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HB)受体与七氟烷(sevoflurane)催眠及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①催醒实验小鼠ip七氟烷5.5 ml.kg-1催眠后i,cv给予NCS-382 0.050,.25和1.25 mg.kg-1,检测翻正反射消失时间。②镇痛实验小鼠分为ip七氟烷2.0 ml.kg-1镇痛和生理盐水2大组,每组再分为ith人工脑脊液(aCSF),NCS-382 0.050,.25和1.25 mg.kg-1亚组,热板检测热板疼痛指数(HPPT)。③扭体实验小鼠分为sc七氟烷5.5 ml.kg-1镇痛和生理盐水2大组,再分为ith给予aCSF,NCS-382 0.050,.25和1.25 mg.kg-1亚组,检测扭体次数。结果与七氟烷模型组相比,小鼠七氟烷催眠后i,cv给予NCS-382 0.05,0.25和1.25mg.kg-1,可明显缩短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分别提前50,52和78 min(P<0.01)。热板法中i,th给予NCS-382对清醒小鼠HPPT无明显影响,但能使麻醉小鼠的HPPT分别降低4.4,5.7和4.4 s(P<0.01)。扭体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给予七氟烷可使小鼠的扭体次数减少14次(P<0.01),但ith给予NCS-382对清醒及麻醉小鼠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GHB可能是七氟烷催眠作用和抗热刺激伤害的靶位之一,但与其抗化学刺激和炎症刺激作用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对异氟烷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异氟烷的催眠、镇痛作用与5-羟色胺3受体(5-HT3)的关系。方法①催醒实验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1,2,4 mg·kg-1,15 min后ip给予异氟烷1.0 ml.kg-1催眠,检测翻正反射消失时间。②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测定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2 mg·kg-1,15 min后用序贯法ip给予异氟烷1.12,0.90,0.72,0.58和0.46 ml.kg-1,测定催眠ED50。③扭体法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1,2和4 mg·kg-1,10 min后sc给予异氟烷1.0 ml.kg-1镇痛,检测扭体次数。④热板法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1,2和4 mg·kg-1,10 min后,ip给予异氟烷0.4 ml.kg-1镇痛,检测小鼠热板法痛阈值(HPP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昂丹司琼1,2和4 mg·kg-1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的时间和ED50值均无明显变化。扭体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昂丹司琼4 mg·kg-1和异氟烷1.0 ml.kg-1可使清醒小鼠扭体次数减少(P<0.01),麻醉小鼠给予昂丹司琼1,2和4 mg·kg-1时,扭体次数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热板法中,ip昂丹司琼对清醒小鼠及异氟烷小鼠的HPPT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昂丹司琼对异氟烷催眠、抗热刺激伤害作用无明显影响,提示异氟烷的催眠镇痛作用可能与5-HT3受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鞘内注射士的宁对丙泊酚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脊髓甘氨酸受体与丙泊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小鼠痛阈的变化 ,观察鞘内注射 (it)不同剂量士的宁对丙泊酚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丙泊酚 12 5mg·kg-1腹腔注射 (ip)对小鼠热板法痛阈 (painthresholdinhot platetest,HPPT)无影响 (P >0 0 5 ) ,2 5、5 0mg·kg-1可使小鼠HPPT增加 (P <0 0 5 ) ;丙泊酚 5mg·kg-1静脉注射 (iv)对小鼠扭体次数无影响 (P >0 0 5 ) ,7 5、10mg·kg-1iv可使小鼠扭体次数减少 (P <0 0 5 )。士的宁0 2 5 μgit对丙泊酚小鼠 (5 0mg·kg-1,ip)HPPT无影响 (P>0 0 5 ) ;0 5、0 75、1 0 μgit均可减少丙泊酚小鼠的HPPT(P <0 0 5 )。士的宁 0 2 5、0 5、0 75、1 0 μgit对丙泊酚小鼠 (10mg·kg-1,iv)扭体次数均无影响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在热板法和扭体法中产生不同的镇痛作用 ,前者可能与脊髓甘氨酸受体有关 ,后者与脊髓甘氨酸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侧脑室或鞘内注射烟碱对恩氟烷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初步分析恩氟烷的催眠和镇痛作用与神经元烟碱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催醒实验:小鼠ip恩氟烷2.2mL.kg-1,翻正反射消失1min后,分别脑室注射烟碱10,20和40μg(5μL),记录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即睡眠时间)。镇痛实验:①甲醛实验:小鼠ip恩氟烷0.5mL.kg-1,5min后分别鞘内注射烟碱5,10和15μg(5μL),再5min后于足底皮下注射2%甲醛溶液20μL,记录60min内小鼠舔被注射足的累积时间。②热板实验:给药方法同甲醛实验,于注射烟碱后5,10,15,20和25min记录小鼠足部接触热板至开始添后足的时间作为后足痛阈。结果脑室注射烟碱能明显减少恩氟烷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鞘内注射烟碱不能拮抗甲醛实验中恩氟烷的镇痛作用,但可拮抗热板实验中恩氟烷的镇痛作用。结论神经元烟碱受体可能是恩氟烷催眠作用的重要靶位之一;也可能是恩氟烷对热刺激镇痛作用的重要靶位之一,而非对化学、炎性刺激镇痛作用的靶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GHB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异氟烷和恩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腹腔和皮下注射吸入麻醉药催眠、镇痛模型。