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普外科病区体温表绘制准确率。[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即PDCA4个阶段,并运用品管圈手法如脑力激荡法,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实施并收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温表绘制缺陷率由活动前64.2%下降到活动后36.08%,体温表绘制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有利于护理安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圈员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尿量统计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量统计进行现况分析、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量统计准确率由54%提高到92%,有效提高了留置尿管患者尿量统计准确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质量改进的主动性。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尿量统计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活动前后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对策拟定并实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6.42%降低至活动后的6.86%;肉眼血尿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77%降至0;肾周围血肿(2cm)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77%降低至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有效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滴数准确率、使患者得到最佳药物疗效中的作用,以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科内12名护士组成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优化静脉输液流程,比较活动前后静脉输液滴数准确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之后,切实提高了静脉输液滴数的准确率,从改善前的58%到改善后96%,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由无形成果雷达图示,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用品管圈手法均明显提高。结论:利用品管圈方法对急诊科静脉输液准确率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滴数的准确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为主题,调查现状,分析急诊分诊不准确的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分诊准确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急诊分诊准确率由活动前的92.96%提高至9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成员在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品管圈手法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就医安全,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20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前组,2014年1~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20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作为活动主题,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护理满意度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执行,对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品管圈活动前组(P0.05)。实施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品管圈前(P0.05)。实施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出错发生情况少于实施品管圈前,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护理操作合格情况均高于实施品管圈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以大大提高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管理中的运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建立沟通平台,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选定出"提高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按照80/20原则选定造成跌倒风险评估不足的3项主要原因为:流程指引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护士职责未与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挂钩。针对主要原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防范对策:建立跌倒风险因子评估及动态评估的指引;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将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纳入护士岗位管理,进行绩效考核。比较活动前后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2013年6月)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为85.0%,较实施前(2013年1月)的35.2%明显改善。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提高了圈员护士团队意识、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调查活动前6个月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开展头脑风暴,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的原因,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程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析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发生率为3.51%,显著低于活动前的9.32%;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95.27%,显著高于活动前的8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为129.98%,进步率为62.34%。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王红梅 《妇幼护理》2023,3(21):5261-5263
目的 研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心衰患者出入量统计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心内科病房于 2022 年 4 月至 2022 年 6 月应用品管圈活动统计心衰患者出入量,在这期间选择 40 例住院心衰患者,设为观察组;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进行品 管圈活动,采取传统出入量记录方式统计心衰患者出入量,在这期间选择 40 例住院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入量 统计准确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入量统计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68.67%(P<0.05)。观察组沟通协调、 责任心、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0%)高于 对照组(85.00%)(P<0.05)。 结论 住院心衰患者出入量统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统计的准确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形成经肛门巨结肠术后患儿护理标准流程,以期降低该类患儿红臀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该类患儿发生红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比较改进前、后情况。结果经肛门巨结肠术后患儿红臀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4.5%降低至实施后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该类患儿红臀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重点患者交接缺陷,采取整改措施,比较活动前后交接环节中缺陷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由活动前50%降至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杨静  王瑜  曹阳 《当代护士》2016,(4):83-8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我科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2013年6月~2013年12月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为实施品管圈活动时段,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女性患者围手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士综合能力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老年女性患者围手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8%,实施后为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理满意度综合评分为93.6±1.84分,实施后为97.5±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士综合能力评分为47.2±3.4分,实施后为70.5±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科体温单绘制准确率。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法,对呼吸内科2014年7月~12月体温单绘制进行查检分析,规范体温单绘制,提高体温单绘制准确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温单绘制缺陷率由活动前56.5%下降到活动后的18.18%,体温单绘制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体温单绘制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依据本院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对本科3月份科室一级质控护理记录缺陷项目及次数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运用鱼骨图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积极实施、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由开展前12.97%降低到4.8%。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准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进行操作,调查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不准确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准确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45%提高至实施后的76%(P﹤0.001)。圈员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脑室引流患者引流瓶高度设置的准确率,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我院4个外科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27.40%降至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实现腹部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为活动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结合PDCA循环模式,总结品管圈活动效果。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60例妇科门诊患者为实施前组,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160例妇科门诊患者为实施后组,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能力及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在妇科门诊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曹娟  张文霞 《当代护士》2018,(9):181-183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探索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准确性。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利用查检表掌握现状,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对于效果显著的措施标准化后予以推广。结果应用品管圈方法后老年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物准确率由84%提升到9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老年住院患者不准确口服药物的发生次数,强化了老年患者对口服药物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口服药物准确率,保证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科室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112-3113
按照时间不同,把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护理病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做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记录的护理文书,观察组做为实施品管圈活动时记录的护理文书。通过对照组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改善护理文书质量,并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进行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护理记录存在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问题记录落实率、护理记录内容、用药后的观察记录的落实率等与病情的符合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重症医学科(ICU)护理文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利娟  魏素花 《护理学报》2019,26(21):14-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阴道分娩产时出血计量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于2017年12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查找分析计量孕产妇阴道分娩产时出血失准率的原因并进行改进,对比分析实施前、后阴道分娩产时出血计量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计量的准确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62.0%提高到实施后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为132.9%。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阴道分娩产时出血计量准确率,以及全体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