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实施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的应用经验及在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骨盆或骶尾部肿瘤患者,在Philips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放置腹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并于术始放置食道超声于胃底持续监测肾脏血流,暴露肿瘤后充盈球囊,每次充盈小于100min,间歇15~30min,使手术在腹主动脉内球囊间断阻断下完成。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放置腹主动脉内球囊导管。最小阻断注水量10~18(13.8±2.6)mL,累计阻断时间为45~180min,手术时间70~450(265±102)min,术中出血250~4000(1357±997)mL。最小阻断注水量(Y)与腹主动脉内径(X)回归方程:Y=7.1602X+2.9968(R2=0.7371,P<0.05)。术中持续食道超声监测未发现肾脏血流受阻情况。术后住院7~13(9.8±1.9)d,1例患者穿刺局部血肿形成,1年肿瘤复发率为10%。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可以简单准确地完成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的实施。术中使用食道超声于胃底持续监测肾脏血流大大提高了球囊阻断术的安全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可以减少骨盆及骶尾部肿瘤手术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回顾既往36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为(806.13&;#177;495.95)ml,有2例骶神经损伤,随访2年复发率为14.7%;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495.21&;#177;683.72)ml,有5例骶神经损伤,4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随访2年复发率为41.7%;两组中出血量、并发症及2年复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是一种有价值的、可以帮助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失血及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对出血控制的效果.方法 在骶骨肿瘤患者切除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10例,回顾骶骨肿瘤11例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326±93.8)min,术中出血量为(3750.7±644.1)mL,有1例骶神经损伤.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70±69.3)min,术中出血量为(7388±706.99)ml,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3例,骶神经损伤有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1例.两组比较手术时间t=1.2127,P>0.05,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t=4.9446,P<0.001;并发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骶骨肿瘤手术时,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可有效控制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在电生理监测下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切除,术中主要应用肌电图(EMG)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本组患者中7例患者做到手术全切,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为33.2个月,其中神经功能改善6例(46%),稳定无变化4例(13%),加重3例(23%),随访期间原位复发2例,播散1例。13例患者术中均监测到自发肌电反应。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最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的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前后联合入路在巨大骶尾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耻骨联合髂腹股沟部前切口与臀骶部后切口联合入路治疗巨大骶尾部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前后联合入路,边缘切除9例巨大骶尾部肿瘤.3例患者劈开髂骨切除肿瘤后重建了骨盆稳定性.术后病理诊断:脊索瘤6例,畸胎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全部患者术后都进行了放化疗.结果所切肿瘤体积23cm×18cm×15cm~40cm×28cm×23cm,重2100~4000g,未出现医源性损伤情况.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8—52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无脑脊液漏,大小便功能均存在,无便秘及尿失禁,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均愈合.7例患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其中1例患者骶尾痛及坐骨神经痛需扶拐行走.1例术后6个月因肿瘤复发行半骨盆切除术,肿瘤最大的1例患者术后1a死于肿瘤复发.结论运用经耻骨联合髂腹股沟部前切口与臀骶尾部后切口联合入路可较完整地边缘切除巨大骶尾部肿瘤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邓继财  周瑞仁  唐小曼  卢昭燚  李洁 《广西医学》2021,43(8):953-956,96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或股骨巨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例骨盆肿瘤或股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球囊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血制品输注情况等;比较患者腹主动脉球囊开放前、开放后5 min、开放后10 m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探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肿瘤切除范围和骶神经的保留及内固定重建。结果: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6例患者,保留S2以上神经,保留至单侧S3神经。术中出血600-2300mL,平均1250mL,有效保护骶神经,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行放疗减少复发。其中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大小便功能障碍,随访1-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制定恰当的手术策略,前后路联合治疗,完整切除巨大骶骨脊索瘤,保留骶神经,恰当内固定,能有效提高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疗效。  相似文献   

8.
