也最高.结论:综合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我们认为,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是相对合理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对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病房2012年6月-2014年6月脑出血住院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快,治疗第14天有28例(66.67%)患者达到生活基本自理,20例(47.61%)能独立步行。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重症康复必须有专业的康复团队,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负责执行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肿瘤被早期发现。消化内镜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地位。近年来,一些新型辅助内镜,如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已用于早期食管、胃肠肿瘤的辅助诊断,使得我们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表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此外,多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这些新技术在减少组织损伤的同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方面仍面临一些新问题,如怎样准确判断病变深度、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病理学分型及标本切缘处理的规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消化科医师、内镜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等共同努力。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小分子物质(Micro-RNA)已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或许在未来能协助我们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总之,只有结合内镜、影像学及病理学等多种检查措施,积极开展消化内镜新技术,消化道肿瘤才能更早期地获得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