在催醒、热板和扭体实验中分别观察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或鞘内(intrathecal,it)注射不同剂量GHBA受体拮抗剂NCS-382对小鼠睡眠时间(sleepingtime,ST)、热板疼痛指数(pain index in hot-plate test,HPPI)和扭体次数(writhing times)的影响。结果催醒实验中,NCS-3821、5、25μg icv均可使异氟烷和恩氟烷催眠小鼠的ST缩短(P<0.01);热板实验中,NCS-3821、5、25μg it对清醒和镇痛小鼠的HPPI没有影响(P>0.05);扭体实验中,皮下注射异氟烷和恩氟烷后引起小鼠的扭体次数减少(P<0.01),但NCS-3821、5、25μg it对清醒小鼠及镇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γ-羟基丁酸受体是吸入麻醉药异氟烷和恩氟烷催眠作用的靶位之一,但与其抗热刺激伤害和抗化学内脏痛作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DEX)的镇痛效应.方法 实验分Control、Pethidine(0.25%哌替啶)、Test-L(DEX 50μg·kg-1)、Test-M(DEX 100μg·kg-1)和Test-H(DX 200μg·kg-1)五组,小鼠腹腔注射0.1mL/10g为给药方式,应用热板刺激法、电刺激法以及醋酸扭体实验三种镇痛效应模型来观察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结果 在热痛模型中,Test-M在90min内均可延长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P<0.05),而Test-H组在90min内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P<0.01);在电刺激痛模型中,Test-M和Test-H组在15min内均可显著延长小鼠对电刺激的痛阈(P<0.01);对于醋酸诱发的化学性刺激痛,Test-M和Test-H组均可提高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P<0.05).结论 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能够发挥镇痛作用,该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伊痛舒注射液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伊痛舒注射液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热板法、醋酸扭体法、K+皮下透入致痛法和尾压痛法测大、小鼠痛阈 ,蛋清性足跖肿胀法测大鼠足跖容积。结果 伊痛舒注射液 4 ,2 ,1g生药· kg-1可明显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 ,减少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 ,镇痛率 2 8.2 %~ 6 6 .2 %。 2 .4 g生药· kg-1在药后 2和 4 h可明显提高大鼠 K+ 皮下透入的致痛痛阈(P <0 .0 5 )。小鼠鼠尾压痛法结果显示 ,伊痛舒注射液 2 .4 ,1.2 ,0 .6 g生药· kg-1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压痛阈值。伊痛舒注射液 2 .4 ,1.2 ,0 .6 g生药· kg-13个剂量组能减轻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结论 伊痛舒注射液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致惊厥的行为学角度探讨咪达唑仑对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及氯普鲁卡因致惊厥毒性的影响。方法 160只小鼠随机平行进入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和氯普鲁卡因4个实验。每个实验又随机分为咪达唑仑0(正常对照),0.25,0.5和1.0mg.kg-1组。各组小鼠先sc给予咪达唑仑20min后,再分别ip给予罗哌卡因85.9mg.kg-1,布比卡因48mg.kg-1,利多卡因80mg.kg-1或氯普鲁卡因250mg.kg-1,咪达唑仑0mg.kg-1对照组ip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惊厥潜伏期、持续时间等;另外180只小鼠随机平行进入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和氯普鲁卡因4个实验。每个实验再随机分为咪达唑仑0(正常对照),0.5和1.0mg.kg-1组。按序贯法分析咪达唑仑对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及氯普鲁卡因致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咪达唑仑0.25,0.5和1mg.kg-1可延长局部麻醉药致小鼠惊厥潜伏期〔罗哌卡因:从162±21延长到186±50,352±229和(420±255)s;布比卡因:从136±19延长到227±40,485±355和(234±223)s(P<0.01);利多卡因:从164±34延长到247±101,216±54和(421±168)s;氯普鲁卡因:从183±63延长到238±131,392±219和(420±211)s〕;可缩短惊厥持续时间〔罗哌卡因:从914±306缩短到336±172,248±70和(290±42)s(P<0.01);布比卡因:从537±175缩短到442±129,131±147和(30±62)s;利多卡因:从26±9缩短到23±5,27±4和(16±5)s;氯普鲁卡因:从304±93缩短到269±184,123±145和(114±140)s〕;咪达唑仑0.5和1.0mg.kg-1可增加局部麻醉药致惊厥的ED50〔罗哌卡因:从51.2增加到68.1和89.3mg.kg-1;布比卡因:从38.6增加到50.3和57.2mg.kg-1;利多卡因:从48.8增加到71.5和86.2mg.kg-1;氯普鲁卡因:从152.5增加到254.1和190.6mg.kg-1(P<0.01)〕。结论咪达唑仑可拮抗局部麻醉药的致惊厥作用,降低其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MM)对氯胺酮(Ket)镇痛及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板法观察DMM 10μg.kg-1对Ket 25 mg.kg-1热板痛阈(HPPT),扭体法观察DMM 5μg.kg-1对Ket 25 mg.kg-1扭体次数的影响;翻正反射法观察DMM 40μg.kg-1对Ket 100 mg.kg-1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热板法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给DMM在5~15 min HPPT明显延长(P<0.05,P<0.01),Ket麻醉组在5 min HPPT明显延长(P<0.01)。