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心衰患者出入量统计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心内科病房于 2022 年 4 月至 2022 年6 月应用品管圈活动统计心衰患者出入量,在这期间选择 40 例住院心衰患者,设为观察组;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进行品管圈活动,采取传统出入量记录方式统计心衰患者出入量,在这期间选择 40 例住院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入量统计准确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入量统计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68.67%(P<0.05)。观察组沟通协调、责任心、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 结论 住院心衰患者出入量统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统计的准确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探索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准确性。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利用查检表掌握现状,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对于效果显著的措施标准化后予以推广。结果应用品管圈方法后老年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物准确率由84%提升到9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老年住院患者不准确口服药物的发生次数,强化了老年患者对口服药物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口服药物准确率,保证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科室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PICC置管患者换药准确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6名护士组成“圈”,确定“提高PICC置管患者换药准确率”为活动主题,对PICC换药患者未按时换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结果:PICC置管患者换药的准确率提高了19.7﹪。结论:运用品管圈不仅可以解决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调查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患者的导管评估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及实施5个主要对策:强化落实床边评估、组织培训并制订导管评估参照文件、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标本送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送检率,从而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2015年1~12月该院各科室开展了以"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经过要因解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最终形成《检验科品管圈标准化手册》。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从46.58%上升至78.84%,达到了预期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使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明显提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护士意识判断准确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QCC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调查,比较QCC活动前后护士判断意识的准确率并确认QCC实施后的效果。结果:QCC活动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 QCC活动后护士判断意识的准确率和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 QCC活动后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谐度、工作积极性、自信心和品管手法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意识判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放射危急值报告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定“提高放射危急值报告准确率”为该期品管圈活动主题,分析影响放射危急值报告准确率的主要原因,讨论并制订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危急值报告准确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放射危急值报告准确率由活动前的72.53%提高至活动后的93.88%,全体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品管圈掌握手法上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放射危急值报告准确率,促使放射科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医学影像服务,进一步提升患者后续诊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品管圈(QCC)活动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 2 日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在本院接受临床中医护理操作穴位定位的 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 QCC 护理。比较两组穴位定位准确率、无形成果、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人员的穴位定位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无形成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穴位定位准确率,无形成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齐鲁护理杂志》2019,(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皮肤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符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960例皮肤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QCC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符合率、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睡眠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WHOQOL-BREF)]、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QCC活动在皮肤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符合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1日~ 2014年9月30日,在肝胆外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前的93.94%上升至实施后的96.25%(x2=5.739,P<0.05),活动后病人呼唤未得到及时应答、未进行出院康复指导两方面的不满意项数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当代护士》2020,(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克罗恩病住院患者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克罗恩病住院患者饮食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解析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且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克罗恩病患者饮食知晓率的变化。结果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克罗恩病患者饮食知晓率由65. 7%提高到90.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士对饮食知识的掌握合格率由51. 9%提高到96.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克罗恩病患者饮食知晓率,同时也可提高护士对饮食知识的掌握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妇科A区2014年3~4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研究对象;2014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9~10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6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及获得的无形成果情况。结果①QCC活动后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执行率由活动前6.25%降低为活动后的0.5%,超出了预期目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1, P<0.01)。②QCC活动实施后,六个项目的无形成果得分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提高了妇科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主题,对本科室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患者佩戴腕带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84.2%提升到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