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发生率及病死率以及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 通过病案室记录、出入院登记本查对并记录早产儿的基本信息,统计其发生率、病死率、死亡原因。结果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共有76 812例新生儿出生,其中早产儿5 585例,早产儿发生率为7.27%,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P < 0.001);总体病死率为5.01%(280/5 585),其病死率呈下降趋势(P < 0.001)。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P < 0.001)。早产儿死亡主要病因前4位依次为呼吸窘迫综合征(44.3%)、重度窒息(12.9%)、新生儿畸形(4.3%)、肺出血(2.9%)。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大,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度窒息的早产儿死亡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P < 0.001)。结论 2006~2016年11年间早产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早产儿病死率与出生胎龄及体重有关。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分布情况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方法:对长沙市三家医院2008年961例住院早产儿资料进行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占73.8%,其次为新生儿感染(败血症)(39.4%)和神经系统疾病(38.3%)。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及生后28 d治愈、好转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增加是住院早产儿生后28 d结局的保护因素,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硬肿症等是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早产儿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神经系统疾病;随胎龄、出生体重增加,多数疾病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住院早产儿生后28 d转归的保护因素是胎龄和出生体重增加,危险因素有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硬肿症等。  相似文献   

3.
80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死亡的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早产儿的病死率占81.2%,早产儿前3位死亡病因分别为肺炎14例(14/6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13/65)、窒息12例(12/65);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出生后生存时间越长,病死率越低.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91.2%.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妊娠并发症,加强产时监护,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其病因很多。早产儿胎龄越小,发育越不成熟,新生儿期疾病发生愈多,最常见的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五年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变迁,探讨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死亡的6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女比例1.7:1,早产儿占34.8%,胎龄≤32周的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70.8%;(2)以早期新生儿死亡为主,占59.4%,住院3 d内死亡占69.6%;(3)早产儿前三位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硬肿症,占早产儿死亡数的70.8%;足月儿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败血症、重度窒息、肺炎,占足月儿死亡数的77.1%;(4)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逐年下降,败血症、重度窒息病死率无下降趋势.结论 要降低我省新生儿的病死率,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深入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积极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病的高危因素及胎龄、原发疾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146例PPHN患儿,统计各个患儿的性别、胎龄(早产儿和足月儿)、原发疾病(包括窒息、感染、肺部病变、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和不同转归(痊愈、好转、无效、死亡)。