钟鸣谷  牟永告  张湘衡  赛克  陈忠平 《广东医学》2011,32(11):1370-1372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术中无电生理监测辅助时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无电生理监测的40例听神经瘤病例,讨论患者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8例(95.0%),次全切和大部切除2例(5.0%);术中面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估腹主动脉阻断球囊对减少骨盆肿瘤手术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的31例骨盆肿瘤病例.在行骨盆肿瘤手术前,运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置管,在肾下腹主动脉内留置阻断球囊,肿瘤切除过程中,阻断球囊完全阻断肾动脉以下动脉血供,术后撤除球囊.统计术中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瘤灶均完整切除,并完成骨盆重建或内固定术,无手术死亡.31例骨盆肿瘤术中出血400~4 500 ml,平均1 450ml,手术时间为130~280 min,平均185min,球囊阻断时间为25~95 min,平均58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能显著减少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亚雄  张跃康 《四川医学》2010,31(3):294-296
目的总结165例巨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165例巨大听神经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5年。结果肿瘤全切151例(91%);近全切除14例(8.4%)。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49例(90.3%),功能保留95例(57.2%)。结论巨大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术前和术中的策略,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条件下,运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巨大听神经瘤的切除率、面听神经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腔内球囊阻断技术(EBO)及动脉栓塞在骨盆及骶尾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的44名骨盆及骶尾部肿瘤患者。其中32例患者在低位腹主动脉EBO下接受后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术(EBO组),12例患者在髂内动脉栓塞下接受后入路骶骨肿瘤切除(对照组)。观察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EBO组术中出血量为(1 652.38±991.27)mL,动脉栓塞组术中出血量为(2 787.54±558.83)mL,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输血量和术中输液量、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主动脉EBO较靶动脉栓塞组能减少骨盆及骶尾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近年来52例脊索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方法:1996年12月至2001年7月间,共有52例骶尾骨脊索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7岁(18-80岁);男35例,女17例。其中,初次手术患者33例,第2次手术者14例,第3次手术者5例。采用后方入路43例。前后路联合切除9例。19例第2-3次手术的患者中,9例术前接受过放疗。结果:6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转换性脊索瘤,3例死于肿瘤复发后衰竭,1例第3次局部复发后自杀。其余46例患者中,35例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迹象,这35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半。双侧骶3以上神经根保留的50例患者中,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基本正常,2例仅保全骶1神经根或更高位神经根的患者,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能力受损,术后长期放置尿管。33例第1次手术的患者中,7例出现局部复发(21%),19例第2-3次手术的患者中,再次复发者5例(26%),均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骶尾部脊索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率,但会影响二次手术的显露及术后切口愈合。即使是肿瘤较大的患者,切除范围要达到骶1或骶2水平,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可接受。虽然通过恰当的广泛切除和辅助放疗可控制局部肿瘤病灶,但目前我们对如何预防转移或如何治疗已经出现的转移灶还没有好的方法。本组1例肿瘤巨大并发肺转移的病人,通过化疗获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蝶内镜外科技术在斜坡区脊索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对7例颅底斜坡区脊索瘤患者行经鼻蝶内镜手术共8次,其中1例因复发行2次手术,1例是复发病例.肿瘤位于中上斜坡及鞍区,或主体位于中上斜坡但向筛窦及眶内下壁明显突出,或呈广泛生长.7例患者均采用经鼻蝶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经鼻蝶内镜下全切肿瘤4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6例,无明显缓解1例.术后辅助放疗.随访3个月至4年,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目前带瘤生存;1例复发外院再次手术后失随访;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的1例病例,目前带瘤生存,一般情况较差;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结论 经鼻蝶内镜治疗斜坡脊索瘤可以更好地辩认深部结构,可以更近距离到达斜坡区,是斜坡脊索瘤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I)联合神经导航在内镜经鼻蝶入路斜坡脊索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斜坡脊索瘤患者35例,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镜治疗组同一术者在iMRI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蝶入路行斜坡脊索瘤切除术。结果 35例患者共计扫描56次,扫描1~3次,平均1.6次。直接获得手术全切者9例,经iMRI扫描继续切除直至全切者11例;未全切除者15例。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出血2例,视力下降3例、鼻出血1例,死亡1例。随访6~24个月,至随访期结束,5例复发。