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月 《妇幼护理》2023,3(15):3720-372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强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52 例脑卒中后 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强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肢体运 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率、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 SAS 和 SD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 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强化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护理满意率,缓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阶段性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即阶段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由护士利用护理、治疗等操作的机会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时间不等,无阶段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 d后、15 d后、30 d后SAS、SD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阶段性心理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对患者的康复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肌张力、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优于护理前(P0.01),观察组护理后肌张力、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以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康复、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98例,根据实施延续性护理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观察组5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患者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以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观察6个月,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康复、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SAS及SDS评分分值均下降,Barthel指数分值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芳弟 《妇幼护理》2024,4(6):1415-1417
目的 分析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0 例患者脑卒中社区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运动功能(FMA) 以及焦虑抑郁情绪(SDS、SAS 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 FMA、Barthel 指数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提升,并且观察组护理 后的 Barthel 指数和 FMA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 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的脑卒中患者介绍早期康复护理,能减轻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6.
黄三桃 《当代护士》2016,(10):136-13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心理干预,良肢摆放、肢体按摩及日常生活训练等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改良Barthel(M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恢复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减轻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结合共情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共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L)、下肢部分(FMA-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至负重站立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共情护理不仅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时间,还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偏瘫患者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现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74-776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35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71.4%,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超早期康复护理组升高较常规护理干预组更为显著(P0.05)。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并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5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AS评分、SDS评分以及腰背疼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头晕、腿软、心悸以及腹胀等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尿潴留、穿刺部位血肿、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腰背疼痛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均干预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ADL)、Fugl-Meye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66.93分±3.54分、17.93分±2.54分、49.37分±2.65分、43.26分±2.58分,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总满意度97.62%,高于常规组的82.93%(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2~8月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10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与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干预3个月,两组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调节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孙敏敏  卢东莉  高娜 《妇幼护理》2022,2(12):2818-2820
目的 研究对首发中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施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其预后的实际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我院接受治疗的 120 例首发中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 组予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血压血糖、神经和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 治疗后血糖血压指标均显著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更低,而 MSE 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 均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对首发中青年脑 卒中偏瘫患者施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其血糖血压恢复正常,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消 除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组经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FMA、Barthel、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良性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良性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良性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1-12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合并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包括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传统疾病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为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压力接种训练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2组患者均由同组医师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系统性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压力接种训练干预。分析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对比2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观察组均更早(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4%,较对照组的12.31%更低(P<0.05)。观察组的科室满意率、护理满意率及护患沟通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2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的同时开展压力接种训练,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满意率和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65-3467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正念训练、虚拟环境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虚拟环境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正念注意知觉(MAA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虚拟环境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正念注意知觉水平,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认知心理护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N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价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焦虑和抑郁状态、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NS、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P0.01),GQOL-74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认知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