分析新生儿PPHN的发生和转归与性别、胎龄及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PPHN 146例患儿。男90例,女56例;足月儿105例(71.9%),早产儿41例(28.1%)。原发于肺部病变者共74例(50.7%),包括湿肺(26例)、吸入性肺炎及胎粪吸入综合征(MAS)(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7例)、气胸(5例),围生期窒息缺氧43例(29.45%),先天性心脏病9例(6.16%),感染8例(5.48%),膈疝7例(4.79%),其他5例(3.42%)。治愈75例,好转34例,无效及死亡37例。足月儿组湿肺患儿23例,早产儿组3例;RDS患儿足月儿组8例,早产儿组9例。湿肺并PPHN未愈率7.7%,吸入性肺炎并PPHN未愈率15.4%,其他原发疾病并PPHN的未愈率均〉20%。结论新生儿PPHN多发生于男性足月儿,肺部病变和围生期窒息缺氧为最常见原因,湿肺、吸入性肺炎并PPHN预后较好,而窒息、RDS、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10例诊断NIHF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NIHF中,男6例、女4例,出生胎龄32~42周,出生体质量2.25~3.95 kg。其中感染性疾病3例(巨细胞病毒、无乳链球菌、微小病毒感染各1例),胎儿心血管异常2例,染色体异常2例,胸腔结构异常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1例;临床表现为2处及以上水肿(或积液)8例,仅皮肤水肿2例。最终治愈出院6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NIHF的可靠方法。孕早期胎儿水肿,尤其伴有先天畸形建议终止妊娠。出生后的NIHF应及时诊治,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全国范围内城市医院住院新生儿的调查,以了解我国目前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及转归。方法:抽取全国22个省和自治区的47个城市中的80所医院,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住院新生儿 43 289名。结果:①男女性别比为1.73∶1。②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6.2%,其中晚期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 16.4%,住院早产儿所占比例较2002年(19.7%)有明显增高。③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黄疸、肺炎和缺氧缺血性脑病。④足月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胆红素脑病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而早产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窒息、小于胎龄儿(SGA)和湿肺等疾病所占比率均高于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⑥转归:治愈占63.9%,好转占27.3%,自动出院占7.6%,死亡占1.2%。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占46.4%。结论:①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②住院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应加强入院后24 h内的监护工作。[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新生儿脑损伤起源于宫内还是宫外。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在同一医院以超声作为TTTS、颅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诊断工具,纳入孕34周前分娩的接受双胎儿颅脑超声和生后2 d内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的TTTS孕妇。排除双胎儿均宫内死亡和双胎之一严重结构异常或染色体异常。结果:47例TTTS孕妇的94例胎儿进入本文分析,孕妇中位年龄31 (18~46) 岁,TTTS诊断孕周16~28周,终止妊娠孕周28~33+5 周。QuinteroⅠ、Ⅱ、Ⅲ、Ⅳ和Ⅴ期分别为7、9、17、8和6例。Ⅴ期6例胎儿期死亡,6例存活胎儿均发生颅内出血合并脑白质软化。88例胎儿超声发现19例脑损伤(21.6%),受血儿5例,供血儿14例,受血儿26.3% vs 供血儿 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S的Ⅲ~Ⅴ级脑损伤17例,Ⅰ~Ⅱ级2例,Ⅲ~Ⅴ级30.3% vs Ⅰ~Ⅱ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19~28周接受羊水减量术治疗13/47例(27.7%),均未在治疗后新发现脑损伤。88例均为早产儿,胎龄(30.5±4.5)周。受血儿体重(1 607±438)g,供血儿体重(1 257±403)g,生后24 h因新生儿窒息死亡4例。84例早产儿中头颅超声发现24例脑损伤(28.6%),受血儿9例,供血儿15例,受血儿37.5% vs供血儿 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Ⅰ级5例,均为生后诊断且不合并脑白质软化。颅内出血Ⅱ级中,胎儿阶段11例,新生儿阶段增加了4例颅内出血Ⅱ级,其中1例合并脑白质软化,3例转为颅内出血Ⅲ级伴脑白质软化,无死亡。颅内出血Ⅲ级中,胎儿阶段5例均合并脑白质软化,新生儿阶段5例,3例由颅内出血Ⅱ级进展,死亡1例。颅内出血Ⅳ级中,胎儿阶段3例均合并脑白质软化,新生儿阶段2例均由颅内出血Ⅲ级进展,均死亡。结论:TTTS胎儿产前脑受损已出现,与早产共同造成脑损伤,以脑室出血、脑室白质软化为多见。对于所有存活儿都应该进行产前规范的超声监测及生后及时的新生儿头颅超声筛查。  相似文献   

10.