结论 iMRI联合神经导航辅助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骶尾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近年来 5 2例脊索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方法 :1996年 12月至 2 0 0 1年 7月间 ,共有 5 2例骶尾骨脊索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 7岁 (18~ 80岁 ) ;男 3 5例 ,女 17例。其中 ,初次手术患者 3 3例 ,第 2次手术者 14例 ,第 3次手术者 5例。采用后方入路 4 3例。前后路联合切除 9例。19例第 2~ 3次手术的患者中 ,9例术前接受过放疗。结果 :6例患者死亡 ,其中 2例死于转移性脊索瘤 ,3例死于肿瘤复发后衰竭 ,1例第 3次局部复发后自杀。其余 4 6例患者中 ,3 5例无瘤生存 ,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迹象 ,这 3 5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3年半。双侧骶 3以上神经根保留的 5 0例患者中 ,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基本正常 ,2例仅保全骶 1神经根或更高位神经根的患者 ,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能力受损 ,术后长期放置尿管。 3 3例第 1次手术的患者中 ,7例出现局部复发 (2 1% ) ,19例第 2~ 3次手术的患者中 ,再次复发者 5例 (2 6% ) ,均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骶尾部脊索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 ,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但会影响二次手术的显露及术后切口愈合。即使是肿瘤较大的患者 ,切除范围要达到骶 1或骶 2水平 ,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经内镜下斜坡脊索瘤切除的手术方法,探讨内镜在下斜坡脊索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例下斜坡脊索瘤,均采取内镜引导下经口-咽后壁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术后MRI显示2例肿瘤获得全切,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手术后遗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年死亡,2例无瘤生存。结论 内镜弓1导下经口-咽后壁入路切除下斜坡脊索瘤具有手术径路短,周围组织结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特别是采用不同视角的内镜能显示并切除其他手术方法所不能显示的位于隐蔽解剖区域的病变,更有利于肿瘤的彻底切除,是切除下斜坡脊索瘤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估腹主动脉阻断球囊对减少骨盆肿瘤手术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的31例骨盆肿瘤病例。在行骨盆肿瘤手术前,运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置管,在肾下腹主动脉内留置阻断球囊,肿瘤切除过程中,阻断球囊完全阻断肾动脉以下动脉血供,术后撤除球囊。统计术中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瘤灶均完整切除,并完成骨盆重建或内固定术,无手术死亡。31例骨盆肿瘤术中出血400~4500ml,平均1450ml,手术时间为130~280min,平均185min,球囊阻断时间为25~95min,平均58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能显著减少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钟雷  冯海龙 《西部医学》2012,24(2):266-268
探讨臀大肌肌瓣在骶尾部脊索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996年12月至2011年7月间,共有20例骶尾骨脊索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均采用后方入路广泛切除肿瘤,早期12例病例未采用臀大肌肌瓣,后期8例采用臀大肌肌瓣填塞缺损。结果两组均有数例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能力受损,但后期病例复发率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骶尾部脊索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但术后容易出现切口并发症及外形不佳,采用臀大肌肌瓣填塞,可大大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王飞  张元豫 《新疆医学》2009,39(9):22-26
目的:对低位腹主动脉间歇性阻断技术与控制性降压麻醉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失血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15例骶骨肿瘤在运用低位腹主动脉间歇性阻断技术与控制性降压麻醉控制技术后采用单纯后方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骶骨肿瘤。结果: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平均出血900ml(200—2800m1),术后引流量为平均700ml(400—1200m1)。本组4例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或遗有轻痛,大小便功能障碍者仅有i例完全康复,余3例无明显改善亦未加重。8例骶骨脊索瘤中1例随访3年未见复发;未发现与腹主动脉阻断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及大小便障碍。结论:低位腹主动脉间歇性阻断技术与控制性降压麻醉控制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术野清晰,术中采用这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满意的完全切除骶骨肿瘤,但术后引流量较多,仅比手术中出血量平均少200ml,因此可考虑术中结扎舷内动脉即骶正中动脉,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骶骨肿瘤手术中减少出血方法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骨肿瘤以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最为多见,目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大多数医生多采取保留骶神经,以尽可能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性功能和行走能力的“囊内切除术”。然而囊内切除术往往出血量很大,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恶性出血死亡,匆忙切除肿瘤易致肿瘤切除不完全和骶神经损伤,而控制术中大出血,能在辨认和保护骶神经下彻底切除肿瘤,并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肿瘤骨壳内壁。因此骶骨肿瘤手术首先需要控制术中大出血,大体上可采用全身性控制出血、阻断髂内动脉与骶中动脉控制出血和低位腹主动脉行暂时阻断控制出血三类方法。现就临床上所采用的控制术中大出血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