与Ket麻醉组相比,合用DMM组,HPPT增加更明显(P<0.05,P<0.01)。与DMM+Ket合用组相比,DMM+阿替美唑(Ati)+Ket合用组HPPT明显降低(P<0.05,P<0.01),且与Ket麻醉组相当,10 min后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扭体法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用DMM组及Ket麻醉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两者合用后,扭体次数减少更明显,与Ket麻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DMM+Ket组相比,DMM+Ati+Ket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且与单用DMM组和Ket麻醉组相当,但依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翻正反射法实验中,与Ket麻醉组相比,DMM+Ket合用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DMM+Ket合用组相比,DMM+Ati+Ket合用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与Ket麻醉组接近。结论合用右美托咪定,氯胺酮的镇痛及催眠作用增强,而α2受体可能是该效应的主要受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抗胆碱药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R-DM8021)的帕金森病(PD)治疗作用。方法 ①使用脑单侧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21d对大鼠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7d后自发活动情况。②昆明小鼠ig给予R-DM80210.25~40mg.kg-1,30min后ip给予氢溴酸槟榔碱35mg.kg-1,观察肌肉震颤持续时间。③C57BL/6小鼠ip给予MPTP30mg.kg-17d建立MPTP帕金森病模型,ig给予R-DM80215,10和20mg.kg-1后观察小鼠自发活动情况。结果①与6-OHDA损毁模型对照组相比,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分别使APO诱导的旋转次数增加(17.3±4.5)%、(29.8±9.3)%、(30.2±13.9)%和(31.7±5.5)%;苯海索3.0,5.0和10.0mg.kg-1组分别增加(18.8±4.8)%、(22.2±17.3)%和(36.9±10.0)%。连续给药21d,大鼠APO诱导的旋转次数显著增加(P<0.01),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与等剂量的苯海索相比,R-DM8021对APO诱导旋转的作用更强。建模成功后,大鼠10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连续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7d可明显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②ip给予槟榔碱35mg.kg-1,小鼠出现明显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为(8.9±1.0)min,R-DM8021和苯海索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两药对槟榔碱致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抑制作用的ED50分别为(6.87±1.33)mg.kg-1和(41.14±9.31)mg.kg-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ip连续给予MPTP7d,小鼠3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连续ig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3d可明显提高小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结论 R-DM8021对3种模型PD均有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苯海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鱼腥草素钠(SH)急性毒性及其对腹腔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观察BALB/c小鼠单次ip给予SH 50,125和200 mg.kg-1后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小鼠单次ip给予SH后血浆中组胺的浓度。将SH与小鼠腹腔细胞进行体外孵育,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渗出和组胺释放。观察SH对人血红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小鼠单次ip给予SH后,SH 50 mg.kg-1组没有观察到小鼠死亡,SH 200 mg.kg-1组小鼠全部死亡,死亡原因为肝充血。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组胺浓度(45.8±9.6)μg.L-1相比,小鼠ip给予125 mg.kg-1后0.5 h血浆中组胺浓度为(66.1±3.9)μg.L-1,明显增加(P<0.05)。SH 0,32和128 mg.L-1体外处理小鼠腹腔细胞,上清中的相对含量LDH分别为1.2±1.1,19.2±3.3和30.6±3.1,组胺的浓度分别为36.5±9.0,73.3±3.8和(82.7±3.6)μ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溶血实验发现,SH能够引起小鼠及人血红细胞显著的溶血现象。结论 SH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可引起小鼠腹腔细胞LDH和组胺的释放,并且SH具有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和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和体温的影响1沈德莉2陈蔚芸邱常青王和平3(江西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3江西医院,南昌330006)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氟哌啶醇(haloperidol,Hal)均为多巴胺(DA)受体阻断剂,...  相似文献   

13.
