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上肢深静脉系统及颈内静脉、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研究[1]报道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年发病率为2/10万.以往认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发病率低,随着深静脉置管技术的普及致深静脉血栓增加以及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使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增加,UEDVT的诊断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诊化疗 6 个周期的肺癌患者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91 例PICC 置管肺癌患者的资料,单因素分析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置管资料,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肺癌患者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 15 例,发生率为5.1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Ⅲ~Ⅳ 期、 置管前 D- 二聚体 >0.5mg/ml 、 腺癌是肺癌合并 PICC 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 OR 值分别为8.675 、 9.761 、 10.262 。 结论 对于肺癌化疗 6 个周期的患者,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 PICC 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溶栓药物的前、后护理。方法随机抽查安阳市脉管炎医院住院患者12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溶栓药物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溶栓药物后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7.
8.
总结1例深静脉血栓合并低温烫伤患者的创面护理经验。正确进行局部伤口评估,特别对于低温烫伤所致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需先清创后,再确定分期,经清创后评估为浅Ⅱ度~深Ⅱ度烫伤,创面面积9.5 cm×4.0 cm,伴有水疱。做好创面渗出期护理。根据患者创面特点和伴随症状进行清创处理:采用自溶性清创和保守锐器清创相结合的安全清创方法,防止因此例患者使用抗凝药物致凝血功能降低,使用常规机械性清创引起的大量出血;按颜色将创面分成3期,针对不同时期的创面特点进行处理。经11周的治疗,此例患者伤口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患肢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等.认为PICC置管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肢体活动不当引起,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包括药物干预、饮食、局部创面处理及活动指导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
<正>颅内出血是指由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颅底或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系列床症状。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高血压颅内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 相似文献
11.
12.
王晓娜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11):65-66
目的:探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患肢肿胀、皮温、色泽、疼痛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痊愈93%,好转7%。结论:以上护理方法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科对一些无手术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溶栓疗法。自1988年1月至1991年10月共收治了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TV)患者,现将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LDTV患者共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43.71岁,发病时间3天内有4例,3个月内有26例,大于3个月患者32例。62例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后收治我科,接受溶栓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我科于2008年11月收治DVT患者1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80岁,2008年11月24日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1h.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侧肢体乏力,跌倒在地,继而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无恶心呕吐,到我院来就诊.急诊查CT示:右侧额颞叶大面积梗死,左侧小脑软化灶可能大.查体征:患者意识障碍呈深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左侧肢体肌力为0,左巴氏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4~3 mm,对光反射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1例颈部木村病并发左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探索颈部木村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①DVT患肢的护理:早期制动,防血栓脱落栓塞重要脏器;肿胀消退后尽早下床适当活动,防新发血栓形成;每日观察肤色、肤温,小腿周径变化了解血栓栓塞是否加重。②颈部淋巴结活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护:如其他部位新发血栓形成或栓塞,术区出血、血肿形成等。③用药指导与护理:预防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血栓药物的副作用,指导规范用药。同时对患者行心里疏导、饮食指导、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等。结果:通过44d精心护理,患者DVT患肢肿胀及颈部包块消退,未出现其他部位新发血栓形成,近期随访病情无复发。结论:通过本例患者的实践证明,以上护理措施和方法对木村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为普遍的周围血管疾病,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是深静脉血液循环受阻,回流不畅\[1\],导致血液在管腔内凝集所致。早期的溶栓治疗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溶栓过程中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溶栓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截肢、瘫痪的发生率。现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药物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甚至危及患生命。作自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患的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