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在人体肝脏恶性肿瘤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 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行肝动脉造影 ,分析普通血管造影和药物性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结果 腹腔动脉造影 2 3例 ,药物造影组中 ,2 3例肿瘤供血动脉均显示更清晰 ,4例发现普通造影组中未显示的变异性肿瘤供血动脉 ,2 2例瘤灶显影密度增高。结论 腹腔动脉的肾上腺素药物性血管造影比普通血管造影更有利于瘤灶及其供血动脉及变异性供血动脉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肾膨大细胞瘤(Oncocytoma)为肾实性肿瘤,作者报告13例经血管造影(均作了腹主动脉造影,11例作了选择性肾动脉造影,3例用去甲肾上腺素作了药物性血管造影)并由组织学证实的病例。年龄50~81岁,平均65岁,男性7例,女性6例。血管造影见到,1例肿瘤为少血管型,12例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对左房粘液瘤(LAM)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7例经超声(Echo)诊断LAM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男5例,女2例,年龄40~69岁。心电图5例T波或ST段改变,2例正常。结果:6例子左房区要见程度,大小及范围不等的新生血管丛或团,其中4例尚有动静脉瘘形成,1例肿瘤染色,肿瘤血管来源于右回旋支及右冠脉近心段发出的心房支;结论:如因冠心病或其原因行冠脉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肿瘤供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食管动脉造影对胸段食管癌动脉血供进行研究, 为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提供依据。方法:70 例经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癌病例,胸上段17 例,胸中段29 例,胸下段24 例,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 D S A 造影并进行了分析。结果: 胸上段肿瘤主要由支气管动脉发出食管支供血,胸中下段主要接受由支气管动脉食管支和食管固有动脉供血。肿瘤由2 支或多支动脉供血者占90 % ,单支供血者占10 % 。各供血动脉间85 ..7 % 的病例存在广泛的交通吻合。结论: 胸段食管癌多支动脉供血居多,灌注化疗时靶血管选择的条数应由造影所显示肿瘤血管及染色范围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APS及门静脉癌栓与DSA图像基本一致。MPVR、VR有利于检出肝癌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APS及门静脉癌栓。结论 MSCT肝脏兼容性SCTA、SCTP血管造影,可为临床及肝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区占位病变的血管造影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区占位病变包括肾上腺本身的肿瘤,囊肿和其周围组织来源的占位病变,均由肾上腺动脉供血。肾上腺血供较复杂,插管有一定难度,但血管造影却有较高诊断价值。本文收集我院近年资料完整的肾上腺动脉和静脉造影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70年1月至1976年5月有800例施行心导管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且在检查前五天内曾行心脏透视。其中585例血管造影显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215例正常或有无意义的病变。心脏透视中共250例发现有钙化,其中236例(94%)血管造影证实有一支或多支主要冠状动脉的≥75%狭窄。仅6%有钙化的患者血管造影显示正常的冠状动脉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P-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供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P-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管造影表现,总结其血供特点.结果 39例TACE术前血管造影发现有70支动脉参与供血,以39支(56.0%)肿瘤所在肝叶动脉供血为主,23例(59.0%)伴有31支(44.0%)肝外寄生性血管.TACE治疗前有无寄生性血管和肿瘤直径有相关性(x2=164.00,P<0.001),与部位无相关性(x2=7.358,P=0.061).TACE治疗后所有血管造影发现有131支动脉参与供血,31例(79.5%)伴有肝外寄生性血管;其中肝内动脉53支(40.5%),肝外寄生性血管78支(59.5%),新增寄生性血管47支,呈逐渐增多(x2 =4.278,P=0.039).TACE术后肿瘤易由近邻血管获得寄生性供血.结论 P-HCC肿瘤TACE治疗前后血供以肝动脉为主,肝外寄生性血管为辅.寄生性血管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其血供丰富,来源以就近为原则.TACE治疗后易形成新的寄生性血管.  相似文献   

9.
