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丽华  荣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55-5855
目的 通过循证探讨克罗恩病患者适宜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将2007-01-2010-09克罗恩病患者26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试验组)14例与常规营养组(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营养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能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28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版(NRS2002)作为评价标准,选取NRS≥3分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严密控制其并发症,观察护理效果,并监测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及体质量的变化。认为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管理在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便利抽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45例住院克罗恩病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系统管理,评估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基线、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等。采用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评估指标差异。结果 经过6个月干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体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有明显升高,炎性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降低(P<0.05),肠道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系统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营养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并空肠造瘘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干预组出院后经营养评估,除经口进食普通居家膳食外,在专业营养支持小组的指导下给予肿瘤专用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经空肠造瘘管饲;对照组出院后经营养评估,常规经口进食普通居家膳食,空肠造瘘管夹管。监测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欧洲营养风险指标(NRS 2002)及实验室血清营养指标,统计分析两组基线水平和干预1个月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1个月后,干预组BMI高于对照组;欧洲营养风险指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实验室血清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营养不良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总结1例Ⅰ型短肠综合征伴肌少症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病情平稳切耐受全肠内营养支持后出院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出院前,为患者进行个体化宣教并制定量化的运动处方,在HEN期间,动态监测患者营养状况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随访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完成HEN治疗。结果 经过近3个月的HEN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肌少症相关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一般状况良好,经评估后符合造口还纳术指征,再次入院行造口还纳术,术后恢复肠道连续性,顺利出院。小结 此例患者为短肠综合征伴肌少症,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运动十分重要。HEN专业团队指导及患者较高依从性是顺利、安全、有效实施HEN治疗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在病情平稳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经验,患者出院前宣教、随访、效果评价均在专业的家庭营养支持小组指导下进行。经过6个月余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最终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正常,恢复正常饮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通道,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加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分析研究。方法对5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前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并从放化疗第一天开始至治疗结束1个月左右,完全经胃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评价同步放化疗前、同步放化疗14 d、同步放化疗结束、治疗结束1个月的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结果患者经胃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步放化疗14 d、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营养风险(NRS-2002)、营养不良的发生率(SGA)、各项营养指标与同步放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予以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及时有效地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营养风险,改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营养不良是炎症性肠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而营养支持是目前炎症性肠病患者重要的辅助疗法。近年来,关于肠内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故围绕肠内营养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这一要点展开综述。方法 检索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支持及肠内营养的文献,并作总结分析。结果 肠内营养能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此外,肠内营养能诱导活动期克罗恩病缓解并维持缓解期。结论 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炎症性肠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安全、便捷、经济等优点,恰当地使用肠内营养能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许多益处。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125例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治疗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以及对改善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12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25例患者中8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94例行肠内营养支持,其中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55例.营养支持时间为10~214 d,平均(28.7±12.6)d,治疗有效率达到78.4%(98/125).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BMI、KPS评分显著增加,血清CRP浓度有显著下降(P<0.05).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7.0%(6/86),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10.6%(10/94),所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ICU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0ICU收治的119例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 119例患者均以肠内营养为主,117例好转出院,2例病情较重死亡。结论采用家庭自制匀浆膳、肠内营养乳剂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索、评价、整合炎症性肠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万方、中国知网、医脉通等数据平台,Cochrane Library、JBI、NICE、SIGN、GIN、RNAO指南网站及欧洲临床与营养代谢学会、亚太地区胃肠病学学会、美国胃肠病学学院、英国胃肠病学学会等专业学会网站中所有与炎症性肠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的证据。结果共纳入6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囊括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营养状况筛查及评定,营养支持治疗的介入时机及指导者,肠内营养制剂种类选择,肠内营养管道使用方式,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价及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监测,共7个方面,17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按照相应级别的营养支持循证证据给患者提供营养指导,规范临床营养指导的实践,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感染并发症、维持疾病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家庭肠内营养病人转归与评价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杰 《护理研究》2008,22(20):1797-1798
家庭营养(HEN)支持分为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和家庭肠外营养支持,HEN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延长病人生命.介绍了家庭营养病人的转归与评价,并总结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胃癌69例术后肠内营养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9例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7 d后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是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5例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量过少、进食后易呛咳致吸入性肺炎的老年患者随机选择23例设为营养组,采用鼻饲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选择22例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2个月时各项血液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如果存在进食困难的情况时,审慎选择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对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肠内营养的实施与护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支持患者的作用。方法对68例HEN支持患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观察患者出院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HEN 1个月后患者白蛋白水平较出院时明显增加,实施HEN 3个月后,患者的体质量、BMI、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KPS评分较出院时有显著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HEN 1个月时堵管率、脱管率较出院时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泻率、呕吐率虽有下降,但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HEN 3个月后,患者的堵管率、脱管率、腹泻率、呕吐率较出院时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EN支持患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HEN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随着实施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对HEN支持患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杰 《护理研究》2008,22(7):1797-1798
家庭营养(HEN)支持分为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和家庭肠外营养支持,HEN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延长病人生命。介绍了家庭营养病人的转归与评价,并总结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系统管理方法。方法对29例高龄老年PEG/J术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系统化管理,观察分析患者并发症、营养状态的变化,评价肠内营养护理管理质量。结果本组老年患者PEG/J术无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PEG/J术后吸入性肺炎次数减少(P<0.05),营养状况不同程度改善(P<0.05);实施系统化管理前后肠内营养专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J是高龄老年患者安全可靠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实施系统化管理可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提高高龄患者长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并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 前瞻性观察28例采用鼻饲营养的吞咽障碍患者实施PEG术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 28例患者均无PEG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造口周围炎症,1例肉芽组织形成,1例导管脱出;所有患者和家属对PEG的评价为舒适、安全、方便;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由60.7%降至3.6%);术后营养状况迅速改善,术后3个月体重[由(45.75±8.09)kg升至(50.3±7.78)kg]、血浆白蛋白[由(35.19±2.70)g/L升至(39.83±3.04)g/L]、血红蛋白[由(89.48±15.49)g/L至(113.21±9.54)g/L]水平均有显著增长,P<0.01.结论 PEG是舒适、安全的肠内营养途径,能显著降低肺部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适用于需要长期家庭肠内营养的吞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10 d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肠内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 对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行肠内营养支持,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获得循证支持,再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37例患者均耐受良好,仅3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予有效纠正.37例患者营养状况有所改变,均痊愈出院.结论 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使护士改变以往凭经验、直觉进行临床护理的习惯,养成经常查阅专业资料、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