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 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使用PICC导管能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可由护士床旁插管等,因而临床应用日趋广泛[2]。  相似文献   

2.
大量胸腔积液是一种临床急症,一旦确诊应急时行胸腔穿刺。常需反复胸腔穿刺放液及检查,以解除呼吸困难并提供诊断信息。为避免多次胸腔穿刺给患者带来感染和痛苦, 本院于2004年2月~9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为42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行经皮穿刺胸腔内留置导管引流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560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于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占65.2%,真菌占16.7%;深静脉置管15~21 d、22~28 d、≥29 d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4.5%、35.6%和65.3%;深静脉置管时间愈长,导管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及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8.0%,均高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及化疗患者(P<0.0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及经贵要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P<0.01).结论: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颈内深静脉置管是经皮穿刺经颈内静脉至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的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以及贵要静脉、头静脉、肱静脉[1]。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重症病人抢救、静脉高营养、化疗及快速输液、输血、药物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和心血管介入治疗等。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相关性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据报道,美国每年院内血液感染约20万例,其中90%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24]。其感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效果,住院日延长,病死率升高和住院费用增高,增加病人负担,给病人带来痛苦。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VC-RI)分全身性和局部性感染。全身性感染占60%以上[5],局部感染占17%~45%[6],其中局部感染是指发生在导管局部皮肤或组织,包括置入部位以外的感染,腔隙感染及隧道感染。血管内相关感染:①导管病原菌定植是指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②临床出口部位感染是指临床出口部位2 cm以内的红斑,硬结或触痛,可能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如发热及出口部位溢脓,可有或无伴发血流感染[7];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病人出现菌血症,至少抽取外周静脉血液培养结果呈阳性,存在临床表现。2012年9月我科收治1例颈内深静脉置管拔管后引起颈部淋巴结炎病人,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楠  陈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710-5711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恶性胸腔积液及胸腔内化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5例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后注入药物,并做好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结果:45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通畅,无1例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并减少了气胸、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封华 《护理与康复》2008,7(11):846-848
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护理预防措施。导管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导管长期留置致导管疲劳及对导管加压冲洗,及时更换导管和避免加压冲洗可预防此并发症;导管相关性中心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原发疾病、导管头端位置、导管直径和经导管输注的液体有关,规范使用导管输注液体和冲洗导管、置管后常规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可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经深静脉插管进行高价营养液的补充,通常是采取经皮穿刺或切开的方法,从颈外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大量的输入水解蛋白,高渗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高价营养物质,给予足够的含氮物及热量。高浓度、高渗液体在大静脉中由于很快地血液稀释,对血管壁刺激小,可以避免血栓及静脉炎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每日可输入50%葡萄糖1000毫升,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8.
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707例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调查,感染病例导管尖端及血液送细菌培养。结果: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感染率为0.7%,其中外科650例患者,感染1例,感染率0.15%,化疗科57例患者,感染4例,感染率7.02%。全组患者置管时间≥20d者共61例,发生感染4例,感染率6.56%。结论: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时间长和导管护理欠妥,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加强监测和护理,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斌 《护理研究》2004,18(4):584-586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穿刺成功率高,血管选择性较大,穿刺点表浅,止血较容易,创伤小,感染机会少,置管时不需局部麻醉及缝线固定,置管后液体流速不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患者不同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住院的4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2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6.67%。股静脉穿刺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股静脉穿刺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平均时间早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 ICU患者股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发生感染时间更早;可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PICG)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和老年患者输液。其保留时间长达0.5~1年,因此,导管维护工作非常重要。目前,中心静脉置管而引起的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并发症,减少感染的关键是严格无菌操作.为避免在PICC维护过程中造成患者感染,  相似文献   

12.
经皮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老龄化、疾病谱变化,血液透析通路问题日渐突出,针对各种原因不能或暂时不能作内瘘的患者,随着血液净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将目光放在了静脉置管上。经皮穿刺静脉留置导管是将导管直接插入较粗的中心静脉,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  相似文献   

13.
总结16例采用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对策.置管困难包括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导丝及微穿刺鞘送入困难、微穿刺鞘内凝血、导管内导丝退出困难,认为在置管过程中术者要熟悉血管解剖,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避免导丝对血管刺激,尽可能降低血管壁的阻力;对置管处皮肤充分扩皮,穿刺鞘与导管都进行预冲洗并避免回血过多,术前采用超声系统对血管进行评估等措施,可较好地解决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遇到的问题,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以安全、有效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14.
胡瑛 《中国临床护理》2009,1(5):345-346
目的 探讨有效防治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方法。 方法 将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优赛。 结果 防治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观察组有效31例,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20例,有效率58.2%。观察组有效防治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上加用优赛,可有效防治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与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感染情况,为老年患者选择适合的、感染几率小的静脉置管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3月-2008年10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分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组(Ⅰ组)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组(Ⅱ组),每组各129例,统计两组患者局部感染、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源性菌血症、导管留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Ⅰ组较Ⅱ组的局部感染率、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源性菌血症高(P<0.01),Ⅰ组较Ⅱ组的导管留置时间短(P<0.01),Ⅰ组较Ⅱ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多.结论 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ICC是适合老年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62年美国Dudfick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长期TPN支持治疗。近30年来,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更新换代、插管技术的普及,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并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静脉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患者。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曾妃  曹冠立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59-1061
成立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小组,根据<201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和临床特点设计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核查表,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核查表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核查表,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和导管维护时管理小组核查记录,及时反馈改进.2011年2月至8月,临床使用安全核查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02‰,较2010年6月至12月的5.80‰有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肿瘤病人化疗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越来越多。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有效避免外周静脉保留时间短、易损伤、输液速度慢及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使血流速度加快,化疗药物迅速被稀释,明显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并发症。现阐述如下。1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1.1感染锁骨下静脉穿刺引起的感染发病机制主要是细菌经导管进入血液,尤其是不能保持局部清洁无菌者;导管的连接装置可以增加感染的机会,留置时间越长,污染机会越大;晚期肿瘤病人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ICU进行救治的690例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690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97例(14.06%)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单腔导管置入患者中发生感染21例(8.07%),双腔导管置入患者中76例(17.67%)发生相关感染,置管类型与相关感染发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40例(20.41%)发生相关感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38例(17.43%)发生相关感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19例(6.88%)发生相关感染,穿刺置管的部位与相关感染的发生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防范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章,严密消毒穿刺部位,尽可能应用单腔导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提高护理人员和置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ICU患者不同途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比较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与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导管源性感染的情况。方法 将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Ⅰ组)、经股静脉穿刺组(Ⅱ组)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组(Ⅲ组)。每组各57例,观察3组患者局部感染和导管源性感染情况。结果 Ⅰ组、Ⅱ组均较Ⅲ组的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和局部感染率高(P<0.01)。结论 PICC操作方法简单,导管源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