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3月1日~8月1日收治的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研究组总遵医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 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根据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将入选病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并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呈现显著改善,而在患者出院后第1,3,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合理饮食等遵医行为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未呈现显著改善,而在患者出院后的第3个月,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态度和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肢体功能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及按时锻炼情况好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52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分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BI评分虽然都有所提高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8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科住院的艾滋病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在出院时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升,护理后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后常规定期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3个月后IBDQ、PG-SGA评分情况,对比两组出院3个月内遵医依从性、UC复发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IBDQ各项评分均较出院前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G-SGA评级良好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UC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UC患者院外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及营养状态,对肠道复旧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住院期间两组患者行同样治疗和常规护理,出院前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使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结束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恢复期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传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复发、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风险,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条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最终完成129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康复与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于入院时、出院前2 d、出院3月、出院6月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出院6月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和二次卒中率。结果:出院前2 d和出院3月,2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月,2组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月,试验组的遵医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二次卒中率低于对照组(χ~2=6.955,P0.05)。结论: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遵医行为依从性,降低二次卒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结果 观察组按时服药、按时复诊、按时锻炼和健康饮食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Ba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和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在饮食、情绪管理、适量运动、用药依从性、定期复诊方面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理因子、社会关系因子、环境因子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获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心理因子评分升高外,其余评分均无改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8月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出院时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延续性护理.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康复积极性、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的B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积极性,进一步改善院外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随访方式对癫痫病人院外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出院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网络随访,两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癫痫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定期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的随访方式能有效提高癫痫病人院外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情绪管理、用药依从性、定期复诊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社会关系因子、环境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生活质量评分(SS-QOL)、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SS-QOL和Fuy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和Fuy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阶段性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动机性访谈及阶段性干预,对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遵医率、戒烟戒酒遵医率、锻炼遵医率及用药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段性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按时检查、坚持用药、自我检测、心理障碍、避免诱发因素、主动求诊等遵医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评分及自护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HSAS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实施心理、饮食、康复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末进行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的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出院后6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SHSAS患者继续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