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学科团队安宁疗护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安宁疗护,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安宁疗护。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结果干预3个月后测评显示,观察组的SAS评分(55.42±3.43)、SDS评分(56.57±4.32)低于对照组(59.84±4.07、60.43±3.78),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评分(65.43±4.22)、社会功能评分(64.45±3.26)、情感职能评分(65.65±5.65)、精神健康评分(60.09±4.54)均高于对照组(60.09±3.46、58.78±4.31、60.09±3.47、56.33±5.48),躯体疼痛评分(74.35±4.54)低于对照组(85.56±6.54)(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安宁疗护模式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疼痛感,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62例晚期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正性心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负性心境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B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疼痛信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宁疗护可降低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和自我感受负担,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医院-社区-居家三级联动安宁疗护模式(以下简称安宁疗护模式),推进区域安宁疗护协同发展。 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小组会议的基础上,构建安宁疗护模式初稿,采用德尔菲法,邀请20名安宁疗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按照专家函询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将构建的安宁疗护模式在10例肿瘤患者中进行初步应用。 结果 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专家判断系数为0.84,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91,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86~0.193。最终形成的安宁疗护模式包含7个一级指标(模式目的、实施机构、组织结构及时间界定、岗位职责及要求、服务模式实施途径、核心服务内容、评价与持续改进)、2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和19个四级指标。10例肿瘤患者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安宁疗护模式内容全面、科学可靠,可为推动区域内晚期肿瘤患者全程照护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肿瘤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肿瘤晚期患者安宁疗护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肿瘤安宁疗护的内涵、意义与发展趋势,并从症状管理、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多学科合作安宁疗护模式等方面,对肿瘤安宁疗护发展趋势的影响进行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晚期癌症病人安宁疗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我国的安宁疗护起步较晚,但需求量很大,针对晚期癌症安宁疗护的评价量表多是引用自国外,缺乏本土化、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基于我国国情的晚期癌症病人的安宁疗护模式和理论还需进一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和临床验证晚期肿瘤患者居家安宁疗护巡视护理的实操规范。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晚期肿瘤患者15例,对其实施居家安宁疗护护理巡视服务实操规范,并验证护理模式、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照护规范,比较收费标准的接受认可率和护理前后患者90项症状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心理痛苦指数评分。结果 15例患者服务周期为38~113 d,平均(72.13±22.78) d;巡视总次数14~25次,平均(18.33±3.60)次,每周巡视次数1~4次,平均(1.86±0.74)次。巡视护理2次后,90项症状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痛苦指数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各项护理和照护服务的收费价格接受率为100%,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为100%。结论 建立居家安宁疗护护理巡视实操规范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够确保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患者生命质量、护理及照护收费接受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对居家安宁疗护巡视护理服务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我国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肺癌发病最多的国家[1].在肺癌患者忍受躯体癌性疼痛与精神焦虑、悲观绝望等双重折磨的同时,患者家属也在默默地承受着身体与内心的双重痛苦.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与医疗卫生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尤其是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对终末期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肿瘤晚期患者死亡认知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7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57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主观幸福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睡眠质量[采用睡眠质量自评量表(SRSS)]、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30)]及死亡认知态度情况[采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表(DAP-R)],并记录护理期间患者不适症状。结果:护理2个月,两组GWB评分、SRSS评分、QLQ-30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2个月,研究组DAP-R中趋近导向、中性及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晚期患者应用安宁疗护,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死亡认知态度、睡眠质量,还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安宁疗护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安宁疗护。分别在干预前后采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的疼痛、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护理后VAS、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护理后VAS、SAS以及SDS评分降低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宁疗护可以明显减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沙锦芳  徐燕飞 《妇幼护理》2022,2(12):2807-2809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 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安宁疗护,试 验组在常规安宁疗护的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3.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74%,(P<0.05)。试验组的依从性为 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40% (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的疼痛数字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护理后 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比护理前更高,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 结论 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应用疼痛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 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吴燕  郑秀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82-1787
目的 组织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加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改善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试验组的安宁疗护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读国学经典、满足1个心愿、心灵的声音主题活动、节日家文化等。两组都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给予病情评估、安宁疗护计划、中医症状管理、灵性照护之关爱时间等干预措施。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量表、灵性安适量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3个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完全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有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的安宁疗护活动,能更好地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  相似文献   

13.
