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1,17(15):83-8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18例(25侧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术前术后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4髋,良7髋,中4髋,优良率81.8%。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全髋关节置换后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苏大治 《中外医疗》2013,32(21):53-53,5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38侧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对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行Harris评定,优21髋,良11髋,中6髋,优良率84.2%。结论所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AS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我院骨科1973年2月~1989年12月对强直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骨关节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等80例进行了120个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强直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髋关节强直畸形中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侧全髋同时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置换术 (THR)临床已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 ,目前置换技术已日趋成熟 ,但当双侧髋关节同时受累时 ,是一次置换一侧或双侧同时置换 ,目前存有争议。我院骨科在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6月间 ,行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 2 1例 ,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的整体化护理 ,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19年 ,最大 5 8年 ,平均 37.5年 ;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受累强直 12例 ,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7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受累强直 2例 ;2 1例均采用插管全麻 ,手术前切口 (Smith …  相似文献   

6.
宋舸  金勇  张冠宏 《中国医刊》2007,42(5):31-3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对16例(2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4例,单侧12例。平均年龄38岁(33~53岁)。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48个月,平均32.6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3分。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对于此类患者,充分理解全髋置换的复杂性和细致周密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勇 《医学综述》2012,(21):3717-3719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对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菏泽市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1例(61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和髋关节表面置换组(30例),术后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为9个月至5.5年,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显著改善,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无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全髋关节置换组3髋有X线片透亮区,1髋有局灶性骨溶解。髋关节表面置换组术后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可选择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明显,髋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笫五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髋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为微创关节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微创关节置换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92.0%vs 84.0%),微创关节置换组临床疗效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0,P=0.017);微创关节置换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平均引流量均少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微创全髋置换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完全随访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5例(504髋),其中随访5年的全髋关节置换270例(285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215例(219髋);随访10年285例(305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60例(169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25例(136髋)。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5年随访病例的Harris评分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102髋(102/21 9,47%),全髋关节置换术为239髋(239/285,84%)。术后随访10年Harris评分在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41髋(41/136,30%),全髋关节置换术为125髋(125/169,7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和10年的Harris评分疗效80分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完成21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cm~12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分钟~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ml~500ml,平均270ml;术后均放负压引流,24小时平均引流量100ml~350ml,(平均150ml)。平均随访时间2.5年(1年~4年),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入路单切口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值得推荐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工作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2013年 3月~2016年4月对75例(92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骨性强直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12~24月的随访,通过 对手术前后患髋VAS疼痛评分、关节总活动度、整体功能改善情况、就业情况进行比较,根据Harris评分系统、BAFSI、BASDAI 评分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关节总活动度、临床症状以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极大改善。VAS疼痛评分由术 前(6.51±1.32)分降至(2.47±0.38)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22.51±3.32)分,增加至术后2周(89.17±2.52)分,髋关节总活动 度由术前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71.50±30.30)°,BAFSI评分由术前(6.21±2.6)末次随访时(2.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优42髋,良38髋,可12髋,优良率达87%。术后6个月和12个月,75例患者中,6例和32例恢复正常工作。所有病 例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X-ray未见感染、脱位,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术髋疼痛拍片见假体松动,5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 BrookerⅠ级3例,Ⅱ级2例,未见Ⅲ、Ⅳ级异位骨化。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骨性强直的有 效手段。关节置换术后可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工作,提高生活及工作质量,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5月—2007年5月24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关节置换情况,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4~6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60~92分,平均82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血沉均在30 mm/h以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期关节置换可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健雄  沈彬  裴福兴 《四川医学》2006,27(3):236-24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常见症状为腰骶僵硬和疼痛,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四肢大关节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以来,现已逐渐成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局部及全身多系统病变的特殊性。其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假体选择及对手术远期效果与手术并发症的预测仍存在争议。本文时国内外各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或疼痛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48例(77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9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为36.4°±8.8°,术后为193.0°±12.7°。