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本院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院内转运;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以往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再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对比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0%,相对于对照组的33.33%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4.00%、0.00%,与对照组的16.00%、10.00%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接受初步诊断和治疗后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128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平车护送等常规院内转运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中病死率为1.56%,低于对照组4.69%(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意外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12.50%(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护理纠纷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14.06%(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79.69%(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3月经抢救后需转运的1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4~6月经抢救后需转运的1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在转运前采用常规评估,观察组转运前在常规评估基础上增加MEWS评分进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转运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合格率及转运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交接合格率及转运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运前运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风险评估,将病情危重度分值化,能有效判断患者预后,保证了急诊患者转运安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评估意识及转运质量满意度,降低了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指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体理念护理程序对提高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120例急诊接诊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择2016年1~9月120例急诊接诊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整体理念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理念护理程序可提高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SBAR2017年12月院内运转的90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的是口头交接的方式。回顾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院内运转的90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始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安全转运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交接问题的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1.11%(P0.05)。观察组的转运交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AR沟通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运转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少转运交接问题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方便危重患者的交接,有利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转运方法,观察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提高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方法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各类急诊患者共100例,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加用护患沟通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在急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0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13/50)(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0%(43/50)(P0.05)。结论护患沟通可有效降低急诊护理期间各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提高护理总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江帆  王瑞  叶丽萍 《全科护理》2020,18(15):1884-1886
[目的]探讨CRAM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急诊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实施CRAMS评分法对急诊创伤病人进行转运,采用病人/病人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和意外事件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4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急诊创伤转运满意度评分为(97.42±1.49)分,高于对照组的(94.63±2.90)分(P<0.05)。[结论]应用CRAMS评分法可降低急诊创伤病人院内转运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572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86例)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转运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措施。比较2组转运途意外情况发生率(各种管道滑脱或堵塞、供氧中断、呼吸心脏骤停、窒息或呼吸困难、脑疝、血压骤停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坠床)、死亡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各种管道滑脱或堵塞、供氧中断、呼吸心脏骤停、窒息或呼吸困难、脑疝、血压骤停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坠床等意外发生率(8.39%)明显低于对照组(25.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26,P0.01);观察组转运死亡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4.9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率、转运死亡率,显著性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敏感指标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需进行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采用危重患者分级转运标准实施转运,并实施院内转运敏感指标监测。比较两组转运72 h内死亡例数、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例数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72 h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敏感指标可有效降低转运病死率、意外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运交接单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10月收治的需转运的2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转运不使用转运交接单,观察组使用转运交接单,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转运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的使用规范了转运交接流程,减少转运过程中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转运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149-2150
探讨分析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重点。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的35例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29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为传统的转运方式,观察组患者是我院开展护理安全政策后进行规范急诊气管插管的转运患者。对比两组不良时间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29%;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86.21%;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7.93%,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规范的、优质的护理转运过程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大大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内患者安全转运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及其优势,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危重症转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转运的1 6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8月-2014年8月采取三级预警系统管理方案控制转运的2 050患者例为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间科室满意率、转运意外发生率、转运并发症发生率,对试用改进方法后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有输液管道异常76例、引流管异常44例、气管插管异常45例、供氧中断90例、着凉89例,其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并发症有生命体征改变90例、呼吸困难14例、血压骤降或休克23例、严重心律失常13例、心搏呼吸骤停6例、痰阻致窒息5例、意识改变12例,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室间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三级预警系统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安全转运管理;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SHEL模式进行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转运行为规范性、转运意外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物品准备不完善、未通知目的科室、未约束患者、转运方式不合理和转运交接不清楚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输液管脱落、供氧中断和设备仪器故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改善转运行为规范性,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外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选取常熟市中医院ICU收治的9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5)及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管道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降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转运中气道意外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经医生急救及评估后可以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患者6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转运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可以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FMEA)模式对气管插管患者转运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计算危急值;对危急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除导管骨脱均低于对照组。科室间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降低患者转运过程气道意外发生风险,保证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7.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途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意外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不满意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差异。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急危重症患者4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转运;将2008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急危重症患者575例作为观察组,转运前查找急危重症患者转送途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实施护理风险干预。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不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急诊科实施院内转运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转运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送,观察组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转运缺陷发生率1.43%,护理纠纷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8.33%,3.33%;检查等待时间(0.23±0.34)min,转运时间(10.53±4.43)min,短于对照组的(2.87±1.85)min,(10.53±4.43)min;转送科间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5.56%(P〈0.05),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8年6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9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院内转运用时(CT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转运中意外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T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转运用时、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干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能缩短转运用时,降低意外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急诊科转送诊断性检查或专科住院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12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60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指导急诊转运,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案指导急诊转运。比较2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转入科室不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技能评分。 结果 观察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65,P=0.024),转入科室不满意率为1.6%、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3.3%、10.0%;观察组护理人员技能总分为(93.7±10.3)分,高于对照组的(82.2±13.5)分(t=2.623,P=0.014)。 结论 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提升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