鄂西南地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鄂西南地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根据新生儿ARDS蒙特勒诊断标准对2017年1~12月鄂西南地区17家二级或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儿科收治的新生儿ARDS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所纳入的鄂西南地区17家医院2017年1年内共收治新生儿7 150例,其中确诊新生儿ARDS 66例(0.92%),包括轻度23例(35%),中度28例(42%),重度15例(23%)。新生儿ARDS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围生期窒息(23例,35%)、肺炎(18例,27%)、败血症(12例,18%)、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15%)。66例ARDS患儿中,产妇年龄≥35岁10例(15%),宫内窘迫30例(45%),1 min Apgar评分0~7分32例(49%),胎心监测异常24例(36%),羊水胎粪污染21例(32%)。脑室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合并症(12例),其次为新生儿休克(9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66例ARDS患儿在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死亡10例,病死率为15%(10/66);治愈、好转56例(85%)。结论 鄂西南地区新生儿ARDS以轻/中度为主;围生期窒息和感染可能是该地区新生儿ARDS的主要病因;脑室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合并症;综合治疗后患儿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重度窒息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6家医院作为研究现场。收集2016年1~12月在该16家医院出生的活产婴儿2229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重度窒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2294例活产新生儿中,733例(3.29%)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其中轻度窒息627例,重度窒息10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低、孕期贫血、绒毛膜羊膜炎、羊水异常、脐带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民族为土家族的新生儿或早产出生、低出生体重者重度窒息发生率较高(P < 0.05)。结论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母亲文化程度低、孕期贫血、绒毛膜羊膜炎、脐带异常、羊水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民族为土家族、早产出生、低出生体重可能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分级、不同宫内干预和不同血流供输结果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方法 对76例新生儿病房住院的TTTS患儿的住院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入选对象按以下3种方法分组:(1)按照TTTS分级分为轻度TTTS组(n=38)和重度TTTS组(n=21); (2)按照不同宫内干预方法分为羊水减量组(n=20)、激光治疗组(n=21)和期待治疗组(n=32); (3)按照输血对象分为供血儿组(n=23)和受血儿组(n=30)。结果 重度TTTS组脑损伤、心脏病变、生后窒息、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均高于轻度TTTS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治疗组脑损伤、心脏病变、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有低于羊水减量组和期待治疗组的趋势。受血儿组心脏病变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高于供血儿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血儿组生后窒息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受血儿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TTS分级高者器官损伤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对高。激光治疗较期待治疗和羊水减量治疗的TTTS患儿的预后可能更佳。受血儿更易发生心脏病变、病理性黄疸, 供血儿发生生后窒息和肾脏损害的倾向高于受血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以33例APIP患者及其31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APIP中发生于妊娠晚期的最多(26例,79%)。从病因分析,以高脂血症性最多(14例,45%),胆源性13例(42%),其他类型4例(13%);从严重程度分析,以轻度最多(22例,67%),中度最少(5例,15%)。33例APIP患者中病死率为0。足月分娩的20例中终止妊娠的11例,早产10例中终止妊娠的9例,2例发生胎死宫内,1例于孕中期发生流产。31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例为双胎)中1例(3%)死亡,12例(39%)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例(26%)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6例(19%)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16%)发生感染性疾病,2例(6%)发生颅内出血。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和其他类型所致APIP 3组所娩新生儿中早产儿的比例、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各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终止妊娠以高脂血症性APIP组最多(P < 0.05)。轻、中、重度3组以中度组娩出的早产儿最多(P < 0.05);所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中度组最低(P < 0.05);所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以轻度组最低(P < 0.05)。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疾病发生,并且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鄂西南地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根据新生儿ARDS蒙特勒诊断标准对2017年1~12月鄂西南地区17家二级或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儿科收治的新生儿ARDS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所纳入的鄂西南地区17家医院2017年1年内共收治新生儿7 150例,其中确诊新生儿ARDS 66例(0.92%),包括轻度23例(35%),中度28例(42%),重度15例(23%)。