对开展老年痴呆患者安宁疗护的必要性、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提出实施老年痴呆患者安宁疗护的策略,包括:完善症状管理措施、推进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安宁疗护相关法律政策、推进中医安宁疗护,旨在为老年痴呆患者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病人对安宁疗护的需求现状分析及安宁疗护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应用晚期癌症病人安宁疗护需求问卷对128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安宁疗护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安宁疗护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晚期癌症病人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总评分为52.58分±3.25分,其中生理需求方面评分最高的条目是睡眠质量得到保证,其次是疼痛能有效控制、皮肤及口腔保持清洁完整,心理需求方面评分最高的是家人支持及陪伴,其次是与家人探讨死亡问题、宗教人员精神支持等。病人经安宁疗护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晚期癌症病人对安宁疗护的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应重视病人安宁疗护需求,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生理及心理不适,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吴宏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49-45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世界有1OOO余万癌症新患者,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发展中国家。据资料显示,70年代我国恶性肿瘤为死因的第3位,而1990年在城市中已占第1位,在农村中占第2位。肿瘤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他们带来一系列难以表达的精神痛苦。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对20名肿瘤患者终末期进行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评估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与需求,为患者提供症状护理、心理护理、灵性关怀和社会支持,为家属行哀伤辅导。结果 20例临终患者平静安详辞世,无意外伤害事件,未进行过度抢救与治疗,家属能够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结论安宁疗护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态度及需求,为进一步服务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南昌市四家三甲医院正在接受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安宁疗护认知、态度、需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13名调查对象中,25.8%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于安宁疗护认知程度较好;72.3%...  相似文献   

18.
阚亦非 《全科护理》2021,19(4):496-49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成立安宁疗护小组对病人实施安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命尊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有效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晚期肿瘤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距离其死亡的时间并分析患者特征对就诊时间的影响,为制定提高患者充分利用安宁疗护服务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3年7月1日到2015年10月30日首次至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科就诊的患者进行随访至其死亡,计算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的日期距离其死亡日期的时间。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首次就诊至安宁疗护科的时间早晚的影响。 结果:310名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64.3±12.6岁,患者首次就诊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8天,133例(42.9%)患者为较晚就诊(距离死亡≤30天),177例(57.1%)患者为较早就诊(距离死亡>30天)。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就早就诊的比例会降低(趋势检验p<0.05);病程6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就早转诊的比例是病程6个月以内患者的1.72倍(95%CI:1.087-2.724)。性别、年龄、籍贯、有无配偶、肿瘤分类、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对首次就诊时间早晚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晚就诊的患者自理能力更差(趋势检验p<0.001),KPS评分更低(<60分,OR=3.597,95%CI:2.241-5.772),营养风险比例更高(<3分,OR=0.599,95%CI:0.376-0.956),出现胸腹水的比例更高(无胸腹水,OR=0.420,95%CI:0.254-0.695)。 结论:近半数的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一个月内才接受到安宁疗护服务,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会影响首次就诊时间;而较晚就诊的患者总体身体状态更差。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的策略,以充分利用安宁疗护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安宁疗护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如何对晚期肿瘤病人较好的开展安宁疗护。[方法]2016年10—2016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苏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7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有时护士不适宜直接与肿瘤病人说明病情;部分病人无法参与制定治疗方案;部分晚期肿瘤病人存在过度治疗;需要加强心灵关怀及信仰;需要加强安宁疗护的意识、机构及专业人员;需要加强针对晚期病人家属的身心照护。[结论]我们有必要加强肿瘤科护士相关技能及态度的培训,增加死亡教育及必要的宗教知识,鼓励病人自己了解病情并理性选择治疗方案,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家属身心的照护,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宁疗护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