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取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情况及肺通气指标情况。结果吸痰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均高于吸痰前,动脉血氧分压(PaCO_2)则低于吸痰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呼吸指数(RI)、肺动态顺应性(Cdy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提高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过程中的优越性。方法将6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30例(密闭式吸痰)和对照组31例(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在吸痰前后及吸痰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同时比较护理工作量、耗材成本、院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及吸痰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明显(P0.05),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耗材成本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95例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上机期间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吸痰,观察组予行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前后心率、无创血氧饱和度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撤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吸痰时心率低于对照组,无创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吸痰后无创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吸痰后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离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机械通气期间应用密闭式吸痰有助于减少重症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避免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治愈的影响,撤离呼吸机的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缩短,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及密闭式吸痰方法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痰痂形成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方法联合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及间断气道湿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插管后24h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插管后72,120 h,对照组痰液黏稠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痰痂形成方面,插管后24,72 h以及120h,对照组痰痂形成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吸痰结束时以及结束后1,3,5 min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论是湿化过程还是吸痰过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痰痂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最佳的吸痰深度。方法将36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部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密闭式深部吸痰(临床常规方法,即吸痰管深入气道,遇阻力后退出0.5~1 cm),比较2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日吸痰次数及吸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吸痰后比较,观察组吸痰后引起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小,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心律失常、出现痰痂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部吸痰能有效吸痰的同时,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其采取的吸痰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密闭式吸痰为观察组(40例),开放式吸痰为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的指标变化.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儿吸痰的耗费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儿吸痰的耗费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吸痰后的3 min和20 min其动脉血气指标与吸痰前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对照组患儿在吸痰后的3 min和20 min其动脉血气变化明显低于吸痰前的动脉血气的指标,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采取密闭式吸痰,对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比较小,且安全性高,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密闭式吸痰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密闭式吸痰,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pO_2,PaCO_2和心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pO_2,PaCO_2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密闭式吸痰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SpO_2,PaCO_2和心率及机械通气效果,降低VAP和28 d死亡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密闭式吸痰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痰前后在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监测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1 min SpO2、心率、血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5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pO2明显升高,心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P0.01)。实验组吸痰前、后心率及收缩压有明显下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气道黏膜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患者由吸痰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更适于临床早产儿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进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和对照组27例用开放式吸痰管方式,观察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痰培养阳性率、VAP发生率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吸痰中血氧饱和度无明显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及VAP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为临床机械通气患儿提供了最适宜有效安全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早产儿接受浅层吸痰,对照组的早产儿接受传统深层吸痰.结果 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时患儿反应,吸痰后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吸痰后清除痰液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浅层吸痰可减少对机械通气早产儿的影响,提高患儿舒适程度,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珊珊  贺琳晰 《护理学报》2019,26(19):53-56
目的 探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9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联合人工叩背排痰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的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10 min观察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mim观察组患儿在血气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0 min患儿肺的顺应性、气道阻力、潮气量及吸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采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和功能,促进肺泡扩张及气体交换,加速深部痰液排出,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密闭式吸痰(CS)法对急性肺损伤和/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将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及对照组各25例,分别应用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肺复张,仅给予密闭式吸痰.观察3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变化,并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吸痰前3组SpO2之间无差异;吸痰后3 min,观察组1、2 SpO2与吸痰前比较无差异,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吸痰后10min,观察组2与吸痰前比较SpO2无差异,但高于观察组1及对照组,观察组1及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结论 联合应用短期纯氧吸入密闭式吸痰及膨肺复张术,可以持久改善患者氧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密闭式吸痰(CS)法对急性肺损伤和/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及对照组各25例,分别应用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短时纯氧+密闭式吸痰+肺复张,仅给予密闭式吸痰。观察3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变化,并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吸痰前3组SpO2之间无差异;吸痰后3min,观察组1、2SpO2与吸痰前比较无差异,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吸痰后102min,观察组2与吸痰前比较SpO2无差异,但高于观察组1及对照组,观察组1及对照组低于吸痰前,差异显著。结论联合应用短期纯氧吸入密闭式吸痰及膨肺复张术,可以持久改善患者氧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监测两组患儿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动脉血气(PaO2、SaO2)的变化;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也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VAP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相比,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能使患儿动脉PaO2、SaO2下降幅度小,痰液黏稠度低,能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及VAP发生,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ARDS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祝清  陈月英 《护理研究》2012,26(11):972-974
介绍了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方法、临床优势及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循环功能、吸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茂允  孟祥敏 《当代护士》2021,28(10):83-8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某医院NICU住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胸片恢复正常、氧疗及上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实施高频振荡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氧疗、胸片恢复正常及上机时间,促进患儿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晏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48-3049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后加压给氧,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实验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用注射器经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口注入固尔苏,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两组均观察患儿面色改变及监护情况。结果实验组药物反流及面色发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药过程中,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同时注意给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NIPPV模式与NCPAP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ARDS患儿60例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NCPAP模式治疗,研究组30例采取NIPPV模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呼吸频率、总吸氧时间、撤机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PaCO2、SPO2指标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NIPPV模式与NCPAP模式在ARDS患儿治疗中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能促使患儿肺功能、血氧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可减少总吸氧、撤机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护理学研究     
060820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皮红英…//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5).-17~18 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选取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每例患者均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两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对照组则采用膨肺吸痰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以及吸痰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比例。结果: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概率密闭式吸痰方式较低。结论:对心脏手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