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2009年8月间6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本身以及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朱啟引 《全科护理》2011,9(28):2559-2560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分析54例开颅术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病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颅内因素、有害刺激、麻醉作用、术后并发症等是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主要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最终使术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合理的护理能够帮助病人安全的度过全身麻醉苏醒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539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新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6-888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400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躁动的发生率、不同手术类型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以及催醒药的使用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结果53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2.46%;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9.35%及33.77%,不同手术类型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同,胸外科手术后发生率为55.67%,显著高于其他科术后躁动发生率;用药物催醒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9.40%,高于不用催醒药的18.72%。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苏醒期患者躁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不良刺激下躁动的发生率,手术类型及麻醉相关因素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结果34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4%;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3.5%、25.1%和17.9%。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及术后镇痛方式下躁动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5%和37.1%;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8.5%,高于不用催醒药的14.0%;术后使用止痛药患者躁动发生率为7.5%,低于不使用止痛药患者的19.7%。结论重视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因素的全面评估,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科4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5例躁动患者经及时处理,病情稳定后安返病房.麻醉用药、术后不良刺激、在麻醉状态下行导尿术、吸入麻醉药等是患者产生躁动的原因,应给予心理护理、药物预防等相应护理措施.结论 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后苏醒患者躁动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伶 《华西医学》2010,(9):1755-1756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8例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9例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结果 148例全身麻醉患者中有39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6.35%。用纳洛酮催醒患者躁动的发生率为48.6%(36/74),明显高于自动清醒患者4.1%(3/74),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9139,P〈0.001)。全身麻醉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35.3%(36/102),高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5%(3/46),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1369,P〈0.001)。结论疼痛、促醒、导管刺激为常见躁动原因;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加强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可以防止躁动所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统计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09年5月9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98例躁动患者中颅内因素32例,占32.65%,有害刺激25例,占25.51%,麻醉作用19例,占19.39%,颅内压增高16例,占16.33%,其他6例,占6.12%。结论:引起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 520例全麻术后入麻醉苏醒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刺激,以给予护理对策.结果:53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5.06%,各种不良刺激所致的苏醒期躁动,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6.23%、33.77%.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对16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其中发生躁动的36例,未发动躁动的126例。对引起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苏醒期躁动的36例患者中,发生1级躁动12例(33. 33%),2级躁动17例(47. 22%),3级躁动7例(19. 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腹痛史、家庭支持、性格、心理状况、麻醉前留置导管、出血量、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况、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引发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引发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危害的认知,减少诱发因素并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胸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8年10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胸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发生躁动的几率.结果 苏醒期躁动的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31例全麻患者进行观察,调查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术后疼痛占45.3%,气管导管、尿管刺激占23.6%,心理因素占8.1%,其他原因所致(如缺氧、药物作用、反复吸痰、体位不适等)占5.4%。通过术前访视、选择适当的导尿时间、正确安置手术体位、适时拔除气管导管、术后充分镇痛等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及针对性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心率及血压值。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苏醒躁动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的心率及血压较基础值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为全麻患者提供语言唤醒服务对其苏醒期(躁动、用时)的影响.方法 选取手术中选择术前全身麻醉的患者75例,将其编号分为唤醒组(38例)和自然组(37例).唤醒组术前安抚情绪、熟悉语音,麻醉前讲解麻醉事宜,加深语音记忆,术后(苏醒期)提供语言唤醒服务;自然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包括麻醉前和麻醉后).观察记录各组苏醒期情况(躁动、用时).结果 唤醒组苏醒期的恢复睁眼用时和恢复握拳用时以及拔管用时均比自然组苏醒期的用时短,各项用时差异均较明显(P<0.05);自然组躁动情况比唤醒组严重,躁动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为全麻患者提供语言唤醒服务能够减少苏醒用时,避免发生严重躁动,利于患者安全快速的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与七氟烷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及安全护理方法。方法:将35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168例和B组189例,A组患者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B组患者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和需要药物干预的例数及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果:A组发生躁动2例,未进行药物干预,苏醒后对躁动无回忆;B组发生躁动26例,18例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镇静,苏醒后23例患者对躁动无回忆,3例男性患者自诉为尿管不适。结论:七氟烷维持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有预见性的对患者采取安全护理可减少术后患者躁动引发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躁动现象临床常见,引起躁动的原因不一,处理方法多样,疼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氟比洛芬酯作超前镇痛,观察其在消除或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术后镇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12月收治的3326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79例发生苏醒期躁动,2947例患者未发生苏醒期躁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置管情况、麻醉情况、用药情况及出血量、疼痛、低体温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引起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麻醉前留置导尿、麻醉维持用药、疼痛、术中低体温为引发腹腔镜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腹腔镜患者全麻患者麻醉前留置导尿、麻醉维持用药、疼痛、术中低体温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麻醉苏醒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超前镇痛、安全防护、术后复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EA)的概述,分析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与麻醉因素、手术因素、管道因素、疼痛因素及个体因素相关,并归纳总结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对策,主要做好术前健康宣教、安全护理、减少管路刺激、镇静、镇痛管理及改善环境舒适护理综合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苏醒期出现躁动,50例苏醒期未出现躁动,分别设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与全麻苏醒期躁动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临床应针对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术前1日进行心理疏导、语音熟悉;手术当日告知要点,再次熟悉语音;停用麻醉药后,对苏醒期患者进行语言唤醒。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分别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次数和躁动程度。结果试验组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唤醒护理可缩短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减少或减轻躁动的发生,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