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干预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护理后,两组吞咽功能、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分级护理在老年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吞咽功能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分级、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吞咽功能分级护理可改善老年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SWAL-QO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3.
张旭  张莎莎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50-153
目的:分析补肾益髓开窍汤辅助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低频电刺激治疗仪)与观察组(联合应用补肾益髓开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吞咽功能、治疗时间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SWAL-QOL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A评分、MH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补肾益髓开窍汤辅助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快速缓解患者吞咽功能,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患者预后改善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吞咽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吞咽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辅助针刺治疗能够满足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何琳 《中外医疗》2013,32(13):17+19-17,19
目的探究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康复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便秘、睡眠及吞咽功能障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有便秘、失眠及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其便秘、睡眠及吞咽功能障碍的症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便秘、睡眠及吞咽功能障碍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伴有便秘、睡眠及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吞咽造影检查(VFSE)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VFSE评分观察组2.41±0.65分,对照组2.44±0.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VFSE评分观察组7.44±1.44分,对照组5.55±1.02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单元护理模式可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并已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再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所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因而,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13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假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疗效和吞咽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405-408
目的:探讨提升自我效能感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6月入住神经内科,年龄≥60岁且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选择2017年7~12月接受常规吞咽康复护理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6月46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的干预,称之为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干预期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自我效能及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增加自我效能的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增加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信心,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1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吞咽训练;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医学应对方式及吞咽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医学应对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及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1个月后,研究组吞咽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应用针对性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其医学应对方式,提升吞咽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璐 《当代医学》2013,(20):129-13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喂食指导及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喂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后8周观察组饮水评分下降至(1.76±0.98)分,对照组下降为(2.41±1.05)分,两组患者饮水试验结果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吞咽障碍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55.5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13,P<0.05)。结论对脑卒中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喂食指导以及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零玲  韦灵花 《中国乡村医生》2023,(2):144-146+152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广西横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持续经鼻胃管管饲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间歇经口至食管饲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营养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条件及生活质量,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3~4周康复护理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67%.结论 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徐艳 《吉林医学》2022,(1):266-268
目的:探讨早期评估与量化食物稠度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9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吞咽功能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早期评估与量化食物稠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呛咳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评估与量化食物稠度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吞咽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吞咽能力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记录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85.76±4.01)分高于对照组(72.22±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WAL-QOL评分(68.13±7.34)分低于对照组(94.62±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手段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吞咽能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降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10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干预.分别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量表(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记录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评估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干预后(Ⅳ级+Ⅴ级)发生率、评分及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团队式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效果。 方法 整体抽样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患者均符合本院入组条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团队式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吞咽障碍改善及自我效能感变化。 结果 护理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观察组分别为(3.80±0.52)分、(1.05±0.24)分,对照组分别为(3.78±0.51)分、(2.49±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0、12.738,均P<0.00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EDQoL评分:观察组分别为(86.51±12.40)分、(41.02±6.72)分、对照组分别为(85.95±12.38)分、(58.72±8.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82、11.371,均P<0.001);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观察组分别为(24.80±5.36)分)、(48.56±7.35)分、对照组分别为(25.02±5.41)分、(36.71±7.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101、7.945,均P<0.001);观察组护理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团队式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河源市中医院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疗法外加以综合康复训练)各39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分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及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1,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1级、2级、3级、4级比例为46.15%、33.33%、15.38%、5.13%优于对照组10.26%、17.95%、41.03%、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6,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丽  金尘  张玮 《包头医学》2022,46(1):37-39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