苯环壬酯等抗胆碱药对不同致惊厥剂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苯环壬酯抗惊厥的作用是否与非胆碱能系统有关。方法 大鼠sc梭曼 180 μg·kg- 1,惊厥出现后不同时间 (5 ,2 0及 4 0min)ip不同剂量阿托品、东莨菪碱及苯环壬酯 ,观察上述药物的抗梭曼致惊疗效。小鼠ip阿托品 (1,5 ,10 ,2 0 ,4 0 ,6 0mg·kg- 1)、东莨菪碱 (1,5 ,10 ,2 0 ,4 0 ,6 0mg·kg- 1)及苯环壬酯 (1,4 ,8,16mg·kg- 1)后 30minsc戊四氮 95mg·kg- 1或ip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 175mg·kg- 1。结果 随着惊厥的延续 ,阿托品、东莨菪碱的抗惊作用逐渐下降 ,并最终在惊厥发作后 4 0min完全消失 ;而苯环壬酯在惊厥发作后的各个阶段 (惊厥后 5 ,2 0 ,4 0min) ,特别是在惊厥发作后 4 0min ,ip苯环壬酯 (8mg·kg- 1)仍具有很好的抗惊作用。此外 ,上述抗胆碱药中 ,只有苯环壬酯 (4,8,16mg·kg- 1ip)可以显著对抗戊四氮所致的惊厥 ;6 ,8,12mg·kg- 1可拮抗致死剂量NMDA中毒。结论 不同于阿托品及东莨菪碱 ,苯环壬酯在梭曼所致惊厥后期仍有效 ,并可以对抗戊四氮所致惊厥及致死剂量NMDA中毒  相似文献   

14.
蜕皮甾酮对地西泮和乙醇所致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式反应方法跳台法和避暗法, 以及水迷宫法和穿梭箱法, 研究了蜕皮甾酮(ECR)对地西泮和乙醇所造成的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 ECR 1.8-14.4 mg·kg-1能以倒U型量效曲线方式预防地西泮致小鼠健忘和乙醇造成的小鼠记忆再现缺失, ECR 3.6, 7.2 m g·kg-1能拮抗乙醇引起的小鼠空间辨别障碍, ECR 5.0 mg·kg-1还能减轻乙醇引起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障碍. 提示ECR能保护地西泮与乙醇造成的记忆损害, 其作用可能与其拮抗地西泮和乙醇对GABA能神经功能的正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实验中,间隔5 min反复ip N受体激动剂烟碱0.5, 1.0, 1.0, 2.0, 2.0 mg·kg-1可显著提高大鼠颌下腺中肌醇含量,并为N受体拮抗剂美加明1.0 mg·kg-1对抗,为肌醇磷酸酶抑制剂氯化锂69.4 mg·kg-1 ip翻转;一次性ip M受体激动剂槟榔碱200 mg·kg-1也可显著提高颌下腺肌醇含量,并为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2.0 mg·kg-1对抗;反复注射烟碱后,再ip不影响肌醇含量的槟榔碱50 mg·kg-1,两者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肌醇含量. 慢性实验中,每日2次sc烟碱2.0-5.0 mg·kg-1或槟榔碱2.0-10.0 mg·kg-1 14 d后,均可使大鼠颌下腺中肌醇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