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造口的设计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对27例患者施行术前造口定位,应用腹膜外斜行隧道的方法进行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4年,无造口狭窄,造口回缩,造口旁疝,肠梗阻的发生。结论注重乙状结肠造口的设计,术前造口定位,改进手术技巧,使造口便于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地防止各种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直肠癌术后预防造口旁疝的简易肠造口制作方法.方法:对造口处的腹外斜肌腱膜主要作横形切开而不是十字形切开;腹膜外通道的建立是靠术者左手制作;在造口部位的缝合上不作过多层面的缝合,主要将结肠末端全层与皮肤真皮层间断缝合.结果:无1例发生造口旁疝.无1例发生造口坏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狭窄和肠梗阻等.结论: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不仅可预防miles术后造口旁疝,且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临沂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并行手术治疗的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将造口段乙状结肠系膜与左侧壁层腹壁连续缝合固定。手术耗时46~210min,手术出血量均不多,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未再出现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结论 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是结肠造口术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应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尽早进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并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评价腹腔镜下经括约肌外直肠癌根治术(ELAPE术)中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的临床应用效果。将行腹腔镜ELAPE术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对照组40例行传统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实验组发生早期排便困难4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6例获得排便感(90%)。对照组发生造口旁疝5例,结肠脱垂3例,造口回缩3例,造口狭窄3例,腹内疝1例,早期排便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42.5%,12例获得排便感觉(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ELAPE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控便功能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永慧 《护理学杂志》2005,20(16):76-78
对直肠癌Mile’s术后乙状结肠造口直接并发症(肠造口出血、坏死、感染、狭窄、回缩等)和间接相关并发症(粪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肠造口损伤)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极积预防、及时处置是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坏死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坏死的2例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于造口坏死早期在局部麻醉下拆除造口周围缝线后外提肠管重新造口,病例2患者间断拆除皮下缝线后进行热敷、换药、引流及剪除坏死肠壁等保守治疗措施。 结果局部麻醉下重新造口患者的造口愈合良好,黏膜红润,排便通畅,术后1周出院。保守治疗患者的造口愈合后上缘轻度内陷及狭窄,术后28 d出院。 结论乙状结肠造口坏死至腹壁内时早期在局部麻醉下拆除缝线后适度外提肠管重新造口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男,63岁。因黏液脓血便5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老年男性,偏瘦体型,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腹平软,无肠型及压痛。视诊肛门正常,指诊于距肛缘5.0cm处有一菜花状肿块,约4.0cm×4.0cm大小,质硬、活动度差,约占直肠1/2周,脓血沾染指套,气味恶臭。病理报告示直肠腺癌。术前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位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将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130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两组。低位三管引流组(822例)术中经肛门吻合口上放置肠腔内双管引流,经肛管旁放置一盆腔引流管。对照组(480例)仅经肛管旁放置一骶前腔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引流组分别为8.9%、2.2%;对照组分别为9.4%、8.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国家癌症资料库,从1991年至2005年间,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达50%[1].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吻合口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其中预防更加重要.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术中行预防性肠造口来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减轻出现吻合口瘘以后的中毒症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对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口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与预防性造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我国国家癌症资料库。从1991年至2005年间.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达50%。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吻合口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其中预防更加重要。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术中行预防性肠造口来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减轻出现吻合口瘘以后的中毒症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对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口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国家癌症资料库,从1991年至2005年间,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达50%[1].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吻合口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其中预防更加重要.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术中行预防性肠造口来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减轻出现吻合口瘘以后的中毒症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对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口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行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对减少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茂名市高州中医院行直肠癌Miles手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进行治疗,观察二组患者周围炎、结肠旁疝、造口回缩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结肠旁疝(4.1%)、周围炎(2.0%)、造口回缩(2.0%)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14.3%、18.4%),二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术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工肛门,因而结肠造口的护理尤为重要。结合我院行Miles手术68例,将结肠造口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无预防性造口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不行预防性造口的意义。方法57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32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A组),吻合后行漏气实验以确认缝合严密,并内置肛管,顶端达吻合口上方3~5 cm。25例行预防性造口(B组)。结果A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1%),吻合口出血2例(6.2%),切口感染1例(3.1%),肠梗阻2例(6.2%);B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4.0%),吻合口出血3例(12.0%),废用性肠炎19例(76.0%),切口感染8例(32.0%),肠梗阻4例(16.0%)。结论应用合适的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进行无预防性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效果好,克服了许多预防性造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肛门瘘口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瘘口引流9例(观察组),单纯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无1例须行肠造瘘,对照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造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总的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瘘后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1)。随访 2个月至3年,患者术后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 结论:经肛门吻合口瘘口置管引流术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重要的治疗措施,具有缩短瘘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引流的新处理方法。方法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421例行Dixon术病人,男性279例,女性142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5.7岁。术前经肛门指诊及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10 cm,回顾性分析2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病人临床资料,其中16例病人采用经肛门吻合口漏口置管引流术治疗吻合口漏,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8例,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结肠造瘘术。结果 421例病人中发生吻合口漏26例,发生率为6.2%。16例发生吻合口漏病人经肛门吻合口漏口置管引流术治疗,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8例及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结肠造瘘术,均达到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腹膜炎及腹腔感染,从漏发生至漏治愈拔管时间为6~10 d,平均8 d。结论经肛门吻合口漏引流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缩短漏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简单安全、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病例信息完整行低位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其中48例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造口组),50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造口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与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明显多于未造口组(均P0.05);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造口组造口还纳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明显低于未造口组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P0.05);生活质量方面,造口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腹泻状况评分在术后半年内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减轻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引流与切口引流对耳后扩张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80例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0例,均采用耳后乳突区置入50 ml扩张器。手术切口均为耳后发际中段内1 cm,置入平面为筋膜下,注射壶外置。经手术切口引流组(A组),手术切口处放置引流,使引流管与扩张器导管一并从切口处引出,切口分层缝合。低位引流组(B组),在剥离腔隙最低位下1 cm做一小切口,经该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扩张器注射壶经切口引出。结果A组中3例发生血肿,3例感染,2例切口裂开,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为7 d。B组中无一例发生血肿、切口裂开,2例发生感染,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为4 d。瘢痕面积B组小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引流可缩短引流时间,明显降低耳后扩张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预防手术切口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肠直肠肿瘤外科697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697例手术中有43例出现切口感染43/697(6.17%),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手术方式、年龄及手术时间为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手术方式、年龄及手术时间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如病情允许,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应作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首选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20.
为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我院选择性地对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行回肠造口术,结果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