新生儿ARDS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围生期窒息(23例,35%)、肺炎(18例,27%)、败血症(12例,18%)、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15%)。66例ARDS患儿中,产妇年龄≥35岁10例(15%),宫内窘迫30例(45%),1 min Apgar评分0~7分32例(49%),胎心监测异常24例(36%),羊水胎粪污染21例(32%)。脑室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合并症(12例),其次为新生儿休克(9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66例ARDS患儿在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死亡10例,病死率为15%(10/66);治愈、好转56例(85%)。结论 鄂西南地区新生儿ARDS以轻/中度为主;围生期窒息和感染可能是该地区新生儿ARDS的主要病因;脑室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合并症;综合治疗后患儿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产期不良事件致新生儿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4~2013 年46 例HIBI 患儿,对其临床及脑损伤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脑白质损伤为95%、皮层损伤90%、基底节- 丘脑损伤75% 和脑干损伤65%。早产儿组脑白质损伤73%、皮层损伤23%、基底节- 丘脑损伤19%、脑干损伤15%。早产儿灰质损伤发生率均低于足月儿组(P<0.05);46% 的急性HIBI患儿伴有多器官功能受累,足月儿组临床表现较典型,95% 符合中、重度脑病,影像学改变多为混合型损伤,且以中、重度基底节- 丘脑损伤为主(68%)。多器官受累及动脉血pH 值小于7.1 与中、重度脑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白质损伤是最常见的HIBI 类型,早产儿组也可见灰质损伤,但发生率低。中、重度脑病患儿的影像学损伤程度较重,且以基底节- 丘脑损伤为主。多器官受累、异常神经系统表现及早期血气分析对新生儿HIBI 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子代早产儿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子代早产儿的临床特点,提高新生儿科医师对这部分早产儿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SLE合并妊娠子代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出生的除SLE合并妊娠子代早产儿以外的2 308例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SLE合并妊娠子代早产儿共42例,女婴比例明显高于男婴,其中确诊新生儿狼疮综合征4例。新生儿感染为SLE合并妊娠子代早产儿最常见并发症(47.62%),其次为小于胎龄儿(28.5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6.19%),新生儿窒息和先天性心脏病(均为14.29%),肺出血(4.76%);与同期收治的2 308例早产儿合并新生儿感染(16.81%)、小于胎龄儿(13.21%)和先天性心脏病(5.16%)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合并症的发生率在两组早产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合并妊娠子代早产儿易合并感染性疾病、小于胎龄儿及先天性心脏病,而呼吸方面并发症与同期其他早产儿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远期预后。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存活出院的83例NEC早产儿分为手术组(n=57)和非手术组(n=26)。手术组Ⅰ期、Ⅱ期、Ⅲ期NEC患儿分别有0、33、24例,非手术组分别有7、19、0例。对患儿出院后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83例患儿随访结束时平均纠正年龄为21±6个月。31例(37%)体重落后,其中手术组体重落后率高于非手术组(P < 0.05);22例(27%)身长落后;14例(17%)头围落后。运动发育落后/发育障碍患儿共18例(22%),其中手术组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28% vs 8%,P < 0.05)。共有5例(6%)患儿诊断为脑瘫,其中手术组4例,非手术组1例。结论 NEC会影响患儿的远期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等,尤其对病情严重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影响更大,应对NEC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特别是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择244例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普通感染组(n=231)和重症感染组(n=13),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244例患儿中,207例(84.8%)在5~10月份发病,其中6~7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与普通感染组相比,重症感染组患儿出生胎龄小,早产儿比例高(P < 0.05)。重症感染组患儿发病时间早于普通感染组(P < 0.05);皮疹、呼吸道症状、少吃少哭少动等败血症表现的发生率,伴发肺炎、心肌炎、坏死性肝炎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以及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感染组(P < 0.05)。重症感染组患儿病死率高于普通感染组(P < 0.05)。结论 新生儿肠道病毒普通感染和重症感染病例在起病时间、常见临床表现以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在肠道病毒流行季节,若新生儿出现皮疹和/或少吃少哭少动等败血症表现,特别是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损害以及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喂养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在2015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30日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1 576例晚期早产儿,其中母乳喂养组153例,配方奶喂养组1 423例。发生感染性疾病共计484例(30.71%),其中母乳喂养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组(22.88% vs 31.55%,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534,P=0.004),而男婴、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窒息是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28、5.386、1.535、2.353,均P < 0.05)。结论 母乳喂养可降低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晚期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保护因素,应积极提倡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