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0±9.0)分,术后为(85.3±7.4)分,其中优55髋,良13髋,可8髋,差1髋,优良率88.3%。X线片显示未见假体松动,7髋(9.1%)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髋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Anterolateral muscle sparing approac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ackground Many kinds of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MIS-THA). However, until now when considering the balance of efficacy and associated surgical injury there is no approach widely accepted for MIS-THA. In this study, a modified anterolateral muscle sparing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optimize MIS-THA. Methods Twenty adult cadaver specimens (40 hips) were used for anatomic research. The distance from anterior origin of the gluteus medius on the iliac crest to the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was measured; the course of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and the distances from the nerve to the regional anatomic landmarks were recorded. Simulated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in three fresh cadaver specimens to evaluate the soft tissues injury around incisions. From October 2004 to June 2006, 57 patients (57 hips) were treated with anterolateral muscle sparing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of which 17 were femoral neck fractures, 9 osteoarthritis, 16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 and 15 avascular necrosis (AVN). All the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senior surgeon.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and drainage volume were record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c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nativ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especially noted.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for at least 12 months. Results The distance from the anterior origin of the gluteus medius to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along the iliac crest was (61±4) mm (range, 55-68 mm), and the distance from inferior branch of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to the anterior tubercle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was (74±6)mm (range, 60-88 mm). In simulated surgeries, excessive distraction of tissue was found to be the main cause of the anterior border injury of the gluteus medius muscle. Of the 57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erolateral muscle sparing MIS-THA, the average incision length was 9 cm (range 7.5-13 cm). Blood transfusions were performed in 11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股骨头坏死到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及传统人工全骸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并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310.15±21.22)mL、手术所需时间(90.32±13.65)min以及术后引流量(210.36±105.18)mL均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510.51±30.26)mL、手术所需时间(101.13±15.73)min以及术后引流量(500.11±112.23)mL,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使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突出,所需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小且对患者身体影响小,身体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45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0~75岁,平均40岁。采用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国际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随访平均3年。【结果】术后疗效根据Merled Aubigneand Postel评分标准。术后除了2例患者外,病人有轻微疼痛或者无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了平均45.5度。对于关节纤维强直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屈曲改善了平均57.3度。对于术前活动范围局限在室内的10例患者,9例活动范围明显得到改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强直性脊柱患者术后行走功能较其它疾病的患者要差。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断裂以及脱位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15.6%(7髋),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与其它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很高的骨化性肌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剂量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5例伴单侧或双侧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给予半剂量依那西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持续12周,并联合甲氨蝶呤15mg,口服或皮下注射,每周1次。观察参数包括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AS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和BathAS髋关节X线指数(BASRI—hip)。结果25例患者中共33个髋关节受累,其治疗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50.79±14.52)分,治疗12周后评分明显上升为(79.97±15.54)分(P〈0.01);治疗前ASDAS评分为(4.76±0.69)分,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为(2.62±0.50)分(P〈0.01);而BASRI—hi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本研究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出现结核和其他严重感染。结论半剂量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AS相关髋关节病变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罗育润 《中外医疗》2014,(22):57-5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7例(33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 IV型患者9例(12髋),CroweⅢ型患者12例(15髋),CroweⅡ型患者6例(6髋),对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矫正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随访3年。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在65~120 min,术后双侧下肢长度差在0.5~3 cm,X片示人工髋臼均位于真髋关节窝内,假体无松动移位,末次回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分别为术前评分(45.15±8.81);36个月回访(87.88±6.33)],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式,能够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HB  Cai YZ  Yan SG  Wang XH  Wu LD  He RX  Dai XS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16-3319
目的 分析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05年10月135例患者临床资料,共获得有效随访患者119例,共146例髋.其中髋臼侧均为羟基磷灰石(HA)涂层压配固定臼杯,股骨侧123例为非骨水泥HA近端涂层压配固定,23例为锥形光面骨水泥固定,所有假体的头臼界面均为氧化铝陶瓷头对全陶瓷内衬.进行最短时间5年以上,平均(72.9±10.9)个月的随访,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9.6±7.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91.7±3.0)分(P<0.05).以翻修作为终点的假体5年生存率为96.6%.1例因髋臼杯移位松动而翻修;1例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翻修术;1例患者因轻微外伤后并发陶瓷内衬破损行翻修术;另2例因感染而翻修.此外,16例术中并发股骨侧截骨面皮质劈裂,延迟负重后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髋术中并发髋臼骨折,行保守治疗后髋臼无松动;2例术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成功;2例出现非典型性关节异响,非手术治疗后消失.其余无论是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假体髋臼侧和股骨侧均固定稳定,假体周围无骨溶解,假体无明显松动和下沉.结论 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假体用于初次全髋置换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注意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