刘慧  梁伟枢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198-200,T029
本文通过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与常规脑血管造影(CCA)进行比较,对43例颅内肿瘤进行分析,结果:IADSA18例中有10例肿瘤染色,其中6例脑膜瘤全部有肿瘤染色;而CCA25例中仅3例肿瘤染色,全部是脑膜瘤。证明由于IADSA 的对比分辨率高显示肿瘤染色比CCA 优越。此外,IADSA18例中6例见肿瘤血管;CCA25例中9例见肿瘤血管。说明,虽然CCA 空间分辨率比IADSA 高,但显示的肿瘤血管并不多。本文讨论了:(1)肿瘤染色;(2)肿瘤血管;(3)颈外动脉供血;(4)静脉窦的显示。根据我们的经验体会,对颅内疾患IADSA一般可以取代CCA,事实上两年来在我院除个别病例外,已由IADSA 所代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观察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血管造影形态,以便指导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肝脏转移性肿瘤DSA表现,原发癌均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胃癌、胰腺癌、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胆囊癌、恶性胸腺瘤及乳腺癌,分别行B超或CT检查肝脏均有实质性占位,在介入治疗前常规行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DSA检查。结果:本组肝脏转移性肿瘤血供丰富5例,血供中等量16例,血供稀少7例,其血管造影表现为血管增粗、狭窄、扭曲、推移、肿瘤染色、充盈缺损、无门静脉瘤栓亦无动静脉瘘等。结论:血管造影不仅能反映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血管特征,并能为采用介入治疗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9± 19.1)d。肿瘤直径为 2~ 2 3cm ,平均 (8.0 5± 6 .17)cm。对其DSA血供分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MVD)计数、肿瘤新生血管分型、肿瘤新生血管直径测量、梁索直径测量 ,并对观察指标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肝癌DSA血供与肿瘤新生血管分型呈正相关趋势 ;②MVD在乏血供组低于中等血供、富血供组 ;③新生血管直径、新生血管梁索直径比呈随HCC造影血供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 ①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②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新生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③肝癌DSA不同血供类型之间有明显的肿瘤新生血管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膜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手术前栓塞治疗的应用。方法36例经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将其中主要由颈外动脉供血的22例患者用PVA栓塞,栓塞治疗后3~10d行手术切除。结果36例患者中,单纯由颈外动脉供血的9例,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供血的25例,颈内动脉供血2例。22例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中,栓塞后肿瘤血管染色完全消失16例,染色明显减轻6例。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22例脑膜瘤患者,病灶被全部切除,术中平均出血150~500ml。结论脑膜瘤可由颈内、颈外动脉单独或混合供血,脑膜瘤的术前颈外动脉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MCE)、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结果,评价左心室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在冠心病节段室壁血流灌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50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将其分别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其在室壁节段血流灌注异常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纳入血管共150支,其中4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血管56支,左前降支30支,左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14支。单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0例。按照冠状动脉的供血范围与左心室壁17节段相对应关系入选的心肌节段共850个,冠状动脉狭窄0%~49%的心肌节段共672个,冠状动脉狭窄50%~75%的心肌节段共65个,冠状动脉狭窄76%~99%的心肌节段共103个,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心肌节段10个。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9%,2D-STI检出节段室壁运动异常与相应供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7%;以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对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重复肝动脉造影和栓塞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意义。结果:10例均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前后显示下腔静脉癌栓血管,8例在栓塞后1~3个月内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癌栓的供应血管增多,癌栓增大,其中2例累及心房。2例下腔静脉癌栓血管不显影。栓塞后癌栓内均见碘油沉积,部分癌栓缩小。结论:原发性肝癌之下腔静脉癌栓由肝动脉主要供血,造影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对癌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排除有促进癌栓生长的可能。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生性肝癌血供特点及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5例外生性肝癌经股动脉插管,肿瘤供血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治疗,用榄香烯350 mg肿瘤血管内热灌注化疗和顺铂60~80 mg加碘油8~15 ml乳剂及明胶海绵化疗栓塞。结果5例患者共行10次经血管途径的化疗栓塞术。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以肝外血管为主,肝动脉部分参与供血。5例患者术后瘤体缩小30%~50%,4例AFP下降。结论外生性肝癌有不同于肝内肝癌的血供特点,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外生性肝癌同样有效,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外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4层螺旋CT常规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技术,对89例原发性中晚期HCC肝内、外供虹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行三维重建,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肿瘤巨块型59例,发生肿瘤肝外供血33例;弥漫型21例,发生肝外供血4例;结节型9例,发生肝外供血1例.肿瘤肝外供血动脉有8条途经,共发现肿瘤肝外供血动脉44支,肝动脉起源变异19支.结论 HCC肝外供血动脉较为常见和多变,并与肿瘤类型和部位有关,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梁可钧  于景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3):147-149,T022
对15例证实的不同肾脏病变进行了常规的与药物性肾动脉造影,3例少血管性肾癌和1例肾盂癌于药物性血管造影时显示出肿瘤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而常规肾动脉造影显示不明确或未显示;其他非肿瘤性病变未见肿瘤血管;故认为药物性肾动脉造影对少血管性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并对造影原理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DS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9例颈动脉体瘤的动脉DSA表现,对DSA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其优越性进行了评价。指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造影特征为造影早期肿瘤染色,延续至静脉期,在DSA上显示更为典型。DSA不受骨骼干挠比常规血管造影有更高的分辩率,可以发现细小的供血动脉。本组2例显示颈内动脉发出细小分支参于肿瘤血供,过去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42例用“数字减影”技术行x光盆腔血管造影诊断妇科疾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它可以按供血系统区分肿瘤来源,按血管被动推移的占位表现推断肿瘤的存在,按给肿瘤供血的多少即造影染色的轻重,可大致区分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质,它与CT和B超合用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